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滿朝文武都要殺他,最後被唐太宗斬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王朝不斷更替,總共產生了幾百位的皇帝。而稱得上千古一帝,深受後世尊崇,那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這四位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不殺功臣,沒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手下有凌煙閣24功臣,但他沒有對功臣進行大屠殺,而唯一殺掉的還是滿朝文武都要求處死的。
我們知道唐太宗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很會用人。之所以能在在位期間,對內貞觀之治,對外滅吐谷渾、突厥,還有西域等,主要是唐太宗身邊有一幫賢臣名將,也就是後來凌煙閣24功臣。而在這24人中,唯一被殺的就是侯君集。侯君集可以說是當時不可多得的良將,勇武果敢,為人粗狂,早在隋朝末年就跟了李世民。
因為打仗比較厲害,逐步受到賞識和提拔,後來兩家還結為姻親。侯君集後來跟隨李靖滅匈奴,破高昌,功勞越來越大。而且他也是玄武門之變的大功臣和策劃者,可以說那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官位做到兵部尚書,封潞國公,而且自己的女兒嫁給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可謂是隆寵到了極點了。
但是功勞越來越大的侯君集開始驕橫,貪財貪權,在滅高昌國的時候,私自將高昌國的財富據為己有。這個事情被告發後,李世民將侯君集關了起來,到最後還是沒有忍心處置,給釋放了。但是,侯君集內心很不痛快,開始怨恨皇帝對自己的不公。於是逐步萌發了謀反的慾望,畢竟那個年代,謀反是將軍的家常便飯。
但侯君集身單力孤,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而此時唐太宗正籌備廢掉太子李承乾,侯君集抓住機會,勸說太子謀反。並一直在秘密準備,到了公元643年,謀反事被揭發,太子李承乾被廢。而侯君集打入天牢。當時的李世民並不想殺掉侯君集,感念其居功至偉,準備赦免他。
但是滿朝文武不幹了,紛紛上書殺掉侯君集。謀反必須殺,從這也可以看到侯君集的跋扈也得罪了不少人。最後唐太宗無奈殺掉了侯君集,但是保留了其妻子兒女,而且還對他們優待照顧。在後來製作凌煙閣24功臣的時候,還將這位謀反被殺的侯君集列入其中,可見李世民對侯君集還是感情深厚啊。
換一個視角縱觀古今!發出自己的聲音!寫歷史我們是認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農夫史觀]


※太后問:想念先皇么?大臣們說想,太后一聲令下,將幾百大臣殺絕
※中國古代第一次收容難民,結果釀成中華300年民族災難
※最硬中國人:受了點侮辱,就滅了個大國,還把國王和王妃給抓了
※慈禧陵墓修建的這一奇怪做法,預示大清斷子絕孫的結局
※此民族是白種人,在中國生活2000多年,女人嚴禁與漢族通婚
TAG:農夫史觀 |
※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武將之首,死後為唐太宗陪葬
※李世民不殺開國功臣,此人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被殺因為乾兒子多
※此人是唐朝第一貴族,凌煙閣24功臣之一,卻被李世民貶出了京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太宗將此人排在最末,隋唐演義里他比較出名!
※拚死要保衛隋朝的他,還是歸降了李淵,成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武將之首,死後為唐太宗陪葬
※他被譽為大唐第一猛將,歸屬凌煙閣24位功臣之一,死後還被人封神
※他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為何助武則天封后?王夫之:一狡賊而已
※凌煙閣24功臣之一,孫子起兵對抗武則天,連累他的墳墓被挖
※此人是凌煙閣功臣,後卻成為皇帝,昏庸無能,搞得唐朝衰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唯有他結局最好,武則天殺兒子,也沒有動他
※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因得罪一個女人,落得上吊自殺的下場
※此人本是隋朝重臣,兵敗被俘投降唐軍,為何最後卻能位列凌煙閣?
※他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敢和唐太宗李世民吵架,膽子太大了
※除凌煙閣24功臣外,唐朝還有8位功臣是李淵封的,可惜鮮為人知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唯獨他被唐太宗處死,因群臣都要他非死不可
※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替李世民背了一個大黑鍋,終被滅族
※唐太宗也殺功臣?凌煙閣24功臣中,他殺了兩個,他兒子殺了一個
※最長壽凌煙閣功臣去世之後,家族被滿門抄斬,只有一個兒子被特赦
※他是凌煙閣的一代功臣,曾滅掉兩國,為何最後卻走向了謀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