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人大教授時殷弘:中國對外戰略中的俄羅斯

人大教授時殷弘:中國對外戰略中的俄羅斯

人大教授時殷弘:中國對外戰略中的俄羅斯



作者|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許勤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兼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時殷弘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


導讀:從「戰略經濟」來看,無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響應、境內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能源供給,俄羅斯對中國都有著重要意義,但其財政能力、經濟體制以及對中亞地緣政治經濟之警戒等因素對上述事項形成了潛在的制約和阻礙;從「戰略軍事」來看,急劇增進的俄羅斯角色是其對華之軍事意義,但亦有著間接且深遠的負面影響,即中美在西太平洋軍備競賽的相應加劇和來自美國及其軍事同盟國的疑慮;從「戰略地緣」來看,俄羅斯作為重大戰略和外交夥伴所產生的重要助力,增強了中國的地緣戰略能力,但相應也會損及中國與美歐的關係,潛在地增添中亞、東歐國家的對華不滿與擔憂,中國由此亦有可能被俄羅斯拖入與自身利益關係甚少的重大國際糾葛和風險。


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是中國關鍵的合作夥伴。中共十八大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戰略影響日益提升。鑒於俄羅斯與中國既為歐亞大陸也為亞太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決定著陸權和海權碰撞下世界秩序的未來發展,因此有必要對中俄關係作一個客觀的綜合分析。本文試圖從中國對外戰略的三大維度即「戰略經濟」、「戰略軍事」和「戰略地緣」,解析中俄關係對中國的顯著意義,並由此研判日益加強的中俄關係對中國國家利益可能帶來的一些潛在負項。

一、中國「戰略經濟」中的俄羅斯


1、俄羅斯對華能源供給在中國整體能源供給中意義非凡


中俄兩國能源合作有著天然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俄羅斯是數一數二的天然氣生產大國、名列前位的石油生產大國。兩國之間有石油管道相接,還有火車運輸。上游在俄境內已經共同開發,下游有LNG的合作;中國還連接著東亞(日本、韓國)消費大市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對中國而言意義日益加大,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為保障其高對外依存度的油氣而實施的進口來源多元化措施,另一方面也出於對環境保護的需求以及實踐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承諾,中國開始優化其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加大如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比例。近幾年,中俄雙方能源合作飛速發展。2014年5月和11月,中俄簽訂了有關東線與西線天然氣管道供氣的購銷合同,開啟了長達30年的天然氣貿易里程。2015年5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上升20%,達到392萬噸的高位,俄羅斯一度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最大的對華石油供應國。相比其他能源供應國家,俄羅斯有極大的地緣優勢,兩國之間存在戰略依賴,能源合作既是雙方戰略合作獲益的結果也是戰略合作實施的工具。雙方能源合作有著很大市場潛力。


2、中國在俄羅斯境內有投資基礎設施的重大潛能


有一種前景剛剛鋪開,以後可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即中國對俄羅斯境內的基礎設施投資有重大的潛能。無論金磚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還是全球基礎設施基金,都極為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也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走出去」對外投資合作的重點領域,特別是在中國經濟三年來緩慢下行,輸出過剩生產能力越來越成為國內必需的背景之下。2014年中俄兩國投資逐漸由能源領域日益拓寬到農業、加工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科技等領域。兩國雙邊貿易的平穩發展、經濟互補性的增強、具有法律約束力協定的簽訂以及經貿合作機制的完善,正在為中國在俄羅斯的基礎設施投資奠定基礎。俄羅斯境內中國具有基礎設施重大投資的商機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一是俄北部航線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二是俄國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鐵路建設如貝阿幹線及西伯利亞幹線的現代化更新等。中俄雙方目前正在研究「中國(北京)-俄羅斯(莫斯科)」歐亞高速公路,確保在優先實施「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上開展全面合作。

3、俄羅斯為「一帶一路」倡議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國家


「一帶一路」分別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其成敗關乎中國國家昌盛、民族復興,同時對沿途64個國家及相關地區的繁榮與穩定,也有著重大影響。這64個沿途國家中,俄羅斯基於其1 709.82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1.43億人口總量、2014年12 735美元的人均GDP、十分富饒的資源稟賦、原蘇聯遺留至今的發達軍事工業和科技研發實力,以及帝國式的歷史戰略思維,成為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進行呼應的關鍵國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敗,關鍵在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而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否在中亞和中東歐地區取得重大進展,俄羅斯的配合、合作至關重要。


