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作者:張小葵 伍阜


2012年,由於對深圳寶安區西鄉北帝古廟三月三廟會儀式熟知程度高、全面,對廟會主持工作充滿熱情,黃鎮光被北帝古廟理事會推選為「三月三廟會」傳承人,擔負起了傳承廟會文化的重任。黃鎮光之所以願意接過這根只有付出不計回報的傳承接力棒,全是因為他及其家族對北帝公的虔誠信仰。這份虔誠,要從他的老嫲嫲(粵語,意指老奶奶)說起。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改革開放前,北帝古廟尚未被修復,圖為北帝古廟前的一條街巷,平時很少有人在此走動。


第一代老嫲嫲下河撈石像


記者在北帝古廟採訪時,幾位前來古廟辦公室閑聊的阿姨一提起老嫲嫲,都紛紛點頭讚歎:她真的很好。這位老嫲嫲,就是黃鎮光的奶奶溫彩瓊,西鄉人都習慣稱呼她為老嫲嫲。

黃鎮光告訴記者,北帝古廟得以延續至今,「三月三廟會」文化得到了今天的弘揚和發展,離不開老嫲嫲及西鄉本地居民對北帝公毫無保留的虔誠信仰。他說:「那年大概是建國初期,『破迷信』運動矯枉過正,當時正在開展破四舊運動,北帝古廟也不能倖免,人們把北帝古廟裡供奉的北帝公、神像和其他石像全部拿去填坑沙了(舊時人們稱西鄉河作坑沙,填坑沙即扔進西鄉河)。」


舊時的西鄉人非常信仰北帝公(即真武大帝),家裡有人生病了或者要做一件大事,總要先到北帝古廟裡拜一拜北帝公,求籤問卦,得到了北帝公的意思後再行決定。這種做法在今天看來雖顯愚昧,可在那個科學還不夠發達、社會還不夠進步的年代,卻是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溫暖依靠,為人們找到了一種解決問題的路徑,建立起面對困境的勇氣。這也是為什麼五百多年來,北帝公一直深受西鄉人尊崇的原因。


「老嫲嫲很信北帝公,北帝公被拿去填坑沙之後,她就到坑沙里找,當時的坑沙河面很寬,河水也很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河水沖走。此外還有可能被人發現,如果她下河找神像被人發現了,就會被批鬥。」坑沙那麼長,老嫲嫲找了幾個晚上,最終未能找到北帝公的神像,只找到了北帝古廟裡供奉的另外一尊土地公石像。據稱是第一代建構的結晶,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她悄悄把石像抱回家,藏起來,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以及重大節慶日,她都會把土地公石像抱出來,全家人跪地供拜,這一拜就是三四十年。老嫲嫲虔誠的信仰也由此傳遞給家族裡的每一個成員。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修繕前的北帝古廟。


第二代老父重修北帝古廟「不怕事」


老嫲嫲對北帝公的虔誠信仰以及去世前重修北帝古廟的願望落在了其兒子——黃鎮光的父親黃細梅身上。黃鎮光告訴記者,父親黃細梅、母親溫娣容其實是非常善良而且「怕事」的人,總是默默做事不願意出頭,唯獨在重修北帝古廟這件事上,父親不僅自己出頭髮動鄉親們一起重修古廟,還允許自己的兒子擔任廟會傳承人。黃鎮光還告訴記者,除了父親出錢出力之外,母親還經常跟家裡的孩子講慈之以行、行善積德的道理,告誡子女多做善事,動員子女向廟宇捐款捐物。如今廟宇內的神櫃、神橋、八仙枱、紅木椅等物件幾乎都是他們兄弟姐妹貢獻的,物件上還雕刻著「黃氏兄弟敬送、合利家私敬送」的字樣。


北帝古廟在破四舊時被毀,剩下一間空蕩蕩的房子,房子後來被用作人民公社,舊公社撤銷之後,又被用作友誼商店。「老嫲嫲去世前就一再叮囑我們,一旦有機會,一定要重修北帝古廟,要把北帝公請回來。我父親謹記老嫲嫲的話,重修古廟也成為他多年的心愿。」1992年,友誼商店終於搬遷,房子再次空置下來。這是重修北帝古廟極好的機會。黃細梅隨即聯絡廣大鄉親,同時得到僑聯會主席姜伯先生的指引、幫助,發動大家共同努力把北帝古廟還於民間。


「當時鄉親的力量還不夠,父親就聯繫旅居香港同鄉,期間,也有一些不理解的人們,也傳來了一些非議,不過在這件事上,我父親一點都『不怕事』,他總是說,做這件事有阿公(北帝公)保佑,不怕。」

在黃細梅的發動下,1992年,已經是斷壁殘垣的北帝古廟由西鄉本地居民和旅港同胞主動出資和募捐重修。當時30來歲的黃鎮光和他的父親黃細梅一起參與了重修,他們還把原北帝古廟土地公石像捐贈給了古廟。北帝古廟修繕完成後,隨即成立了本地鄉民管理北帝古廟籌備委員會(黃細梅出任廟會大元手,即廟會主持人)和港澳同胞籌備委員會,負責恢復一年一度的廟會活動。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上世紀50年代,黃鎮光家族的大合照。前排中間坐著的為老嫲嫲溫彩瓊,後排左三為黃鎮光父親黃細梅。

