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真假大師難辨,不妨從《呂祖百字銘》參悟修行真諦

真假大師難辨,不妨從《呂祖百字銘》參悟修行真諦

在明白了呂祖傳世的修行要義後,便要靠自己的道心去行動。道經師三寶具陳,個人的修為最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看的是造化,更是勤功。唯有時時不墮,才可見登真之路。

文/清虛道人

不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以「大師」自居,他們或是開班辦學,或是大開收徒的方便法門,然後再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且不去論「大師」的真假,既然自詡為修行人,那麼就要知道祖師對修行的定義是什麼。唯有參照祖師留下的字字遺訓,或許才可以修得一二真行,也不枉被他人尊稱一聲「師父」。

少說話,心安靜,神定內守(資料圖)

被奉為全真五祖的呂洞賓祖師,曾留下一篇只有百字的《呂祖百字銘》,其開篇就言以一句「養氣忘言守」五個字就論及了「修行」主旨。

本句暫可翻譯如下: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緘舌靜,抱神定。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修行的人,必須先要學會養氣。養氣的方法,在乎少說話、守心於道,少說話則氣不散,守心於道則元神內守、不著外境。口訣為:少說話,心安靜,神定內守。

雖然呂祖在這段話中並沒有給「修行」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卻指出了修行的第一要訣,即是「養氣」。

氣,是什麼?在道家的修行系統中,氣有先天的元炁和後天的呼吸之氣。先天元炁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精炁神三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質。道教修鍊講究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炁是連接有形之精和無形之神的關鍵點。唯有保持先天元炁充盈,才能在內丹修鍊的過程中實現精炁神的階層轉化,才有實現九轉大丹成的可能性。

第二種後天之氣,雖然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呼吸的氣體,但因為氣在身體中的每一次進出都是吐故納新的過程,是參與到整個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物質,所以尤顯其重要性。道教的修鍊講求氣息綿長,乃至於以胎息的方法來改變用肺部呼吸的形式,目的便是要身體減少對氣的耗損,使整個身體器官都能降低運作的效率,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道家修行包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是身形,一個內心。「養氣」之保養元和與吐故納新,都是身形煉養上必不可少的途徑,同時由「養氣」之法而派生出來的「忘言守一」之法則可歸於心性的煉養。歸守清靜,即是「忘言守一」的方法,同時也是其目的所在。

可真正的修行人內心中以洞徹一切是非(資料圖)

「忘言」一方面是要少說話,話多傷氣傷身;另一方面是講修行要不著外境、不戀俗情,心神內守,恍恍惚惚,如痴似呆,從而忘記言語的作用。莊子曾經在文中數次描繪過一些打坐時進入杳冥狀態的人,言其「形如枯槁,心如死灰」。這兩句話的原意與當今世俗的理解大相徑庭,其描述的正是有道之人忘記言行功用而獨自寂寥的天真之態。

人們之所以會言說,是因為對外界的事物尚有貪戀和追求。心有所求,就需要用言語來表現自己,如此恰恰就與修道的理念南轅北轍。真正的修行人內心中是可以洞徹一切是非的,但他卻不會為了爭辯是非而做出舌戰群雄之狀。老子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言「大辯若訥」,皆是在說明不辯之大智慧。《河上公章句》中注釋說:「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所以,「忘言」不單是要求修行人須做到寧神,更是希望人們可以通過此方法實現對世間百態的心靈超越。唯有超越之後,才能明白是非本為一體,又何必擾擾於其中呢!

保證身體內的元神處於常清常靜之態(資料圖)

既然明了「忘言」的妙處,接下來就需要區分不同的修行階層:

1

1

1

忘言就是禁言,不要說話,忘記語言的基本功用。因為不能用使用語言,在交流的時候會因此而遇到更多障礙,以此方法來止息外緣,使人更懂得向內心求道之本真。現在在宮觀的齋堂中仍然有「止語」的傳統,這便是讓人們用心專一,吃飯即是吃飯,不求其他,也無須言語多談。

1

2

1

忘言的目的在於忘念,去除掉內心生出來的諸多妄念,做到雜念不生,唯守清靜之真一。所以忘言之後緊跟的「守一」之法,即是在講修道所追求的目標。老子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宇宙萬物的生成方式。而修道遵循的是「順則成人逆成仙」的法度,是從紛繁複雜萬物復歸到清靜之「一」。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講,只有守住本源,才不會被萬千紅塵擾亂了真心一顆。

1

3

1

忘言的最終境界是要實現「忘忘」,連「忘」這件事情都要忘記,連「守」的心思都要忘記,真正做到不忘而忘、不守而守,達到二六時中、行走坐卧皆無緣起,由此也就可以體悟到大道的真妙。

養氣、忘言、守一都是修行的途徑,並非是最終的目的。修行絕對不是只做一個好人、善人這麼簡單,對身心的雙重煉養才是修行的真諦,所以就要超越對身形的鍛煉,以達到對元神的修鍊。

《青玄濟煉鐵罐施食》中有一段韻詞,「人生百歲如在夢中游,一旦無常歸何處?」人生很短,轉眼又是輪迴。如果僅僅停留在對酒、色、財、氣、貪、嗔、痴、愛等塵緣的戒斷上,充其量只能做到肉身清靜,依然無法跳出輪迴之苦。內煉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保養元炁,杜絕塵染波及真心,保證身體內的元神處於常清常靜之態,由此才能為通神明之感的真修行打下基礎。此才謂之修真。

在明白了呂祖傳世的修行要義後,之後便要靠自己的道心去行動。道經師三寶具陳,個人的修為最後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境界,看的是造化,更是勤功。唯有時時不墮,才可見登真之路。(編輯:若木)

聲明

1.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清虛道人,騰訊道學專欄作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3.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開壇科儀講義(二):賜福消災,同賴善功
鈞天妙樂,梵音斗科:擁有怎樣的「氣質」才能做道士?
溯本追源說古史,《上古神話演義》你讀了嗎?
冥媒正娶,人鬼情深;七星引魂,安心上路
一位來自民間的神:五顯信仰的歷史發展(下)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想要修真得道?不妨先看看陳摶祖師的這段「睡經」
練好書法真的有秘訣!要不張旭也不會和顏真卿說這些?不妨看看!
鬼谷子: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妨試試這樣做,看穿人心並不難
和青春期孩子談性,你可能真的會不好意思臉紅,不妨嘗試著這麼做
想知道口臭的有效去除方法嗎?不妨認真閱讀此文!
印祖問答末法時期,什麼人不妨圓修萬行?
褚遂良楷書如何臨創?不妨臨習《倪寬贊》!
俗語:窮不走難,富不去敗,老祖宗說的啥?老實人不妨看看
看不懂《時間簡史》,並不妨礙我們懷念霍金
如果你也很愛面子,不妨讀一下畢淑敏的名言,富有哲理,讓人醒悟
食用鹽也有假的?辨別真假只需看「3處」,為了健康,不妨看看!
婆媳關係是真情還是假意?從這4件事能看的一清二楚,不妨自測
化療到底是救命還是傷身?你可能不知道真相!不妨看看
想美的獨特?不妨從鍾楚曦劉亦菲身上找找靈感!
弘一法師:男人迷茫時,不妨熟記這3句話,可幫你大徹大悟!
如果你覺得生活辛苦,不妨看一眼《我的大叔》
吳佩慈如果結不了婚,不妨看看梁洛施吧
凍乾粉真的有「凍齡」和修復的效果?如果你不懂,不妨了解一下!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如果真的錢不夠,不妨這樣說!
民間故事,也不妨一看:古代官府雷人的十大幽默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