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編者按】華文好書九月榜已出爐,吳國盛的《什麼是科學》一書入選。此書直面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作者指出:科學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是十九世紀以後的現象,科學根源於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


本文節選自該書,有刪節。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圖源網路



希臘是一個城邦民主制的奴隸社會,自由民享受充分的政治權利,是城邦的主人。希臘人經常自豪地說:「我們的國家沒有統治者,每一個城邦公民都是統治者。」希臘人一向為自己是自由的人民而自豪。對希臘人而言,奴隸是一種不幸的存在者,他們沒有自由,儘管長得跟人一樣,也會講話,但他們不算真正的人,因為在希臘人看來,人的基本規定就是自由。所以,在希臘人這裡,人的反義詞是奴隸。正像中國人罵某些無情無義之人為禽獸,希臘人乃至現代西方人罵某些不懂自由的人為奴隸,都是相當嚴厲的指責。


然而,要真正理解、領悟自由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中國人常常把自由簡單理解成不守規矩、不受約束、任意胡來,這當然是對自由的誤解。實際上,在西方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自由」也有不完全一樣的內涵。西方的普通人也容易把自由簡單理解成為所欲為,這跟中國的普通人容易把「仁愛」理解成比如溺愛、愚忠是一樣的。高揚自由之大旗的希臘人是如何理解自由的呢?

希臘人著眼於「知識」。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這特別令人意外和不解。斯賓諾莎曾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說的基本上是希臘人的意思,即把「自由」落實到「知識」上。但是,我們通常是這樣理解斯賓諾莎的:我們認識了必然,從而獲得了征服必然的力量,我們因此自由了。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所說的「通過知識獲得解放」也基本上是這個意思。正因為有這樣的理解,我們常常把斯賓諾莎的說法改成「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改造」。在這樣的理解中,自由被看成是一種征服的能力,是一種「解放」。


然而,這個理解並不是希臘人的,而是現代人的。現代人信奉「知識就是力量」,或者「知識服務於力量」,因此並不把「知識」本身看成是最高的目標,而只是達成「力量」「解放」的手段。希臘人不一樣。希臘人認為知識本身就是最高的目標,獲得知識就是獲得自由。


如何理解獲得知識即獲得自由呢?這涉及希臘人對「知識」的看法。在現代漢語里,「知識」一詞已經變得很平庸了,對任何東西有點了解的人都可以被說成是有知識的。但是,希臘人的「知識」(episteme)包含了更多獨特的意思。總的來講,希臘人所謂知識,是確定性知識、內在性知識,不是一般的經驗知識。


讓我們從德爾斐神廟那個著名的神諭「認識你自己」開始,探討一下希臘人獨特的知識論傳統。這個神諭講了兩件事,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認識」。「自己」「自身」其實就是「自由」,但希臘人對「自己」的把握是通過「認識」獲得的。不是通過「頓悟」,也不是通過實踐,而是通過「認識」。這樣一來,希臘人所說的「認識」也被打上了「自己」的印記,即認識是追隨知識「自己」、知識「自身」的,因而本質上是一種內在性認識。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德爾斐神廟



歷史上,德爾斐神廟的這個神諭被認為是蘇格拉底提出來的,或者至少是他將其發揚光大的。人們都說,蘇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當於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確實如此。蘇格拉底的曠世貢獻是把一種知識論傳統確立為西方的正宗傳統,也就是說,他是我們之前講到的西方大傳統的開山宗師。


蘇格拉底始終不渝地把追求知識、追求真理作為最高的「善」,甚至為了追求真理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對中國人而言,德性是一回事,知識是另一回事,德性總是高於知識,而蘇格拉底卻把知識與美德等同,「有知即有德」,「無知即缺德」。知識是最高的善,因此實際上是任何道德的基礎。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知識何以能夠充當一切道德的正當基礎?秘密在於蘇格拉底所說的「知識」不是一般的知道、懂得、了解點什麼,而是通往「永恆」的唯一途徑。蘇格拉底反覆使用為他所特有的那些方法——辯證法、助產術、下定義等,只為了表明一件事情:知識並不只是接近「事實」,而是接近事實之中含有「永恆」要素的東西。這些要素即使在事實消失之後仍然存在,比事實更堅硬。這才是知識之所以成為最高追求的根本原因。

蘇格拉底的這個思想當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由來有自。從泰勒斯開始,希臘思想家一直在把握世界的統一性上做文章,並且在此過程中突出了變化與不變之間的尖銳矛盾。如果世界真的充滿了變化,那麼同一性如何保證?如果沒有同一性,如何把握世界的統一性?巴門尼德突出了「變化」的不可理喻,從而斷然否定了「變」,聲稱世界是一,是永恆不變的。黑格爾據此認為,巴門尼德才是開闢希臘理性主義的第一人,是希臘哲學的真正開端。然而,不容否定的是,我們的經驗世界的確充滿了變化。在蘇格拉底之前,在(經驗的)「變」與(理性的)「不變」之間已經出現了好幾種調和方案。一種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一種是阿那克薩哥拉的「種子說」,再就是「原子論」。所有這些調和方案,都是把大千世界多種多樣的變化化解、還原為某種不變的東西的少數幾種樣態變化。「四根說」中四根是不變的,但它們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結合;「原子論」中原子是不變的,但原子可以有多種排列和組合的可能。追究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是希臘思想的一個基本原則。


