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沒有欄目官方微博,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演員張譯


張譯是個好演員,那種演什麼是什麼,演什麼都只有角色,沒有自己的好演員。這是業內沒有爭議的事兒。因此採訪張譯的時候,沒跟他聊人生態度,演技實力,只是跟他聊了聊些有意思的瑣碎事兒。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好傢夥》劇照


近來除了口碑不錯的電影《追兇者也》,張譯主演的電視劇《好傢夥》也正在播出。這是他和編劇蘭曉龍合作的第四部電視劇。「他如果有第五部,可能我也得去拍。這是很奇怪的、不成文的一種綁定關係。」


張譯和蘭曉龍認識的時間,遠早於他們倆共同的成名作《士兵突擊》。1997年,他們同一年穿了軍裝,而且到了同一家單位: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蘭曉龍是編導室的編劇,張譯是演員隊的演員。


張譯說,他倆那時的境遇挺像。在話劇團的時候,團里領導曾當著張譯的面明確說:「你演戲就是個死。」而蘭曉龍寫的東西,和當時部隊要求的文藝作品的風格,也完全是兩股勁兒。兩個不受重視的年輕人,在部隊大院里放養多年,然而時過境遷之後,張譯對那段時光卻依然念念不忘。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張譯微博截圖


看他微博,會感覺這是個感性而念舊的人。每拍完一部戲,告別一些人,張譯會和許多演員一樣發微博,但他不說客套話,會碎碎念一些看著無關緊要的事兒,小風小雨燕子窩,「時光雞」和「金腫恩」,溫暖的細枝末節,他都在心裡藏著,讓人覺得他能記著一輩子。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張譯微博截圖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念舊,張譯對朋友很珍視,「兩肋插刀」是常有的事。《好傢夥》因為太過超前的理念和敘事方式,讓不少拍攝團隊畏而止步。曾經發生過定下來的團隊臨時撤退的情況。「當時我記得臘月二十九還好好的,大年初一對方做了這個決定,大年初二蘭曉龍給我打電話,你趕緊回北京。當時可以說,整個劇組,就剩我和蘭曉龍倆人了。」


張譯一接到電話,連忙趕回北京,跟蘭曉龍連夜開會,緊接著又為找導演人選,四處奔走。後來他聯繫到曾經合作過的導演簡川鉌,這才敲定了《好傢夥》的導演。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士兵突擊》劇照


這不是張譯第一次為蘭曉龍的戲如此上心。當年大火的《士兵突擊》,很多人都知道,是一部最初沒有衛視看好的劇。它是先從地面台播出,觀眾在劇集貼吧里瘋狂討論,引起購片方重視,最後登上衛視,火遍全國。然而少有人知道,《士兵突擊》的貼吧,就是張譯自己一手建起來的。對於好朋友和好作品,張譯的熱心程度幾乎相同,能做到的,一定盡全力。


最近,演員與資深貼吧吧主張譯,又迷上了知乎。在知乎上,他關注的問題集中在兩件事兒:貓和影視。兩者都是他的心頭好。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張譯知乎動態截圖


(最後一個問題是什麼鬼?所以大家猜猜張演員為什麼要關注這個?)


有意思的是,他不是只潛水看看,遇上有興趣的問題,他能認認真真地答上好多字。最近他在上面的一個回答走紅了,問題是「作為演員拍吻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張譯的文筆既一本正經又細膩幽默,讓他圈了不少粉,點贊人數過4萬。


相比「吻戲」,他回答的另一個問題,更吸引記者注意——「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劇有什麼不同?」洋洋洒洒幾千字,張譯結合自身經驗,細說表演細節上的差異。這份近乎虔誠的認真,讓人印象深刻,心生感佩。此時再看看張譯在知乎上的簡介:「貓和觀眾的侍者」,又有新體會。


【對話】


澎湃新聞:「燃燒,燃燒,都十三年了你還在燃燒」,「燃燒」似乎是《好傢夥》里蘆焱這個角色很明白的一個標籤。你作為演繹者,怎樣理解這個人物?人物最觸動你的特質是什麼?


張譯:整個電視劇是蘭曉龍一個小說改編的,當時小說里,蘆焱這個角色不叫蘆焱,他的代號叫零,零代表什麼都沒有,一張白紙,但是在這張白紙上,我們可以畫最美的圖畫。所以我最看重這個人的特質是:他什麼都不清楚,完全是被動地被裹挾到洪流當中,但是他有我們說的「燃燒」這個特質,所謂的「燃燒」就是他看到不平,他還能憤怒,還能付諸行動。


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光靠憤怒甚至是適得其反的,越來越多的人告訴他:不要燃燒,因為革命是需要理性的,尤其是他身上所背負的最重要的東西:腦子裡的「種子」。如果他因為燃燒,因為憤怒而死掉了,那麼整個計劃就失敗了。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好傢夥》劇照


澎湃新聞:蘭曉龍老師的作品,似乎是出了名的折騰演員,拍攝條件也艱苦,還能回憶起當時拍攝的情況嗎?當時有沒有想過「撂挑子不幹」或者「蘭曉龍放學別走」之類的想法?


