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先秦典籍中「氣」的意義

先秦典籍中「氣」的意義

本平台為「張其成國學基金」公眾平台

先秦典籍中「氣」的意義


「氣」作為一個表示生命哲學的概念,最早見於《國語·周語》。西周末期,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三川皆地震,伯陽父解釋說:「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伯陽父以天地之氣——陰陽二氣解說地震起因。這裡的「氣」指天地之氣、陰陽之氣,已從表示具體的存在物演變為一個抽象的具有哲學意味的概念。氣成了天地運動的決定力量。


春秋時代,老子、孔子都講過「氣」。《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這裡的「一」就是渾沌之氣,「二」指陰陽之氣,一氣分為陰陽兩部分;「三」指陰陽二氣之交合,也就是「和」。這裡的「氣」是一個哲學概念,「沖氣」就是陰氣與陽氣的調和、和合。氣有多重意義,既是物質的原初情態,也是事物的運動情態,還是陰陽的媾合情態。


在《管子》中,氣與精、鬼神、生命同義, 《內業篇》說:「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名氣。」


戰國時期,《孟子》、《莊子》、《荀子》都講「氣」,而且大都是從哲學上講的。

雖然先秦古籍中大多講到「氣」,但最能表現「氣」的生命精義的還是《周易》和《黃帝內經》。


(一)《周易》:人由乾坤二氣化生


《周易》通篇都是講陰陽二氣的,正如《莊子》所說「易以道陰陽」,就是說《易》講的是陰陽二氣的摩盪、交感、化生、變易。


集先秦諸子之大成的《易傳》,提出了「氣」化生萬物:「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繫辭傳》)「二氣感應而相與……觀其所感而天下萬物之情可見矣。」(《咸·彖傳》)認為天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相感交合而生成。《易傳》論述天道與人道,人的產生、人的本性、人的道德等問題始終與天地之道聯繫在一起。《易傳·說卦傳》有一句話:


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繫辭傳》則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周易》哲學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就是揭示天道與人道化生、變易規律的哲學。「易」就是生生不息——「生生之謂易」。


「易」如何生生萬物?《易傳》認為化生人和萬物的根本是乾坤、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陽坤陰就是生物的門戶,就是兩個巨大的生殖器,這兩個生殖器的交合就產生了萬物。乾的功能是「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也」,坤的功能是「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乾坤好比是世界萬物的二元:


乾元可以啟始萬物(「萬物資始,乃統天」),坤元可以生成萬物(「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乾和坤只有相互交合才能化生萬物,乾的機能是啟始、開始,坤的機能是生成、生出,兩者缺一不可。乾(天男)、坤(地女)的交合,《易傳》稱為「氤氳」、「構精」:「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氤氳」是乾坤交合、男女構精的狀態,是陰陽二氣互糾的狀態,因而化生萬物的乾坤實際上就是陰陽二氣。

人的化生同樣也是乾坤二氣交合的結果,《易傳》將乾看成父,坤看成母,乾坤父母的第一次交合生得震、巽,第二次交合生得坎、離,第三次交合生得艮、兌,這樣六子就產生了。


《周易·序卦傳》說: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天地」即是乾坤,是生成男女的本源。

《周易》將人與萬物的本原歸結為乾坤、天地、陰陽……這一切又都可以用「一」、「——」兩種符號表示, 「一」、「——」又是「氣」的符號、「象」的符號、「理」的符號。由此派生出後世氣本論、象本論、理本論等不同學派。


(二)《黃帝內經》:人以天地之氣生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一部先秦兩漢時期的經典,雖以醫學為主,但卻彙集了當時哲學、人文學、天文學、氣候學、曆法學、音律學等內容,體現了道家、儒家的某些思想。其主要是論述人的生命活動的(包括生理、心理、病理等),因而在人的本原、人的生命規律、人與天的關係等方面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觀點,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人學著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內經》就是一部氣學著作。因為在這本書里,「氣」字出現了近3000次,提出了元氣、真氣、宗氣、營氣、衛氣、正氣、邪氣、五臟六腑之氣、陰陽之氣、五行之氣等等概念,創立了氣化生命學說,從而極大豐富了「氣」學理論。


氣的運動變化——氣化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對於天地自然來說,氣化是自然界萬物產生、存在、發展以至消亡的原因。對此,《素問·六微旨大論》作了精闢的論述:「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如果「不生不化,靜之期也。」《素問·五常政大論》則認為:「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氣化運動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機所在,天地間如果沒有氣化運動,整個宇宙將是一片死寂而沒有生機。


對於人體來說,氣化運動更是生命活動的存在形式。「人以天地之氣生」(《素問·寶命全形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素問·六節藏象論》),氣化是生命體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整個生命過程都必須通過氣化活動吸收天地精氣,排出體內代謝產物。而在人體內部,「氣合而有形」,人體臟腑形身、精血津液都靠氣化以成長,亦靠之以進行各種生命物質之間的互相轉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的「陽化氣,陰成形,……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正是論述了氣味形精在人體氣化過程中的轉化情況。而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六節藏象論》),作為生命活力表現的神,亦是氣血津精通過氣化活動而產生。實際上,人體的氣化活動就是現代生理學所言的新陳代謝過程,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中醫學把氣化運動視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認為生命的存在有賴於永不停息的氣化運動,是對生命活動機理的深刻闡發。


以生命的創生而言,《內經》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人是由於稟受天地之氣而產生,又依靠天地四時之法而成就,如果稱天地之氣為先天,那麼四時之法則為後天。無論是先天天地之氣,還是後天四時之法,都離不開陰陽,「生之本,奉於陰陽」(《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二氣是宇宙萬物和人的本源: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其實就是陰氣、陽氣,陰陽為人的生命本原就是氣為人的本原。《內經》認為人體由「氣」構成, 「氣」是生命的本質,這種「氣」是精微的、具有特殊生命力的、物質和能量合一的東西。「氣」的生命力不僅表現在決定人的生成上,而且表現在人生成以後的所有生命活動上,包括人體的強與弱、健康與疾病、壽與夭、生命的運動過程等等。


可見《內經》不是泛泛而談天人相應,而是作了一一落實,這種落實不僅體現在人的生理現象上,而且體現在人的病理變化上。


——《易學與中醫》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中醫文化的命運與復興
守望中醫文化,重建精神家園
順天應人,自有心中好風水
儒家養生大道:父母之愛無條件
中醫學是基於生命和人文的醫學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中秋的意義
佛教中「迴向」的意義
揭秘: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水銀」藏的神秘意義
論八字中的祿神!祿神在命理中的作用和意義
王獻之的意義
畫牛的精神意義
秦始皇墓揭秘:秦皇陵地宮「水銀」的神秘意義
蘇軾的意義
樊樹志:奢侈風尚的經濟意義
可愛美麗的陳瑤 詮釋青春的意義
道教中無、有的哲學意義與現實意義
李軍:朗讀的意義
【家新的詩】生命的意義
《海賊王》中那些紋身背後隱藏的意義!
關於夢境在聖戰文化中的意義
論中秋節的「偶像崇拜」意義
「泥古的意義」——馮華春書法「經典」演繹
民族之魂:景頗族的「刀」文化 (二)「刀」在婚俗中的意義
常量的語法和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