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洛陽鏟」的變化:「21式」鏟最厲害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第一把「洛陽鏟」——馬蹄鏟,出現在1923年(民國十二年),到現在的2011年,已有88年歷史。可能讀者想知道,民國時期的「洛陽鏟」與現在的有沒有差別呢?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雖然連百年時間也沒有,但變化還是很大的,現在的「洛陽鏟」都發展到第六代了。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民國時候的「洛陽鏟」並不是現在這個模樣。據離馬坡村不遠、往洛陽城去的公路旁邊的鐵匠鋪師傅介紹,民國時「洛陽鏟」形式單一,也無統一的規格,往往根據定做者的要求來確定。

據《民國盜墓史·秘術卷》》,當年的鏟體是馬蹄形,剷頭厚實,鋒口夾鋼。鏟體比較大,剷頭直徑在10厘米左右,長度比目前常見的「洛陽鏟」要短一截,在14厘米上下。鏟尾有銎,方便安上柄子。柄子的材質一般是柳木、桑木,不用鐵柄。柄長根據使用者的方便來確定,一般在1米上下。

現代的「洛陽鏟」吃土多、成型好、退土快,民國時的「洛陽鏟」則比較鈍拙、費力,帶土效果不理想,沒有現在的「洛陽鏟」省力。

對於「洛陽鏟」的變化,洛陽當地學者趙振華先生30年前曾作過調查。筆者2010年再作調查時發現,這30年來「洛陽鏟」又有了很大的變化。這裡以盜墓中使用的狹義「洛陽鏟」,即現在考古學上所謂「探鏟」為例,來說明這種變化(農民家用「洛陽鏟」不在探討之列)。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圖:改進型洛陽鏟

1954年「洛陽鏟」:剷頭長短差別較大,長10~20厘米,直徑7厘米。

1955年「洛陽鏟」:剷頭長短相對固定,長20厘米,直徑有所減小,在6~7厘米。

如果把1949年以前的「洛陽鏟」定義為「民國式」的話,這時的洛陽鏟應該叫「50式」了。「50式」和民國式的最大不同,就是鏟體厚度小,更薄了,入土更方便。而且因共和國成立初期建設的需要,鐵匠師傅在民國式「洛陽鏟」基礎上,試製出了許多新式鏟,如用於雜質多、含水量大的土層使用的提沙鏟(也叫泥鏟),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在圓形的剷頭內安上鐵十字或活頁,以方便提取砂卵石,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洛陽鏟」第一次因此出現了變種,有了狹義和廣義之分。

1965年「洛陽鏟」:剷頭長短固定,長20厘米,直徑縮小到6厘米。

1975年「洛陽鏟」:剷頭長短固定,長20厘米,直徑5厘米。

從1960年到1980年,這20年間,「洛陽鏟」的變化並不大,區別是,在「50式」剷頭直徑縮小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這一時期的「洛陽鏟」可看成是「60式」或「70式」。「洛陽鏟」最大的變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1985年「洛陽鏟」:剷頭加長到25厘米,直徑縮小到4厘米。

剷頭直徑繼續縮小,鏟壁更薄。這一時期的「洛陽鏟」可看成是「80式」。「80式」是最為成熟的「洛陽鏟」,目前剷頭規格、直徑基本上都固定為4厘米,這是盜墓賊和考古工作者均公認的最佳尺寸。雖然受到匠人、使用者的習慣,以及原材料等因素的影響,鏟子的規格、尺寸會有差異,但基本上不離「80式」。「洛陽鏟」的大發展時期則在20世紀90年代。

1995年「洛陽鏟」:剷頭大小差別較大,長在20~30厘米,直徑在3.5~4.5厘米,特殊的專用鏟,縮小到3厘米及以下。

這個時期的「洛陽鏟」可看成是「90式」。但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洛陽鏟」家族開始壯大,產品線變得豐富。

從2000年到現在,「洛陽鏟」家族越發壯大,已有了可以適應不同需要、不同規格的「洛陽鏟」:探鏟、提沙鏟、破磚鏟、套鏟、筒鏟、平鏟、撬鏟、灰樁鏟、炮眼鏟、刷鏟等十多個品種。

目前,還出現了三種另類「洛陽鏟」,一種是帶電動裝置的「洛陽鏟」,稱「電動鏟」;一種是微型「洛陽鏟」,無實用功能,在旅遊市場上當做洛陽特有的工藝品出售,稱「玩具鏟」;一種是有實用鏟功能,卻不使用、外表漂亮的工藝「洛陽鏟」,稱「禮品鏟」。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圖:禮品鏟

這一時期的「洛陽鏟」可看成是「21式」,即21世紀的洛陽鏟。為什麼不說是「00式」?這有原因的。因為這以後,「洛陽鏟」的產品線已完全成熟,與民國時相比,可以說是世紀性的變化,洛陽鏟製造本身已成了一個產業,「洛陽鏟」也開始在網點銷售。「洛陽鏟」的用途也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除了在盜墓、考古中普遍使用外,出現了賞玩和收藏兩種消費傾向,而且盜墓的使用主體完全改變。「洛陽鏟」目前主要用於考古發掘和工程勘探,盜墓已成次要,這種變化可謂是世紀性的吧。

