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李健,你這是怎麼了?

李健,你這是怎麼了?

瑜伽生活,還缺一個你

文:國館

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

NO.1

你為什麼回了家之後,還要在樓下車裡呆很久

很多人都看過知乎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開車回家後,都喜歡在車裡呆一會兒,再上去。」

這個問題,引起了太多人共鳴。

如果你有車,你開車下班,回憶一下,你應該也有很多類似經歷,把車開進車庫,停好,不開車門,打開車窗,拿出一根煙,深吸一口,慢慢吐出來,然後,靠在車座上,發獃,什麼也不想,煙霧繚繞。

人們痴迷於這一片刻。

愛醬寫道:「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在車上想靜靜,抽顆煙,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網友祈朔說,他以前也不懂,為什麼爸爸把車開回家以後,會坐在車裡發獃一會兒,還總是很不耐煩地催促他上去,非得自己霸佔著整輛車,靜靜地呆著。

「直到自己學會了開車。有一次晚上自己開車回家,車停好熄火搖上窗子,突然就不想動了。這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很適合發獃。」

「就好像你打開車門,就是另一個世界,有很多需要思考需要面對的事情,打開車門就要面對。所以,不想打開。」

突然之間,他就懂得了他父親。

想起作家大斯說的話:成年人的世界裡,發獃,是給自己最美妙的歸宿。

NO.2

我和車呆在一起的時間,比我老婆還久

作家毛南講過一個故事。

他每天下班回家,開車,如果直線行駛,不用半個小時就能回家。但他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每天繞遠半個小時,因為那條路線,有很狹窄的海邊小路。

路不寬,靠海,能吹到潮濕的海風,能聽到海的聲音。

他特別喜歡這條路,每天開車回家,到這條路上時,就掛一檔,鬆開油門,讓車慢慢慢慢地滑行,打開所有車窗,讓海風穿過車內空間,穿過自己的臉頰。

有的時候,他會把車開進海灘那邊適合停車的硬地。

車停好,車門全都打開,躺在車上,眯著眼,讓風進來,讓聲音進來,讓海浪進來。

他沒有睡著,只是靜靜地躺著,靜靜地發獃。

「我非常享受這片刻發獃的狀態。」

甚至周末,只要沒有事情,他也會開車出去,去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在車裡呆著發獃。

他每天和車呆在一起的時間,比他老婆還久。

「我給我的車,起了名字,我叫他安答,像一條狗的名字,我覺得他是我的寵物,很聽話,能帶我去任何地方,關上車門和車窗,就能幫我屏蔽掉任何不想聽到的雜音,屏蔽掉整個世界。」

「只有我,只有車,只有我和車,以及一個完全可控的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額現象,英國做過一項調查

汽車租賃網站Vantage Leasing 的調查發現:1/8 的英國男人給自己現在的愛車起了個昵稱,1/5 表示以前有過給車起名字的行為;37%的人在車裡沒人的情況下與他們的汽車進行了對話;幾乎1/3的車主認為,不同的車是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的。

20% 的人享受一個人待在車裡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的時間;而1/7的男司機表示曾經謊稱要開車去哪裡或者乾脆以洗車為由,來逃避和家裡人一起的時間。

無論是開車回家後呆在車上抽煙,還是總是喜歡開著車去僻靜無人的地方發獃,其實都不是喜歡車,是喜歡靈魂歸屬於自己的片刻,是喜歡那個絕對可以掌控,與現實世界隔絕的空間。

NO.3

每個人都需要第三空間

社會學裡面有一個概念:「第三空間」

馬克思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他是這樣定義人的: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一個人擁有的社會關係,決定了這個人的性質。

每個人都生活在三種空間中。

第一空間,是熟人關係世界,你的父母,你的朋友,妻子、兒女,都是在這個世界中;

