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花港觀魚曾是他家後花園,「高富帥」改變了有機化學界!

花港觀魚曾是他家後花園,「高富帥」改變了有機化學界!

8月7日,上海龍華,鮮花環繞,人們在這裡與敬愛的蔣錫夔先生告別。盛夏的空氣,因此而凝結。人們無法或者說不願意接受這個消息,而告別的這一天,還是到來了。

蔣錫夔在實驗室

8月1日,有機化學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蔣錫夔與世長辭,享年91歲。幾十年的有機化學科研之路上,蔣錫夔一直引領長跑。世界上又少了一位有機化學泰斗。

在上海有機所辦公室樓下的台階旁,有一段不鏽鋼扶手。有機所的人稱它為「院士扶手」,專門為了方便老院士們進出而設置的。早在2002年就已經淡出科研一線的蔣錫夔先生,依然堅持每天早上8天半準時出現在「院士扶手」邊,蹣跚而上。如今,斯人已逝,但先生的巨大貢獻和科研精神長存。

1

「高富帥」愛上有機化學

年輕時的蔣錫夔先生絕對是「高富帥」。他出生名門望族,杭州著名景點花港觀魚內有一座「蔣庄」別墅,是他的家族產業。解放後,蔣錫夔的母親根據蔣錫夔父親蔣國榜的遺願,將「蔣庄」捐獻給了國家。花港觀魚曾是蔣錫夔小時候的後花園。

與物理有機室同事和研究生部老師合影

然而本可以繼承家業、富足一生的蔣錫夔,卻和有機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說過:「我喜歡思考一些最基本、最本質的科學問題。」當蔣錫夔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沒有繼承家業,卻留校擔任助教,研究方向是有機化學理論。

1948年,22歲的蔣錫夔在吳淞碼頭乘船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紮實的知識基礎加上超群的智慧和勤奮,他很快在美國的大學嶄露頭角。導師曾拿著他的論文對美國學生驚嘆:「一個中國學生竟可以寫出如此優秀的論文!」

1952年博士畢業後,蔣錫夔本想回國建設祖國,但由於當時抗美援朝尚未結束,美國禁止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只允許留美工作。於是,蔣錫夔進入跨國化工企業東海岸凱勞格公司研究所工作。在其後3年中,蔣錫夔一邊等待機會,一邊沉浸於研究,了解美國企業界科研特色,本就極具科研才華的蔣錫夔迅速脫穎而出。他根據反應機理分析,發明了一個新反應,這項基礎科研成果至今仍然在工業生產中使用。

在1958年的自傳中,蔣錫夔寫道:「畢業前的大半年,美國政府頒布了扣留中國理工農醫科留學生歸國的公文……由於思國思親,我也曾半夜枕濕……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想著要回到祖國,我覺得在公司上班只要一有回國的機會,我可以馬上辭職,立刻回國。」

1955年初,蔣錫夔向美國移民局提出回國申請時,美國移民局官員告訴他,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加入美國籍,甚至還能擁有一位美國太太。但蔣錫夔的心中一直迴響著出國前父母的叮囑:學成後一定回國,一奉獻祖國,二孝敬父母。

蔣錫夔說:「我懂得將來的中國是怎樣的需要工業人才,然而也懂得自身氣質是適合於怎樣一種生活方式。無論如何,他日為祖國人民服務,是已下了信心了。」

不幸的是,蔣錫夔在「文革」期間落下了頸椎頑疾,到後來只能坐輪椅上班。蔣錫夔的父親病重時,曾問他「文革」中吃了那麼多苦頭,後悔回國嗎?蔣錫夔心平氣和地說:「為祖國效力,我一點都不後悔。」

2

鐫刻在「兩彈一星」功勳章上

科學成果,是詮釋一位科學家的最重要部分。2003年獲得連續4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後,蔣錫夔曾給集中採訪的記者們上了一堂科普課,結果記者們還是一頭霧水;但當蔣錫夔先生的科研成果與「兩彈一星」這樣家喻戶曉的名詞聯繫在一起時,其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將蔣錫夔與「兩彈一星」聯繫在一起的是氟橡膠——一種必不可少的新型材料。當時,氟橡膠是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的特種材料,是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第一禁運的物品。為了自行研製氟橡膠製品,蔣錫夔臨危受命,成為新成立的氟橡膠課題組組長。但研究初期實驗室一窮二白,相關的含氟原料及儀器設備都不具備。最初的一年多時間,蔣錫夔一邊組建實驗室,一邊查閱文獻資料,跟蹤國際最新進展。

由於早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有機反應機理知識和實踐經驗,蔣錫夔帶領課題組分別確立了兩條合成路線,還大膽地提出以其中的某一條路線作為重點加以試驗。通過5個月的反覆試驗,他們合成出了單體原料——全氟丙烯和偏氟乙烯。緊接著,聚合反應的試驗工作開始了。又經過6個月的艱苦攻關,蔣錫夔課題組研製出了一塊白色的氟橡膠樣品。

