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家庭教育不該淪為學校的附庸

家庭教育不該淪為學校的附庸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國教育研究(ID:hantopedu),作者:陳建翔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家庭教育不該淪為學校的附庸

家庭教育是什麼?這個類似「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問題,在教育專家和普通父母心中有不同的解答。從微信上轉發率較高的內容來看,似乎大多數父母更關心能輕鬆有效地「搞定家裡那個不聽話的小冤家」的那「一招」,於是各種「如何……」「怎樣……」的技術貼大行其道。這樣的局面是否偏離了家庭教育的真道?今天的家庭教育應該有哪些核心價值觀?我們該如何反思家庭教育自身獨特的規律、使命和價值?

當今中國,家庭教育正在犯著一個嚴重的錯誤:許多家長和家庭教育專業人士把學校教育當作教育的唯一標準和模板,棄守家庭教育的獨特屬性和作用,不能按照家庭教育自身的特殊規律來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實際上被淘空、架空,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於是,學校教育呈現的是「教育過度」,家庭教育則表現為「教育失責」。

「唯學校是教」使現行家庭教育失去了自我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來是各有使命、各負其責的兩大教育形態,長久以來卻一邊被double(加倍的期待、加倍的投入、加倍的負擔),另一邊則被嚴重削弱,自亂營盤,失守應有職責。

遺忘了自我存在,遺失了自我主體性,是目前家庭教育最核心、最關鍵的病症。它不能從理論思維的高度明確自身的使命和價值,沒有按照自身的特殊規律來做教育;它把學校教育模式尊為不可動搖、至高無上的標準,主動加入、模仿、迎合、討好學校教育模式,並將其簡單移植到家庭教育中,使家庭教育依附於學校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獨立地位和價值。

這樣的依附和迎合,使得整個社會陷入「唯學校是教」的片面化教育思維里,造成一種「言教育必學校,言學習必課本,言成長必分數」的極端病態的教育生態。成千上萬的兒童由於學校和家庭的雙倍期待和壓力而不堪重負,發展畸形化,厭倦學習,人格萎靡;成千上萬的家長終日圍繞學校的考試升學指揮棒疲於奔命,為督促完成孩子的每一篇作業而絞盡腦汁,對所有能夠提高應試能力的培訓趨之若鶩,對孩子的分數變化提心弔膽。

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也是中國整個教育的悲劇。當教育文化生態的多樣性被否定之後,人性的豐富性也勢必隨之枯萎。說明悲劇的真相,解放廣大的孩子,拯救廣大的家長,倡導「新家庭教育」,迫在眉睫。

家庭教育概念需要重新理解和定義

家庭教育領域發生的深刻變化,促使我們對家庭教育的概念進行全新的理解和定義,並且使之成為全社會的進步動力。這個理解就是:家庭教育是基於家庭活動與家庭成長而展開的全民自我做主的終身學習和相互影響。這樣的理念包括了六個要點:1.基於家庭活動與家庭成長;2.全民性;3.自我做主;4.終生性;5.以學習為中心;6.互動性,教育是通過相互影響和激發來實現的。

這樣的理解,意味著中國家庭教育走向了一個發展拐點,從學校教育的附庸轉變為「新家庭教育」。其中蘊含著六大變化:教育空間從學校為主轉向家校均衡,家庭再一次成為學習中心,家庭生活再一次成為教育主題;教育主體從一部分人轉向全民;教育決策從老師、領導做主轉向自己做主;教育時效從人生某階段轉向終身;教育重心從教轉向學;師生關係、教學關係的確定性被打破,教育更加強調交互性、互動性,不再是單向的灌輸或輸出。

「新家庭教育」凸顯了家庭教育自身的地位與價值,家庭教育不再作為學校教育的附庸。這不僅會使漸漸走進死胡同里的現行家庭教育「翻轉」過來,獲得生命力萌發的機會,而且會給學校教育的改革以重要的啟發。

新家庭教育的歷史使命是養育人性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以講「不可替代」,主要在於家庭對人性影響的早期性、全面性和深遠性。家庭教育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環節,都與人性的養育相聯繫。簡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養育人性來達成人生幸福。養育人性,是家庭教育的關鍵詞,也是新家庭教育的特殊使命。

學校教育也要促進人生幸福,但它養育人性的功能不完備,它的兩個不可動搖的目標和邏輯起點(大規模批量製造符合某種標準的人才、不斷提高製造人才的效率)表明:它主要是通過培養人才來促進人生成功的。培養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關鍵詞。

達成人生成功和幸福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共同目標,這是二者的交集。二者的區別在於: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養育人性來達成人生幸福(兼顧人才的培養和人生成功),而學校教育則主要是通過培養人才來促進人生成功(兼顧人性的養育和人生幸福)。

