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

孫氏父子三人(孫堅、孫策和孫權)建立東吳霸業的過程中,張昭作為文官領袖,舉足輕重、勞苦功高。然而孫權先後兩次選任丞相,深孚眾望的張昭都沒當上。原因何在?

孫氏霸業初創,張昭地位如日中天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為徐州名士。東漢末年為避戰亂,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淮河、泗水流域的很多士人和大族舉族南渡長江,比如周瑜、魯肅、琅琊的諸葛氏,張昭也是其中之一。孫氏創業起家,就是依靠淮泗甚至更北地區的武將士人,即淮泗集團。

孫策自領會籍太守時,「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張昭遂成孫策的肱股之臣、淮泗集團的領袖。經過四、五年的征伐,孫策擊敗各地軍閥,佔領江東六郡,為孫氏政權奠定基礎。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

200年孫策遇刺,臨死前託孤於張昭。他對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成大事,「君便自取之」。可見張昭深得孫策的信任。但孫策不是真想讓張昭替代孫權,這是一種誇張的、激勵臣子的說法,能令人臣更加盡心竭力地輔佐主公。這和劉備託孤時,說諸葛亮可以取代劉禪是一個道理。張昭作為首席託孤大臣,政治威望在孫權繼位後達到頂峰,事實上相當於孫氏集團的丞相。

當時孫氏政權危機四伏,原因很多。首先,孫策在圍攻廬江時,廬江太守陸康(陸氏乃江東大族)宗族百人死了一半,一舉震驚江東。後來孫策又屠戮周氏和盛氏等豪族,江東大族敵視孫氏政權,多採取不合作態度。孫權繼位時年僅十八,資歷和聲望更難服眾。 其次,山越(江南山區古越族後裔的通稱,包含部分漢民)恃險自守,拒交租賦、不服徭役,同時地方豪強也時有叛亂。

此外,孫堅是江東本土的吳郡人,但出身低微,再加上孫堅為人輕狡,士人通常不會追隨孫氏家族。孫堅和孫策都曾依附有稱帝逆行的袁術,更遭江東士人鄙視。避難江東的很多北方士人也由於上述原因處於觀望之中,曹操又以天子和朝廷名義徵辟人才,有大批北人回歸。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孫策(175-200年)

這時,文臣武將之首的張昭和周瑜,都力挺孫權。孫策死時,孫權痛哭不已,張昭指出現在不是哀痛之時,並扶孫權上馬,巡視軍隊,以定軍心。周瑜則鄭重地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表明立場。

張昭和周瑜也儘力籠絡南渡士人,將他們吸納到淮泗集團中,鞏固擴大孫權的統治基礎。周瑜籠絡的人才中最重要者是魯肅。魯肅當時打算北歸,周瑜力勸之下,始為孫權效力。張昭引薦的人才,有明確記載的是彭城同鄉嚴畯。嚴峻和諸葛瑾、步騭齊名,關係密切,後兩者也可能是張昭向孫權推薦入府的。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張昭(156-236年)

南渡士人加入後,江東士族也逐漸與孫權合作,孫吳政權江東化的進程開啟。另外,孫權率軍鎮壓山越叛亂時,張昭通常鎮守後方,扮演了西漢蕭何的角色,危機時刻,張昭也能親自領兵征戰。總之,孫權立足未穩之際,張昭全力輔佐,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孫權兩次面臨挑戰,張昭都妥協投降

好景不長。官渡之戰大勝袁紹後的曹操,進一步發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打壓招討各地軍閥。202年,曹操令孫權送兒子到許都為人質。孫權手下分成兩派。張昭等人表面猶豫不決,實則同意送人質。周瑜認為曹操不義,孫權奮勇抗暴,以待天命,為什麼要送子納質,授人以柄?孫權聽從周瑜建議。

公元208年,曹操征服荊州,欲乘勢一舉吞下東吳。孫權集團內部,又分為主戰和主降兩派。張昭向孫權諫言:「曹操打著天子旗號,師出有名;江東能阻擋曹操的是長江之險,但曹操拿下荊州後,擁有劉表的水軍,可以水陸順流而下;敵眾我寡,勢不能擋,如今之計迎曹操最好」。張昭諫言的實質是投降曹操,孫權大失所望。周瑜和魯肅堅決主張抗曹,孫權遂鼓起勇氣與曹操決一雌雄。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周瑜(175-210年)

