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系隆盛庄》選登——記憶中的一里路

《情系隆盛庄》選登——記憶中的一里路

記憶中的一里路

陳海清原創

在隆盛庄,唯一一條以「路」命名的街道,那便是一里路。繁華的時候,這裡有六七家小賣部,有搖頭旺旺的移動零售車,有吳蘭虎的照相館,有張金元、萬斤的醬油醋作坊,有李達計的豆腐坊,有尊稱二拐子的修自行車鋪,有劉澤根、張寶根、武官喜的鐵匠鋪,有宿生外的衛生所,有加工月餅的作坊,有趙銀柱兄弟開的賣碳的碳場……馬路上穿梭不斷的行人,玩耍的小孩,來來往往的車輛,很是紅火熱鬧。今天,我們走在一里路上,大部分鋪子已經關門,人也稀少了很多。我曾無數次的回想著八九十年代發生在這裡的每一幕,可是,很多事情已不再想起來,每一次回望都使我深深的沉淪在迷茫的懷想中。這裡究竟發生過多少故事?恐怕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1983年以前,一里路還沒有這些熱鬧景象。但有三個地方總在我的記憶中,那便是一里路的三個車馬店。

一里路當時有三個生產隊,這三個車馬店每個隊一個。一二隊的車馬店相對大一些,都有南北兩個門,三隊的車馬店較小一些,只有向西的一個門。改革開放以後,一隊的車馬店變成了牲畜交易市場,二隊三隊的車馬店都分給私人蓋了住房。這三個車馬店院里的設施基本差不多,有使用轆轤拔水的水井,水井旁有飲牲口的石頭水槽,水槽上一到冬天裡總易結一些奇形怪狀的冰凌子,有客房,有草房,有馬圈,院子中間停放馬車,每個店裡根本沒有一顆樹,光有拴馬樁。

那時候,為了給集體創收,加強貿易往來,很多東西都是用馬車運輸的,趕馬車的人也很辛苦,特別是冬天,他們都穿著帶羊毛的皮襖、皮褲,戴著狐皮帽子,穿著破舊的棉鞋,不停地在奔波。馬車配置也不一樣,有一個馬或騾子拉的,有三個騾子的大馬車,三套馬車還有一個跟車的,主要負責拉磨桿。磨桿就相當於現在的汽車剎車,那時的磨桿已經很科學,就是在兩個軲轆之間有一根碗口粗的濕榆木,榆木上拴一根繩子,在下坡或停車時用力拉幾下馬車便減速了。他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駕著沉重的馬車拐進店裡,偶爾能聽到重壓下馬車發出的吱吱的聲音,也能聽見拉磨桿發出的叫鳴聲。他們把馬車有序的停放在院子中間,那時社會治安非常的好,人們根本不用擔心馬車上的東西會丟失。他們把馬和騾子卸下來拴在圈裡,和店裡登了記,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釘馬掌,這些趕車的對馬和騾子十分的關愛,絕對不會讓馬蹄子磨損受傷。每個店的門口都有一個鐵匠鋪,專門給馬和騾子釘掌。鐵匠鋪的門口都有一個類似單杠的架子,鐵匠的技藝非常嫻熟,他們把馬拴在架子上,馬腿邊放一個小板凳,輕輕地用力便將馬腿彎了回來,把蹄子放在凳子上,先是把舊的馬掌取下來,再用鏟刀修剪馬蹄,然後挑選合適的馬掌鐵再釘上去,那個時候,每天要走很多路,馬蹄子磨損很厲害,釘馬掌是必須的工作。那些馬和騾子一般很配合,也有生馬會撲騰幾下。

三隊的客房裡有一盤大土炕,炕的整個顏面都是磚砌的,東西兩面各有一個大灶台,有兩口直徑約一米的大鍋和配套的大蒸籠,用來燒水做飯。土炕上也沒有什麼鋪的東西,都是趕車的把行李直接鋪上去,不過土炕做飯燒火,一般都很暖和。安頓好了所有的營生後,店裡也給他們做好了飯菜。那時候吃的也很差,都是些稀粥煮土豆、塊壘、炒麵、燴菜之類的,油水很小,根本沒有什麼肉食和蔬菜可吃,主食最好的就是莜麵,那時負責做飯的廚師姓米,叫亮亮,他推的莜麵窩窩非常好,蒸熟以後不卧籠,雖然吃的比不上現在的東西,但是人們依舊吃的都很香,端著粗瓷大碗,到最後扣在臉上不停地扒拉,彷彿要舔干那些邊緣都磕碰不齊的大碗。有一年店裡吃油糕,聽說有一個趕車的一連吃了十幾個,最後憋得險些出事。人吃完後就是張羅著喂牲口,草房有現成的草料。也有趕車的自己切草的。切草的鍘刀很鋒利,有一米多長,二十公分寬,刀連在了底座上,底座上左右有幾排指頭粗的鐵釘,是用來防止切草時草稈滑動的,切草時,一個人在下面往底座上放草,一個人用鍘刀往斷切草,彼此配合的非常默契。

