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不僅僅是價格—康熙與光緒仿康熙青花瓷器的價值探究
記者近期參加了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組織的大型公益鑒定會,眾多收藏愛好者拿著自己的寶貝來找專家「掌眼」。等候區內,一名收藏愛好者拿著一件他視為珍寶的「康熙青花瓷器」,給身邊幾個藏友介紹這件寶貝,其神態儼然一副瓷器專家的樣子。那件「康熙青花瓷器」初看是「開門」貨,感覺胎釉、造型、紋飾等方面都符合康熙時期的特徵,很多藏友都認定是康熙瓷器無疑,有的藏友還沒等他去鑒定,就開始詢問價格了,畢竟康熙瓷器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
鑒定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專家的意見是:光緒仿康熙瓷器!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
雖然都是古瓷,但是價格上卻是天壤之別。記者在市場上曾經做過調查,一件品相好的康熙鳳尾尊市場價格在60萬左右,而同樣類型的光緒仿康熙瓷器的價格是10萬元左右。官窯瓷器差距更大,一件14英寸大的康熙青花龍紋大盤價格在100萬左右,而同樣的光緒官窯大盤只能賣到15萬左右。
清光緒 青花山水人物鳳尾尊
康熙青花瓷器由於其不凡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歷來受廣大收藏家、愛好者的追捧,這一點在近幾年的拍賣會上足以說明。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中,一件康熙青花龍紋瓶以2387.12萬元創造當年康熙青花瓷的新紀錄。在最近結束的2007年秋拍中,長風拍賣公司的一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樽又以1920.8萬元被一神秘買家買走,從這些令人咋舌的價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康熙青花瓷器在現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2011年春 中國嘉德 東波齋藏瓷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團花紋搖鈴尊 (一對)
成交價RMB 24,150,000
康熙青花瓷價格的居高不下,使得有些商人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將大量的仿古瓷帶到古玩市場上。所謂「仿古瓷」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後朝仿前朝的仿古瓷,到現在仍是「古瓷」;一種是現代仿古瓷。比起現代仿古瓷,後朝仿前朝的仿古瓷更具迷惑性,中國向來有復古、追古之風,康熙青花瓷器由於製作精美,之後歷代都有仿製,尤其以光緒朝仿造的瓷器最為逼真。古瓷專家張浦生先生曾在其《青花瓷器鑒定》一書中提到:「光緒仿康熙青花水平很高,成色逼真」。而《飲流齋說瓷》中也有記載,「光緒近年仿康、乾諸制往往逼真,魚目混珠,識者憎之,然不能不謂其美術之精進也。」正因為此,一些古玩商人把光緒仿康熙瓷器當作康熙瓷器賣,買家由於鑒定上的失誤,損失巨大。但如果錯把康熙當光緒,與之失之交臂,也會令人追悔莫及。
黃雲鵬先生
於是,記者就康熙與光緒仿康熙瓷器的一些疑惑,專門請教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瓷器鑒賞家黃雲鵬先生。
歷史背景決定了仿製質量
黃雲鵬先生談道:康熙時期國富民強,瓷器大量出口外銷,其大多數瓷器是銷往歐洲各國,尤其是青花、五彩瓷器,深受歐洲人民的喜愛。到了光緒年間,正好趕上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其中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的一些人進入中國後,開始大量搜尋康熙瓷器。這時候北京、天津的一些大古玩商人紛紛帶著真品來到景德鎮,開始大量仿製康熙瓷器。不管是為了保護康熙瓷器,還是為了用更多的「康熙瓷器」去賄賂外國人,在這種大環境下,光緒仿康熙瓷器大量出現在古玩市場中。
清康熙 黃地素三彩龍紋折沿大盤
清光緒 黃地素三彩雲龍紋折沿大盤
從官窯方面講,雖然光緒時期,國家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經濟相對落後,但在光緒初年就曾經大量燒造官窯器,光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壽辰又大批燒造壽慶典禮和賞賜所用的官瓷,在嘉慶以後官窯衰落的形勢下,似乎有中興之勢。光緒仿前朝官窯瓷成風,尤其仿康熙瓷。主要因為康熙瓷器造型豐富,紋飾優美,更重要的是深受慈禧太后喜愛,故仿康熙瓷產量大,質量高,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這實際上應該說是皇宮需求的產物。
清康熙 青花蓮紋大盤
清光緒 青花蓮紋大盤
從仿製的水平上看,光緒仿製康熙瓷器,不僅表現在造型、紋飾、胎釉、工藝等方面,就連康熙瓷器的缺點(瓷器上針眼比較多)也照樣仿製。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康熙青花瓷需求量大,同時又有真品做藍本,所以,本人認為光緒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決定了光緒時期仿製數量之多,同時也決定了光緒時期是仿製康熙水平最高的時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像現在很多仿製康熙的瓷器,大多以真品圖片或從博物館看完真品後進行仿製,在重量上、尺寸上、紋飾上並沒有客觀的尺度,只能憑藉自己的經驗,主觀臆造出來,跟真品有不小差距。
