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恆以弱喪,為什麼漢獨以強亡?有兩個原因

國恆以弱喪,為什麼漢獨以強亡?有兩個原因

東漢衰落的原因,與中國歷史上其他王朝相比,顯得十分另類。思想家王夫之曾說:國恆以弱喪,而漢獨以強亡。強大的東漢為什麼會亡國呢?

中國歷代王朝的衰亡,與軍事力量的下降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對外戰爭的失敗,往往就是滅亡的導火索。比如唐、宋、明、清等,其衰亡過程無一不是與外地壓迫有直接關係,可是東漢卻不然。

大漢帝國

自光武帝開國,東漢近200年的歷史,大漢軍隊幾乎無敵於天下。周邊勢力不論是匈奴,還是羌或烏桓,都不是東漢的對手,即便在東漢末年,漢軍的戰鬥力依然傲世天下。以段熲平東羌為例,這位東漢蓋世名將,在征羌最後一戰中,以戰死400人的代價,殲滅羌軍38000人,創造了冷兵器時代令人瞠目結舌的輝煌戰績。

光武帝劉秀

既然東漢帝國如此強大,為什麼會走向滅亡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東漢皇帝大多短命

東漢14個皇帝,超過40歲的只有3人,分別是前兩任光武帝62歲、漢明帝48歲,以及末代漢獻帝53歲。其餘11人沒有超過35歲,甚至有3個嬰兒,不超過3歲。

第二個原因:東漢皇后大多不生育

皇后生的兒子為嫡子,要繼承皇位的,所以一個皇帝可能有幾個皇后。東漢14個皇帝,除了光武帝是自己打出的天下,其餘13個皇帝都是繼承大統,而這13個皇帝中,僅僅只有2人是皇后所出,其餘11個都不是。

東漢小皇帝

這兩個原因,導致兩種禍害:外戚之禍和宦官之禍。

皇帝短命導致繼位者都是未成年的小孩,除了前3任皇帝外,其餘11人登基時無人超過15歲。未成年人管理一個國家,顯然力不從心,於是太后臨朝聽政成為必然。太后作為女流之輩,久居深宮,只得依靠自家兄弟、親戚,這便是外戚勢力的興起。

更為麻煩的是,皇帝大多不是太后的親兒子,太后自然不願意把權利放回去。小皇帝受到太后勢力的壓迫,內無實權,外無羽翼,要想奪回大權,只能發動政變。皇帝搞政變,無一例外,都是靠宦官的幫忙。漢和帝政變,整垮了竇氏外戚;漢順帝政變,整垮了閻氏外戚;漢桓帝政變,整垮了梁氏外戚。

外戚何進

這樣說來,東漢宮廷長期是兩種利益集團在對抗,一是「太后-外戚」,一是「皇帝-宦官」。皇帝登基之初,太后臨朝,外戚力量雄厚;然而外戚集團最終幾乎無一例外地被剷除、連根拔起,宦官勢力取而代之,直到皇帝死後,新的外戚興起為止。

宦官十常侍

大帝國如同一個身強力壯的壯漢,表面上看起來神勇無敵,可是體內已是疾病纏身,五臟六腑不知不覺地腐爛掉了。漢獨以強亡,是因為禍不起於蕭牆之外,而在蕭牆之內。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天地會反清復明失敗,卻在海外建了個國家,比韓國大一倍
歷史上六次人口大遷移,如今有一個省,八成祖籍出自外地
此人出一個點子,害了兩位皇帝,一人種田一人擺攤

TAG:趣味的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國恆以弱喪,為什麼漢獨以強亡?背後隱藏兩大問題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句話竟然是錯的!
「國恆以弱滅,漢獨以強亡「,漢朝真的是因太強大而滅亡嗎?
歷朝歷代都因國力衰弱而滅亡, 唯獨這個王朝例外, 它是以強亡國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聽著像吹牛皮,為啥漢朝敢那麼說?
國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兩個漢朝都天下無敵,卻都被一人所滅
國恆以弱喪,為什麼漢朝獨以強亡?東漢要不要為五胡亂華負責
漢朝究竟是如何做到獨以強亡的?
為何說「漢獨以強亡」?看看以下7位漢末名將戰績就知道了
「而漢以強亡」並非讚美之詞,而是東漢滅亡的禍根
漢以強亡。為什麼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宋朝、明朝時反倒不斷被游牧民族侵略呢?
戰國最強亡國之君居然是他?
大唐軍隊比漢朝的更強嗎?這一點上大唐比不上「獨以強亡」大漢
他是最強亡命徒,當地最大黑幫被他收拾,被抓後200特警押運
《爐石傳說》最強亡語隨從:老佛爺第4,女王第2,第一屌絲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