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微子振蕩現象:揭示了微觀世界一個全新的規律

中微子振蕩現象:揭示了微觀世界一個全新的規律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日本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麥克唐納,表彰他們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證實中微子有質量。它揭示了微觀世界一個全新的規律,對宇宙和天體的起源與演化也有重大影響。從1957年提出想法,到2002年通過大氣中微子實驗、太陽中微子實驗、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確立,中微子振蕩現象探測發現,一波三折、令人驚奇。

太陽的能量來源太陽的光和熱滋潤了萬物生長。科學家們長久地思考,它的能量是哪裡來的?太陽對我們太重要了,它表面上的一點漣漪——太陽黑子,也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可觀的影響。幾百年前,有人說跟煤燃燒一樣。一百多年前,有人說是引力釋放的能量。直到幾十年前,科學家們仍在爭論這個問題。二十世紀初物理學的突飛猛進,讓英國的愛丁頓提出了更合理的假說:太陽的能量來自氫核聚變。接下來的二十年,一個又一個的理論困難被解決,到1939年,德國科學家貝特等人提出了完整的機制:氫核通過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循環反應,聚變成氦原子核,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得不到實驗檢驗的理論只能算是一種假說。現在我們有一個聽起來幾乎完美的答案,怎麼才能檢驗它對不對呢?核聚變只能發生在太陽核心很小的一片區域,那裡的溫度和密度遠遠高於外層,才能讓聚變反應得以發生。產生的熱能要經過10萬年,才能傳遞到太陽表面,變成我們能感知的光和熱。要驗證這個理論機制,似乎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就算是腳下的地球,我們至今也不能深入核心去探究。

幸好有一種神秘的粒子,它可以輕鬆地從太陽核心穿出,告訴我們太陽的秘密。它叫中微子。1930年,奧地利科學家泡利為解釋核衰變中能量似乎不守恆的現象,預言了這樣一種「永遠找不到」的粒子。26年後,費盡千辛萬苦,科學家還是在核反應堆旁找到了中微子存在的證據。假如貝特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根據太陽釋放的能量,精確地計算出太陽釋放出多少中微子,以及它們的能量分布。計算得到的數字讓人驚訝:儘管地球離太陽這麼遠,每一秒鐘依然有3億億個太陽中微子穿過每個人的身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的精彩文章:

達爾文的猜想,最終導致了協同進化理論的產生
不由得驚嘆達爾文的預測是多麼準確而科學
機器人的人工智有點可怕在什麼地方?
機器人能寫詩、能撰稿了,您怎麼看
研究學習記憶並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

TAG:愛科學見真理學常識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中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一張照片
二戰中令全世界肅然起敬的一張照片!
古騰堡小傳:我的一個發明,讓世界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
微距下的神奇世界,展現過分的美!
《我的世界》開發者大會 全新版本驚喜不斷
指甲上的美麗微縮世界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中國歷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戰的是誰?
世界多個城市出現紙企鵝:它們的背後反映了一項殘酷的現實
我·敲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的世界》開發者大會落幕 全新版本驚喜不斷
在微觀世界中,時間的概念還有意義嗎?
文化視角:你微笑的時候,世界是明媚的!
中國最美十大現代建築,驚艷了全世界,最後一個實在太美了!
神還原!妹子在《怪物獵人:世界》中捏了一個陳一發
暴力來戰《逐日戰神》一個你不知道的全新世界
《萬物簡史》為我展現一個神奇的世界
寫在第一篇,用全新視角感受「外面的世界」
直擊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中華文化傳播到了全球,太驕傲了!
畫畫,是為孩子打開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