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由於黃連善清熱瀉火、消痞止瀉、除濕止嘔、去郁除煩,加之臨床配伍廣泛,因此,頻繁見於明代醫家的處方中,主要見於如下6類適應證。


1痞證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中藥:黃連

《神農本草經》雖未記載黃連可治痞,但自東漢張仲景創製五瀉心湯治心下痞,後世醫家便廣泛將黃連應用於治療心下痞滿或胸膈痞滿、痞脹、脹悶等症,從前文引述張元素、李東垣、李時珍等醫家對黃連功用的記載可以體現。應注意的是該痞滿之症當是由熱氣上逆或痰熱上攻所致方可應用黃連,否則易犯虛虛實實之戒。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中藥:黃連

如繆希雍在《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中提到「陽明病,心下痞者,以黃連瓜蔞湯調服之」;「不渴或心下痞者,宜黃連、黃芩、芍藥、枳殼、麥冬、瓜蔞輩以清之」。繆希雍曾治一病傷寒患者,頭疼,身熱,舌上苔,胸膈飽悶,三四日熱不解,奄奄氣似不屬者,亟以大黃、黃連、瓜蔞、枳實下之,熱立解。

又如孫一奎在《孫氏醫案》中記載一患者受暑邪冒犯,又為酒面所傷,胸膈痞悶,他醫以消導之劑治之病甚,竟成黃疸,孫一奎以香薷、滑石、葛根、黃連、麥冬、枳實等劑調理而愈。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臨床中患者對痞證的表述多樣,如飽滿、悶脹、脹滿等,需要醫者詳加辨析,一般而言,痞證的部位在心下、胸膈、胃脘,多為患者的自覺癥狀,且應有濕熱中阻或熱邪上逆的病機,方可投以黃連。具體應用還須注重配伍,兼熱重者,可加黃芩、麥冬、天花粉、石膏、梔子等;兼氣滯者,可加枳實或枳殼、香附、鬱金、橘紅等;兼濕郁者,可加茯苓、半夏、滑石、薏苡仁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下期:明代醫家用「黃連」二:痰證

宋佳,張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繆希雍治「泄瀉」獨到用藥一:安胃補脾,升清利尿
《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四):李東垣的用方思路
慢性胃病的中醫辨證與治療(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療程
《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三):方葯化裁,昇陽散火除濕益胃
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標準與理法方葯八:血分證的理法方葯

TAG:神黃中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蛋黃炒一炒,能治十二種常見病,非常好用!
常見病的辨證用藥課,教你常見病的辨證用藥,理清思路!
常見病的臨床常用藥對,非常實用!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無汗症、白癜風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顏面神經痙攣、肋痛
必備:家庭常見病,用藥對照表
暈厥,這九大常見病因你知道嗎?
咽炎是個常見病,日常護理有三寶!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三叉神經疼、硬皮症
短鼻犬の常見病:氣管發育不良
常見病講解:糖尿病(二)
很老很老的奇方,常見病一用就掃光 !(收藏)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嗜睡、心肌梗死
常見病的特效穴位,還能這樣用,你知道么?
經方才叔:它,是小兒疾病的最常見病理因素之一
十種常見病的手相特徵,胃病、糖尿病、肝炎等都能識別!
上班族常見病中醫知識:乾眼症的防治
眼睛的常見病——近視的真真假假
金門穴:治療這些常見病症效果非常好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柿結石、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