清康熙 五彩人物長方瓷板
清光緒 五彩仕女圖瓷板
細微差異決定了仿製缺陷
據黃雲鵬先生講:從造型上看,由於是按照原物仿製,所以造型仿得很准。仿製的器形也很豐富,其中瓶類是光緒時期仿得最多的器形。有長頸瓶、筒瓶、棒槌瓶、膽瓶、天球瓶等。除了瓶子外,還有鳳尾尊、大盤、花觚類器形也很常見。收藏康熙青花瓷器的朋友遇到這些器形的時候要多長個心眼。
從胎體上看,雖然光緒瓷器的胎體也比較緻密,但緻密感跟接胎的細膩感覺還是不如康熙瓷器,修胎也不夠精細。仔細去看,是有區別的。
清康熙 灑藍地描金紅魚紋棒槌瓶
清光緒 灑藍地五彩魚紋棒槌瓶
釉色上,康熙青花釉特點可以概括成5個字:白、肥、透、薄、孔(有針孔)。在潔白度(白里微微的發青,整體上看很白)、釉的薄厚和有針孔這三方面仿得都很像,但肥潤感和通明度方面做得還不夠。尤其是肥潤感上,打個有趣的比方,康熙瓷器的釉色就像小孩的屁股一樣。由於嘉慶以後,國勢衰退,瓷器燒造水平有限,光在青花的發色上,康熙成熟時期的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由於水沉法改進為鍛燒法,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行里稱康熙青花為「翠毛藍」。總體來說,康熙料比較艷而沉(艷麗而沉人釉面的感覺),它與清代其他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區別,時代特徵十分明顯。而光緒青花過於艷麗,有點洋藍的味道(主要是用了一些化學原料的緣故),並且比較浮(浮出釉面),大家以後要特別注意。
胎質的不同,更要注意康熙瓷器器足處理規矩,清楚。光緒瓷器器足稜角不分明。
藝術價值決定收藏潛力
黃雲鵬先生認為:鑒定這兩朝瓷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鑒賞瓷器的藝術價值,簡單地說,就是看他畫得怎麼樣。因為一般其他時期瓷器主要是看造型,而明清瓷器最重要的是看紋樣(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
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改變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紋輪廓線,然後塗色的傳統方法,即單線平塗。而是採用「分水皴」的技法(所謂「分水皴」就是用筆梢蘸濃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繪,技術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種,最多能分八九種色階)和借鑒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手法,濃重、淡雅層次分明。運筆時勾、染、皴、擦、點各種繪畫手法並用,這全靠畫工手筆工夫來完成,其難度非常大。
而光緒時期處在內憂外患、國家風雨飄搖,畫工畫瓷器主要是為了生計,技藝達不到康熙時期的水平,更無法追求完美的意境。只能靠單純的模仿,能仿出其型,無法仿出其神。
這些藝術水平上的差距決定了光緒瓷器永遠也無法達到康熙瓷器的經濟價值。
《陶雅》說:「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此語足見康熙瓷器在世界和中國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康熙朝在繼承傳統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很多創新,瓷器的燒造以千變萬化的造型與精湛的工藝水平開歷代先河。清代最具代表性的青花更是以不同的濃淡色調渲染出多種層次,贏得了中外學者的廣泛讚譽。光緒仿康熙瓷器是永遠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典藏拍訊 .guwan1998


※活的烏龜也敢盤玩?還給盤出包漿了!
※有錢就是任性 3萬塊拿下一塊形不經傳的海南黃花梨木料
※習樂平:醉心於老酒收藏,痴情酒文化傳承
※「老料」的詳細介紹,讓您客觀、清晰的理解老料!
※錢幣收藏有哪些規矩?有什麼禁忌?
TAG:古玩出手交流 |
※如何精確的區分康熙與光緒的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市場價值遠遠超過歷史價值?
※「天青色,等煙雨」不是青花瓷,而是這個價值連城的汝瓷
※元青花瓷器價格和市場反響是怎麼樣的?
※邱小君講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價值體現
※解析康熙青花瓷的市場價值
※永樂青花瓷的特徵及市場價值
※就算是花瓶,她也是最優雅的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瓷價值不菲,家中有此寶貝不妨出手
※康熙青花瓷以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市場價值由此而高!
※明代洪武青花瓷現在的價值多少
※青花瓷價格瀏覽表
※青花瓷拍賣為何價值如此之高?
※清乾隆青花瓷器價值幾何
※青花瓷的歷史背景和現代價格
※不同時期青花瓷的不同風格
※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明宣德青花瓷器鑒定 評估價格多少?
※明朝古墓構造奇特,青花瓷墓牆價值過億,盜墓賊跳腳也沒用
※青花瓷瓶價值高還是青花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