兩次面臨外部巨大壓力和挑戰之時,尤其是第二次關乎到孫吳政權的生死存亡,張昭等人都不站到孫權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一味妥協投降,其原因不完全是他們「各顧妻(和)子,挾持私慮」。張昭作為儒學名士,深受儒家皇權觀念影響。漢室縱使衰危,他仍舊奉為正朔。曹操以天子名義征討孫權,握有巨大的道義和政治優勢,張昭心理上無法抵抗。

張昭加入孫吳集團的初衷應該是,以江東為漢室藩屏、保土護民,而非助孫權長久割據一方。所以投降曹操,孫氏消亡,但有助於國家統一,對天下有大功。在一定程度上,張昭的士人心態和曹操首席謀臣荀彧一樣,都打算曲線救國。但是,荀彧是真正地忠於漢室正統,張昭就不那麼光明正大了,明知曹操是漢賊,在關鍵時刻一再妥協投降,更像是畏懼強權。周瑜和魯肅出身江北地方豪強,武人氣質較重,不受士大夫名節觀念束縛,又都年輕有為,欲助孫權成就大業。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魯肅(172-217年)

赤壁大戰後,張昭已經邊緣化了,退出孫權的核心決策層。二十多年後孫權登基時,依然對張昭當年的投降主張耿耿於懷,對後者說「如果聽從你的主張,我早就乞食於曹氏了」。

孫權兩次不以張昭為相

曹魏和蜀漢都曾有丞相之職,但出現於特殊時期。比如曹操罷廢三公、自任丞相,以丞相霸府架空天子和朝廷百官,為改朝換代做準備。諸葛亮以顧命大臣擔任丞相,實際上代替孱弱的劉禪處理朝政。

孫吳的丞相基本上繼承自西漢,丞相為百官之首、掌握大權,但職責是輔佐皇帝。221年,孫權稱吳王,張昭作為孫吳文臣元老,德望、品行都堪稱楷模,是眾望所歸的丞相人選,但孫權偏偏選了名不見經傳的孫邵。大名士孔融曾稱孫邵為「廊廟才也」,也就是能力可做朝中大官,但他怎能與張昭相比?孫邵似乎是一個過渡性人物。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孫權(182-252年)

225年孫邵病死,孫吳百官再次推舉張昭為相,這次孫權選擇了江東大族顧氏的顧雍。孫權不用張昭的理由有兩個,一是丞相責任繁重,不應勞駕張昭,這明顯是借口,另一個原因張昭性格剛正嚴厲,易起衝突,這倒是實情。

孫權任顧雍、棄張昭更有深層原因。孫吳據有江東已經三十年,淮泗集團的大多數謀臣武將都已去世,後輩人才不足,孫權必須依靠江東本土大族治理國家。此時陸遜是上大將軍,駐紮于軍事重鎮武昌,掌握重兵,陸遜正是當年孫策圍攻導致死亡近半的陸氏的族人,他地位如此之高,是孫吳江東化的象徵,加上顧雍為丞相,江東大族代表擔任文武最高官職,表明孫吳政權與江東大族融合加深,達到和諧一致的高峰。當然,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張昭的兩次妥協投降。

張昭為何當不上東吳丞相?顧雍(168-243年)

孫吳與江東本土勢力融合的反例是蜀漢,蜀漢政權高級官位基本被外來的荊襄士人壟斷,巴蜀豪族經濟政治上均遭壓制剝削,蜀漢統治根基不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忠心耿耿的東吳大臣張昭為何不被孫權立為丞相?
劉備傾國遠征東吳,為何不帶他?若有他輔佐,必將平吳滅魏!
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為何後來不被孫權重用
劉備為何再也沒有去東吳接回孫尚香?
蜀漢丞相諸葛亮,都忽略了東吳丞相,孔明終生不與此人對決
劉備討伐東吳,如果帶上諸葛亮和趙雲、魏延,會成功嗎?
蜀有關羽張飛,魏有張遼于禁,那麼你知道東吳的五虎將都有誰嗎?
劉備打東吳為何諸葛亮不去的三點原因
歷史上東吳第一猛將完爆黃忠,不輸關張趙
王鷗為了明道放棄靳東吳秀波兩大男神,賈玲和明道也不清不楚?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時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東吳孫權究竟在幹什麼,為什麼不響應?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武將為何總是默默無聞?
劉備征西川為啥不帶孫尚香?故意讓她被東吳接走嗎?或有如此緣故
劉備真是借了東吳的荊州不還嗎?真相在這
蜀漢有五虎上將 曹魏有五子良將 東吳以何與之抗衡?
東吳股肱之臣:張昭
為何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東吳武將中他雖名聲不顯,但功績卻足以和西蜀關張、曹魏典許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