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非虛構


The President』s Book of Secrets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總統的秘密之書 (The President』s Book of Secrets)



作者:大衛·普利斯(Daivd Priess)


出版社:Public Affairs

出版時間:2016-3


ISBN: 9781610395953


每天早上,美國總統都會從情報部門那裡收到一份「總統每日簡報」,這份只有幾個人看的「報紙」,脫胎於杜魯門任上情報部門發布的「即時情報公告」,不超過 20 頁,包含了當日最值得注意的全球局勢動態信息。大多數的總統每日簡報的信息是保密的,除了去年 CIA 解密了幾百份給總統約翰遜的簡報。


許多人會好奇情報部門如何處理信息、匯總出一份簡報。前CIA分析員大衛·普利斯(David Priess)曾經在老布希擔任總統時期從事簡報彙報工作。他閱讀了大量有關情報工作歷史,發現並沒有關於總統每日簡報的專門研究。他深知簡報的價值所在——日理萬機的白宮高官並沒有太多時間處理繁冗的信息,於是,普利斯決定寫一寫這段歷史。他採訪了1964年簡報誕生以來所有在世的總統和副總統——包括小布希、柯林頓、老布希和卡特,以及超過一百位直接參与過簡報編輯和彙報的工作人員,參閱各種簡報相關檔案,寫成了《總統的秘密之書》,講述簡報的演化歷史,也呈現了總統決策的迂迴曲折。普利斯承認,簡報曾經錯失過數次危機預警。


簡報的重要性對每位總統有所不同:尼克松是一位嚴格的讀者,他帶著懷疑的態度閱讀簡報,更信賴國務卿基辛格的判斷。因為沒能跟總統直接溝通,CIA 多半是「猜測」總統需要什麼樣的信息。福特與尼克松完全相反,他不僅閱讀簡報,而且會傾聽高級情報人員所作的口頭簡報,情報人員需要回答各種問題,提供無法呈現紙上的敏感信息。不過,福特堅持簡報的絕密性,除了他之外只有兩位國家安全顧問可以閱讀。到里根任上,簡報也會送到副總統手中,後來的總統沿襲了這個做法。老布希可能是最重視簡報的一位總統,而且他與 CIA 的關係相當密切,小布希也是如此。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曾經說:「你閱讀簡報,部分因為它的內容,部分因為它告知你總統所獲取的信息。」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當呼吸變成空氣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作者:保羅·卡蘭斯(Paul Kalanithi)

出版社:Random House


出版時間:2016-1


ISBN: 9780812988406


2013年,36 歲的神經外科醫生保羅·卡蘭斯(Paul Kalanithi)被診斷出肺癌第四期,此前十年,他挽救別人於死亡邊緣,而現在自己卻成了與病痛鬥爭的人。卡蘭斯擁有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患病後,他發表過數篇散文,《當呼吸變成空氣》一書的部分內容就來自這些已經發表的文章。前半部分,卡蘭斯回憶了自己對文學和哲學的熱愛,而後踏入醫學院,從一個充滿好奇和求知慾的醫學生,變成一名醫生,後半部分則關於以病人和新手父親的身份渡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這本書毫不令人意外地在 2016 年初成為暢銷書,就像 2014 年另外一本同為外科醫生寫作的書籍《最好的告別》(Being Mortal)一樣。只不過,卡蘭斯的書無法教導人們如何接受衰老和死亡,而是如何脫下白大褂,走出手術室,繼續生存。

從醫生到病人的轉變是微妙的。卡蘭斯這樣描述自己的病情:「我快速翻閱CT掃描圖像,診斷結果很明顯:肺部布滿腫瘤,脊椎變形,整個肝葉壞死,癌症已經擴散。我是一個神經外科住院醫生,已經到了最後一年培訓。過去六年,我看過大量這樣的掃描,手術通常已經無濟於事。這份掃描不同的是:這是我自己的。」他對於疾病的感受也因此不同:「當我變成了其中一個病人,我與診斷數據的關係也就發生了變化。」過去曾經被忽略的病人的焦慮和痛苦,如今自己不得不親自體會。


