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飲食養生要把好食物的「脈」

飲食養生要把好食物的「脈」

據香港衛生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女性及男性的壽命分別增至86.7 歲和81.1 歲,男女平均壽命均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除了完善的醫療和養老體系外,其獨具特色的食療養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靚湯、海鮮、點心,這是我們對港式粵菜的一種總體印象。香港人喜歡煲湯,這些湯都很講究,用各種中藥、肉類或海鮮熬煮而成,夏天有清心去火的功能,秋天能滋陰潤燥,極具養生價值。香港人還喜歡喝涼茶,有助身體去火,利於預防疾病和加快病後康復,對延長壽命起到了助推作用。

北京積水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李欣說,飲食文化主要指某一地區所獨有的飲食習慣、飲食心志和飲食結構。飲食文化的形成是由這個地區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所決定的。古代人既食「草」以充饑,又食「草」以療疾。「食」、「葯」本為同源。

飲食養生要把好食物的「脈」

食物有四氣和五味

食物也有性味,味是人對食物的口感味覺,又是對食物本身性質的抽象概括。味分為五味,即酸(澀)、苦、甘(淡)、辛、咸。《素問·六節臟象論》中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唯有所藏,以養五氣。」《靈樞·宣明五氣》中說:「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為五入。」這裡指出,五味可以養五臟之氣。如果五味偏嗜就會造成相應臟腑的功能失調,出現多種病理變化。

性是食物脾性,與藥性的「四氣(寒熱溫涼)」等說法一致。其中,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溫熱性質的食物能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寒涼性質的食物能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秋季宜食溫性食物

我國古代平衡膳食理論強調,根據食物的特性,飲食要做到春涼、夏寒、秋溫、冬熱的膳食原則,膳食要「寒熱相宜」,患病時要「熱證寒治,寒證熱治」。

入秋以後,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會發生變化,人體開始喜溫惡涼,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多吃些溫性食物。飲食選擇還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酸味果蔬也應常食用,包括蘿蔔、西紅柿、山藥、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蓮子、桂圓、糯米、粳米、枇杷、菠蘿、乳品、紅棗、核桃、蜂蜜、芝麻等。忌吃或少吃辛辣、熱燥、油膩的食物,少飲酒。進補時忌虛實不分、多多益善。另外,食用瓜類水果應謹慎,脾胃虛寒者更應以此為禁忌。

飲食結構要多元化

飲食結構的多元化是飲食養生的另一重要原則。李欣說,《靈樞·五味》提出五臟病的「五宜說」:「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說明五臟各有喜好的食物,結構多元化,有利於健康。

香港人擅用煲湯方法達到進補目的,這是有久遠歷史根源的。其把握了食物的性味,調養了五臟。另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地天氣悶熱,人體出汗多,津液損失較大,需要通過大量的糖水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維持身體平衡;二是因為陽泄於外,多有氣虛的臨床表現,或有表陽不固,或有內寒陰盛,故藉助於溫補之湯料加以糾正。但李欣強調,用藥膳調理身體時,也要注意性味的選擇,如辛能治療表證或氣血阻滯的病症;甘能治療虛證,或緩和拘急疼痛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抗生素常見問題解答,了解才不會濫用!
服中藥怎樣避免嘔吐
有些食物利於抗癌
鬢生白髮:有些白髮是慢性病導致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