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張三丰祖師告誡修真者不要老是吹噓你在靜坐呀、煉丹呀、在修清凈呀,如果沒有鑽破孔竅的得真自在,則這樣的修真統統都是打妄想。


文/襲明居士


修真的目的是什麼?

修真的目的是為了降伏其心,降伏其心的結果,是為了獲得道心真神具體的修真法門,雖易知而難行,有一個漫長的煉己築基過程。煉己是修道為己的實修,積德是利人的道之資糧。故修真者還需要結合修真的日常化,也就是呂祖講的「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的不斷漸修過程。


一些丹道為了意識的落地,會用各種意守肉體竅穴和氣脈的方法去煉丹,結果這些意起的念頭,反而讓識神落入了「住相」當中而不覺。丹道修真把這樣的錯誤,叫「頭上又安頭」的心上生心,成為《悟真篇》批評的「不悟妙法之真」的妄心層出不窮,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妄心層出不窮,也就誤他永劫在迷津,認奴作主永沉淪了。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呂祖仙像(資料圖)


海蟾翁《至真訣》說:「試問嬰兒處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修真是一個不斷殺機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排遣各種後天私心貪慾的過程,讓心意復還到嬰兒無識無知的狀態。


《道德經》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只有修真者有嬰兒一樣的無分別心,不神之神才會返還。凡有各種意識的參與,就是不悟妙法之真的妄有。所以,海蟾翁反問我們,請問嬰兒在母體時,他有這種獨自算計的心在嗎?


《胎息經》也是在告訴我們,修真者唯有心不動念,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揚,外物不入,內念不出,對境無心,一心一意做工夫。則會出現太極布妙的真神,從此有無眷戀,陰陽性命,合而為一,有本心自然顯露的聖胎。


「無來無去」是何意?

為什麼經文最後會說「無來無去」呢?解釋這個道理,還是不能脫離黃老道家的思想。讓我們繼續用黃老道家的學術思想,跟大家作一個交代吧。


《陰符經》說:「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有自詡傳人斷章取義,滯留於「機在目」三字上,以左右眼睛為陰陽,弄出了不少執相的丹法出來。


《陰符經》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若我們能夠感受到心的存在,則眼見、耳聽、鼻聞、舌覺到的外面世界,才讓我們發現了這顆心的存在。所以,心的感知是因物得知。如果沒有外物的存在,我們也不會感受到我們心的存在了。


如果沒有物,人們就感知不到自心的存在,故沒有物的的「來」,心也不會有心的「去」,他們之間有一個橋樑和信息通道。所以,《陰符經》說要想心不動念,則心要死於物才行。物和心的通道,主要是眼耳鼻感知獲得的,但眼的功能最擾心,故這個「機」在我們的眼睛。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陰符經》碑刻(資料圖)


《陰符經》還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意思是人心流浪於生死之海,九竅都會讓人心跑了,唯眼耳口三要,擾心最激烈。《參同契》要求:「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的得真道理,就在這裡。


《胎息經》說「無來無去,不出不入」的道理,實則就是《陰符經》的「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的煉己。慧能大師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也就是說,對修真者來講,心本是不可見的,因物而見心。既然見物便見心,就要做到無物心不見,才能機死神活。

所以,《胎息經》說,沒有來就沒有去,沒有出就沒有入,我們的真神就不會跑掉,就可以得真神的自在、常在。


本心顯露,丹道也叫「得一」,此時絕對不能有意識上的期待或得丹的竊喜、或追求、或感受、或運氣脈的強作強為。只有克服了這樣的心意運用,叫做「心不動念」,唯有心不動念,一靈獨覺,是為「無來無去,不出不入。」


修真者只有這樣去修真,真神善持的意義就達到了,則出現張三丰祖師形容的「妙自無生現太極」自然常在,也就出現了。


自然常在


「自然」二字,傳遞著毫無勉強之意。「常在」二字,含有真心的保持、善持之意。應是真神顯露後,修真者有停留保留的時間跨度,才是由微知著的漸修。故《悟真篇》說:「嫁個金公作老郎」。金公是指得一的真鉛,怎麼還要作老郎呢?顧名思義,老郎之老,即是防止得一的遁隱,善持旋得旋失的道心,保持經文「常在」的維持。修真者如此毫無強地去保持一顆光明的真神、真心不失,是為自然的常在。


