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作為「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究竟一生做過幾次官?每次做官的原因和心態如何?讓我們跟隨葉先生的講述,重溫這位著名隱士的仕宦生涯。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


文/葉嘉瑩

凡是讀書人,「修齊治平」總是他們的理想,所以杜甫說我要「致君堯舜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我要使我的國君成為堯舜以上的國君,所以他的理想就是能夠出來輔佐國君,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陶淵明雖然本性是真淳、自然的,可是他也曾經出來做過官。


陶淵明寫《形影神》,考量的就是死生的問題。你活著的意義跟價值在哪裡?所以儒家就說,「太上有立德」,最高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德業,千年萬世讓人們百姓都受到你的德惠,「太上有立德」。象孔子留下來的《論語》,至少從我來說,小時候六七歲開蒙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我覺得我終生的受用無窮。「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就是真是做了一番事業,造福給後世的人民。大家知道四川的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以前,秦國的李冰父子修造了這個都江堰,使得這個江水漲起來的時候可以分流,不漲的時候可以灌溉田園,那真是幾千年來造福了四川的農業。「其次有立功」,再其次呢?「其次有立言」,你沒有能夠立德,沒有機會立功,但是你有了著作留下來。所以魏文帝曹丕說「夫文章者,經國之大業」(《典論·論文》),文章是治理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事業,你把你的政治理想,你的治國方略留下來了,「夫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能使你聲名不朽。你身體雖然朽壞了,但是你的精神、你的思想還留在世界上,「年命有時而盡,」一個人的一生不過百年,我們的年歲、我們的生命都有一個時候會終結,這是必然的事情,「年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你活著的時候就算是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你死後呢?什麼都帶不走,所以「榮樂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無窮也」,都不象文章可以傳流久遠。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所以古人要想追求不朽,就是有「太上」的「立德」,其次的「立功」,其次的「立言」,而那些讀書人所追求的「修齊治平」都是「立功」。那陶淵明的本性呢,他說是「少學琴書」(《與子儼等疏》),我從小就讀這個詩書,「偶愛閑靜」,我喜歡閑靜的生活。他本性是喜歡閑靜,是任真的、是自然的,可是他畢竟讀過書了,所以他也有讀書人的「修齊治平」的立德立功的理想。

我們知道東晉末年,天下大亂。我們常常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禮記·大學》),你的財貨,其實不止是財貨,任何的東西,你如果是不正當的方法取得的,將來一定有不正當的途徑失去。我們說武王伐紂取得了天下,而取得天下以後,就把商朝的很多制度都改變了,所以武王是「革命」,「革命」 這兩個字,不是後來到晚清到民國才有革命的,在中國古代就管武王就叫做革命,他不但把商朝推翻了,而且他改正了商朝政治經濟制度的很多缺點,所以周朝才能夠傳世久遠。所以武王是為了長治久安去作打算的,而很多人打天下就是只看眼前,奪來就享樂,奪來就施暴政,所以這樣的朝代如何能夠傳得長久呢?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陶淵明所生的時代是在東晉,東晉當然是從西晉變來的了,西晉怎麼得來的?西晉是篡魏得來的。剛才我說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無君無父、傷天害理,你得到了天下你能夠長久嗎?所以當西晉得天下以後,它自己的王室就馬上發生了所謂「八王之亂」,晉朝的司馬家的宗室互相爭權,就你殺我我殺你。不僅如此,連西晉的詩人都很少有得到好死的,很多都是在這種政治鬥爭之中被殺,魏晉之間的嵇康就是被殺死的;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你去看看他們的傳記,大半都不得善終,都是被殺死的。而阮籍是怎麼保全的?他的好朋友嵇康被殺死了,他怎麼就被保全了呢?因為這些個政治上要奪權的人,都想拉攏社會上那些有名的知識分子,以壯大自己的聲勢。當年司馬昭就想讓阮籍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司馬炎後來就是西晉的第一個皇帝,攀龍附鳳,何等好的機會!可是阮籍不願意這樣做,不願意捲入到政治的這個漩渦中去,所以他就每天喝酒,借著酒醉來逃避政治迫害。據說他曾經一醉六十日不醒,所以司馬昭就沒有辦法跟他提這件事情,所以阮籍是借著酒醉而保全了自己。


