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季氏第七章至第九章

季氏第七章至第九章

季氏第七章至第九章



季氏第七:君子有三戒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解讀】


血氣是古人用來說明人的生理現象的術語,血陰而氣陽。人的血氣有生旺衰竭,體征各不同,對人的心智與行為具有直接影響。如果善加調理,不僅養生,更是養心。

古人嘗講,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強暴,老則好利。這是指出病症。孔子是從治療角度說明病因,以及如何對治,但沒有告知用什麼葯。後人說,人的血氣有盛衰,但志氣沒有,因此,調理血氣的辦法是充養志氣,使其成為血氣之主,引導血氣的發用。志氣如何養?明事理,行道義。


季氏第八:君子有三畏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解讀】

三畏之中,畏天命是根本,而其前提是知。天命就是事物的性質與道理,比如老虎會傷人。人知道,自然害怕;人若無知,便會涉險而被虎傷。


有威權勢力的大人物,也像老虎一樣會傷人。《史記》與《漢書》都講,孔子寫《春秋》因褒貶當世的威權人物,故只能寫得簡約隱晦,以免時難。但威權人物如不畏天命,一味胡來,終遭天裁。


聖人當然不會直接傷人,但聖人講的話,揭示的正是事物的本質與道理,人如不聽,只當作耳邊風,早晚也要倒霉。


季氏第九:生而知之者章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解讀】


人的天資各有區別,認知的能力也自然有所不同,有生而知之者,也有學而知之者、困而學之者。當然,生而知之者極少,比如傳說中的幼童項橐,七歲未學而為孔子師。


人也可以一身而兼獲三種不同的認知經驗,有些事情生而知之,如本能;有些事情便須學而知之,困而學之。無論哪種情況,求知是相同的。

有些人一輩子困而不學,有些人有時困而不學,人只要困而不學,便趨下流。求知,這是孔子賦予人的根本精神,也是他賦予儒學的根本思想。


何俊


男,1963生。現任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兼任浙江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與思想史,曾出版《西學與晚明思想裂變》、《南宋儒學建構》、《事與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師英錄》、《不舍國學》等著作。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
他歷事四朝 侍奉了十位皇帝 「不倒翁」馮道的是與非
季氏第四章至第六章
「愚不可及」是夸人?這些常用的成語 原來都經歷了古今詞義大變!
古人的聲韻啟蒙 美哭你!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季氏第四章至第六章
季氏第一章至第三章
季氏第十章至第十二章
季氏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
先進第十六:季氏富於周公章
子路第二:仲弓為季氏宰章
一起學《論語》3.6 八佾篇——季氏旅於泰山
6月21日:季氏旅於泰山
讀經典-論語季氏篇
季氏姓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