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與《滕王閣序》的故事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寫的《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絕唱。
王家是絳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棄官歸隱,授徒著書,著有《中說》。
王勃的父親王福對兒子們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王勃幼年天資聰穎,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讀,史書上說他「六歲善詞章」,寫起文章來洋洋洒洒,思路暢達,又快又好。與他的兩個哥哥不相上下,號稱「王氏三珠」。
他九歲時讀《漢書注》,就能發現錯誤,寫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幾歲應試考場,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賢聘為署府修撰。由於王勃才華出眾,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鄰並稱為「初唐四傑」。
王勃一向不滿於豪門和官場的傾軋,加上才高氣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為一個案件的牽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親被貶為交趾令。
這年九月,王勃悲愁難遣,懷著鬱悶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南昌府都督閻公整修的滕王閣落成,正在閣內大擺慶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飲酒賦詩,歡度重陽。
這滕王閣乃顯慶四年滕王李之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前臨贛江,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王勃久慕此閣,到此哪能不游!
來到滕王閣,只見樓高九丈,閣分三層,雕樑畫棟,巍峨壯觀。南有壓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上得樓來,但見閣道上丹漆彩畫,光艷照人。遠眺則山野平川盡收眼底,鳥瞰則澄江如練,百舸爭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痴,不禁文思泉湧,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於樓閣的宏偉與山河的壯麗之中,忽然一陣蕭管鼓樂之聲從宴會廳傳來。
王勃循聲望去,只見閻都督滿面春風,正在舉杯致詞:「今日乃重陽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閣整修已成,老夫聊備薄酒,為各位助興。現在我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效蘭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會。」
眾賓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當眾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因此閻公派人拿紙筆巡讓眾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貿然動筆。王勃遠道而來,自然不明就裡,加上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聯想到自己的遭際,情思滿懷,不吐不快。
送紙墨的剛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筆來,飽蘸濃墨,便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一看大怒,心裡罵道:「哪來的毛孩子,不知進退,壞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觀看,看他寫些什麼,再做處置。
暗中觀看的人第一次回報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沉吟不語起來。這裡已開始寫南昌地形的雄闊,自是不同凡響。
待回報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裡描寫望中秋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俱是神來之筆。閻都督撫案而起,讚歎道:「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
在座的眾賓客紛紛稱讚,連閻公的女婿孟學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閻公將王勃請到宴席上,大家盡歡而散。
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風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還有廟宇和塑像紀念他們父子倆。
最後,請允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點評辛辣、解讀深刻的新聞評論號
※唐僧為什麼能領導孫悟空?
※孫權的用人哲學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有哪些是虛構的?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有些好漢的綽號一直被傳訛
※梁實秋:書未必香,銅亦未必臭
TAG:瘋狂歷史 |
※楷書《滕王閣序》
※文徵明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淺析
※北宋蘇軾小楷《滕王閣序》
※北宋蘇軾小行楷《滕王閣序》
※「滕王」與「滕王閣」的悲喜劇
※明代文彭草書《滕王閣序》欣賞
※明代文彭草書《滕王閣序》墨跡
※楷書《滕王閣序》,太正了
※蘇軾小楷欣賞:《滕王閣詩序》
※清·陳奕禧行書《滕王閣序卷》欣賞
※王勃與《滕王閣序》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楷書《滕王閣序》,養眼!
※南懷瑾詳講《滕王閣序》,永恆的經典!
※清代陳奕禧行書欣賞《滕王閣序卷》
※清代陳奕禧行書欣賞《滕王閣序卷》
※千古文章《滕王閣序》
※讀初唐傑出詩人王勃:《滕王閣序》才華橫溢,《山中》簡潔大氣
※清高塏楷書《滕王閣序》,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