當司馬昭後來加封為晉王的時候,要「加九錫」,九是一個最高的級數,「錫」就是賞賜的意思,就是給他很多優渥的特權和待遇。這個司馬昭加九錫要「勸進」,就是他表面上還客氣推辭,所以還要人寫勸進的表文,這個表文就是阮籍寫的。所以有人說這個阮籍是清流,怎麼替這個篡逆的司馬昭寫了勸進的表文?他怎麼能不寫?只是寫的時候在裡邊做了點小文章。他說你有這麼大的功勞,你應該接受這個九錫;可是後面就一轉,說你對國家建立了這麼大的功業,假如你在接受了以後,登上箕山去拜見許由,那真是了不起。箕山許由是誰?說堯的時候,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所以他是暗中有一種諷刺,說你有這麼大的功勞,給你這麼大的獎賞,你最好將來就象這個許由,讓給天下也不要接受,你就不要篡位了。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我們說了,「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晉朝以那麼殘忍的手段奪取了天下,他的子侄、他的後代,看他們就是這樣殺戮奪取得來的,就想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奪取?所以馬上他自己的宗室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那中原大亂,所以中國周圍的一些少數民族就侵略進來了,這就是所謂的「五胡亂華」,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局面。所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就因為晉朝得國之不正當,給天下老百姓帶來一場絕大的災難。五胡十六國時期,那北方就完全淪陷了,所以晉朝的宗室就逃到南方去了,建都在東南的建康,就是現在的南京,這就是東晉,而東晉開國以後也是戰亂不斷,當時前後要發起叛亂的人,就有王敦、蘇峻、桓溫、桓玄等等,這都是有軍政大權的人,然後老百姓也起來革命了,當時沿海就有孫恩、盧循起義,而最後奪得政權的,就是平定了桓玄、也平定了孫恩盧循的劉裕。這個劉裕也是有軍權的,他把這個中央的、地方的叛亂都平定了,他當然就篡位了,所以東晉就滅亡了。劉裕改國號為宋,為了跟後來唐宋的宋分別開,唐宋的那個宋朝天子姓趙,所以那就叫趙宋;這個天子是劉裕,就叫劉宋。


我上面講的這些是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在這樣的時代,你是出來做官還是不出來?我剛才說出來做官有幾種情況,有的是出於政治上一個「修齊治平」的理想,孔子說了,「士當以天下為己任」,讀書人就應該以天下為己任。所以你出來做官,不是為了去掙錢拿俸祿的,可是孟子說,「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孟子·萬章下》),讀書人拿什麼養家糊口啊?你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所以有的時候你也是要得到俸祿才出來做官的,所以「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所以陶淵明第一次出來做官,是說「親老家貧」,所以「起為州祭酒」(《宋書·隱逸傳》),就是出來做了一個州官的祭酒,祭酒是掌管文化活動的。那是哪個州的祭酒呢?陶淵明是江西人,是潯陽柴桑人,當時屬於江州,所以陶淵明因為「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是在江州。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陶淵明有一首詩曾經寫到這一件事情,他說「是時向立年」(《飲酒》二十首之十九),那個時候我的年齡正是「向立」的年歲,「向立」的年歲是多大呢?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論語·為政》),所以「向立」年是他差不多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可是陶淵明一出來做官就覺得格格不入,覺得很難過,他曾經給他的兒子留下一封信,他說自己「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他說我這個人性情剛直,就是不會敷衍,不會做虛偽的事;我的才能也很笨拙,你要看陶淵明寫詩當然一點也不笨拙,是做官的才幹太笨拙了,是不是?那是兩碼事。


