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本文來自中醫古籍APP,中醫古籍收錄了二千多本珍貴中醫書籍,是您了解中醫學習養生的好幫手,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均可下載)

導讀:郭老本文從津液的角度入手,統領了整個《傷寒論》(可在中醫古籍app查閱)。「仲景治法處處重視固本,固什麼本?存津液是也。」「一經病傳變為另一經病,一證候轉化為另一證候,是亡津液所致;而證候的好轉、痊癒也首先是津液回復或『津液自和』的結果。」人體津液何來何去,津液亡失何致何補?文中詳細而條理清楚。借郭老此精彩論文,緬懷。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析「存津液,是真詮」

清代陳修園治傷寒數十年,最後悟出「長沙室,嘆高堅,存津液,是真詮」。認識到仲景治法處處重視固本,固什麼本?存津液是也。

傷寒治法之所以重視存津液,主要因為津液的存亡是證候傳變、轉化的決定性因素。換言之,一經病傳變為另一經病,一證候轉化為另一證候,是亡津液所致;而證候的好轉、痊癒也首先是津液回復或「津液自和」的結果。

根據原條文,分析仲景對人體津液的流動、分布與轉化的深刻認識,就能展示仲景對亡津液的觀察與存津液的途徑,從而闡明仲景的津液學說。

所謂津液,是人體一切流動著的體液的總稱。其來源有兩途:一是攝納於水谷,二是自身氣化,即津液氣血互相轉化。因氣涵於津,津育於氣,氣聚成津,津化為氣,「津氣同源」也。如大量出汗,嚴重吐下,未有氣不隨液耗者。

論中第114條「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即含此義。故仲景存津液治法重視益氣。至於血液,本來就是津液的組成部分,故仲景認定,傷津必定亡血,亡血必定亡津液,養血可以生津,保津即是保血,「津血同源」也。論中第384條「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第50條「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所以然者,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第89條「亡血家,不可發汗」等,即含此義。

仲景還認識到,人體內各部分的津液是互相交流和互相影響的。第246條「小便數者,大便必硬」,第223條「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第21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第59條「大下之後,複發汗,小便不利,亡津液故也」,明確地描述了汗液、尿液與大便的水液互相交流和影響的情況,意味著觀察水液從任何一個竅道的流失情況,即可推知津液的損益。

對此,仲景正確地抓住對小便的觀察,作為推測、判斷體內津液存亡、流動和分布情況的指標,所提供的經驗十分豐富。例如,第59條「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又如,第114條「陰陽俱虛竭」的重證,只要「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小便利提示津液存,只要津液未亡其病雖重不險。事實上,小便是人體排出水液的主要途徑,小便的排出,對人體水液的質量保持穩定起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表明仲景的觀察很符合實際。

在《傷寒論》(可在中醫古籍app查閱)中亡津液的證候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局部性津液不足。這通常是因氣機障礙或氣化不利,引起津液的流動、分布紊亂,致使一些臟腑層次津液缺乏,另一些臟腑層次又為津液停聚或有餘所苦,津液分布不平衡為其特點。如五苓散證、豬苓湯證即是。

二是整體性津液匱乏。多因津液的大量亡失或轉化障礙所致。如第173條白虎加人蔘湯證,第218條小承氣湯證,就是大量出汗,津液外失,熱邪蒸爍,津液內消,引起的整體性津液不足證候。第282條則是下焦陽虛不足以溫化水液,以致水液從下流失而為「自利」;水液不能氣化為津,津不上承,故口渴而「引水自救」,就是陽虛有寒致使津液的轉化障礙,引起津液大量亡失,而發生的整體性亡津液證候。

由此可見,有寒有熱,陽虛陽盛,都可引起亡津液,而亡津液的證候也就有寒熱虛實的不同性質了。

深入分析仲景存津液的治法可見,其與西醫學有關水電解質紊亂時所用「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重在「補充」的治法,迥然不同。仲景著重人體自身津液的調節與代償,積極排除耗液因素,以促使其津液的平衡、穩定,達到存津液的目的,許多經驗即使是在輸液術已非常發達的今天也是很有價值的。仲景也常使用直介面服補充水液的治法,如第71條「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第329條「渴欲飲水者,少少與飲之」等,但不是主要的。仲景存津液的治法與途徑主要如下:

1.自身津液調節途徑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這是仲景存津液最具特色的方法。包括:

(1)調節津液的流動與分布途徑:

①行水法,旨在促使停蓄的水液加速流動,去充填津液缺乏的部位,達到津液平衡的目的,如五苓散證等。

②通津法,即開郁通津,如小柴胡湯證使「上焦得清,津液得下」。

③分利法與固澀法,如第164條「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是說從大腸固澀,如不效,當從小便分利,即「利小便以實大便」,力圖通過改變津液的流動方向,以制止津液的流失,達到存津液的目的。

(2)促進津液的轉化與代償途徑:

