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賁門息肉大多是胃食管黏膜增生

賁門息肉大多是胃食管黏膜增生

食管和胃的交界為賁門,在賁門長出的息肉就叫做賁門息肉。有些人的賁門息肉在內鏡下摘除後不久又長起來,再切又長,怪嚇人的,總擔心會變癌。

賁門息肉大多是胃食管黏膜增生

回顧歷史可知,賁門息肉最初的名字其實是叫哨兵皺褶,系指胃黏膜經賁門口突入食管形成皺褶的現象,如同守門哨兵,在X-鋇餐檢查時顯示特別明顯。胃鏡檢查時哨兵皺褶的外觀和一般胃腸道息肉很相似,所以一些內鏡醫師直接就將其稱為賁門息肉,漸漸地,哨兵皺褶的名稱也就隨著X-鋇餐檢查的減少而被遺忘了。可見,這種所謂的賁門息肉其實只是長得像息肉的胃黏膜皺褶處而已,並無害處。

隨著胃鏡檢查的廣泛開展和對早期癌警惕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賁門息肉被發現。美國病理學醫生對300 多例賁門息肉進行了總結分析,結果全部為良性炎症病變,未見一例腫瘤性息肉,絕大多數屬於胃黏膜增生、少部分是食管黏膜增生或混合增生。臨床觀察還發現,賁門息肉患者伴有燒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癥狀的比例較沒有賁門息肉的病人高,不少賁門息肉經抗酸治療後息肉就變小甚至消失了。這些現象提示,賁門息肉特別是較大的賁門息肉是因為胃食管反流的酸刺激引起的胃食管黏膜增生,小的賁門息肉往往就是正常黏膜皺褶凸起而已,真正屬於腫瘤性的賁門息肉是極為罕見的。上述反覆切了又長的現象顯然是胃食管反流未控制的緣故。

綜上所述,胃鏡檢查過程中發現賁門息肉時,可先做病理活組織檢查,結果為胃食管黏膜增生時,使用一段時間制酸治療後再複查胃鏡判斷效果;結果確為腫瘤性息肉時,則需擇期內鏡下摘除。發現時就將整個息肉摘除送病理檢查也無不妥,經抗酸消退的賁門息肉不必隨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京城醋滷麵解膩又開胃
冠心病也玩「潛伏」
晨練後別補覺
中美頂尖遺傳專家,向學員面授了國際先進的臨床遺傳學理念和技術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