陶淵明後來不做官了,就去種地。種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有旱澇各種災害,所以他常常忙碌工作了一年,但是沒有很好的收成,所以陶淵明說「夏日長抱飢」(《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夏天常常是挨餓,因為秋天才有收成,而秋天收穫的糧食到夏天都快吃光了,「舊谷既沒,新谷未登」(《有會而作並序》),新的糧食還沒有收,舊的糧食都吃完了,所以「夏日長抱飢」,常常是挨餓。冬天的寒冷的夜晚,「寒夜無被眠」(《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沒有厚的棉被,所以挨凍。你想啊,別的你說怎麼樣還是離你很遠,可是挨餓跟受凍是你自己最切身的痛苦,所以他說「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歸去來兮辭》),說飢凍雖然是這麼切身的痛苦,我還是不願意出去做官,因為「違己交病」,你要讓我去做官,每天跟那些我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每天要我逢迎拍馬,要我眼看著他們貪贓枉法而不能說一句話,那個時候的痛苦比飢凍更厲害,「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所以他很快就辭職了。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我剛才舉了蘇軾的兩句話,蘇軾說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陶淵明中間也還出來做過幾次官,陶淵明的傳記上說他還曾經做過鎮軍參軍和建威參軍。那什麼叫鎮軍參軍,什麼叫建威參軍?鎮軍、建威都是將軍的名號,他做過鎮軍將軍的參軍,也做過建威將軍的參軍。那鎮軍將軍是誰呀?建威將軍又是誰呀?陶淵明是給誰做了參軍?從歷史上考證,這個鎮軍將軍、建威將軍都是在江州這裡的軍政長官,誰做過江州的軍政長官?桓玄、劉裕。剛才我們說了,桓玄劉裕都是篡逆的,桓玄造反,劉裕把他平定了;桓玄平定了,劉裕有了軍權就篡位了,就把晉朝給推翻了,建立了他的劉宋朝廷。有人就說,以陶淵明之清高隱逸,難道給這些叛逆的桓玄劉裕做官嗎?可是很不幸的就是,你如果真是從歷史上考證,當時在江州前後做軍政長官的就是桓玄跟劉裕。


陶淵明所生的時代是晉宋之際,現在我們還是回到蘇東坡來。蘇東坡說他「欲仕則仕」,因為陶淵明三十歲左右曾做了一次官,很短的時間就回去了;他曾經給鎮軍將軍、建威將軍都做過參軍,有的人也不承認,就替陶淵明解釋,說這「鎮軍」錯了,不是鎮軍將軍,是「鎮北將軍」吧?大家就給他改,改來改去的,不要讓他跟桓玄劉裕做官。可是這不能隨便改,就跟這詩不能改一樣。陶淵明真的給他們做過官,而給他們做官也不是沒有緣故的,剛才我就說了,求仕有的時候是為貧,有的時候不是為貧,是為了什麼?為了「功」。陶淵明給桓玄出來做官,為什麼?所以陶淵明這個人雖然簡單,可是他非常不幸,生在那樣一個亂七八糟的時代。所以你要講他就要牽扯到這些雜亂的背景。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我們說司馬氏是東晉的皇族,當時掌權的是司馬道子和他兒子司馬元顯,皇帝的大權旁落,所以桓玄就起兵,他當時有兩個名義,一個是討伐司馬道子、司馬元顯,這是所謂「清君側」,就是皇帝身邊有了專權的小人,我們替皇帝清除他們;一個就是平定當時沿海的孫恩盧循的起義,這樣他就出師有名啊。所以當桓玄劉裕那個篡逆的野心還沒有顯露出來以前,他們是為國家平定戰亂,所以陶淵明是參加了他們。而且陶淵明參加桓玄還有一個關係,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曾經是桓玄的父親桓溫的部下,所以當桓玄要起兵,說是「清君側」討伐司馬道子父子,說是要平定海邊的叛亂,這個陶淵明當然可以參加。


陶淵明不是沒有立功之心,他也有立功之心。我們再看一首陶淵明的詩,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的第五首,「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說我想到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快樂的事情,可是年輕就是快樂的事情,「欣豫」就是內心充滿了欣喜,充滿了和樂,「猛志逸四海」,我當時也有遠大的志向,想立一番功業,「騫翮思遠翥」,「翮」就是鳥的那個很硬的翅膀,「搴」是舉起來,我也想舉起我的翅膀「遠翥」,就是飛到遠方去;陶淵明還有一首詩,《擬古》九首的第八首,說是「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所以從這些個地方來看,陶淵明少年的時候也曾經有過要建立一番功業的心。


