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所以秋季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一、秋季老人拒絕增肥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 一年四季,秋季是人最容易長脂肪的季節。胖老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拖累身體。

那麼,如何在秋季調整生活方式,防止身體發胖呢?

第一、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這時應該注意盡量不吃動物性脂肪如肥肉,少吃植物性油料食物如花生、松子、腰果、核桃等,適當控制糧食的攝入量,不要吃得過飽,多吃蔬菜、水果等低熱量、營養豐富的食物。

第二、要注意適當增加體力活動。總之,只有在熱量攝入和能量支出兩方面同時加以注意,防止熱量過剩,加大能量消耗,做到熱量收支基本平衡,這樣才能保持身形和健康體魄。

二、趁「秋乏」睡出高質量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進入秋季以後,人的機體需要有個生理性的休整階段。於是就出現了秋乏現象。對於老年人而言,這時候的秋乏並不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高質量的睡眠對老人健康很重要。尤其是熟睡狀態,與長壽息息相關。有數據顯示,每晚睡眠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不少老人容易失眠,半夜睡不著就會爬起來看電視、看書,這個時候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時機。

想擁有「優質睡眠」,不妨學學中醫的招數:

第一,室溫控制在20℃左右,濕度以60%左右為佳。卧室里別放鐘錶等能發出響聲的東西。

第二,不要和衣而睡,否則會越睡越累,還容易踢被子,引起感冒。

第三,晚飯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

第四,不要蒙頭睡,因為這樣會讓被窩裡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相應減少,導致頭暈、頭脹、眼花等癥狀。

另外,起床後簡單按摩10分鐘,可迅速喚起精氣神,鞏固睡眠的養生效果:用指肚從前額正中開始向頭後部梳劃,再梳兩側,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平卧,兩手搓熱前胸和兩肋,再順時針輕揉肚臍周圍20次,可通便;收腹提肛,能促進胃腸蠕動。如果前一晚睡得不安穩,第二天要睡午覺,20~30分鐘就可以。

三、抵抗力弱的時節,防病養病需注意!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於晝夜溫差變大,冷暖多變,許多人很難適應氣候的變化,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複發。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人的體溫總是保持相對恆定,一般在攝氏37℃左右。如果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

(一)「春捂秋凍」的同時要注意這些

1、預防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是傷風感冒的高發季節。平時保持室內良好通風至關重要;體質好的應以輕衣薄衫為主,體質較差的則應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加衣物。

2、防胃病出現

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因此需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防止胃病出現。

3、防止腹部受涼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二)防治「老寒腿」

老寒腿是膝關節骨性炎症的俗稱,發病原因與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到了秋季,天氣漸涼,對膝關節的保養就顯得十分重要。關鍵是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同時加強運動鍛煉,適量喝一些活血驅寒的藥酒。上述措施並用,對防治「老寒腿」會有大的作用。

(三)防肺燥

中醫告訴我們,入秋後燥氣增強,濕氣並沒有完全消退,濕邪和燥邪並存,容易損傷人的肺氣,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症。

中醫常用的清熱潤肺方法是:取麥冬30克,菊花15克 ,煎水代替茶水飲用。此水有清心除煩、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效果,是秋季防治肺燥的良方。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四)防胸痹

專家告訴我們,胸痹類似於醫學上常見的心肌梗死。秋季來臨後,天氣轉涼,人的血管也會出現收縮現象,血壓也會隨之上升,這是導致胸痹病症出現的誘因。那麼秋天老人怎樣才能預防胸痹呢?

除加強身體鍛煉外,每天早晨喝一杯白開水,可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此外,可主動接受耐寒方面的訓練,也能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中醫介紹說,常飲活血的開痹飲,效果也會不錯的。方法是:山楂20克,枸杞15克,先將山楂煎熬5分鐘左右,然後用山楂水沖泡枸杞當作茶飲用。

(五)預防抑鬱症

入秋以後,花草枯萎,滿街落葉,秋風颯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啊。人們觸景生情,自然就會產生傷感情緒。假如再遇到不順心的事兒,心情就會鬱悶。

秋季來臨後,要讓自己的情緒樂觀起來,理智地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走親訪友,或登高賞景,都會使人心曠神怡。還可以靜心修鍊氣功,使內心保持寧靜狀態。

(六)心血管病的預防

秋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據有關資料報告,秋末冬初時節,腦血栓、腦溢血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

(七)防中風

進入深秋時節,低氣溫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而致腦血管破裂。寒冷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要重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原發疾病的治療,並注意先兆癥狀,如發現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以防發生意外。

四、在最適宜進補的季節,如何滋補效果好?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老人如何養秋天,有利於調養生機,去舊更新,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同時,秋季是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也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因此,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按中醫來講五臟屬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氣之郁,應當「平補」。沒有病的健康人可以進行食補,但應該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從中吸取營養,輸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減少疾病,推遲衰老。

秋天防燥,故應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此外,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如羊肉、狗肉、人蔘、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反而會適得其反。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如果您有疑問或者癌症的相關問題可以添加微信小助手(1932877871),並回復「頭條」驗證通過後,直接說出您的問題,會有專業的醫療人員給予您解答。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養生亦養心
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進補有六忌
一夏無病三分虛-,補虛要喝黃芪粥
一夏無病三分虛,當秋正值調理時
一夏無病,入秋三分虛!養好你的「黃金三角區」,大補一身元氣!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後小動作輕鬆補肺氣
「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過後三個小動作補肺氣
「一夏無病三分虛」就吃進補素三寶比肉更營養哦!
一夏無病三分虛,入秋進補的最佳食物
生活小竅門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今兒就聊聊暑末秋初的養生秘笈
小滿,這麼養生一夏無病!
一夏無病三分虛,乾燥容易損耗人體津液,當季多吃酸味水果
一夏無病三分虛 培元固本正當時
一夏無病三分虛!營養專家推薦4個「秋季進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