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四)
五、養形之道
道教的養形之道相當廣泛,仁要包括導引、按摩、拳術、體育和行蹺等,共.扣尤以引為最重要。按摩,即《內經》之所謂「按蹺」者也,是運用祖國醫學中的經絡學說,借鑒祖國醫學中的按摩推拿,用按壓、叩擊、揉摩、捏推、提滾等手法作用於人休尤其是經絡循行部位,「中人用以養神調氣之正道」,「引血氣之流通也,」作為養生之按摩分為白我按摩和他人按摩兩種。導引為保持內氣不衰之法:其特點是在意念的指導下,將肢體運動、呼吸運動、自我按摩密切結合起來,使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轉體運動,使肢體「導氣令和,引體為柔」(李頤語),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痰、理氣止痛、養筋健骨、除勞祛煩,從而能「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
從1974年初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地出土的醫學資料中,即有「導引圖」,繪有導引姿勢圖40餘種。《黃帝內經》中總結當時行之有效的五種治療措施中就包括「導引按蹺」。可見養形之道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莊子·刻意》中有「熊經鳥申」兩種方法。被傅勤家稱為「繼承道家之極致」的《淮南子·精神訓》中又增有「鬼浴猿蹊,鶴視虎顧」四種。漢末方士華佗據《呂氏春秋》季春紀所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蠢」理論和《淮南子》中的「六禽戲」,結合自己平日的觀察和實踐,制定了祖國醫學史上頗為有名的「五禽戲」,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其弟子吳晉「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後漢書·方術列傳》)。《抱朴子》中又有龍導、虎引、燕飛、龜咽、蛇屈、兔驚、猿據、天俯、地伸等動作記載。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部分,介紹不少成套的動功,如狼踞、鶴視左右、頓踵、叉手、伸足、慰眼、按目、引耳、發舉、摩面、乾浴、托頭仰手、挽弓等,陶還編有《導引養生圖》一卷,「圖分三十六勢,如鴻鶴徘徊,鴛鴦敢羽之類,各繪像於其上」(晃公武《群齋讀書志》)。隋朝巢元方等所輯醫1}《諸病源候論》中列有導引治療法260餘條。孫思邀 《攝生枕中方》、馬承禎《服氣精義論》中多及導引、按摩等養形之道。《雲笈七籤》集道教養形之精華而盛行於世,編有《太清導引養生經》、《王子喬導引法》、《雲簽導引法》等導引專書。隋唐以至近代所出的以柔為主的鍛煉方法,如八段錦、八卦拳、易筋經、太極拳、慢行百步法、大成拳、武當劍等,均祖道教養形之道。道教武術在武林中獨樹一枝,佛有少林,道有武當,宋代武當派祖師張三丰以內家拳和武當劍顯名一於世。
養形之道與養神之道是中國傳統養生學中的兩類主要內容,兩者是辨證統一的道教養形之道比較恰當地處理了兩者的辨證關係。養形之始,須先養神蓄精以做準備;養神之中,須做出一定的姿勢和動作。養形功中,要求精神集中、專一,達到一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亦動亦靜,動靜結合」的境界。意念、呼吸、形體運動三者的高度統一,是道教養形之道的一大特色。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道教如何看待吸煙
※道教養生重視清靜無為
※莊子名言85句
※道教基本教義——三洞宗元
※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一)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六)
※道教的多種養生之道(一)
※五指間的養生之道,緩解多種疾病
※略說菩薩種性(6),六波羅蜜多種性相(2):二、戒種性相(上)
※略說菩薩種性(7),六波羅蜜多種性相(3):二、戒種性相(下)
※略說菩薩種性(9),六波羅蜜多種性相(5):五、靜慮種性相
※道家辟穀的100多種養生和治病效果
※貴州神秘的瑤族葯浴:藏在大山裡的養生之方,防治多種疾病!
※略說菩薩種性(8),六波羅蜜多種性相(4):三、忍種性相,四、精進種性相
※香道之首-沉香的多種功效
※略說菩薩種性(5),六波羅蜜多種性相(1):一、施種性相
※秋季養生、幾塊錢一斤治療多種疾病
※韓國控制總統的邪教什麼來頭?韓國竟有三百多種宗教
※三七的多種養生食療方法
※周公解夢之性夢的形式多種多樣的解析
※端午習俗蘊含多種養生奧妙
※田間地頭的這種野菜,是多種炎症的「剋星」(附9個驗方)
※中國鼻煙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上)
※清錢之嘉慶通寶十四:花錢種類繁多,尺寸規模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