那現在我們就知道,陶淵明第一次做這個江州祭酒是因為「家貧」,孟子說的「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特別是因為他的母親年老,他要奉養父母,出來做官是應該的。那麼後來他做了兩次參軍,這個就不是單純的因為「家貧」了,這是因為他曾經有一份建功立業的心。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白白地過一輩子,尤其是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總是「士當以天下為己任」,而現在桓玄起兵要「清君側」,要討平叛亂;劉裕的起兵是要平定桓玄,也是要安撫國家的,所以他就做了兩次參軍,那是為了功業。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可是真是很不幸,馬上桓玄跟劉裕的本來面目,那種篡奪的面目馬上就暴露出來,所以陶淵明出仕都是很短的,只做了一任,幾個月,馬上就不做了,他見機而退了。那陶淵明畢竟是無以為生了,而且陶淵明至少有五個兒子,那他怎麼樣養活這一家人呢?所以陶淵明沒有辦法還是出來做官了,做什麼官?就是求為彭澤令,他就出來做了彭澤縣的縣令。陶淵明自己說,「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宋書·隱逸傳》),「弦歌」是一個典故,說孔子的學生子游為「武城宰」,「宰」是治理,就是在武城這裡做縣官。子游做武城宰,有一天孔子路過這裡,一進縣城,就「聞弦歌之聲」(《論語·陽貨》),到處都是念誦、吟誦的聲音。弦歌之聲,古代的詩歌都是可以弦誦的了,就是這個「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大序》)。所以能夠用文化來治理一個地方就叫弦歌,陶淵明說我希望做兩天縣令,我也在這裡邊做一些個文化教育,除此之外,我也可以為「三徑之資」,「三徑」就是三條小路,就是我可以做兩天縣官,帶點錢回去蓋兩間房子。


所以蘇軾說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他覺得不對了,他做彭澤令一共多少天?「在官八十餘日」(《歸去來兮辭·序》),只做了不到三個月就辭官不幹了。陶淵明就是窮的時候也想出來做點事,親老家貧,就出來做官;但是他「質性自然,」他的本質、天性是喜歡自然,「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歸去來兮辭·序》),他說我的天性喜歡自然,不是用矯飾勉強來的。所以他後面說,「飢凍雖切,違己交病」,我就是寧肯挨凍受餓,也不能再忍受官場上的污濁了,所以他「在官八十餘日」,就辭職不做了。所以蘇東坡說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陶淵明寫過一首乞食的詩,舊谷已盡,新谷未登,「夏日長抱飢」,所以就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他自己糧食收穫了,就殺雞煮黃米飯請他的鄰居、老朋友來一起吃飯,「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不錯,「真」就是陶淵明的本色。(汪夢川整理)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作者介紹:葉嘉瑩,號迦陵。生於燕京舊家,40年代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系,為詩詞名家顧隨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在台灣大學任教授,並在淡江與輔仁兩大學任兼職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並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訪問講學。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89年退休後,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陸曾在多所院校講學,並被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聘為客座教授,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現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著作有《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谿詞說》、《唐宋詞十七講》等數十種。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欄目主持人


謝琰,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章黃國學主編。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隱士陶淵明的做官經歷——葉嘉瑩講陶淵明(二)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喜劇人精神
王寧老師:黃侃先生與中國的國學
陶淵明的「真」與「妙」——葉嘉瑩講陶淵明(一)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占卜文化
朱自清:現代生活的學術價值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豪士如何讀隱士?——葉嘉瑩講陶淵明(五)
茶神陸羽:淡泊明志真隱士
如何在五星級酒店,做陶淵明一樣的隱士
隱士的榮耀——《空谷幽蘭》
三顧茅廬與隱士文化
林明傑:藝術不是逃避紅塵的隱士
隱士的「智慧」
隱士詩人陶淵明:生前無人問,後世揚盛名
中國歷史上十大隱士,陶淵明第八,鬼谷子第三!
陳老蓮:古人隱士生活十六觀
古今隱士知多少?為何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位列其中
隱士謀士國士:司馬懿的崛起之路
智慧之人的聖地 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文藝界採風錦溪古鎮 紀錄片《水上的隱士——錦溪》崑山首映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陶淵明的隱士人生
宅心仁厚 身懷絕技——武當隱士張松溪
宋朝有一位隱士高人,盧俊義、岳飛、林沖都是其弟子
《俄羅斯史》二十九、加特契納的隱士
花墳講故事:隱士張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