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沒殺誰, 朱元璋開國功臣誰沒死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正是說明了臣子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危險性,要是哪天一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或者做錯什麼事,自己的腦袋就要搬家了。特別是陪伴在開國皇帝的身邊,因為這些開國功臣們雖然與皇帝存在昔日的情分,但是一旦統一天下後,這些昔日的情分往往成為皇帝懷疑他們不忠的借口。
皇帝屠殺開國功臣的事在西漢和明朝時期比較常見,因為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都比較低,所以他們比較忌憚那些曾經幫助他們的開國功臣們。但是好歹劉邦還當過亭長,然而朱元璋祖宗八代都是農民,加上朱元璋本人比較多疑,所以明朝前期誅殺開國功臣的情況比西漢還要嚴重的多。
明朝偌大的江山單靠朱元璋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打下來的,在朱元璋辛苦創業的那段歲月里,正是因為有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藍玉等一大批幹將的鼎力輔佐,朱元璋才最終得以建立大明朝的天下。但是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藍玉等開國功臣辛苦了大半輩子,還沒有享受多久榮華富貴就成為朱元璋集權道路上的刀下鬼。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發生了著名的「胡惟庸案」,在胡惟庸案中牽連了一大批開國功臣,其中就包括了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開國功臣,前後共誅殺3萬多人。一時間,朝中的大臣們惶恐不安,但是又不敢在朱元璋面前表現出來。當時的太子朱標察覺到大臣們的擔心,於是對朱元璋說:「父皇,天下剛剛平定,一下子就殺掉那麼多功臣臣,恐怕此舉會引發大臣們心中的惶恐與不安,甚至還會引發大臣與大臣之間的相互猜忌。另外,這也不利於君臣間的和氣。」」
朱元璋聽到太子朱標這番話後,甚為生氣。於是命令人將一根長滿刺的木棍拿到太子朱標的面前,並太子朱標用手拿起來。朱標猶豫了一會,實在不知從何下手好。於是朱標對朱元璋解析道:「父皇,這根木棍的刺實在是太多了,兒臣怕扎到自己的手」。
正是因為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兒子朱標生性軟弱,太過仁慈,怕他日後鎮不住那些立下赫赫功勛的開國功臣們。於是朱元璋就開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特別是在太子朱標死後,因為日後繼承皇位的皇太孫朱允炆比他爹還要軟弱,而且年齡尚小,所以就更加堅定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決心。
後來,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發生了「藍玉案」。在藍玉一案中,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因牽連被殺的人多達一萬五千多人。明朝開國功臣經過「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兩次大清洗,基本上已經被誅殺殆盡了。但是有一個開國功臣,其地位非常高,戰功顯赫,卻能逃過兩次大清洗,並活了下來,他就是湯和。那麼朱元璋為何不殺湯和呢?
其原因有三:
1、朱元璋之所以會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是因為兒時夥伴湯和的極力邀請,要不然朱元璋要在皇覺寺當和尚;
2、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成為湯和的直接部下。雖然後來朱元璋憑藉個人出色的能力和謀略成為義軍的首領,但是湯和沒有因此心生妒忌,反而是在眾人不服從朱元璋的時候,第一個主動聽從朱元璋的命令;
3、在洪武二十年,湯和就看到朱元璋有誅殺功臣的心思,所以湯和主動高老還鄉。而且在告老還鄉之後,湯和再也沒有理會國家大事,也很少也朝中大臣聯繫。
正是因為湯和為人比較低調,又貪戀權勢,主動選擇高老還鄉,加上他與朱元璋的關係,所以作為開國功臣的湯和,不僅能安度晚年,而且還得到了朱元璋的優待,當時朱元璋還命令人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以供湯和養老之用。
揭秘: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誅殺功臣的順序有何玄機?