店裡晚上睡覺用的都是煤油燈和馬燈,偶爾也有電燈用,但燈泡子發出的光很微弱。那些趕馬車的或坐或卧,在一起交流著。漆黑的夜裡,微弱的燈光也能劃破黑暗,對沉沉的黑夜是一種無言的反抗。

那時,我們每天都去店裡玩,挨個看馬圈裡那些辛苦的傢伙,總也害怕它們伸出蹄子踢一下。更多的時間是在客房的炕上玩,在炕上來回的跑,推筒圈子,打紙疊的方寶...偶爾還被店裡的管理罵幾句,他們嫌我們太吵鬧,上炕不脫鞋,即使是有人叫罵,我們仍然瞅空在炕上玩,特別是冬天,那暖暖的土炕給了我們無限的溫暖。

這三個地方也是當時一里路人的娛樂和聚會的場所,那時六月二十四的交流會,一隊的店裡總愛住些演馬戲的。人們稀罕的去看那些兇猛的獅子、老虎、狼狗...

二隊的店裡夏天常放一些露天電影,儘管大人們白天勞累了一天,但晚上依然擠在那裡看電影。我那時候小,什麼也看不懂,跟著母親去看,最後總是在母親的懷裡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在那貧困的歲月里,電影給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快樂,帶走了生活中的煩惱。

正月里,車馬店裡幾乎沒有住店的。於是正月十五期間用的船燈、龍燈、車車燈、獅子等道具都在這裡製作完成。那時參與制作的人有十幾個,凡是能動手的有靈感的都來了。我那時對他們製作這些東西很感興趣,總愛專註的看他們製作這些好看的東西,那時數趙家的趙二丑畫得最好。正月十五期間,這些東西都配上了用場,表演那天,人們都畫好了裝,帶著這些東西去表演,去比賽,出盡了風頭,一個正月里真是熱鬧極了。

1978年正月剛過,三隊的人們就行動起來了。他們被分成三組,兩個組在隊里的車馬店和飼養院刨糞,一部分在隊里所轄的凍得僵硬的土地上翻地。三隊的車馬店裡十分熱鬧,那時有個口號叫「憶苦思甜」,雖然日子很艱苦,但人們聚在一起非常有幹勁,帶頭乾的都是隊里的勞模、體力好的、思想積極上進的。洋鎬和鐵鍬交替上陣,把車馬店裡各個角落裡的有用東西全抬了出來,女人們雖然做些苦輕的營生,但都不會偷懶。一面鮮紅的紅旗插在車馬店門上,在西北風的吹動下相當的舒展,她彷彿向人們暗示,新的生活就要來了!

陳海清,1970年3月出生於一里路三隊,不論何時何地對家鄉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文悅驛站寄語

創造歷史需要生命和激情,保留歷史卻需要文字。您可以把您愛過的人,走過的路,一點一滴的經歷,記錄在自己將要出版的書里,只要您對文悅時光情有獨鍾,就會得到一把開啟你事業的鑰匙,等到您記憶模糊再也想不清楚許多過往瑣事時,您打開自己曾經出版的書籍,就會看到您清晰的往昔。歲月可以遺棄您,只有文字永遠不會,你的書是留聲機,永遠會留下您的精神。留下您一生值得追憶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悅驛站 的精彩文章:

TAG:文悅驛站 |

您可能感興趣

奉獻精神永放光芒:《雷鋒日記》選登
新春徵文選登 丁玎《回家》
周中光·詩詞作品選登
《陝西詩歌》來稿選登
書畫社選登 草叢中的世界
徵文選登︱最難忘的一次採訪
六神草·格律詩詞選登
來稿選登:羅克中鋼筆畫作品選
詩心詞情作品選登
神秘的八卦-《實用玄空風水學》講義(選登3)
家有兒女·徵文選登 李健超:攜子登山記
朱德書法選登,中正安舒,浩然之氣
虎岩三少:詩詞作品選登
徐新平國畫作品被《東方藏品》雜誌選登賀歲戊戌新春
田園詩群《父親》優秀作品選登
徵文選登 打鐵
中國攝影微雜誌參賽作品選登之一
「嶺南風」子女徵文選登
書畫社選登 國畫氣韻
鄧書雲篆刻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