張譯:沒有沒有,其實某個編劇很能折騰演員啊,都是大家開玩笑。曉龍他的東西都是很「瘋」的,他的文字裡面就有很多「陷阱」,這些「陷阱」對於各部門的創作者都是很危險的。一個是導演部門,一個是演員部門,甚至也有攝影部門。


這個危險是指什麼概念呢,就是他的東西乍一看,似乎你用常規的拍攝手段就能解決,但一旦你用常規手法拍攝,拍完了會發現哪哪都不對。他的作品裡,也就《士兵突擊》是比較接地氣的,其他的都很舞台劇化,甚至詩化。所以要演他的本子,或者拍他的本子,要做好思想準備,不能用常規手法去表現。


他的東西折磨人的地方,我倒覺得是在這方面:腦力上比較折磨人。至於他常年寫軍旅戲、戰爭戲,演員偶爾遇上輕微的受傷啊,體力的透支啊,這是正常的,你拍誰的戰爭戲都這樣。


澎湃新聞:劇里有很多台詞都讓人印象深刻,跟李晨老師常常有大段的台詞和對手戲,其中你們許多對台詞的處理的方式都挺有意思?


張譯:我跟李晨,我們當時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儘可能的做一個「翻譯」的工作。其實演員本身就是作為編劇和觀眾之間一個翻譯的橋樑,這也是演員工作的屬性。


那麼蘭曉龍的東西呢,就尤其需要翻譯。這裡的翻譯是指:在保留原台詞基調的基礎上,讓觀眾感受到你的真誠,讓觀眾理解到你的台詞背後的意思。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時我們不得已做了一些台詞修改的工作。另一方面怎麼在表演方面,儘可能生活化的方式進行表達。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好傢夥》中的張譯和李晨


澎湃新聞:《好傢夥》可以說是一部有門檻的作品,它的風格和立意,和目前影視劇製作的主流、觀眾審美的主流都相差甚遠。對於這種現狀,會擔心劇集的收視和評價嗎?


張譯:我不擔心,我過去會有這種擔心,但是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票房高低啊,收視率好壞啊,我越來越不放在心上。因為這個時代不是一個最好的衡量作品成色好壞的時代。


比方說,過去的《士兵突擊》,這是後來大家都驚為天人的一部作品,無論從編到演,每個部門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這部作品在剛出來時,是沒有衛視買的。我們製作方愁得一塌糊塗。因為這部戲太超前了,沒有愛情戲,沒有一個女演員,也不像常規的部隊戲,沒有一句口號。


後來是地面台覺得,反正挺便宜的,我們也沒別的戲播,就買了,賣給了當時陝西和廣東的兩個地面台,結果這一放就了不得了。正好當時我也建了個百度貼吧,很多觀眾在貼吧上瘋狂地聊這部戲,這個勢頭起來了,後面才有衛視說,那我們也試試買下來吧。結果好作品倒逼市場,這部作品火了。


你很難說,收視率高低就怎樣。可能對於投資方來說,是挺怎樣的,但是對於演員來講,好作品才是重要的。


澎湃新聞:一直都有很多觀眾認為,近幾年影視劇審美在倒退,好作品越來越少。對此你怎麼看?


張譯:我不是太同意大趨勢是倒退的,它可能短時期內是倒退的,但是你怎麼知道它不是正攢著勁要上升呢?整個上升過程不可能是一往無前的,毫無障礙的,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沒必要恐慌。


而且事實證明,有時候技術會帶動提升,技術會帶來革命。比方說隨著手機普及,手機攝像頭越發高清,越來越多人習慣用手機拍攝短視頻,拍攝照片。這一代的孩子們,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從小就習慣於拍攝視頻和圖像。那麼未來,這些年輕人對於影像的認知會比我們更深切,更熟練,這是他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如今很多人都願意用製作段視頻,上傳視頻,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編劇湧現,而且這波新人湧現的數量和速度,遠遠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有了人之後,不用擔心,我覺得好的作品會慢慢多起來。那現在是市場比較混亂的時候,我們的影視圈處於一個「軍閥混戰」的時候,有人願意使能耐,有人願意賺大錢,這些都是「存在即合理」的事情。打來打去,早晚要天下一統。


