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鮑勃·迪倫:站在人們想像的另一邊

鮑勃·迪倫:站在人們想像的另一邊


鮑勃·迪倫:站在人們想像的另一邊


紀錄片《我不在那兒》海報。


提起鮑勃·迪倫,浮現在許多人眼前的可能是這樣一種形象:頂著一頭蔥蘢隨意的捲髮,叼著一支傾斜得恰到好處的雪茄,戴著墨鏡,抱著吉他,像遊魂一樣既穿梭於人們的視線之中,又游離於大眾的視野之外。


如今,迪倫已經75歲了,大半個世紀在他的身上倏忽而逝,唯一不變的是他那令人迷醉的嗓音。


最多變的靈魂


在迪倫傳奇性的一生中,他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街頭的頑童、默默無聞的畫家、民謠救世主、霓虹燈蘭波、舊約先知、亞米西農民、鄉村鄰家男孩、白面的化妝劇演員、帽里藏花的什羅普郡少年、耶穌一般的鮑勃、哈西德派的鮑勃、纏著WWE腰帶的晚期貓王……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人曾試圖走近迪倫,但迪倫始終以一種背離人群的姿態面向世界這個巨大的鏡頭,拒絕被描述、定義。他的傳記作者戴維·道爾頓稱他為「歷史上最多變的靈魂」。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他的想像。人們為他貼上遊盪者、反英雄、反文化等各種各樣的標籤,視他為彈吉他的惠特曼、民謠界的凱魯亞克、流行音樂界的愛因斯坦、民權運動的代言人、當之無愧的精神偶像。1963年至1966年之間,鮑勃·迪倫幾乎就是一個行走的文化中心,人們為他著迷,為他瘋狂。


1963年,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幾十萬人的民權大遊行,馬丁·路德·金髮表了震撼世界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迪倫和多位歌手在這恢弘的歷史背景下合唱了此前剛剛發表的歌曲《答案在風中飄》,將民謠的觸角伸展到了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旗幟。


到了80年代,迪倫的精神形象漸漸弱化,有評論家甚至以「令人沮喪的無生氣」來評論他的音樂作品,另一位劃時代的搖滾詩人列儂高唱著「我不相信貓王,我不相信齊默爾曼,我不相信甲殼蟲樂隊」走向生命的終點。他所不相信的齊默爾曼就是迪倫。儘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選擇相信迪倫。在1989年的莫斯科,數萬年輕人一起合唱迪倫的《答案在風中飄》,一起誦讀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來阻擋坦克的前行。


在某種程度上,「迪倫是我們幻想的產物,我們可以把他塑造成一個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民歌手、討厭女人的人、政治宣傳冊寫手、詩人、浪漫主義者、搖滾貴族、蹩腳詩人。但是迪倫演藝生涯最大的反諷是他難以捉摸,他總是能保持領先一步於聽眾和評論家。他創造了一個非常持久的個人形象:一個戴著面具的大師,一個完全掌控自己公眾命運的表演者。」樂評人基特·拉齊利斯如是說。


著名導演托德·海因斯曾為迪倫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我不在那兒》,並起用了六個不同的角色來展現迪倫的複雜形象,但是這些迥異的面孔並不讓人覺得突兀——也許,只有在迪倫身上才會存在這種奇異的統一性。

被忽略的吟遊詩人


在諸多鏡像之中,人們似乎唯獨忽視了他的詩人身份。迪倫是一個詩人嗎?這恐怕是諾獎公布之後人們最想問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跳出對於文學的習慣認知,跳出詩歌的傳統批評語境。


多年前,《華盛頓郵報》曾形容迪倫是「一位化裝成盪鞦韆演員的詩人」。《時代》周刊稱他為「詩歌大師,尖刻的社會批評者,反主流文化一代無畏的精神領袖。」2008年,普利策獎在頒給他的特殊嘉獎中幾乎給出了和諾獎同樣的理由,「他的歌詞中異乎尋常的詩性力量,深刻影響了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


迪倫曾經有過多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早在1996年,詩人艾倫·金斯堡就為迪倫寫了一封諾獎推薦信:「雖然他作為一個音樂家而聞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學上非凡的成就,那麼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事實上,音樂和詩是聯繫著的,迪倫先生的作品異常重要地幫助我們恢復了這至關重要的聯繫。」


其實迪倫的文字功力超過很多詩人,在營造詞語幻象,暗用典故方面尤其出色,將通俗的民謠轉變成了一首首犀利的寓言詩。他是一個收集聲音的天才歌手,反抗的、沉默的、男人的、女人的、孩子的、黑人的聲音,全都彙集在迪倫憂鬱的嗓音里,與整個時代共振。

艾倫·金斯堡形容迪倫的句子是一串串燦爛奪目的意象。當代詩歌批評大家克里斯托弗·瑞克斯瘋狂崇拜著迪倫,認為其歌詞里有大量關於宗教文化的典故,其詩歌譜系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亞以降的傳統。美國詩人雷克斯羅斯也曾說:「在歐洲,自查理曼大帝時代就有游吟詩人首開口述文學之先河,而在美國卻是由迪倫首創。是他首創將詩歌從常青藤學府大師們的壟斷中解放出來,使其普及於廣大民眾之中。」


