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陳攖寧自幼年就與道教丹道結下不解之緣,葛洪、左慈煉丹的天柱山就近在咫尺,或許這也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仙緣。而追本溯源,陳攖寧所倡導的仙學,實際上正是源自左慈、葛洪一系的金丹學派。


文/知樂齋主


明清時代的內丹學呈現勃興之態,各種內丹學著作層出不窮,並與儒家、佛教的心性之學相融合,成為當時影響深遠的社會思潮之一,而民國時期陳攖寧仙學之創立,也正是迎合了內丹學獨立發展的趨勢。

陳攖寧倡導仙學實修和丹道科學化


近代仙學的創立者陳攖寧(1880-1969)先生,安徽懷寧人,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後因修習道教,改名攖寧,號圓頓子。早年習儒學,舉秀才,因體弱多病而接觸道教養生,修鍊氣功,四處尋師訪道,並親自進行數百次的外丹實驗。


陳攖寧精通儒釋道三教之經典,以道教內外丹為核心,融合儒家、佛教的理論,提出創立獨立的「仙學」,在上海先後主辦《揚善半月刊》(1933-1937)和《仙道月報》(1937-1941),傳播仙學理論,倡導仙學實修和丹道的科學化,推動丹道學術的發展。


冥冥中註定的仙緣

陳攖寧自幼年就與道教丹道結下不解之緣,據他自述十餘歲時就讀葛洪的《神仙傳》,而葛洪、左慈煉丹的天柱山就近在咫尺,或許這也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仙緣。而追本溯源,陳攖寧所倡導的仙學,實際上正是源自左慈、葛洪一系的金丹學派。他在杭州期間,曾分別作有吟詠葛玄、葛洪的詩作,亦表明對左慈-葛洪一系金丹學派的推崇。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我與神仙多宿契,靈樞也學種蘭芽(資料圖)


《龍泓洞吟葛效先》曰:「回龍橋畔卧犀泉,青壁芙蓉好洞天;學道偶居靈鷲麓,登真猶憶赤烏年;蒼茫舊宅懷句曲,轉輾丹經付稚川;極目初陽台畔路,神仙畢竟有家傳。」

另一首《葛嶺詠葛稚川》的詩作:「曾從句漏乞丹砂,飽看羅浮萬樹花;是處深山堪避世,一車行具此移家;松陰古井澄寒水,雲里高台麗曉霞;我與神仙多宿契,靈樞也學種蘭芽。」


詩中表明了他與神仙家葛洪實有宿緣契合,那就是對內外丹學術的熱愛。


仙學當從宗教、哲學和科學中獨立出來


陳攖寧因身體之原因而四處尋求養生之道,儒家的,佛教的,道教的,最後他認為道教的丹道最為適合,因此專門留意於道教內外丹,並欲將此學術建成一獨立的「仙學」。陳攖寧所倡導的「仙學」,實際上是一種基於道教丹道學的生命科學。


他在《仙學必成》的篇前聲稱「仙學乃超人之學」,又說「此道雖與宗教、哲學、科學皆有關係,然而非單純勸善的宗教,非空談理論的哲學,非偏向物質的科學,研究起來簡直是一種超人的學術,實行起來可稱為人類中最高尚的事業」 。實際上,他是意圖要將仙學從宗教、哲學和科學獨立出來,在儒釋道三家之外更立「仙家」為第四家學派。

中國古代就有「神仙之學」,秦漢的神仙思潮和方仙道都是古代的仙學,而後世傳承仙學的則是道教,雖然有南宗一系並非以道士的身份傳承,但仍可以看做是道教的丹道體系。陳攖寧提出:「仙學乃是一種獨立的學術,毋用借重他教門之門面。」 而據長期在陳攖寧身邊工作的李養正先生所述:「先生所說的仙學,就是我國自古留傳的神仙家養生學。養生的目的,就現實而言是延年益壽.最高境界就是企求長生久視。」


陳攖寧先生何以要將道教的神仙養生學獨立出來,如果要考慮當時的時代和環境,則陳先生的創立「仙學」的苦心可以理解。


掃除人們對於丹道的偏見


明清丹道雖然十分興盛,但多數流於民間,在上層社會的影響並未顯著,而且被儒家精英視為江湖意味的「左道妖術」,這當然是與道教丹道本身的問題和時代環境深有關係。道教的外丹常因服食中毒而深受詬病,也引起了人們對於外丹書的普遍懷疑,丹道由此專向內丹術,然而明清時期外丹及房中陰丹依然秘密流傳,影響了人們對於道教丹道的整體客觀的認識。

晚晴民國,在西學科學思潮的影響之下,傳統的道教更是日趨衰微,被視為封建迷信而欲加掃除,更無從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陳攖寧提出「仙學」的口號,便是要挽救行將滅絕的道教丹道學,以社會普遍接受的科學觀念開展規範的學術研究,改觀人們對於丹道的偏見認識。


他在給讀者的書信中寫道:「古代道書丹經,雖汗牛充棟,其論調大半腐舊,而不能適合現代人之眼光。故每為知識階級所鄙視,長此以往,不加改革,則仙道恐無立足之地,頓只得勉為其難。」