澎湃新聞:最近似乎開始玩知乎了?感覺泡的時間不短。


張譯:沒有沒有,以前沒接觸過,光是聽說過,從來沒上去看過。忽然有天有個朋友跟我推薦,我就上去看了看,發現這裡好像還是個目前可以說點正常人話的地方。越來越多社交媒體自媒體,有的東西比較泛濫,說不清什麼感覺吧,可能沒有那麼能暢所欲言。


也正好是剛好那天,我一打開知乎就看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呢,恰恰是我困惑了好長時間,研究了好多年的一個問題,就是,演員演電視劇和演電影的區別在哪裡。當時看了下有些的回答,好像不是那麼回事,感覺好像有必要聊一聊,不吐不快。就回答了一下。


(於是記者順勢問了幾個張譯在知乎上關注但沒回答的問題。)

張譯:演員、鏟屎官、知乎達人



澎湃新聞:對於現在小鮮肉當道,觀眾只是一味追求演員顏值,不求演技和作品質量的現狀怎麼看?(問題來自知乎)


張譯:現在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覺得這是不對的,是很過分的,是影響好的電視劇的生產的。我「輕微」地持不同態度。我認為這是必然的過程,而且「存在即合理」,無論這個合理性你是否認同,它是存在的。而且人們看電視劇也好,看真人秀也好,看電影也罷,人們首先要追求視覺刺激,再到精神上的愉悅。有的人就想停留在視覺刺激,有的人就想追求精神愉悅。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們不能因為有人只想追求視覺刺激,就認為人家錯了,難道我們就都對嗎?所以有些演員,小鮮肉也好,顏值也好,人家沒有錯。


演員這個職業,分工多種多樣,有人負責演戲的,有的人詮釋人物深層次內心的,有的人負責好看的。比方說在國外,有歌劇,也有街頭馬戲團,這是共存的一種生態,不是非要你死我活,不是大家都得向著精神高度看,演員都得長得難看,這也不是我們從業者願意看到的。而且社會分工不同,我個人覺得不應該把我們和他們放在一起比較,這對大家都不公平,這是兩個職業。所以沒有必要去爭論這件事情。


澎湃新聞:貓在乎主人嗎?(問題來自知乎)


張譯:貓不在乎,我們養貓的人都是比較賤的(斬釘截鐵)。


澎湃新聞:你曾經說,「貓的某些特性,也許和女人很像」。聽你這話,你養了很多隻貓,豈不是有點貓國大觀園裡的賈寶玉的意思?


張譯:沒有沒有,寶玉在大觀園裡,是受女人們寵愛的;而我在貓的大觀園裡,我覺著我連焦大都不如,完全不受待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紙牌屋 的精彩文章:

網戒校長閆文滿之謎:拿來宣揚與其有關的國字型大小委員會不存在
外媒都在替國足操心換帥,足協:暫無考慮換高洪波
對話劉翔:骨子裡仍是體育人,愛和太太一起爬山
「機器換人」大潮下的工人:有人升級,有人稱看不到希望
起底弒母少女身後的網戒學校:暴力抓走、隨時體罰和神秘專家

TAG:紙牌屋 |

您可能感興趣

知乎大神、喵星人、段子手和種植專家,這才是鮮活的演員張譯
張譯黑歷史被扒 演技令人舒服人品卻太差
張譯:一個被稱為「戲痴」的貓系演員!
演員張譯 「演員和明星是兩個行業」
百人百面之張譯:長的不好看但讓人想嫁的演員
貓奴+知乎大神,張譯:有趣的靈魂 能讓觀眾失憶的演技
大學生電影節獲獎名單萬茜、張譯最佳演員、趙麗穎最受歡迎女演員
張譯被冠以劇霸天惡稱,李靜力挺張譯語言巧妙
范冰冰、吳京、董潔、黃軒、黃子韜、張譯穿軍裝誰更帥?
養貓、講段子、說故事!認真玩問答的演員張譯很圈粉
還記得士兵突擊里的張譯、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育良書記嗎?
《綉春刀,修羅戰場》張震、張譯飆演技,楊冪演技不尷尬!
《紅海行動》演員張譯海清等基本都負傷 導演直呼太辛苦
成立「妖精會」侮辱女性?好演員張譯人設要崩塌了?
張譯說,話劇、電視劇和電影,演起來有不同的尺寸
《士兵突擊》中的史班長,顏值不夠演技來湊,張譯主演全是好片
張譯剛獲獎就被黑 經紀人:也就是個段子
導演:你不能在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張譯:我是演員不是明星
張譯,你的玩笑開大了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