患病 22 個月之後,卡蘭斯於 2015 年 3 月去世。他在書中寫道:「我開始意識到,與死亡面對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改變了一切,又什麼都沒改變。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話:我無法繼續前行,我將繼續前行。」他並沒有過多地談論死亡意味著什麼,不過他的妻子,也是他醫學院同學撰寫的後記作出了補充:死亡意味著去給你愛的人掃墓,倒上蜜月時喝過的馬德拉白葡萄酒。卡蘭斯在書中的最後一段話留給了自己八個月的女兒,希望她懂事之後了解自己生命的珍貴,她曾給患病的父親帶來怎樣的愉悅。


All the Single Ladies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所有單身女士們 (All the Single Ladies)



作者:麗貝卡·崔斯特(Rebecca Traister)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出版時間:2016-3


ISBN: 9781476716565


2009 年,麗貝卡·崔斯特(Rebecca Traister)開始寫作《所有單身女士們》這本書,關注美國單身女性的現象。這一年,美國已婚女性比例跌破 50%,女性初婚年齡上升到 27 歲,此前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這個數字是 20 到 22 歲。另外, 18 歲到 29 歲之間的美國人已婚比例只有 20%,遠低於 1960 年代的 60% 。崔斯特自己也是一名單身女性。


在大量研究和採訪之後,崔斯特發現單身女性的現象並不是今天獨有的。從 20 世紀初起,不少女性就堅持於婚姻之外的選擇,當中的一些參與過美國社會和文化變革的先鋒人物,也被崔斯特記錄了下來,比如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民權運動領袖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記者娜莉·布萊(Nellie Bly)等等。崔斯特並沒有放大單身現象的符號意義。這個過程不像過往的廢奴、女性參政、LGBT 平權等社會和政治運動那樣聲勢浩大,「這並不是一次有意識的政治化的活動。」崔斯特特別指出,很多女性並不以保持獨身作為爭取平等的手段,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即使去婚姻化是最激進的女權主義思想中的內容。


崔斯特無意讚頌單身優於有伴侶的生活,但她承認女性未婚和晚婚的趨勢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指出晚婚晚育可以為女性減少經濟損失。「如果 30 歲之後結婚,意味著有大學學位的女性可以增加18000美元的年收入。」矽谷一些科技公司為了減少女性生育過後對工作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推廣父母親帶薪產假計劃,但這樣的政策仍然只停留在私營部門層面。不過,小布希政府曾經推廣婚姻教育試點計劃,鼓勵健康婚姻,試圖減少單親家庭和由此帶來的貧困——崔斯特對此並不認同。


單身女性也許將改變美國競選政治版圖。2012 年,未婚女性已經佔到選民人數的 23% ,總統大選中 40% 的非裔選票和 30% 的拉美裔選票來自未婚女性。不久前新罕布希爾州民主黨初選,桑德斯出人意料地擊敗希拉里,並且在單身女性選民中取得26%的領先。崔斯特在《紐約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認為,這是由於目前的社會政策設計未能滿足單身女性的需求,而建制派候選人希拉里對改變政策並不樂觀。單身女性所要求的可能包括且不限於:更完善的同工同酬條款、最低工資保護、包括生育在內的醫療保險制度等等。


China』s Millennials: The Want Generation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中國的新千年一代(China』s Millennials: The Want Generation)



作者:埃里克·費什(Eric Fish)


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led Publishers


出版時間:2015-6


ISBN: 9781442248830


中國媒體關於「 80 後」故事的敘述已經不少:獨生子女、成長在後民主運動時期、經歷經濟快速發展,被貼上過物質、政治冷感的標籤,但這不足以概括這個群體的全貌。埃里克·費什,這個曾經在中國生活七年的美國 8 0後,選擇關注那些不滿足於現狀的中國同齡人,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各種經濟和社會議題——性別平等、環境保護、戶口制度等等。80後不是「小皇帝」——費什說,他試圖在書中刻畫的年輕人,既不是一些人所期待的自由主義革命者,也不是另一些人所想像的溫順的綿羊。