第二空間,是陌生人關係世界,與你擦肩而過的,網路上萍水相逢的網友,都是屬於你陌生人關係世界。

第三空間,是與自己的關係,你最真實的自己,高尚靈魂,下流慾望,脆弱,惡劣,只要真實,都屬於這個世界。

第一空間,第二空間,我們都有意識。第三空間,是人們疏忽的,也是能為缺失的心靈,帶來圓滿之處。

心理學家認為,三種空間,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補償心靈。

第一空間帶來的是親密補償。

斯坦福大學進行過一項心理學實驗測試。

對於兩位實驗者,告訴他們一個相同程度的壞消息,其中一位實驗者,允許和自己身邊的朋友訴說,另外一位實驗者,則不允許,只能自己承擔。

實驗結果顯示,那位只能自己承擔壞消息的實驗者,更容易崩潰。

這也和我們的常識相符。

熟人關係社會,帶來親密補償,你會被關心,被認可,被鼓勵,被溫暖,你的價值,通過熟人的行為,凸顯出來。這是一種親密補償。

第二空間帶來的是社交補償。

人天然具有社交屬性,這是因為,人類都會有一種群體認同。

有時候,群體認同是基於地域關係,例如湖南人、廣東人,出了國,是中國人;

有時候,群體認同是基於某種價值觀,例如佛教徒,例如自由主義者。

你和陌生人,通過一種非接觸方式共同存在,並且互動,你的地域屬性,信仰,都可以得到確認,並且,你可以在這個群體中,找到共鳴,即使,你並不認識他們。

這是第二空間帶來的社交補償。

第三空間帶來的是自我補償。

梭羅的《瓦爾登湖》中引用過亞里士多德一句話,寫得很好:

「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事實上,人是一種獸性與靈性兼具的動物。

你會有一些想入非非的思緒,飄然無止,你覺得很美,但你無法和任何人交流,沒有人可以真正懂得你;

你也會有一些不可為人道的嘆息,甚至是下流想法,你說不出口,你無法表現在人前,例如,一位父親,是不大可能在孩子家人的面前哭泣的。

這些,你只能自我消化。

人們之所以必然需要第三空間,是因為人是非常矛盾的生物:

你既希望一個人懂你,理解你,但你又恐懼一個人看透你。

在懂你與看透你中間,留下一片空間,是給你自己的,要你自己觸摸,撫慰,理解。

這空間,便是人的第三空間,帶你給自我補償。

唯有懂得自我補償之人,才能真正圓滿,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

NO.4

李健,你怎麼活成了這樣

我首先想到了李健。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李健,你怎麼活成了這樣!」

作為一個44歲的中年男人,李健活得與眾不同,既高冷,又接地氣;既多情,又克制;有一大批女粉絲,專情於青梅竹馬。

他是一個收穫世界,又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人世間最高的美意,莫過於此。

怎麼活成這樣的?

李健基本上不出去應酬,每天除了工作,剩下的,就是陪家人,和老婆洗衣做飯。

紅了之後,他有很多商演機會,會接一些,但也會拒絕大多數可以露臉的機會,家人對他來說,始終是最重要的。

很重要的一點是,李健每天都會保持獨處的時間,就是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自己一個人待著,喝茶,或者發獃。

李健家裡有一個專門的茶室,那是他開闢出來,專門給自己用的,除了喝茶,就用來發獃。

「我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想工作,去思考什麼未來,我就安靜地待著,讓心緒,好的,不好的,都流淌出來。」

茶室,是李健的第三空間。

汪涵也是娛樂圈少有的清流,吳秀波都疑似出軌的時代,很少能有人有定力了,汪涵必然算一個。

汪涵在長沙有一個位於24層樓高的書屋,遠離繁華塵世,在紅塵之上。

沒有工作的時候,汪涵就會來這裡,一個人,沒有家庭,沒有職場,沒有社交,看書、喝茶、發獃。

這是一個完全由他主宰的世界,也是他的第三空間。

每一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第三空間,缺乏自我補償的人,人性中的高尚與下流,得不到審視,得不到認真對待與尊重,你的高尚未必有人懂,你的下流未必可與人道。

這樣的心靈,是缺了一塊的。你自己不去聆聽,不去審視,它就會一直有缺憾,你的人格,也決然無法變得完滿。

沒有第三空間的人,心靈一定有漏洞。

NO.5

那些柔軟的,你愈加應該去關照

日本有一個很火的視頻,《你的脆弱,理所應當》。

這個世界上,有人要你堅強,要你堅持,要你不能哭,要你咬著牙前進;但沒人會關心你的脆弱,關心你的無能為力,關心你加班到深夜的心累,關心你失戀後在路邊獨自一人行走。

而這些脆弱、無能為力,才是你真正需要被關心的情緒。

馬東曾做過一個演講,關於喪。

喪的反面,是正,是充滿能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更喜歡充滿能量的人,正能量更受歡迎,也會讓你在工作中更加出色。

