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晉司馬炎如何滅東吳、統一全國?

西晉司馬炎如何滅東吳、統一全國?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多次分裂,當然最終也都歸於一統。因此,形成了人們的一種歷史認識: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然而,我們深知,這只是歷史給我們的表象,歷史中的偶然因素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歷史的必然也遠遠沒有我們感覺的那麼準時。每一次的分分合合都有著歷史的特殊性。

咸熙二年(265年),魏帝曹奐將帝位禪讓於晉王司馬炎,改元泰始。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面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平定東吳、統一全國。西晉最終也實現了這一夙願。西晉是如何統一全國的呢?

第一,戰前進行充分準備,將主戰人士派到前沿陣地。司馬炎任命名將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衛將軍,出陣襄陽。襄陽的位置很關鍵,它溝通淮漢,實乃南下、北上的基地。三國時期,關羽就是自荊州進攻襄陽,以圖許都,最終給孫權偷了後方。羊祜又舉薦了大司農王濬擔任益州刺史,在今天的蜀中修船造箭。

羊祜有名言:「伐吳必藉上流之勢」。後來,曾國藩平太平天國天京之亂,也是遵行了這一戰略,由長江上游順江而下,一舉攻克南京。

第二,戰略得當,對敵我力量的認識恰當而充分。西晉君臣一致認為:東吳再為天險,能比得過當年蜀漢的劍閣、與岷漢?而現在吳主孫皓實在太殘暴了,見天喝酒沉醉,喝不開心就要殺人,東吳群臣戰戰兢兢,可是比蜀主劉禪禍害多了。而且現在我大晉兵多將廣,也遠比當年滅蜀漢時多多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多年,兵強馬壯,武庫充盈!最終的結論是「宜當此時,以一四海」!

第三,伐吳的軍事措施得當,穩中出奇。羊祜去世之後,西晉名臣杜預接替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主導伐吳事宜。最終在咸寧五年,一片求戰聲中,晉武帝司馬炎下達了作戰命令,六路大軍伐吳,從東向西依次是:琅邪王司馬伷向塗中(今滁州),安東將軍王渾出壽春、向建業(南京),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向江陵,龍驤將軍王濬率樓船大軍沿江而下。

最終王濬大軍拔得頭籌,一路攻下武昌,劍指建業,最終兵圍石頭城。吳主孫皓不戰而降,率群臣向晉軍投降。東吳滅亡。自董卓之亂(189年)至太康元年(280年),華夏大地九十餘年的分裂動蕩、生靈塗炭終於再次結束。歷史又給飽經戰亂的人們一次發展的窗口與契機,只是很快就被爭權奪利的西晉王室所葬送!

江山存舊跡,我輩復登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時間雖然埋沒了一切硝煙戰跡,人類幸好有歷史文字的記載,「自當磨洗認前朝」,仍然提醒我們當年所發生的一場場災難廝殺,所謂合久必分是多麼的殘酷,而分久必合的代價又是多麼沉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晉 的精彩文章:

他是西晉聞雞起舞的主人公,心繫百姓深得民心
傲慢與偏見:兩晉的童話(西晉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消滅的王朝:西晉
歷史上的潘安美貌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品和才華?
這位皇妃真霸氣, 深受寵幸有原因, 發起火來皇帝都不敢惹

TAG:西晉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故事——司馬炎建西晉王朝並統一全國
蘇聯為何放任東西德國統一?原因很簡單
為何地處西北邊陲的秦國可以統一全國?
康熙三征噶爾丹大獲全勝,為何卻是乾隆滅準噶爾汗國並統一西域?
宋朝丟掉了西域、燕雲十六州等疆土,為何還被稱為統一王朝
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為什麼最後秦能統一六國?
秦昭襄王如何加速秦對六國的統一的?
李茂貞控制西北45個州,加封岐王,為何沒有機會統一全國?
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東南互保事件中李鴻章為何放棄慈禧選擇和南方封疆大吏統一戰線?
為什麼統一全國的北宋,奪不回幽雲十六州!
司馬炎統一三國,為何不殺了魏蜀吳這三國的後主?
東歐劇變,兩德統一後,民主德國建立的蘇聯式德軍去哪了?
建州、海西、東海,努爾哈赤是如何統一女真諸部,並建立後金的?
統一的德國如此強悍,為何歐洲最終還是讓東西兩德統一了?
遼、北宋被金國滅以後,為什麼不統一全國?
司馬炎統一三國後,魏蜀吳三位君主結局都是怎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南征百越,原來「秦甌戰爭」和西甌仙女有關
宋朝丟掉了西域、燕雲十六州等萬千疆土,為何還被稱為統一王朝呢
歷史不變的趨勢: 中國永遠是北統一南, 西統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