在,一本作「住」。凡有「住」意,即生住相,一字之隔,千里之遙。


再就是前文也有「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注」句,已經表達了神氣之間的關係。若從筆法上去看,這裡不宜重複使用「住」字。


根據文意推斷,經文這裡所陳述的內容,是指的由微知著的結丹證驗,已經是本心的自然常在了故《至真訣》說:「宮室虛閑神自居」。這個如同居住房屋的主人,他去留無心,本來就在房間,無所謂住與不住,當是真神的自然常在


《胎息經》的這句「是真自在」,有強調修真的實在的意味。也就是說,一般的打坐煉丹,實際上還沒有鑽破孔竅,依然停留在後天的弄識神階段,而美其名曰是真清凈自在。在《胎息經》來講,只有真神的常在,養神氣的這個主人、真人,才是得真自在。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資料圖)


張三丰祖師《了道歌》說:「混世蟲,混世界;終日混,無寧賴。真孔竅,人不解;尋得著,真自在。」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是,你們這些行屍走肉般的混世蟲,以世事名利為重,痴迷於紅塵萬有,百欲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內心那一日有過安寧?你們之所以不得安寧,是因為不懂修真陰陽顛倒的而得真孔竅的道理。你們如果能夠尋得著這個真陰真陽的孔竅,也就是識得玄關的主人公回來了,如此主賓反覆,才是真正的得自在呀!


為了進一步強調真自在的道理,張三丰祖師特別指出:「再休誇清凈無為,也得還丹!」告誡修真者不要老是吹噓你在靜坐呀、煉丹呀、在修清凈呀,如果沒有鑽破孔竅的得真自在,則這樣的修真統統都是打妄想。這是因為你們一直沒有神明之德,一己未去,故難得清凈啊。


由此來看,《胎息經》經文若繼續有「住」字的出現,未免會讓人心再入後天的相形,真神就跑了。依此推斷,篡改經文「在」字為「住」字者,必為那些徒播弄後天之氣者的二流丹師所為得自在之「在」,方為《悟真篇》所講的:「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的太極修行之果。(編輯:憶慈)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襲明居士,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自然常在與得自在的實修就在這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法相符以濟世 學行並重成玄同——白玉蟾真人道教思想探微
姜太公屢出奇計 只因他參透了天道變化
同中異與異中同 基督教、佛教與道教在幾個重要問題上的比較
知「運氣」才能防疾病 今年的養生貼士你get到了嗎?
奉一事 終一生:且看這位法國友人如何將地仙之道娓娓道來,闡揚玄丹奧妙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沒有實修:法還是法,我還是我
真真切切找別人的長處,取代自己的短處,真實修行
不切實修行知道再多也沒有受用
知道≠做到,你開始實修了嗎?
實修的重要性:雖有多聞若不修行,等同不聞只益戲論!
想真正弘揚地藏法門,需要更多的人實修實證,這樣才有力量給他人帶來實際利益地藏經講記167
在家裡落地實修
一群僧人的真實修行日常
擺脫輪迴、超越三界的正確實修次序是這樣的
智慧法語:不切實修行知道再多也沒有受用
一位道友的真實修真之路
「大象無形」實修真意
邪淫意淫讓我感到絕望,直到加入了戒色實修班……
佛法重在實修 聽到一句就盡量做到一句!
若想成佛,必要老實修行
關係中實修之感悟分享連載22——覺醒可以很簡單:決心,信心,願心。覺醒也可以很難:決心不足,願心不夠,沒有信心
慈誠羅珠堪布:光做好事不實修 仍無法出離輪迴
關係中實修之感悟分享連載13——不可能腳踩兩隻船,真相幻相都要
當代寶貝的真實修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