蘇格拉底把這個「尊崇不變」的原則進一步深化,用定義的方法得出「一般本質」的概念。他的學生柏拉圖又進一步把這個「一般本質」提升為「理念」。理念之為理念就在於它永恆不變,完整無缺,它是事物的理想狀態,是事物能被認識和理解的根據。懷特海說過,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就是柏拉圖的注釋史,意思是說整個後來的西方思想一直活躍在這個思想脈絡里。西方理性主義傳統本質在於尋求確定性,而知識、科學的本質就在於確定性。


永恆不變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值得追求呢?因為它獨立不依,自主自足,它是「自由」的終極保證。只有永恆不變,才有「自己」。持守「自己」就是「自由」。「認識你自己」就是追求自由的最後根基。


中國文化缺乏一個明確的「自己」的概念。對中國人而言,整個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人都是這個有機體的一部分,不能獨自存在,只有在整個有機體中才能發揮自己恰當的作用。進而言之,整個宇宙是一道生命之流,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只是這道生命之流濺起的一個浪花。任何事物之所「是」,不是因著事物「自身」,而是生命之流的「勢」「時」「史」共同造就的。因此,嚴格說來,事物並無一個「自己」,都是因時因地而變化的。因此,在中國文化中,「自己」不是一個原初的、基本的東西,而是派生的,可有可無的。強調「自己」往往是有害的,對社會和個人而言都是如此,因此,「自己」往往是一個負面辭彙。許多帶「自」的成語都是貶義的,比如自私自利、自作自受、自取滅亡、自以為是、自暴自棄、自不量力、自高自大、自鳴得意、自命不凡、自欺欺人等等。中國人對究竟什麼是「自己」其實並不太在意。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西方思想著眼於「自己」。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本性」(nature),「本性」是屬於事物自己的。追求事物的「本質」「本性」,就是追究事物的「自己」,這是理性的內在性原則,即從事物自身中為它的存在尋求根據。


為了理解「自己」,我們考慮一下中西方對於「身份」的規定。對中國人而言,所謂「身份」即社會地位,它處在變化之中。你出身貧民,可以刻苦讀書,最終考取功名,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你是富貴人家子弟,但富不過三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講的也是這個意思。當我們講「身份」的時候,並不是對個體的一種確定性的識別,而是對當下社會地位的一種認同。這就是中國網民們經常自嘲的,「你不要以為自己有身份證,就是個有身份的人」。


西方人講身份用的是identity一詞。這個詞還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認同、識別,一個是同一性、恆等性。這幾個意思共同附著在同一個identity上,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西方人所謂「身份」的含義:就是可以幫助識別一個人之為那個人的那些穩定同一的東西。不論是在生物學還是在社會學意義上,人始終處在持續的變化之中。可是,當我們說一個人在變化的時候,我們預先設定了是「同一個」人在變化,如果不是「同一個」人,就談不上變化。因此,在我們談論變化的時候,我們已經預設了「同一性」。西方人講「身份」講的就是這種預設的「同一性」。在現實中,這種同一性通常通過相貌來確認,因此,身份證一般是有照片的。儘管人的相貌每天都有變化,但還是能夠通過照片將他或她的「同一性」即「身份」辨認出來。


從西方人的身份概念可以看出,所謂「自己」「自身」根植於「同一性」和「確定性」,因此,以確定性、內在性為根本特徵的希臘科學(知識)是通往「自由」的必經之路。獲得知識即獲得自由的意思是,通達了永恆的理念,就通達了任何事物包括認識者本人的「自己」「自身」,因而也就通達了「自由」。「自由-科學」構成了希臘人的「人-文」。在希臘人眼裡,科學既非生產力也非智商,而是通往自由人性的基本教化方式。沒有對科學的追求之心,你就不配做一個自由人。



作品簡介




知識為什麼是最高的善?


《什麼是科學》,吳國盛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8



本書直面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即要麼把科學等同於技術,等同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工具,要麼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學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是十九世紀以後的現象,科學根源於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現代科學起源於希臘科學的復興以及基督教內在的思想運動,對力量的追求、對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為現代科學的主導動機。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並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國品景泰藍《友誼之船》典藏版人民大會堂震撼首發
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在京開幕
丹·米爾曼:只有一次的人生可以這樣過
邱華棟自述:最初的出發
【文化觀察】金庸狀告江南:同人小說需要王法嗎?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識是什麼?
你知道最冷的冷知識是什麼?
知道後最讓你細思恐極的冷知識是什麼?
你所知道最冷的冷知識是什麼?
知道後最讓你震驚的冷知識是什麼?
什麼叫惡知識?怎樣辨別善惡知識?
你所知道最冷的冷知識是什麼?在線等
7個最冷的冷知識,你還知道什麼?
漲知識|這些耳熟能詳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終結局嗎?
多少這樣的冷知識,你是知道的?
這些冷知識你真的知道嗎?
你真的知道這些茶知識嗎?
萵筍葉子里的營養才是最高的,這些飲食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多少冷知識,你是不知道的?
冷知識大全:最長壽的不是鱉也就是龜,看完冷知識你就知道了
那些沖奶粉的知識,你知道嗎
細數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或說說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識有哪些
那些你不知道的歷史,古代皇帝是怎樣得到性知識的?
不知道這些基礎知識,你還健什麼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