美國人把 80 後這一代人叫做「新千年一代」,副標題的「want generation」(渴求的一代)來自費什與深圳的年輕工人們聊天得到的印象:與二十年前改革開放第一代南下打工的工人不同,這些年輕人在生活中渴求的東西更多,更敢於發聲,對工作環境也挑剔得多。後來,在與各種的採訪對象交談的過程中,費什發現中國年輕人們不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富足,還會追求物質之外的東西。政治不在他們提及的範圍之類,但他們關心的事物又無可避免地與政治產生關聯。


費什的採訪對象中包括了多位從事社會運動的年輕人,從女權運動到環保主義者。費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活動人士不能代表他們這一代人,但他們確確實實作為這一代人中的一份子存在。


除了國與民的關係,這本書還觸及了父與子的關係。在費什採訪的創業者中,不止一人提到他們走上創業之路與父母的寬容態度有關。他說,當中國的父母與子女關係逐漸脫離陳規,年輕人就有了更多追求個人發展和打破傳統的思考空間。


虛構


Fool Me Once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騙我一次(Fool Me Once)



作者:哈蘭·科本(Harlan Coben)


出版社:Dutton


出版時間:2016-3


ISBN: 9780525955092


閱讀哈蘭·科本的書,會覺得每一頁都是一部驚悚片,充斥著他招牌式的懸念和刻骨銘心的情感。而在這本新書——他的第 28 本小說中,科本再次超越了自己,這本書也將被改編成電影。故事講述的是前特種部隊飛行員瑪雅·斯特恩離開戰場回到家鄉,她先後失去了姐姐和丈夫——他在一次有預謀的搶劫中被殺害。她開始獨自一人照顧女兒,於是在家中裝上了監控攝像頭,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兩歲的女兒在與父親玩耍,就在他去世兩周後。謎團之中的問題在於,你是否相信親眼看到的一切,即使是拚命說服自己去相信?為了找到答案,瑪雅最後與自己過去深埋的秘密和欺騙和解,才能直面關於她丈夫和自己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真相。科本後來解釋說,瑪雅這個人物跟其他老兵一樣,某種程度上受到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困擾,但這並不妨礙她仍然保持洞察力。


科本在解讀自己的作品時說,人物和情節的靈感都來自真實生活,他曾經在一次簽名會上遇到一個女飛行員,雖然性格不一樣,但是她為人物創作提供了背景。同時他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使用監控攝像頭,「我會想,當我看著監控攝像頭,腦子裡會出現什麼亂七八糟的呢。」於是有了這本書,裡面曲折而糾結的驚悚情節勝過於以前,他希望讀者享受這些情節,你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閱讀,有時即使被情節騙過去,還是樂在其中。不過科本說,最根本的情感層面不會變。


The Summer Before the War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戰爭前的夏天 (The Summer Before the War)



作者:海倫·西蒙森(Helen Simonson)


出版社:Random House


出版時間:2016-3


ISBN: 9780812993103


這是西蒙森的第二本小說。故事發生在 1914 年的東薩塞克斯,後愛德華時代的夏天,正是天氣好得不像話的時候,休·格蘭奇剛結束了他的醫學研究,去看望他的阿加莎阿姨。他們一家住在田園詩一般的海濱小鎮萊伊上,阿加莎的丈夫在外交部工作,他會在談話中提及巴爾幹地區炫耀武力,而阿加莎自己有更迫切的憂慮,她冒險選了一個新的拉丁語老師,她的名字叫比阿特麗斯·納什。納什也是個作家,她隻身帶著幾大箱子書來到這個小鎮,她比人們認知當中的拉丁語老師看起來思想更自由、更具吸引力。她摯愛的父親剛去世,沒有給她留下分文,她來到這裡只是為了獨自生活,教書和寫作,生活起初並不順利,她曾經差點丟掉工作。薩塞克斯的美景和小鎮上形形色色的居民讓她漸漸好起來,此時夏天也將接近尾聲。儘管阿加莎一再保證戰亂不會發生,難以想像的事情終究到來了,戰爭來襲,這座小鎮緩慢的步調和陳舊的生活方式都將受到考驗。


