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東北黑木耳收穫季節,漫山遍野等採摘,小時工10元卻不好找人

東北黑木耳收穫季節,漫山遍野等採摘,小時工10元卻不好找人

東北自駕,出了琿春沿邊境線向北行,這一帶地貌開始山巒蔥鬱,樹木茂密,但缺少人煙,走好久不見村莊。這裡的莊稼種的不多,結果看到了大量木耳栽培,可以說是漫山遍野,原來這裡的氣候與溫度非常適合黑木耳種植。

人工種植木耳在我國有1400多年歷史,古代所謂種植就是把木頭直接砍倒任其生長,自己長出來的木耳產量很低。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研製成椴木打孔接種法,木耳栽培進入正規化,現在依然有人使用這種「原木」方法培植木耳,但產量少、成本高,並不適合太大面積種植。

現在最多的是使用袋裝菌袋培植木耳,適合各種環境與場地。菌袋培植木耳成本低,產量高,特別是東北地區晝夜溫差大,是菌袋培植木耳絕佳之地。這裡一般是五月投放菌袋,一個月後就可以採摘第一批木耳了。

在溫度與濕度的保證下,木耳的生長很快,甚至7-10就可以採摘一次,如果不及時收穫,木耳長得過大,質量下降不說,還會影響下一批的成長。

但到了木耳的成熟季節也是種植人最發愁的季節,這個季節雨多,即對木耳的生長有影響,而晾曬更是問題,拆下的木耳遲遲不幹,也會影響木耳的質量。

但最愁的還是人工問題,摘收木耳必須是人手工操作,機器不能替代。由於目前東北人員外流嚴重,特別是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又以老弱病殘為多,人手嚴重不夠,不得不動員親朋好友,男女老少一起上陣。

就連這位67歲的老奶奶都給請來了,奶奶為人樂觀,幹活手腳利索。這裡用工都是按小時付工錢,每小時10元,都是當日結賬。種植者說木耳的採摘成本每斤都要超過五塊錢。

因木耳生長受氣溫影響較大,氣溫低,木耳厚,相應品質也就越好。而到了時間不按時採摘,個頭就會長大,品質也會下降,就賣不上好價錢。

種植木耳的收益還是不錯的,這家養殖場是夫妻管理,雇了十幾個人幹活。種了20萬袋木耳,每袋木耳最後可以剩2元左右,一年弄好了能賺40萬。

東北種植木耳期限雖然是每年的5-9月,但卻要忙碌一年,冬季也閑不著,要做菌包,既要留自己用的,也要賣出一部分,每個菌包可以賣1.8元。

由於這裡的自然條件好,木耳質量好,並不愁賣,都是客商上門收購。他們只需要晾乾後裝袋子,到時就有客戶上門購買。

他們零賣40元一斤,但現在市場上的木耳有的賣的很便宜,他們說主要是摻假或者品質不好。小編想買幾斤,但他們說很少零賣,竟然沒有合適的包裝袋,他們不太注重銷售。

東北黑土地沃野千里,木耳養殖作為一個新興林業副產業,給人帶了希望和經濟效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有關部門相應的配套服務,包括務工人員的缺乏調節與引入、銷售環節的單一和優質品牌的培養,都應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和解決。作者:書影 微信 shuying-9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 的精彩文章:

營口三個老戲骨唱一台戲,他們在為民間曲藝做最後堅守
東北邊境行:琿春防川「土字碑」,國之重物太沉重
防川感觸:雞鳴聽三國,可我不是來看風景的
長白山哪裡好?花210元爬1400台階,有多少人啥也沒看見
雲峰水庫大壩看朝鮮,零距離感受,中國沒有第二處

TAG:書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種野菜叫做「大耳毛」,20年前東北一帶很多,春天賣5元一把
東北大山好多寶,春季山野菜少不了
東北小伙花79元網購3個榴槤,拆箱後卻傻眼了,真是撿到便宜了
東北街頭小吃,吃過5個你是小東北,吃過10個你就是老東北了
東北雪鄉路邊店吃燒烤,8個菜390元,你看看被宰沒有
火了!東北山村萬畝果樹豐收,閨蜜扎堆,採摘走秀兩不誤
東北有個小江南,夏天只有18度,南方人組團打飛的來避暑
一次性把川菜魯菜和東北菜都吃了,才花了不到200塊
東北小城破爛市《推背圖》《麻衣看相》都有,50年的罈子10元拿走
東北最有名的5種街邊小吃,每個都量大又便宜,難怪東北人超愛吃!
一個27歲的東北妹子,隻身1人,在北京畫了3年的水彩花鳥
東北大媽養君子蘭,半年「1勺油」,全都瘋長不停,開花300朵
東北小倆口在魯南小鎮賣川味麵條,4塊錢一份引來城裡人扎堆吃!
東北年夜飯的「硬菜」,東北大拉皮吃著過癮,少了第4個就沒年味
第一次吃東北菜,四個人一道菜150元,吃不了還得打包帶走
在東北吃東北菜,點了個98元的牛排鍋,這要是在南方至少得賣200元
10年老店,翠竹東北純糧酒,愛好喝酒的最佳選擇!
5個南方人來東北,就點了一道菜,花了230元,直呼太划算了還想吃
東北一知名「野菜」,人稱「老牛銼」,20年前吃的人很多
東北人最愛吃的鐵鍋亂燉,180元一鍋,外地人一般都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