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美建築日記:華盛頓
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Library
建成於1972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是密斯的最後一件建成作品,也是他職業生涯中設計的唯一一座圖書館建築,同時也作為密斯在華盛頓特區的唯一作品。這座圖書館集中代表了密斯畢生所堅持的建築空間主張和技術主張,以鋼材、玻璃和磚塊為主要建築材料,形成通透的幕牆,使室內各空間、室內外空間保持著高度的清晰和貫通。
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外景
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內景
蔻高德庭院 Kogod Courtyard
蔻高德庭院內景
蔻高德庭院內景
作為華盛頓市區希臘復興樣式建築的傑出代表,美國專利局大樓(United States Patent Building)的建設工程自1836年開始,持續了31年之久。1964年,專利局大樓為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有,經過四年的改造,新的藝術博物館於1968年起對公眾開放。今天,這座建築分為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和國家肖像博物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兩部分。2005年,由諾曼?福斯特事務所設計的蔻高德庭院的改造工程開工,此次改造旨在豐富公眾的觀展體驗,並為城市提供開敞的公共活動空間。
身處蔻高德庭院當中,明亮的陽光穿過起伏流淌的鋼架玻璃屋頂照射進來,將交織的框架陰影投射在精美的建築立面上,人們在舒適的環境中閱讀、小憩、聚會,整個庭院好似一間放大的城市起居室。優雅起伏的鋼架玻璃頂罩受力主要依靠曲面「低谷區」所形成的四處拱形結構,這四處拱形結構再將推力傳導至庭院邊緣的八棵立柱上。
林肯紀念堂 Lincoln Memorial
端莊坐落於國家林蔭道西端的林肯紀念堂,在其建成後的將近一百年時間裡,一直作為研究紀念性建築的經典案例。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遇刺後,國會通過興建林肯紀念堂的法案;1913年,建築師亨利?培根(Henry Bacon)提出了紀念堂的設計方案;1915年2月12日,工程破土動工;經過幾年建設,1922年5月30日,氣勢宏偉的林肯紀念堂正式落成,成為首都政治核心區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林肯紀念堂中的林肯坐像
林肯紀念堂外景
紀念建築在世界文明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以建築為直接手段來表達情感的紀念形式,紀念建築的設計與文學創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異質同構性:雖然是通過不同介質進行表達,卻具有一致的構造。建築師把紀念情感和審美意識灌注於其所運用的建築語言,來完成對於情感的書寫,進而令觀眾通過建築形式產生對紀念情感的解讀。
在紀念語言的選擇上,亨利?培根借用了希臘神殿作為敘述母本,以雄偉挺拔的36根多立克式廊柱圍繞在建築外部,牢牢撐起外側精美的檐口。培根沒有完全拘泥於希臘神殿所塑造的格律,他因地制宜,為了與東側的國會山建築取得平衡,一改希臘神殿入口設於平面短邊的做法,將林肯紀念堂的入口安排在面向國會山的長邊,並將神殿短邊慣用的三角形山花取消,代之以扁平屋頂,培根富有創造性地運用歷史風格中的建築語彙,創造出屬於美國本土的紀念建築,以抽象形式的力量傳達出極其莊嚴又飽含自信的建築氣質,將宏大的敬意蘊藏在沉默的巨石構件中。
書名:環美建築日記
作者:史倫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69.80


※我出生在中國1959
※上海向左,家鄉向右
※父母對我實在是太嚴格了……我的心理壓力好大,怎麼辦?
※投資股票困難嗎,買股票需要多少資金
※疾病的背後都有心理因素
TAG:書問科普 |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為何盯住華為不放?
※華盛頓在他家鄉亞歷山大的誕辰紀念日
※親子行之:美國紐約-華盛頓遊記
※美聯社:中興通訊瀕臨死亡 ,使北京努力結束對華盛頓的科技依賴
※美軍華盛頓號航母
※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刊登鄭永年文章:美無法阻止中國高科技追趕
※美國華盛頓櫻花節遊記
※記憶之城:《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
※美國東海岸三城掠影:華盛頓、波士頓、紐約
※美俄媒體戰再燃: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在華盛頓地區停播
※華盛頓郵報:中美在華盛頓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
※美軍華盛頓號核航母
※遊記-寒假美東行之華盛頓特區
※美國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舉行慶祝喬治·華盛頓誕辰286周年
※紀念華盛頓總統日 美股2月19日休市
※華盛頓、斯大林、孫中山、列寧、毛澤東並稱世界五大偉人
※華盛頓郵報東京局長稱日本偶像行業很噁心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劉晨:室內場景的結構化重建
※華盛頓郵報:荒誕之舉:特朗普出手救中興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