然而,更艱巨的任務是如何把試管中的氟橡膠樣品轉變成真正的軍工產品氟橡膠。困難面前,是舉國智慧的大團結。從1959年7月起,中國最前沿的科研單位紛紛派遣科研人員與上海有機氟化工廠的生產技術人員一起,全力以赴在上海進行技術攻關。在蔣錫夔等人的帶領下,僅短短兩個月時間,軍工產品氟橡膠1號最終研製成功。

1963年7月,蔣錫夔等氟橡膠課題組的科研骨幹調入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他們相繼參與並研製出了四氟乙烯與六氟丙烯共聚的F46、四氟乙烯與乙烯共聚的FS40等「兩彈一星」的必需材料。

儘管做了很多「有用的研究」,但蔣錫夔卻念念不忘「沒用的研究」。1971年,「無用的」基礎研究基本停滯,蔣錫夔卻提出了「文革」時期中科院首個基礎研究課題組的方向——含氟烯烴的結構與性能關係。

這個課題已吸引了蔣錫夔十多年。他覺得這個問題的解答,可能會在日後改變有機化學界。

二三十年後,蔣錫夔團隊的成果被美國《有機化學雜誌》讚譽為「自由基化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2002年,「物理有機化學前沿領域兩個重要方面——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這一項目,獲得了當時空缺4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3

「信仰扶手」閃耀理性光輝

蔣錫夔一貫認為,一個科學家的「德」比他的「才」更重要,他把「道德為人之本」或「以德為先」作為宗旨和言行標準。蔣錫夔所強調的以德為先,不僅是指個人的道德品質,而且還包含著科學工作者的工作作風。

雖然對於科學本身蔣錫夔主張「按其道而行之」,但對待任何一個新的發現,蔣錫夔卻鼓勵懷疑和自我否定。

圖為蔣錫夔院士(左)與計國楨研究員一起工作。

蔣錫夔在科研工作中經常對他的研究生說:對待科學研究中的某一個新發現,不僅需要尋找更多的旁證去支持它,更需要的是去懷疑它,甚至設計一些實驗去考驗它、否定它。他強調,作為一名一流的科學家,既要有堅持真理的決心,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

通常只要求一個條件下獲得的實驗數據,蔣錫夔卻可能會要求做4到5個不同條件下的實驗,如果得到的參數都相同或在誤差範圍之內,才能徹底證明結果的可靠性——哪怕有的實驗一次要持續幾天。

「不輕易下結論」的原則貫穿蔣錫夔一生。在凱勞格公司工作期間,「曼哈頓計劃」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有機氟化學家米勒曾來公司做學術報告。米勒提出,缺電性的全氟和多氟烯烴只能與親核試劑反應。初出茅廬的蔣錫夔對於這一論斷卻表示懷疑,並提出了新的可能性。為此,蔣錫夔詳細地設計了實驗方案,結果實驗結果與他在設計方案中預期的結構完全一致。這一反應後來被收入當時世界知名的何本·韋爾工具書《有機化學方法》中,並被美國杜邦公司廣泛應用於汽車和氯鹼化工行業。

不墨守成規,不受已有文獻或他人工作的約束,敢於否定別人,也敢於否定自己,這成為了他科研生涯中的一個鮮明特質。

如今,上海有機所辦公室樓下的「院士扶手」旁,再也看不到蔣錫夔先生的身影,但他的科研成果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那一代人的科學精神將成為中國年輕科學家們共同的「信仰扶手」。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25年審核,轉基因三文魚北美上市!首次打開世界轉基因動物食用之門
「本科不努力,畢業變專科」,對待「學渣」高校不是僅僅說「不」
一邊在美退市一邊中國大陸上市,我們當了宮頸癌2價疫苗的「接盤俠」?
想靠「過午不食」來養生?小心你的腸胃!

TAG:科技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把入戶花園改魚池,喝茶觀魚兩不誤,我家也要裝一個炫耀一下!
鄰居家把陽台改成景觀魚池,看到笑出聲,買個魚缸不好嗎?
有庭院的人都開始造景觀魚池了!美哭了,回家也要挖一個
都開始造景觀魚池了,資深設計師跟我一說,我也想做一個,太美了
孔雀開屏魚的製作方法,造型美觀魚肉鮮嫩,春節宴客必備!
操心景觀魚池打理?看這裡,讓您賞魚無憂
沖繩島一天,眺空軍基地,坐玻璃船觀魚,閑逛殘波岬燈塔、美國村
嘉興七星鎮七星花園景觀魚池順利開工!
「大鬍子原創」嘉善雲瀾灣七里,生態水景觀魚池改造工程開啟……
清朝老照片:圖一是太妃和皇后在延禧宮觀魚,圖四是新娘子出嫁
白居易觀魚時寫下這首千古絕詩,兩種心態引人深思,道盡人生哲理
康熙三十六景 石磯觀魚
景山公園之木海觀魚
「大鬍子原創」嘉善雲瀾灣七里,生態水景觀魚池已全面完工
心理測試:你想擁有哪個微景觀魚缸?測試你對待愛情像傻瓜嗎
臧僖伯諫觀魚
登觀魚台一覽眾山小
8個私家庭院「景觀魚池」設計案例,想要自建魚池的可參考!
嘉善《唐古照壁》景觀魚池正式投入使用
觀魚日記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