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青幫大佬,卻以抗日救國為己任,去世時數萬人為其送葬

他是青幫大佬,卻以抗日救國為己任,去世時數萬人為其送葬

在民國時期的青幫頭目中,有一位叱吒黑白兩道的傳奇人物——張樹聲。他曾長期效力馮玉祥麾下,在幫內輩份極高。抗戰時期,張樹聲是青幫「大」字輩成員,門徒遍布中統軍統等特情機構,卻號召眾多門徒參加抗日活動,為抗擊日寇作出了重要貢獻。

出身行伍。

張樹聲自幼習武,酷愛武術,習得了一身好本事。清末時期,張樹聲曾擔任清軍第六鎮的一名哨官。辛亥革命後,張樹聲投靠了北洋軍,做了營長,後又擔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參謀長、第十一騎兵團團長等職務。

抗戰時期,因為戰功顯赫,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東路軍團副司令。

加入青幫。

張樹聲加入青幫也是因為機緣巧合。1911年,張樹聲追隨馮玉祥參加了當時的灤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張樹聲逃亡上海,無依無靠的他加入了青幫,成為青幫「大」字輩的重要成員。

在近代青幫的輩分中,從高到低依次是「大」「通」「悟」「學」。當時「大」字輩成員人數不多,像青幫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也只是「悟」字輩。因此,張樹聲成為民國時期青幫輩分最高,而且名聲很大的領袖之一。

加入青幫後,張樹聲就開始召收幫會門徒。由於張樹聲是「大」字輩成員,輩分極高,而且收徒的門檻也不高,因此江淮一帶,諸如上海、杭州、蚌埠、徐州等地都有人願歸其門下。

抗日戰爭時期,拜張樹聲為師的青幫弟子更多。僅重慶一地,張樹聲的徒子徒孫就達9萬人之多。而且上至蔣介石身邊的工作人員,下至中統、軍統各機關,其門徒遍布,耳目繁多。

積極抗日。

張樹聲之所以能在社會上有這麼大的號召力,有眾多的門徒跟隨,除了他的輩分高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民族危機之時,所表現出來的民族大義強於其他幫會領袖。

張樹聲召收弟子,是與他的抗日活動緊密結合的。對入新入幫會的弟子,張樹聲不僅要跟他們講授青幫的規矩,而在幫會教義中增加了反日的要求。

為了向青幫弟子傳播抗日思想,增強反抗日寇侵略的意識,他還編寫了《民族精神》一書,並在書中提及「義氣千秋」的概念,希望在國難當頭之際,人人發奮,力挽狂瀾,救國家於水火。

除了積極抗日外,受他的老上司馮玉祥將軍的影響,張樹聲還利用幫會的力量保護革命志士免遭國民黨特務的迫害,或者向革命志士提供情報,幫助革命志士躲避特務的暗殺。

建國後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1941年參加過青幫組織。那時,他的公開身份是馮玉祥的秘書,隱蔽身份卻是董必武領導的國民黨高級軍政統戰與情報人員。

為了隱蔽工作的方便和安全,他與另一位地下黨員馮玉祥的副官趙力鈞一同加入青幫,他們的師傅不是別人,正是青幫老大張樹聲。

在以後的隱蔽工作中,他們疏通渠道、打通關節,都得到過張的幫助,特別是一次王冶秋險遭軍統毒手時,張樹聲親自出面干預才化險為夷。

抗戰勝利前,張樹聲病逝,傳有數萬人參加其葬禮,規模可謂空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黃進士 的精彩文章:

大清皇帝誰最勤政?此人不比雍正差,第一排不上,第二肯定有
為了尊嚴,她寧願守活寡也不與袁世凱同房,最終比袁世凱活得長
北洋水師「第一戰」,居然在日本,起因則是嫖娼引發的糾紛
上海大亨張嘯林:投敵賣國,躲過軍統多次暗殺,卻死在自己人手中
中國曾經三個藩屬國,最小的成為鄰國一個縣,其中一個常禍害中國

TAG:齊黃進士 |

您可能感興趣

他一生以享樂為己任,妻妾子孫眾多,後代還出了兩個皇帝
他是開國元勛,兒子卻在老家種田,從未給過自己任何優待
他一生以奢侈享樂為己任,兒孫眾多,後代出了兩個皇帝
台胞來稿:台灣青年大陸圓夢,首以家國天下為己任
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有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
他以點評人物為己任,最早看出司馬懿不凡,卻因站錯隊而死
12星座女,如何降服她們,解放天下單身為己任!
在這個春日裡,溫暖才是己任!
特朗普竟然炒掉了自己任命的人,快來看是誰?
他出身草莽,為保護三秦百姓為己任,守城八月抗擊十倍於己的敵人
村民世代守護古墓為己任,專家打開後,村民們才發現被騙千年!
此人一直以收復河山為己任,臨終遺言僅6字:殺賊!殺賊!殺賊!
38歲梅根身為高齡產婦,竟然拒絕女王的分娩團隊,自己任命醫生
(三)從事民族大業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本著一顆奉獻的公心,不求回報,以復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以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為宗旨!
東歐窮小國美女如雲 卻被迫出賣自己任人交換
中國的神秘幫派: 有兩個是以推翻清朝為己任, 還有一個吸收成員方式成謎
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個國家女兵各個比男兵都強悍,守衛國家視為己任
匡互生:曾經的「五四之子」,畢業後卻以「教育愛國」為己任
古現代除了茅山以抓鬼驅邪為己任的,還有這四個你一定沒聽說過
最不務正業的盜墓門派,以恢復漢人江山為己任,元朝皇帝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