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們會覺得三國後期人才凋零?其實後三國能人並不少
為何人們會覺得三國後期人才凋零?只是因為羅貫中沒費太多筆墨描寫後三國,所以給人印象那會兒人才少。其實後三國各種陰損毒辣的謀士、韜略滿腹的大將、血腥殘暴的政治廝殺,甚至是捨身赴死的刺客,比前三國一點不遜色。PS:畢竟看小說的人總是比看史書的人要多的。老羅不在演義中描寫,那知道的人肯定就少了。
鄧艾
論戰事,鄧艾段谷破姜維,兩人幾番搶地利奪天險,你來我往,戰機的把握戰場的指揮都精彩絕倫。如果姜維不是因為胡濟援軍失期未至,勝負還在未定之天。後來姜維自沓中閃電行軍,急行將近500公里的路途,躲閃鄧艾追兵,晃點諸葛緒,神速馳援劍閣,拒鍾會大軍十餘萬。如果沒有鄧艾兵行險著,越陰平翻景谷,偷襲綿竹,鍾會大軍必然無功而返。
孫休
論政爭,孫吳先有孫權立儲,二宮之變,全家步家仗著皇親地位操弄權柄排除異己,孫權罵死陸遜、賜死朱據,開孫吳流血政爭先河。之後孫峻圖謀諸葛恪,又有孫休清算孫綝,再有孫皓屠滅濮陽興、張布。基本是一朝天子一場殺伐,腥風血雨。更別提各地方大族互相勾心鬥角,相愛相殺。沒一場權謀政爭,驚險刺激,喪心病狂,都遠超現在任何一部宮斗戲。
司馬師
論謀略,司馬家咄咄逼人篡取曹魏,司馬懿老烏龜賺曹爽,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賈充鍾會毒計百出,一條比一條陰損。廢曹芳殺曹髦,借呂安案殺嵇康,夏侯玄和嵇康的首級嚇得天下名士只敢清談不敢清議。司馬家奪權的路上,靠著計謀巧取,每一步都蹚著血,步步驚心步步要命,一步一殺人。
姜維
後三國說是亂世,又是三個國家各自偏安一方的治世。說是治世,又是三個國家互相攻伐的亂世。既有治世良才,又有亂世人傑,像春秋又像戰國。
哪怕在政治環境最穩定最和諧的蜀漢,也充斥了荊州人、東州人、益州人、巴氐人、南中人的矛盾,費禕打壓姜維、譙周打壓姜維、董厥打壓姜維、黃皓打壓姜維(這個其實不算),全是這些矛盾的集中體現。對益州人與巴氐人來說,做魏的一州未必壞過獨立一國。後來鄧艾兵臨城下,譙周等人帶頭要求開城投降,也間接說明益州本地人跟漢政府已經離心離德了。
諸葛亮
要真說人才,比前三國只多不少。唯一少的,是像關羽、劉備、曹操、諸葛亮,這種極其閃耀,在逆境中不停綻放光芒的個人魅力很強的超級明星。
那既然後三國人才那麼多,而且那時的政治鬥爭這麼慘烈,老羅卻反而棄坑,不繼續描寫後三國的故事呢?因為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所有人都變成了政治的動物,要更加警覺,更加殘忍,更加狡猾,也就不可愛了。跟前三國比,後三國更險惡驚悚,也更沉重。政客的故事總是不如英雄的故事好聽,所以羅貫中才把最後的筆墨都傾注在姜維身上了。
其實我喜歡的人物很多都在三國後期。如姜維,男兒到死心如鐵;如鍾會,次子團的宿命;司馬師,剛烈不永等。感謝閱覽,明天再會。


※天公將軍張角真的像三國演義里說的是個奸賊?恐怕又是被黑了
※盤點各影視劇中刻畫最經典的三國人物,哪個最深得你心?
※中國古代史上真正的十大神箭手,飛將軍李廣只排第九
※細數曹操五位特別的妻妾,曹老闆的口味之獨特,怕是無人能及
※呂布在演義里號稱三國第一猛將,但歷史上事實卻並非如此
TAG:靈魂撫慰者 |
※三國第一人生贏家,比諸葛亮還要聰明,可惜後人都認為他昏庸無能
※當年宋朝人如果看三國可就不會那麼快被滅國?
※三國里最讓人感到可惜的一位,有三次當皇帝的機會,後來都失去了
※如果三國最後是吳國統一了全國,你認為會更好嗎?
※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熬死司馬懿,卻敗在了自己性格上
※三國時期七大神童,其中六人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三國後期孫權為什麼還是不能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有三個人被上天嫉妒,如果他們不死,歷史的軌跡可能會變
※三國時期完美人物 趙雲 只因為一句話 得罪了不少人
※三國史上最能忍的男人,後來當了絕世神醫,後代都成了日本人
※為何三國演義會被很多人當正史看,而三國志卻沒多少人關注?
※三國時期這三大著名戰將全是黑道出身,怪不得當了正規軍人見人怕
※為何三國里的吳國總是沒什麼存在感,其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三國時候的一匹馬會給主人帶來災禍,但是他卻不怕,還差點當了皇帝
※三國名將人人皆知,認識不足為奇。三國迷們,三國名劍你能認識幾口?
※三國中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幾人,你覺得他們誰最可惜?
※三國是哪三國,我們錯了多少年
※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其三國可稱為四國爭霸,其國主又是何人?
※三國時期有個牛人,跟過無數主人,最後卻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上
※此人是三國猛將,卻有勇無謀,後世人評價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