除了剷頭的明顯變化,「洛陽鏟」的柄桿在各個年代也有很大不同,從木柄→鐵柄→活動鐵柄→節式可拆鋼柄,一路演變而來。具體分布年代是這樣的: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民國式、「50式」:木柄。

「60式」、「70式」:以木柄為主,出現鐵柄。鐵柄的出現是「洛陽鏟」的一大進步,因為鐵柄可增加整體重量,使用時慣性大,更省力。

「80式」:以鐵柄為多,出現活動柄。柄子可活動的「洛陽鏟」,鏟、柄可分離,方便攜帶,適應了流動盜墓的需要。

「90式」:以活動鐵柄為主,出現節式可拆卸可加長柄,這種柄的「洛陽鏟」,攜帶更方便。

「21式」:鏟柄全都是活的,而且使用鋼管來做,每節在50厘米左右,節與剷頭、節與節之間都有絲口,方便拼接;可隨意加長,最長可以加到10米以上。一般放在網球袋樣的便攜包或手提箱內,外出盜墓像旅遊一樣,除了攜帶方便外,偽裝性更強,是各式鏟中最厲害的,滿足了現代盜墓賊跨區域、大範圍、頻繁地流動作案。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

上述分類,圈內沒有這麼細,也沒有這麼多講究。主要是三大時期,自發明起至1949年、1950年至1980年、1981年至今。這三個時期又可依次定義為「民國鏟」、「建國鏟」、「開放鏟」。

「開放鏟」這名詞可不是筆者的主觀想像,而是因為時代背景。因為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沉寂了30年的盜墓活動,又開始出現、抬頭,並趨於活躍——盜墓也進入了「開放期」。

據估算,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間,中國大陸至少有30~40萬座大大小小的古墓被盜,以每座墓出土10件文物來算,被盜出的文物便多達三四百萬件,實際數量遠大於此估計。伴隨「開放期」的到來,「洛陽鏟」的規格、式樣出現了重大變化,有了質的飛躍。而伴隨「洛陽鏟」的這種飛躍,成千上萬的古墓被盜毀,大量的文物被出土、流散……盜墓進入了一個瘋狂期。

盜墓利器「洛陽鏟」的變化:越來越隱蔽,便攜包或手提箱提著走圖:被盜墓室

但是,不論「洛陽鏟」怎麼變,可以說萬變不離其宗,剷頭都離不開下述三種形狀,否則就不叫「洛陽鏟」了。

(1)弧形。「洛陽鏟」最初的構造形式,適應一般土層。

(2)圓形。在弧形基礎上改進,適應雜質多、含水量大的土層。

(3)掌形。在弧形基礎上改進,剷頭為掌形,一面微凹,一面凸起,其他部分均與弧形鏟相同,適應含有大塊砂礓、卵石的土層。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微信公眾號jsnjnfl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古人如何「晨練」?遇到霧霾天也不進行戶外活動
盛?夏吃狗肉之俗從何而來?可以從司馬遷的《史記》中尋找到答案
為何盜墓者中多石匠?黑話「歪鼻子」是什麼意思?
1955年兩岸上演秘密奪寶大戰,啥寶物?蔣介石稱「國之瑰寶」
侵華日軍挖出啥驚世靈物,偷運回國後當祖宗供著?遺憾至今沒追回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刺破陰陽兩界的利器,洛陽鏟的這一功能盜墓者不敢捨棄!
盜墓賊人手一把的秘密武器——洛陽鏟,功能多種多樣,而且強大!
古代盜墓賊是怎麼盜墓的,除了「洛陽鏟」還有啥?
民國盜墓神器「洛陽鏟」是怎麼得來的?
盜墓利器洛陽鏟比國外引進的荷蘭鑽還好使,卻有這麼一個死穴
它才是真正的盜墓神器,比洛陽鏟厲害!
盜墓神器洛陽鏟:如何用一把鏟子實現「摸金」?
僅憑一把洛陽鏟,盜墓者是如何弄清深埋地下棺材擺放位置的?
洛陽鏟最初並不是盜墓賊的標配,現在已成為考古發掘神器
盜墓神器:洛陽鏟
武則天車隊要去洛陽,走到一地馬忽然不走了,原來有一樣東西擋道
為什麼盜墓必備洛陽鏟?
盜墓神器「洛陽鏟」,到底是何方神聖?
洛陽人管盜墓叫「刨古董」,有的地方稱「翻鹹魚」,來歷確有故事
盜墓者使用「洛陽鏟」有秘密:慣打「梅花點」
一把洛陽鏟,發現了約等於秦兵馬俑數量的「地下軍團」,都沒胳膊
都說「洛陽鏟」是盜墓利器,神奇之處你未必都知道,有一獨特功能
考古專家和盜墓賊共用的探墓神器洛陽鏟,它和古都洛陽有啥關係?
「洛陽鏟」出現前已有一種類似盜墓利器,只是盜墓者秘不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