4、俄羅斯之於中國戰略經濟的潛在負項


一是俄羅斯財政能力的挑戰。俄羅斯的財政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正在妨礙中俄之間某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落實。俄有限的財政能力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自2014年11月開始的全球油價下跌變成了全球能源轉型中的低油價新常態,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俄羅斯財政收入遭遇大滑坡,再無足夠能力去投資基礎設施的改造;另一方面,企業的現金流十分缺乏,且沒有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為企業融資提供有效支持。


二是俄羅斯經濟結構畸型。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體制轉型,重點推動「市場化」和「私有化」。但直至今日,俄羅斯現有的經濟結構問題依然很大,資源出口型國家的「荷蘭病」在俄羅斯暴露無遺。俄經濟結構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對外油氣的出口,極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其他工業部門獲得的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過少;油價低迷時油氣工業獲得國家更多扶持。俄羅斯經濟體制問題有可能成為「戰略經濟」當中俄羅斯合作的負面影響。

三是原蘇聯遺留影響的阻撓。中亞和東歐地區,特別是靠俄羅斯特別近的東歐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在歷史上跟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所以,中亞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可能會對上述事項,如俄境內中國基礎設施的投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施等都會有制約,有切實和潛在的阻礙。具體說來,俄羅斯對中國的疑慮主要是,中國與俄羅斯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可能損害俄羅斯的地區經濟利益;中國的戰略進取有助於減弱中亞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增強它們對俄的外交獨立性。特別是,就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競爭將加劇;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中俄合作會在中亞地區變得脆弱。


二、中國「戰略軍事」中的俄羅斯


中國在「戰略軍事」上與俄羅斯的緊密合作,是近一兩年來俄羅斯與西方對抗背景下進行的。在中國「戰略軍事」中,俄羅斯角色極其重要,特別是俄羅斯對華軍事輸出,提供裝備,提供技術輸出跟進,在地中海軍事演習等等,都有重大意義。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的努力,俄中兩國軍事機構間關係的發展正在逐步推進,這在2013年中國與俄羅斯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進展中可見一斑。在國際局勢不穩定的條件下,中俄雙方穩定的軍事關係,對強化兩國睦鄰關係有著重要意義,也為保障歐亞大陸及其領域外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中俄兩國日益加深的軍事合作亦得益於雙方的戰略依賴。首先,雙方對各自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定位相同,都是致力於推動世界的多極化發展,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全球治理權的把控。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擺脫以美國為首國家的不平等國際貿易談判,尋求更大範圍資源和市場合作的重大戰略,首次提出了以中國為主導的洲際開發合作框架。而「歐亞經濟聯盟」則是俄羅斯試圖以經濟一體化為切入點整合後蘇聯空間的重大地緣戰略布局,是將俄羅斯打造為未來多極世界格局中重要一極的強大依託力量。

其次,出於對安全的全方位考量。遭受東海和南海一些國家的領土挑釁的中國,面對氣勢洶洶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TPP和TTIP全球貿易規則的挑釁,無法將傳統的軍事和政治安全與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完全分開,日益依仗海陸空軍事實力的增強。俄羅斯則受到北約、歐盟對其戰略空間和經濟空間的不斷侵蝕,石油美元操縱油價的打擊。面對被自己視為戰略腹地烏克蘭的東西分裂,俄羅斯選擇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能源懲罰和軍事打擊。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國際環境中,雙方都希望有一個與自己有著較為相同的世界價值觀、實力與自己相當的全方位戰略夥伴,起碼可以保證相互邊境的安全穩定。


但俄羅斯對中國的軍事貢獻,也有一定的負面效應,會產生間接但是深遠的軍事反彈,即間接地加劇中美在西太平洋的軍備競賽,同時間接加強美國及其同盟國的其他戰略反應。這需要我們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給予考慮。一直以來,中俄之間保持一種和平但充滿矛盾和疑慮的關係,最為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第一大且最發達的經濟體,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世界第一,俄羅斯擁有最大的領土和富饒的資源儲藏,且擁有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實力,無論如何,等邊三角形的三角關係比不等邊更為牢固,當中俄之間的間距在不斷縮短時,美國無疑感受到了壓力並正在與其盟友協作,作出戰略反應,中俄合作因此也將經受更多和更為廣泛的考驗。