如果迪倫真的曾給自己下過一個定義,那也許就是「詩人」。他多次在歌中表達自己的心跡:「我覺得自己先是一個詩人,然後才是個音樂家。我活著像個詩人,死後也還是個詩人。實際上,無論是死是活,我都是一個一般人。」


「被神化」的時代符號


鮑勃·迪倫是一個被高度濃縮的符號,許多人將他視為傳奇,甚至先知。在個體與時代的苦苦掙扎中,在無意義的生命對意義的本能追求中,迪倫成為一切自由想像的集合體。他孕育了許多年輕人的希望與夢想,吶喊出了眾人對舊世界的否定與反抗。

1988年,迪倫入選搖滾名人堂。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在致敬表演中說,「就像貓王解放了你的身體一樣,迪倫解放了你的思想。」1997年,柯林頓總統為迪倫頒授肯尼迪中心榮譽獎時說:「在所有富於創造性的藝術家中,他極有可能是對我這代人影響最大的一位。他的歌聲和歌詞並不容易入耳,但在整個演藝生涯中鮑勃·迪倫從不曲意迎合。他攪動了池水,令有權勢的人如鯁在喉。」2012年,奧巴馬總統在白宮向他頒授總統自由勳章,稱讚迪倫獨特而低沉的聲音不僅重新定義了音樂,更定義了音樂所承載的信息,以及它對人群產生的影響,稱讚他是「美國音樂史上最偉岸的巨人。」


在音樂盛名之外,人們也逐步認識到迪倫作品的文學價值,一些學者和文學批評家公開稱迪倫為現代美國繼卡爾·桑德堡、羅伯特·弗羅斯特之後最偉大的詩人。自1972年起,就開始有人以文學研究的方法分析迪倫的歌詞,後來他的作品還陸續進入一流大學語言文學院的教材,甚至在《諾頓文學導論》、《劍橋文學指南》這種重量級的書系中也不斷出現迪倫的身影。


西方文化界還為鮑勃·迪倫專門設立了一門「迪倫學」(Dylanology),以學術眼光研究其歌詞中隱含的文學、社會學、哲學內涵。今年3月,關於「迪倫學」又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兩家機構高價收購了迪倫卷帙浩繁的私人檔案。在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肖恩·威倫茨看來,這些檔案比大多數研究迪倫的專家所想像的還要深入和廣闊,將開啟人們研究迪倫的新方式。


迪倫成為了二十世紀的神話。但是在自傳中,他卻用戲謔的方式對自己「被神化」的命運表示了不解和憤慨:「輟學者與嗑藥者紛涌而至……我家門口總聚集著希望我能帶領他們去炸掉白宮的革命者,我被稱作叛逆的佛陀、抗議的牧師、持不同政見的沙皇、拒絕服從的公爵、寄生蟲的領袖、變節者的國王、無政府主義者的主教……我心裡明白,這些頭銜本應全部屬於亡命之徒……俄狄浦斯去尋找真理,當他找到時,真理摧毀他——這是個非常殘酷的笑話。」


迪倫始終是一個獨行者,一個背向鏡頭的人,他總是站在人們想像的另一邊,拒絕成為與人們目標一致的同路人。


迪倫曾在《答案在風中飄》里連續拋出12個沉甸甸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稱作是一個人?」也許我們最終不能準確地定義迪倫,但可以確定的是,迪倫在用盡一生力量做好一個真實的「人」。


迪倫是我們幻想的產物,我們可以把他塑造成一個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迪倫演藝生涯最大的反諷是他難以捉摸,他總是能保持領先一步於聽眾和評論家。 ——樂評人基特·拉齊利斯


我活著像個詩人,死後也還是個詩人。實際上,無論是死是活,我都是一個一般人。 ——鮑勃·迪倫(文/楊司奇,特約記者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一張圖看懂,鮑勃?迪倫得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難
現代「民族」是如何誕生的?
讓人們看見窗外阿富汗的國土
俞曉群談書人書事:一面追風 一面追問
天安門國慶花壇主體完工 初現「芳容」

TAG:新京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詹姆斯:雷阿倫沒有你們想像的那樣不受待見
花丁:我想像太陽那樣,愛東邊的人,也愛西邊的人——解答夥伴們的幾個提問
俄羅斯人的冬天是這樣的 普通人真的想像不到
在迪拜打工的外國人每天是怎麽生活的?和想像的大不一樣
在迪拜打工的外國人每天是怎麼生活的?和想像的大不一樣
傳祺GS8故意停在漢蘭達旁邊,難以想像這是如今的國產車!
鏡頭下:巴基斯坦人的生活百態,和你想像的一樣嗎?
有想像力的中國人在這裡!只是伯樂在哪裡?
對巴赫的想像
想像一下 如果這幾位古人有朋友圈 他們曬的是什麼呢
詹姆斯又一次讓聯盟震動,騎士隊新賽季與所有人想像的都不一樣
直擊迪拜的非旅遊區,還是你想像的那麼奢華嗎?
赫內斯:沒有穆勒的拜仁?這實在難以想像
難以想像擁有詹姆斯的球隊會被橫掃!這是杜蘭特最光輝的時刻
在「土豪之都」迪拜的打工生活,和你想像是否一樣?
樂圖人像攝影:在愛情沒開始以前,你永遠想像不出會那樣地愛一個人
德國人的一日三餐,跟你想像的一樣嗎?
現在看林心如在芭莎夜的這一幕,你會發現她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海賊王:艾爾巴夫被小看,沒有想像的那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