歷史可能發生再一次「翻轉」

人類家庭教育的歷史有幾千年,它與人類文明的存在、家庭的存在相始終。全世界範圍內正規的學校教育的歷史也就是幾百年,它脫胎並服務於工業化模式,而工業化不會是人類永恆的發展狀態。大約300年前,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為克服家庭局限性的消極後果,人們建立學校。但是,人們決不能因此而期望,學校包括了對人教育的全部內容;也決不能因此而期望,學校能替代父母、客廳和家庭生活的地位,能為心靈、精神和職業教育做必須做的一切。」

在工業化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必定發生重大改變。事實上,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隨著「課程慕課化」、「教材慕課化」的興起,隨著海量的知識產品(如公開課)等通過互聯網、手機等終端平台進入千家萬戶,學校教育的部分功能,如廣泛閱讀的功能、自學的功能、研究的功能、內容鑒賞的功能,已經逐漸轉移到家庭。家庭再一次成為學習中心,這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助手,而應該倒過來,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輔助手段」。他說:「學校永遠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學校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輔助教育手段而為世界服務。學校的最高目的只能是確保、提高家庭生活的能力並進行普及。

學校的目的只能加強業已存在於家庭生活中的思考、愛和手藝能力的培養手段,並使之趨於完美,補充新的手段,使新手段同已有的手段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學校使這種在客廳里發展起來的能力獲得有秩序的延續、擴大、糾正和完善之時,便是學校真正得到每個好父母感謝和信任之日。」

裴斯泰洛齊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固然,300年來人類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裴氏所倡導的以家庭教育為學校教育「模本」的相互關係也會發生「易位」,但是,誰又能保證300年以後,學校教育會一直獨佔鰲頭,而不會發生再一次的翻轉呢?

新家庭教育將深刻影響未來教育面貌

按照裴斯泰洛齊的理解,「如果公共教育對人類有任何真正價值的話,它必須模仿家庭教育的優點。因為我的意見是:假如學校教育不考慮家庭生活的情況,以及一切和一個人的普通教育有關的所有其他東西,它只會人為系統地阻撓人的成長。」

讓自由、溫馨、舒適、隨機、生活化、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去模仿、追逐、迎合機械、刻板、僵化、通識化的學校教育,怎麼說都是「逆天」的、不合理的,不符合人類進步的方向,是時代的深刻誤解。

相反,機械、刻板、僵化、通識化的學校教育,必然要靠攏、適應自由、溫馨、舒適、隨機、生活化、個性化的家庭教育。

在未來一段比較長的歷史時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這兩種人類的基本教育形態會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擁而舞。可以相信,獲得獨立地位和自我意識的新家庭教育,將深刻影響學校教育及人類未來教育的模式,二者的融合趨勢,將造就人類教育的嶄新形態。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家庭教育不該淪為學校的附庸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活動邀請」生旦凈末的愛情物語——作家 亦夫&老村 對談分享會
「悅讀·回顧」傳奇張愛玲的文學與人生——共讀《封鎖》
「悅讀·回顧」書影搖曳,悅讀人性的豐富與翩躚——共讀《有如走路的速度》
書香樓宇讀書會迎來收官,蘇林老師在中關村創業大廈與讀友共讀《星期三的戰爭》

TAG:一起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最累的職業,男人的附庸!
老年慈禧附庸風雅,讓琴師教她撫琴,琴師反應讓慈禧尷尬
海賊王最強海賊團不是白鬍子?四皇曾經有三家是他的附庸?
辦公室掛畫總被別人說是附庸風雅?你應該這樣審視藝術
獨立的附庸:美國黑手黨,新澤西德卡瓦爾坎特家族
大咖觀點:不贊同把科技作為金融的附庸
做美國敵人還是附庸?馬克龍最新表態,法國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馬克龍:法國是美國的盟友,而不是美國的附庸
土耳其不願再做美國的附庸,俄羅斯會支持土耳其嗎?
妻子是丈夫的附庸,子女是父母的附庸,這便是邢夫人的尷尬!
從俄國嘴裡吐出來的國家,唯此一國沒有淪為蘇聯的附庸
《蒙詔帖》:書法語言是獨立的,並不是文學表達的附庸……
書法家尿尿:附庸風雅的裝B有時候要付出代價的
瑜伽告訴你,不要讓身材成為衣服的附庸
印度共產黨高層發表「親華」言論:對華政策淪為美國附庸
「兄弟情」破裂?馬克龍回嗆特朗普:法國不是美國「附庸」
俄媒:西方出現裂痕,德國不是美國的附庸國,它可以有自己路
南朝最窩囊的開國君,不甘心做附庸而氣死,孫女是六易其國的皇后
VR 沒有完全成為特效的附庸,數字王國正在把它變成內容本身
法國準備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拒做美國附庸國邁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