三、中國「戰略地緣」中的俄羅斯


最後一點涉及中國對外戰略中十分核心的「全球戰略觀念」和「地緣戰略取向」問題,其重大的、積極的方面是,俄羅斯是中國重大的戰略夥伴和外交夥伴,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助力,增長了中國的膽量,增強了中國對自身地緣戰略能力的估計。中國地緣戰略能力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在有和沒有俄羅斯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夥伴和外交夥伴時的回答是不一樣的。增長自身膽量,也增強對自身地緣戰略能力的估計,推進自身戰略發力、戰略布局和戰略存在擴展,這是中國非常值得追求的,但是必須要做得恰當。如果自身的「全球戰略觀念」和「地緣戰略取向」出現錯誤或帶有一定偏差的定位,那麼就會有很大的危害。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有利有弊,哪怕是很小的弊也要注意。弊就是有可能相應地損及歐洲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一些歐洲國家多少與俄羅斯有意識形態、歷史糾葛、領土紛爭、民族宿仇、資源競爭等各類矛盾;中國和俄羅斯在地緣戰略外交聯繫方面的推進,會相應潛在地增添中亞和東歐國家的某種對華擔憂和不滿。從這個視角看待中國的戰略格局,它可能給中國帶來一種可能性,就是被戰略謹慎度相對欠缺的俄羅斯拖入與中國本身重大利益關係甚少的重大國際糾葛和風險。就這一點來說,為國家利益考慮,我們應該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可能性想得更遠一些,因為中俄戰略關係未來發展中並非全無此種可能。


從歷史經驗來看,負面的案例有如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的戰略關係,因為奧匈帝國把德意志帝國拖入了戰爭的渾水。成功的案例,則如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三四十年,英國與沙俄的戰略政治關係,如果從倫敦的觀點來看,就是既要合作,又要保持英國的足夠獨立性和基本靈活性。


結語


通過對俄羅斯在中國國家戰略中作用和影響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從中國「戰略經濟」來看,在能源供給、境內基礎設施投資、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等方面,俄羅斯對中國有著重要意義,但其財政能力、經濟體制以及對中亞地緣政治經濟之警戒等因素對上述事項形成了潛在的制約和阻礙;從中國「戰略軍事」來看,急劇增進的俄羅斯角色是其對華之軍事意義,但亦有著間接且深遠的軍事反彈可能性,即中美關於西太平洋軍備競賽的相應加劇和來自美國及其軍事同盟國的疑慮;從中國「戰略地緣」來看,俄羅斯作為重大戰略和外交夥伴所產生的重要助力,增強了中國的地緣戰略能力,但相應也會損及中國與美歐的關係,潛在增添中亞東歐國家的對華不滿與擔憂;從中國「地緣戰略取向」來看,與俄羅斯的緊密合作雖然加強了中國的地緣戰略能力,卻鼓勵了中國更多地從大國集團對立和競爭的視角去看待世界戰略格局和中國戰略未來,中國有可能被俄羅斯拖入與自身利益關係甚少的重大國際糾葛和風險。因此,我們應該汲取歷史經驗和教訓,認識什麼樣的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對中國來說既履行了國際道義和充分開發了俄羅斯的潛力,同時又能夠預防這種戰略關係處理不當給中國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樓市和匯市,一個都保不了
對外關係委員會:中國對巴基斯坦戰略布局的背後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任志強:有生之年我應該看不到房價大幅下降了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媒說華|俄羅斯智庫分析中國的北極戰略及中俄合作前景
中東亂局與中國國家戰略
袁南生:近代歐洲上升大國對外戰略的經驗與教訓
對外關係委員會:中國對巴基斯坦戰略布局的背後
美日印航母大演習針對中國?美軍宣稱對華傳遞戰略信號
美媒呼籲日本偷師中國 用反介入戰略對付中國
中烏兩國對俄國軍火市場的戰略排擠讓俄羅斯人神經緊張
美贊臣大中華區新總裁睿恩達首亮相,詳解中國市場新戰略,加入利潔時的美贊臣新起航
中國海軍缺少重要軍艦:美國亞太戰略挑戰中國利益和安全
美媒:中國戰略導彈將對美國喪失威攝力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下一輪全球競爭前沿,美國嚴重落後於俄羅斯
英國智庫稱巴基斯坦的軍事戰略轉向俄羅斯
喬良:從南海仲裁和「薩德」部署看美國對華戰略圖謀
中俄教育戰略對話在穗舉行
美媒:美國阿富汗新戰略盟國支持 俄羅斯不快
古代兵書,中國傳統兵學的戰略大智慧
外媒:普京戰略—俄羅斯軍演對北約有何含義?
美國對中國保持戰略威懾的神秘武器
外媒稱中國戰略核潛艇將載彈巡航:維持對美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