西蒙森的文字乾淨克制,她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講究歷史細節,對畫面極其敏感。她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進展得相當緩慢,沒有聳動的懸念,讀者很容易看出哪些是被寵愛的角色,他們可以善始善終,故事講述到 280 頁之後才呈現納什走進教室的場景,而當德國入侵比利時和萊伊接收難民的情節出現時,故事變得更吸引人。


Journey to Munich



最近全世界都在閱讀什麼


慕尼黑之旅 (Journey to Munich)



作者:傑奎琳·溫斯皮爾 (Jacqueline Winspear)


出版社:Harper


出版時間:2016-3


ISBN: 9780062220608


這是一本以二戰為背景的小說,主人公梅西·多布斯是英國特勤局的卧底,被派往希特勒治下的德國執行任務。1938 年,多布斯執行完任務回到英國,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早晨,她正向滿是回憶的菲茨羅伊廣場走去,被特勤局的布萊恩·亨特利和羅伯特·麥克法蘭攔住了——德國政府同意釋放一名英國囚犯、工程師萊昂·多納特,但前提是他要拿另外一個家人作交換,然而這個男子的妻子已經卧床不起,女兒又在一次事故中喪生,於是特勤局決定用多布斯換回那名身處慕尼黑郊外的男子——她跟這名男子的女兒驚人的相似。她輕裝上路,戴上假髮,身上只有一把手槍,一路冷靜地與德國外交官和蓋世太保交涉,但見到那名囚犯時,多布斯發現他不是工程師本人,雖然也是納粹的受害者。事情進展至此,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危險,尤其是當她發現真正的工程師身處何地,也意識到了他的重要性。


英國政府並不是唯一一個關心她這趟旅程的人,她的剋星——她認為該為她丈夫的死負責的人,得知了她即將前往慕尼黑,也急切地想尋求她的幫助。這趟前往納粹德國心臟的旅途中,多布斯遭遇了諸多意料之外的危險,她也開始想也許是時候重返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了,但特勤局似乎還有別的打算。這本書是溫斯皮爾上一本小說《危險之地》(A Dangerous Place)的「續集」,之前書中出現在一戰時期的護士,變成了心理學家和調查員多布斯,作者賦予了她新的生命,而這個故事顯然還可以續寫下去。


轉自「單讀」微信公眾號(dandureading),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讀 的精彩文章:

冬天來了,和單讀一起吃火鍋吧
他有兩把左輪手槍和黑白相間的眼睛
長假也是讀書天
每往前走一步,地平線都在延展
這不是藝術的衍生,而是收藏的延續

TAG:單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上最舒適的閱讀區,都在這!
帶心靈去英語的世界閱讀,你讀過幾本好書?
閱讀,是擁抱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
憋了那麼長時間索尼就發了個「閱讀器」但驚艷全場
周國平:閱讀與不讀,完全不同的世界
《佛咒大全》就只閱讀一次,已經功德無量!
在閱讀中找到自己
人人都說的閱讀精讀,到底該怎麼做?
世界閱讀日:尋找在地鐵上閱讀的你
聽了半年美國精讀課,原來美國高中閱讀講到這麼深
我的閱讀
世界讀書日:我們一起閱讀吧!
為了宣傳新書,日本這家出版社居然把全文先放在網上供人閱讀
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都說紙媒就要死掉了,為什麼谷歌總裁還在定期閱讀這些雜誌?
說好全民閱讀呢?日本這麼多地方已經沒有書店了
中國除了四大名著,還有什麼古代小說值得我們閱讀?
這一刻你愛上閱讀,下一刻以全新的面貌驚艷眾人
從亞馬遜的《2017 全民閱讀報告》,來看看中國人都是怎麼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