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與仙人仙道

老子與仙人仙道

老子與仙人仙道



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經》中即有歸根復命的內煉學說,又講述了「長生久視」的終極理想,從而與先秦以來的仙人與後世道教的仙道有了緊密的內在聯繫。仙人與仙道是指春秋、戰國之際的「方仙道」、「神仙家」,它源肇於上古的巫師文化,至春秋、戰國時不死成仙的思想已頗為流行,故被世人所重視。關於老子與仙人、仙道的關係,以及他對道教養生學的影響與貢獻,下面略加講述。

《道德經》一書文約義豐,自傳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理解就有分歧。歷代出現的幾百注家各執一說,莫衷一是。作為道教而言,既繼承了《道德經》的宇宙生成學說,又把其中的歸根復命的思想作為煉養理論的核心。可見,探討老子的內煉思想,不僅可以覓尋到道教煉養理論的源頭活水,並且還有助於對《道德經》一書的全面認識。

老子與仙人仙道



「道」,是老子最重要的範疇。故開章明義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並特別聲明他所創立的道,並非一般人所說的道,它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既然如此,又怎麼去了解這一隻可意會的道呢?老子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描述著,力圖讓人們把握大體,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即把道說成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它的存在是客觀的,但又不能依靠感官去了解,故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而不見其首,隨而不見其後。」


你看,見不到,聽不著,求不得,混沌窈冥,恍恍惚惚,似「無物」,又似「有物」,其實難以言語。這是一個人們無法直接感知的無限大的宏觀世界與無限小的微觀世界,這個世界不是有貌、有象、有聲、有色的可被感知的「物」,而是「夷」、「希」、「微」的統一體,是一種超感官的存在。相對「物」而言,它是「無」;相對虛無而言,它又是「有」。「有」和「無」都被用來證明道的真實存在,並非說道是虛無與實在的統一。

老子與仙人仙道



道是宇宙生成的本根。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所謂「根」即指道,「歸根」即指回復到先天的狀態,與道同體。這個根又叫作「玄牝之門」,「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從這個神秘的門戶中,永無休止地衍生著萬物。

萬物生成衍化的程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所謂「道生一」,是說道在本根階段呈現為一種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即先天之元氣。由一生二,便是由元氣分陰分陽。所謂「三」,是指陰陽二氣之間的互相作用(沖氣),這種互相作用使陰陽二氣呈現出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穩定形態(和),這些穩定的形態也就是「負陰而抱陽」的萬物。


在這裡,老子向當時的人們披露了宇宙衍化的根本奧秘。即宇宙萬物的產生與發展是處在陰陽矛盾的運動中。而「和」是萬物具備的基本形態,即指陰陽的平衡和諧。《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合而萬物生。」作為衍生萬物的本體——道,本身就有「和」的性質。《老子》說:「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即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道所包含的調整性、互補性、和諧性。所謂「和之至也」,更把和諧視為事物存在的最好也是最高的狀況。後來的道教繼承發展了老子的元氣論,使之進一步系統化,成為煉養理論的基石。其互補和諧的思想,則成為道教養生學根本的原則。

老子與仙人仙道



那麼,怎樣去認識這個遠離人們感官的世界呢?老子指出,到那裡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直覺主義的認識道路。這要求在一種靜寂入定的精神境界中,運用直覺思維的智能,才能去體驗宇宙的基本統一。顯然,達到這一境界最好的手段便是氣功內煉。也許,老子正是在氣功入靜的狀況下,才領略到了那個新世界的奧秘。

他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看,這正是入靜狀況下出現的絕妙景象。惚惚恍恍,窈窈冥冥,似有似無,然而又確實感覺到有一種極其精微的、真實可信的物質——精氣在體內運行,並出現了種種奇異的事物(有物)、景象(有象),這就是「精」、「信」(神)在特殊狀況下產生的功能。


為了登臨這一神奇的領域。必須作一些特別的鍛煉。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講的就是鍊氣入靜。「營魄」河上公註:「魂魄也」。《淮南子》高誘註:「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故魂為陽,魄為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人則為「載營魄抱一」,「一」即「和」,為陰陽魂魄互相作用構成的穩定的統一體。


那麼,怎樣才能「抱一」呢?則當「專氣至柔」,如嬰兒一樣。《管子?內業》云:「摶氣如神,萬物各存。」尹知章註:「摶,謂結聚也。」氣結聚而精生,精積而神用。三者之中,精是內煉的根本。《管子?內業》說:「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尹知章註:「精,謂神之至靈者也,得此則為生。」《道德經》亦有「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句。氣為動力,專氣至柔,綿綿若存。神為主宰,所謂「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者,伸也,伸者,神也。

老子與仙人仙道


在煉養的過程中,還當清凈心地,這就叫作「滌除玄覽」。「玄覽」,指玄妙的心境。排除外部感覺世界的各種干擾,保持心地的潔凈無塵,使其明亮得像一面毫無毛病的鏡子,便能觀照萬物,明曉宇宙的本來。《淮南子?齊俗訓》說:「清明之士,執玄鑒於心,照物明白。」從而可以達到與道玄同的境地。


然而怎樣「滌除玄覽」呢?《道德經》說:「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勤,馬敘倫說:「借為廑,《說文》曰:『廑,病也。」救,高亨按:「救借為瘳,《說文》,『瘳,疾愈也。」馬、高之說可信。塞其兌,似指兩眼內視、口閉耳塞等氣功動作。《淮南子》高誘注云:「兌,耳目鼻口也。《道德經》曰『塞其兌』是也。」閉其門,似指提肛、凝氣等動作,關閉氣門,以防內氣泄漏。通過塞兌、閉門一類的動作,促進「專氣至柔」,低代謝,高儲能,達到強身治病的目的。故「塞其兌,閉其門」可以終身不病,反之,有病則終身不能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行天下網 的精彩文章:

道教教理——對「道」的信仰要明體以達用
山楂製作方法不同 功效亦不同
不宜放進冰箱的食物
素雅之美

TAG:道行天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寫下的千古流芳的道德經 老子是何許人 老子出名嗎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道的智慧之老子與孔子
老子與莊子的養生之道 
孔子、老子、莊子的道
老子、孔子、鬼谷子……十二道,道道經典!
老子、莊子的長壽之道
鬼谷子傳人都有誰?鬼谷子與老子的關係
聖賢之道——老子的「人生三寶」
孔子、老子、莊子…12道,道道經典!
火影忍者:六道仙人原型是老子,看道教思想和忍道
老子的《靜之道》
崑崙神界與老子大道
中華孝道園·老子茶莊
獨樹一幟的父子!兒子謝霆鋒愛老女人,老子謝賢愛小女人
跟老子洞察禍福,學莊子逍遙人生!
孔子與老子、南子的對話賞析
斧子:老子美但老子不是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