朱元璋最早是因為參加紅巾軍起義,然後勢力一路做大,最後做到了皇帝。有一場戰役非常關鍵,那就是渡江之戰。
當時起義的義軍被元朝軍隊圍困在長江西北,眼看就要斷糧,而長江對岸的蕪湖,正好是盛產稻米的地方,朱元璋當即就決定,擺脫元軍包圍,東渡長江,到長江對面吃米去!而要到長江對面,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朱元璋的部隊,缺少的就是船。要不說該著朱元璋成事呢,就在這個時候,有個叫廖永忠的起義軍首領帶領他的部下前來投奔朱元璋。這個廖永忠所帶領的部隊,正好是一支精銳水師。有了他們的加入,朱元璋帶領部隊,順利渡江。
這一戰,在朱元璋的心裡分量非常重。在他當上皇帝之後,明朝的官場派系,以這一戰為分界線,分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第一是之前一直跟隨朱元璋的濠州紅巾軍舊部,這是和朱元璋私人關係最親密的第一圈層,戰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屬於這個梯隊。身處這個梯隊中的人,不管是戰功赫赫,還是戰功平庸,都是朱元璋封侯的首要考慮人選。
第二是渡江之前前來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軍,這個圈層之內的人雖然也在封侯時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們所立的戰功比起來,實際上是受到了壓制。我們看廖永忠,雖然戰功遠遠超過濠州舊部,但是在封侯的時候,卻排在眾多戰功平庸的濠州舊將的後面。
然後就是渡江之後,在朱元璋當皇帝已經毫無懸念形勢下前來歸降的各路降將,這個圈層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兒的,要麼依靠戰功,要麼依靠率領大隊人馬歸降,整體和朱元璋的私人關係比較單薄。
後來論功行賞時,就是按這些人和他建立主從關係的早晚。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趨勢越不明顯,在朱元璋地位穩固之後的封賞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時間越晚,他成事的趨勢越明顯,之後得到的封賞就越低。
反過來,咱們再來看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順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誅殺功臣,是從廖永忠開始的。之後一路殺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關係的遠近了,關係越遠,被殺得越早。在這個過程中,朱元璋的濠州舊部,還繼續擴大著優勢地位。直到朱元璋這一朝終了,功臣都被殺得差不多了,這個格局基本上也沒怎麼改變。


※張震的顏,就是一把綉春刀
※海上貿易那麼賺錢,為什麼明朝要實行海禁?
※他是中國盜集團的首領 劫掠過往船隻達萬首 逃到一小國直接當皇帝 押回中國當眾斬首
※歷史上中國為啥從不進攻日本?原來都是因為劉伯溫的一席話!
TAG:明朝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不想殺的開國功臣,曾幫朱元璋建立威望
※劉邦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是什麼原因沒讓劉秀下手
※此人號稱雙刀王為明朝開國立下赫赫戰功, 後被朱元璋賜死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與那些開國功臣是怎樣相處的?
※此人號稱雙刀王為明朝開國立下赫赫戰功,後被朱元璋賜死
※開國功臣想復仇,朱元璋:只許殺一箭之地,殺完後,朱元璋後悔了
※何劉邦、朱元璋開國後便殺功臣,唯獨趙匡胤為何不殺功臣?
※明朝少有的善終開國功臣,死後朱元璋親自為他寫祭文
※明朝開國元勛康茂才墓, 躲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因他提前病死
※他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 朱元璋說他比蕭何強 為什麼被朱元璋給殺掉?
※大明開國,朱元璋如何封賞功臣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是否真為朱元璋所殺?
※他曾為明朝開國立下奇功,後來因為僭越之罪被朱元璋處死
※明朝開國功臣中,朱元璋為什麼沒有對湯和下手?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大肆屠殺開國功臣?
※明朝的開國功臣只有徐達善終?朱元璋好幾次想除掉他
※此人是明朝開國功臣,兩次放走元朝皇帝,朱元璋卻沒有怪罪他
※明朝開國功臣,居然是朱元璋收養的?
※朱元璋為人殘暴不堪,殺盡開國元勛,為何明朝卻樹立百年不倒?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功臣夾菜,宴會結束功臣馬上把兒子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