「可是,喪的情緒,一樣是人情緒的一部分呀。」

你會有喪的時候,我也有,每個人,總是會有喪的時候。

喪是一種很正當的情緒,悲傷、難過、鬱悶、沉默,都是人們情緒中,普遍而正當的存在,但當你面對世界時,這些情緒,都不得不被隱藏起來。

人們之所以需要第三空間,就是需要一個絕對自己可以控制的空間,來熨燙這些負面的、不能顯露於人前的情緒。通過自我補償,去彌補心靈。

(1)找到自我

第三空間,能讓你真正找到自我,那個隱藏在人際關係之後的自我。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

「我願我行我素,不願塗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願---我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世紀生活中,寧可或立或坐,沉思著,聽任這世紀過去。」

風平浪靜,星空滿夜時,靈魂才能會心底探出頭來,跟你交談,告訴你,你的哪些行為,違拗了本心。

而唯有此時,你才能真正關照,並且是只關照自己的內心。

與自己交談,是一種奢侈品,這種奢侈品,唯有你給自己一個第三空間時,才能得到。

(2)熨燙脆弱

第三空間,一定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變得脆弱的空間。

這世界到處都叫你堅強,但一定有一個地方,能容納你的脆弱。

不咬牙,不死撐,承認無能為力,放聲大哭。

在這裡,放棄不是一種失敗,是成全自己的弱小,對,弱小,比強大,更值得自己關照。

你不急不躁,慢慢地等,等時間追趕上來。

熨燙脆弱,也是一種奢侈品,人們能面對自己的堅強,但極少人願意承認,並撫慰內心的脆弱。

(3)絕對安靜

第三空間,也應該是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

這裡安靜的意義,不在於沒有絲毫聲音,而在於,你可以選擇,選擇只聽自己喜歡的聲音。

你可以選擇一首兒時聽過的歌,再幼稚也沒關係,放出來,放到最大音,只能自己聽到。

你甚至可以自己竭儘力氣去吼叫,歌唱,唱得再爛也沒有關係,你只唱給自己聽。

這裡的安靜,是你只聽自己想聽的聲音。

這裡的安靜,意味著真實,你完全用自己的喜怒哀樂主宰。

一個人如果能活得真實,哪怕只有片刻,也是活在一個令人羨慕的國度里。

(4)接納殘缺

第三空間,也是一個你能接納自己殘缺的地方。

人們對自己最深層次的恐懼,來源於試圖掩蓋自己殘缺的部分,而又時刻惴惴不安,害怕它終有一天會跳出來,令自己崩潰。

所有的苛求,都是在對自己犯罪。

但當你在任何建立關係的空間里,你永遠無法表現真實的自己。

你面對妻子,不敢直白地說出自己的壓力與憤怒,或者說,無能;你面對孩子,不能直白地說出自己的煩躁。

你應當需要一個空間,承認,並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接納自己的情緒。

那些愈加柔軟的、負面的心靈之側,愈加需要你的關照,撫慰。

這不是要你拒絕世界,而是要你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人,是自我舔舐。

用梭羅的一段話作為結尾吧: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 End -

*作者: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鍊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

*註:配圖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770627494@qq.com。

星標置頂練瑜伽

我們一起美

瑜伽熱文

點擊閱讀像江疏影一樣拉筋,小心腿越練越細

點擊閱讀1招體式助你清腸刮油,迅速排出體內垃圾毒素,減輕身體代謝負擔

點擊閱讀終於:我的腿越來越直,腰圍由74變68啦 !

點擊閱讀一個「扭轉」的小動作,助你全身經絡都打通,肩頸等堵了再做就晚了

點擊閱讀每天晚上抬腳15分鐘,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知道還不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練瑜伽伴侶 的精彩文章:

日漸肥胖還不趕緊鍛煉,這些體式助你一臂之力,早練早變瘦
香港腳有救了!告別腳氣、腳臭、脫皮、瘙癢。有效不複發

TAG:練瑜伽伴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