第三代兒奉父命接過傳承接力棒


2012年6月,在廣大鄉親的認可和推舉下,黃鎮光被命名為「三月三廟會」代表性傳承人。他說之所以積極投入到北帝古廟文化傳承工作中,更多的原因是奉了父親黃細梅的命。「重修北帝古廟是我父親牽頭的,大家因此都非常敬重我的父親,要推舉他為文化傳承人,不過我父親年紀大了,他認為應該由年輕人傳承下去,於是叫我接過來。他說,別的事可以不出頭,為阿公做事,可以出頭。」正是因為父親的這句話,黃鎮光接過了傳承接力棒。


黃鎮光還記得,1993年的廟會特別簡單,「(舞獅時)只有幾個獅子,因為當時拜北帝是封建迷信活動,所以搞廟會很有可能被批鬥。」結果頂著壓力舉行的廟會大受歡迎,也並沒有受到批鬥。此後,「三月三廟會」就連續舉辦了下來,而且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幾年之後又有了「千歲」盆菜宴,盆菜的數量也逐年增加。與此同時,廟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如今,每到廟會時節,很多在香港、澳門、台灣甚至在國外居住的西鄉人都會趕回來參加廟會祭拜。「三月三廟會」已經成為了西鄉人一年一度訪親聚友、祭祀祈福和海外遊子回鄉尋根問祖的重要平台,在聯絡感情的同時,有效地增強了西鄉市民的凝聚力,促進了社會和諧。


「三月三廟會」在黃鎮光及北帝廟會理事會的努力下,一直以旺盛的生命力延續。談到不斷恢復廟會中的傳統項目,最讓黃鎮光得意的還是從2012年起,重現迎請北帝坐轎出巡的盛況。「北帝公平時長坐正廳,到了農曆二月二十七(大月二十八)當天,善信們便迎請北帝公坐到偏廳,視線剛好對著輪番上演的『神功戲』舞台及廟會大巡遊。」黃鎮光說,以前迎請北帝公出巡是為消災解難,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北帝公出巡的意義也隨之變化了,與民同樂是現在的主題。


重現北帝出巡盛況並不容易,光是打造迎請北帝出巡的轎子,黃鎮光就費了好大勁。他先是從知道這段歷史的老人家入手,聽他們描述轎子的樣子、尺寸、材料等,再根據老人家們所述畫圖紙,隨後便不斷修改。「想把古老傳統的項目恢復,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黃鎮光說。


如今的北帝古廟理事會由15名成員組成,他們除了負責北帝廟的日常工作外,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籌劃、組織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活動。黃鎮光告訴記者,理事會在每年的春節期間就開始籌備新一年的廟會活動,發動和統計企業及鄉鄰的捐贈、印製票據(憑票參加盆菜宴)、撰寫廟會活動計劃書提交給當地政府、組織人員參加巡遊、聯繫和安排盆菜製作等。此外,活動期間的各項支出都要記賬,活動結束後要進行統計,並公布在北帝廟一側的牆上。「廟會由理事會策劃,活動資金全部是由鄉鄰們捐贈和理事會經營的香燭檔利潤贊助的,政府只提供安保服務等工作,所以我們這個廟會可以說是純民間的廟會。這樣的廟會在深圳乃至省內是數一數二的。」黃鎮光自豪地說。


至於廟會的傳承,黃鎮光並不擔心後繼乏人。他說,每年的廟會都有很多本地年輕人作為工作人員參與,黃鎮光打算在下一屆理事選舉時,讓一些年輕人加入進來,加以培養,從中選出傳承人。



一家三代接力傳承北帝古廟文化



西鄉北帝古廟現狀。雷小舟 攝


資料


1993年,「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以下簡稱「三月三廟會」)恢復舉辦,二十多年來,「三月三廟會」辦得一年比一年隆重,關於西鄉北帝公的傳說、故事和信仰,也越來越被大家熟悉及重新憶起。


廟會活動恢復至今,主持人前後換了三撥:1993年到2008年由麥翔(香港人)出任籌委會主任、黃細梅擔任廟會(大元首)主持人,2008年到2012年由黃細梅擔任,2012年之後便由黃鎮光接替。


2010年4月,「西鄉北帝三月三廟會」被列入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三月三廟會」被列為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專偷土地公廟神像變賣 警方抓獲4名竊賊
黃河之神金龍大王來歷
漢朝皇帝去見黃河邊一老人 老人一點也不給皇帝面子
唐朝一個年輕人「扶」了一把跌倒的老太太 好運來了

TAG:道教天天談 |

您可能感興趣

文房四寶傳承著傳統文化
傳承家族文化,延續中華民風
寄託佛家信仰,傳承中華文化
謹記·古人家風十則,中華文化的傳承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四神獸
古人家風,中華文化的傳承!
古代文化中的「三從四德」
山東文化與美食傳承
中華文化的傳承—北京衚衕
北京孔廟,感受傳承不變的儒家文化
中華古代文化
家族辦公室大咖化身文化繼承者 探尋文化傳承魅力
「三讓」家風傳萬代,至德文化耀千秋 ——古藺峰岩吳氏文化初探
古玉的歷史文化與傳承
北宋皇帝一覽,史上經濟文化繁榮時代,他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
佛教文物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有力武器
河北:一家古籍舊書店 一種文化的堅守
河北酒文化的內涵及傳承
洛坤府少年學習皮影戲 傳承泰南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