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在陶瓷娃娃創意工坊的設計中,建築師設計了兩條懸浮的牆帶,住宅外圈一條,工作室外圈一條。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摘要]建築與環境總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且相得益彰的,而建築師的工作便是秉持著超乎常人的毅力,為個人、為城市創造出能與環境互融並能產生新景象的建築。


前田圭介1974年出生於廣島縣福山市,1998年他從日本東京的國土館大學工學部畢業,獲得了建築學學士學位,從此開始了自己與建築將近二十年的不解之緣。在建立自己的事務所之前,他懷抱著迫切想要成為建築師的夢想在工程公司擔當項目經理,出入工地、處理施工問題、與老工匠打交道都是這五年里他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但他坦言,就是這五年的磨礪成就了現在的自己。他一直以故鄉「廣島縣福山市」為中心,開展各種設計項目,其代表作有陶瓷娃娃創意工坊、核災難研究中心、花生幼兒園等。


鄉是故鄉情


前田圭介的出生地福山市是一個只有五十萬人口的小城市,地處日本廣島的東北側。他回憶說:「同中國很多美麗的小城市一樣,除了山山水水外我也講不出來故鄉的鮮明特色,但當我離開故鄉前往東京求學,經歷過歲月的打磨之後,再回到福山,發現原先被自己忽視的環境和場地竟如此漂亮。」

「我觀賞過很多日本美麗的古典建築,這些建築即便已經經歷了五六百年依舊能散發出美的氣質,受到它們的啟發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建築師?我想做什麼樣的設計?經過不斷思考,我逐漸確定了自己的建築理念,我要讓日本傳統的建築方式滲透進現代建築當中去。」前田圭介這樣說道。他以故鄉為中心開展各種設計項目,除了感情上的因素外,也是想以福山為原點將自己的建築理念付諸實踐,如此不僅能為故鄉做一點貢獻,也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以及人生價值。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福山市一條擁有五六百年歷史的老商業街經改造修繕後,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日本建築大師僅存的一件建築作品,經改造後似乎又隱隱散發出昔日的光輝。


建築在環境中呼吸


陶瓷娃娃創意工坊是為一對六十多歲的陶瓷娃娃藝術家夫婦打造的,它既是這對藝術家夫婦的創意工作室,也同時兼具著住宅的功能。「設計之前,我發現場地四周的街道非常漂亮,鄰居的庭院里也是枝葉茂密、綠意盎然,但隔著一面高牆,顯得既封閉又壓抑,我希望在這個項目當中創造出一種建築與環境的新關係。」前田圭介介紹道,「於是我便聯想到書本疊加的方式,人們放書的時候總是一本摞著一本,這種疊加和錯落能夠自然產生空間的景深。我採用60厘米厚的鋼板將建築一層的上部遮擋起來,使得鄰居無法窺探到建築裡面的情況。原有環境中的樹木被保留了下來,另外還採用借景的手法,將戶外的風景引入建築內部,同時為了讓路過的行人感受到庭院里美麗的景色,我們特別在牆體與地面間留出一條縫隙,如此不僅能讓空氣更加流通,還在建築與環境之間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對話。」


花生幼兒園由兩個相接的不規則圓弧構成,它們交互重疊凹成了一顆「花生」造型,建築四周由玻璃覆蓋環繞,猶如母親腹中的空間一樣寬廣,前田圭介也因此獲得了2013年度日本建築師事務所協會聯合會授予的建築大獎。

「我自己的孩子也在這家幼兒園裡接受照顧。幼兒園被夾在一片密集的住宅區之間,環境條件並不好,但我欣賞他們的教育方式。園長找到我,希望我能幫他們增建一個適合1歲到2歲兒童活動的場地。設計的時候考慮到孩子們的視線較低,於是室內的所有結構、傢具全部按照幼兒的尺寸設計而成。我們在兩個圓形的相接位置上設計了一個有坡度的活動場所,幼兒在爬行的過程中能很直觀地感受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花生幼兒園的內部以位於中央的母嬰室為主,平台狀的空間能更好地確保嬰幼兒的安全。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於2010年建造完成的「森林之巢」位於尾道市內人煙稀少的山腳下,設計創造了一種被森林懷抱的自然之感。使用者是三位女性,因此建築師必須要保證住宅的安全性並處理好環境與建築的銜接。


枯木逢春


在福山市有一條擁有五六百年歷史的老商業街,但由於城市更迭,這條老商業街的入住率正在逐年下降。「這裡原先擁有鋼製的穹頂,鋼結構易生鏽,但拆除穹頂,一些高壓線便會暴露在環境中,於是我們決定在街道上方設置線性的、可隨風搖擺的裝置,如此不僅可以將電線隱晦地藏起來,裝置投下的影子也能為老商業街增添一抹趣味性。」這個改造項目共花費了他五年的時間,其中三年用來說服老業主們,一年用來同政府交涉,最後一年才用來施工建造,從這條時間軸上就能發現前田圭介已經具備了建築師必備的品質——堅韌。


另一個讓前田圭介印象頗深的歷史改造項目便是日本的建築大師——藤井厚二名作僅存的建築「聽竹居」。改造工作從實測開始,住宅原來L形的布局目前只剩下三分之二。他用三年時間來尋找既能體現建築大師原意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的方案。事後他給業主建議,在住宅空置時能向公眾開放。目前日本空置的別墅大概有八百萬幢,而中國的空置建築則更多,未來建築師如何運用這些空置建築就顯得非常重要。

看看日本建築師前田圭介,是怎麼樣讓建築「呼吸」的!



前田圭介


UI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


2016年英國AR House獎得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詮釋 的精彩文章:

我就是沖著吃,才去設計的!
這樣的建築,怎麼就能「漂」在半山腰?
央視《秘密大改造》開機!
在這麼多設計逆天的商場里都買過東西,設計師原來是他!
我想從你改造後的磚混住宅路過!

TAG:詮釋 |

您可能感興趣

來,看看園林是怎樣煉成的
王鐸的楷書怎麼樣,看看
公牛到底是圍繞球員還是教練建隊,看看韋德怎麼說的。
誰才是課本里的男神?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看看王羲之是怎麼收筆的!
創業團隊該如何組建?看看創始人們都是怎麼做的
這些海龜,海獅和魚是怎麼死的?看看設計師們的畫吧
草青就是一年:看看古人是怎麼計時的?
誰說德國軍人刻板的?來看看他們的繪畫天賦
讓你看看什麼叫做敬業,哈哈。
日本的鄉村,看起來很安逸,你們想去看看嗎?
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洗澡的?
海賊王最惡一代的興趣?羅的興趣原來是這個,看看尾田怎麼說!
日本真的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有素質嗎?你們看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地震過後重建的汶川是怎樣的
看看在泰森鐵拳之下,他的對手都是什麼樣子?
看看大師們是如何創作的
你呼吸對了么?看看這裡
看看塔吉克農村人,是怎麼樣結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