①溫陽法,用於三陰病吐利不止,引起亡陰亡陽的證候。只要津傷陽不亡,其津自能再生,此即「陽生陰長」之義。溫陽以存津,可能與調節人體氣化功能,促進了自身津液生成、轉化有關。故病入三陰,亡陰亡陽,始終把糾正亡陽視為當務之急,如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證等,大力回陽,實則生陰以存津也。

②益氣法,由於「津氣同源」,互相轉化,更因津液的流動不息,又是靠氣的推動與約束來實現,故益氣生津治法廣泛應用於亡津液的寒證熱證、陽虛陽盛、整體性局部性證候。如第62條桂枝新加湯證、第69條茯苓四逆湯證、第168條桂枝人蔘湯證、第173條白虎加人蔘湯證、第396條竹葉石膏湯證等,都用到人蔘、甘草等益氣葯。這可能與增強了人體對亡津液的代償和適應能力,促進其自身調節與轉化功能,補充了某些物質缺乏有關。

2.排除耗液因素途徑這是存津液的根本法。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1)祛除病邪耗液途徑:

①解表法,旨在排除邪氣於萌芽狀態和剛人門戶之時,以免入里化熱傷津,是預保津、液之先著。

②清熱法,有甘寒清熱如白虎湯,苦寒泄熱如白頭翁湯證等。里熱高亢,傷津最速,如不積極清熱,光調節或補充津液,是捨本逐末,猶如杯水車薪,難濟於事。

③攻下法,如陽明三急下存津證以存胃津,少陰三急下存津證以存腎液,都因里熱化燥成實,津液迅速枯竭,不急除耗液因素,勢難存將亡之津也。至於津液枯竭又不任攻下者,仲景尚有用蜜、豬膽汁等外導法。

(2)排除治療方法上的耗液因素:

主要指防止治不得法或用藥不當而造成的津液耗損:如強調太陽病當發汗,忌攻下;陽明病用清、下兩法,禁發汗、利小便;少陽病當和解,忌用汗、吐、下、利諸法;病入三陰宜溫里,或清熱,或滋陰,或急下,總之不可發汗。這些禁忌法實際就是為了減少津液的無謂耗損。至於服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均取微汗,不要大汗,汗出則「停後服」;服承氣湯「若一服利,則止後服」等,表明仲景是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耗液因素加以排除的。

3.補充津液耗損途徑

是指直接或間接補充津液的量和質。包括:

(1)滋陰生津途徑:主要是補充津液的質的耗損。津液的質是指津液中所含各種精微物質。人體各部臟腑層次的津液所含精微物質是不同的,其功能也大不一樣,故有肺陰、心陰、胃陰、脾陰、肝腎之陰等不同名稱。這些不同名稱就意味著各部臟腑津液存在質的差別。論中白虎加人蔘湯、竹葉石膏湯等,側重滋養肺胃之陰;芍藥甘草湯滋肝陰而養筋脈;黃連阿膠湯滋養心腎之陰;麻仁丸則是充填脾津等等。諸如此類方葯,其中也可能具有促使自身津液轉化、生成的作用,但不能忽視補充了不同的陰質,仲景存津液通常是多途徑、多方法綜合運用。

(2)直接補水途徑:論中主要採取口服法,直接補充津液的量,但再三強調要「少少與之」,意味著不能大量灌注。如第76條「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因津傷氣必虛,突然大量飲入,可因氣不化行,導致水液停滯而生喘滿之故。

友情提示: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疾病都開始年輕化,學習中醫養生,保養身體健康,首選中醫古籍APP

神黃信息》》》》》》》》》神黃招聘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江為什麼要毒死講義氣的李逵?毛主席一語道出真諦
《論語》經典語句,都是人生真諦
《命運2》真人宣傳片:尬舞才是真諦
【特別的講座】曾因患病而陷入陰霾的她,康復後講授陽光健康的真諦
書畫家王建華:感悟水墨真諦,品味大海韻味
今日關註:陳喬恩|人間至味是清歡,陳喬恩揭示平凡生活的真諦
王者榮耀語言的真諦,魔道天才張良
《歡樂頌》中隱藏的生活真諦
楊希伯:你或許把愛的真諦錯解為道德教育
時間的真諦?聽黃曉明與劉亦菲怎麼說
真假大師難辨,不妨從《呂祖百字銘》參悟修行真諦
《老子》十五言,道盡人生真諦!
唐朝一小官:一首詩道出宇宙真諦,杜甫甘拜下風,你肯定聽過此詩
張柏芝、小S護膚的真諦是不洗臉?真的靠譜嗎?
從《憤怒的小鳥》到《宇宙大爆炸傳說》,寓教於樂才是教育遊戲的真諦
《中華武術》:再到陳家溝,享太極真諦
教育的真諦:孩子富養成白眼狼?誰之過?
健美真諦:心神合一
朝鮮油畫欣賞:無國界的藝術,尋找藝術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