陳攖寧先生的顧慮並非虛言,西學東漸以來,國人對於中國傳統的學術固然早已失去信心,而求助於西方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作為內丹學從前不入儒家學術正統,新文化運動更不為新的知識階層所接受。因此陳先生意欲以西學之科學觀重建仙學,以挽救仙道絕學免於危亡,當是他的初衷所在。故此陳攖寧先生提倡的仙學,推崇全真派的性命之學,但反對正一派符籙齋醮等,此其緣由。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內丹是陳攖寧提倡仙學的核心內容(資料圖)


陳攖寧仙學的本質所在


陳攖寧先生平生所推重的仙學文獻,依然以道教內丹為核心內容,所闡述的仙學理論和修鍊方法,並未超出道教內丹學的範疇。中國道教協會建立以後,陳攖寧先生在協會從事道教研究和主持道協工作,其仙學的歸旨仍然是內丹學,也就是道教中的金丹派,尤其是隱修的內丹派,這當是陳攖寧仙學的本質所在。


陳攖寧自己也曾對讀者說:「所謂仙學,即指煉丹術而言。有外丹內丹二種分別。自古學仙之人無不煉丹者。此種人常隱藏於儒釋道三教牌名之下,不肯出頭露面大膽的承擔。」


陳攖寧倡導一種科學化、可實驗的仙學,希望將丹道從宗教的神秘主義中解脫出來,造福於全社會,故此認為仙學當為獨立一派,是各家可以共修的學術。長生久視是人們普遍的願望,修鍊成仙也非道教的專利,陳攖寧先生列舉古來儒生、和尚、官員修鍊成仙的故事,指出仙學傳承更多是在家人而非出家人,或者亦非三教的信徒,認為後人將神仙學與三教義理混為一談,失去了神仙學的真面目。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陳攖寧(資料圖)


神仙之學應當成為社會之顯學


神仙之學確實並非道教的專利,道教的內丹學已經融合了儒家和佛教的許多內容,這是中國儒釋道三教發展的共同特徵。陳先生在儒釋道三教之外另立仙學,更認為在家人能夠更好地傳承仙學,這是符合他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在家居士身份的。


清末民國,佛教、道教均已式微,居士成為傳承佛、道學術的中堅力量,而當時出家人多無文化,往往陷於經懺符籙等活動,不足以傳揚學術,亦為知識分子所輕視,「白衣說法」成為普遍的現象,這大概也是陳攖寧在道教之外倡導仙學的緣由之一。


陳攖寧認為仙學更重要的是一種實踐的學問,絕不是宗教家的空談玄理,「仙學乃實人實物,實情,實事、實修實證,與彼專講玄理之事不同。他本人一生從事丹道的實修,甚至進行外丹的實驗,就是在踐行著仙學的實踐精神。


以此來看,陳攖寧的仙學實際上是煉丹學,更側重在內丹學,是屬於道教體系的傳統學術。之所以提出在儒釋道三教之外更立「仙學」一家,將仙學從道教中獨立出來,實際上期望以科學的態度研究和實踐丹道學術,以引起社會的重視,將此一生命科學發揚光大,超越儒釋道三教的藩籬,挽救中華仙道的絕學,在民族危亡之際,倡導仙學強健國人身心,仙道救國庶幾可以實現。針對古代的內丹學的隱秘和玄談,陳攖寧先生的仙學更重實踐,並將仙學廣泛傳播為社會的顯學。


近代陳攖寧的仙學,延續皖江自古以來的丹道學術傳統,而更具新的時代內容,皖江丹道學術由此煥發新的生機。頗具意味的是,皖江丹道學術與佛教之關係,一直相合相得,為宗教史上之佳話,南朝時白鶴道人與寶志禪師比鄰而居,隋代禪宗三祖僧璨駐錫天柱山西嶺,東嶺則有司命洞府,道士隱修其中,遙相呼應。近代安慶宗教界的兩位名賢,一為懷寧陳攖寧先生,一為太湖趙朴初先生,兩位出自皖江的前輩大德,以在家居士的身份,精研道教和佛教,曾分別出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為當代道教和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仙佛同修共進,此為皖江丹道學術傳統之又一特徵。(編輯:行雲)

仙學泰斗陳攖寧:神仙可期 實修關鍵在乎得竅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知樂齋主,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用詩歌來吟詠「道」 你想像不到的意境美
推薦閱讀《莊子》的首選版本及重要參考書
從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開始學道
雙眼能識地下寶 卻為何不識自身生死攸關之竅?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學佛需要拜師和實修嗎
清新人生實修學第七屆《戒色實修班開學大會》即將開啟,讓我們於枉死中得解脫,掌控自己命運
慈誠羅珠堪布:光做好事不實修 仍無法出離輪迴
「大象無形」實修真意
講座通知:《戒色實修方得益》!
如果沒有實修:法還是法,我還是我
打坐冥想:實現雙盤的不傳之密《實修參考》
一位道友的真實修真之路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優秀的戒色方法讓我們在戒色路上更順利!清新人生實修學院學員的戒色感言!
智慧法語:不切實修行知道再多也沒有受用
印光大師:貴守本分,方為實修之人
若想成佛,必要老實修行
當代道教實修學者曾傳輝教授:機緣之中決定終生奉道
當代寶貝的真實修養完
建旭專欄 | 心學之實修
關係中實修之感悟分享連載13——不可能腳踩兩隻船,真相幻相都要
入世清涼集(一):實修之要?本命星和土地神感應
憨山大師:有關持咒、實修的重要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