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黛玉:生命自戕的美

林黛玉:生命自戕的美

林黛玉:生命自戕的美



兩百年前,大約讀懂林黛玉的人還不多。兩百年後,好像還是不多。

關於林黛玉的解讀有很多,批評她的觀點就不說了。而讚美她的觀點,不外乎說她貌美有才、追求獨立人格之類的話頭。


誇大一些,說她的精神世界如何純潔美麗,對外在的渾濁世界如何有反抗的精神和勇氣,甚至上升到意識形態對抗的高度。


但是我想,無論批評還是讚美,都沒有真正把握住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用心。譬如你讚美她的純潔的美,如何解釋她對劉姥姥的惡俗吐槽?


很多人當然會選擇一些奇葩的角度來為林妹妹洗白,想洗總是有可洗的餘地的。但是你動了洗白的念頭,說明這一部分已經超出你預設的「純潔的美」的範圍了。

以批判或讚美的二分觀點去看待這個事兒,這種思維本身就決定了,這件事將永無可以恰當解釋的希望。


我個人認為,牟宗三是真正看清楚作者用意的人。他的解讀很樸素,也很簡單:寶玉、黛玉這樣的人物的存在,只是要表示世人對善惡兩種人格之外的第三種人格的不理解。


賈母、王夫人、鳳姐等等掌權派和實際頻繁出場的人物,這些人無論懷著怎樣的目的,若是能拋開意識形態對立的流毒,讓我們回歸生活的常情來判斷,這些人都是希望寶黛能夠好好生活下去的。


然而因為這「不理解」,這些人的善意最終促成了悲劇。牟宗三是罕見的褒獎後四十回的人物,原因就因為後四十回將這「不理解」的主線寫圓滿了。


黛玉因這「不理解」而亡去,寶玉因這「不理解」而斷絕了和所有人的關係。這是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絕境,是沒有任何應對策略的死局。因為「不理解」,就是「不理解」,解釋再多也不理解。

林黛玉:生命自戕的美



所以黛玉的好壞是非,無需褒獎或貶低,若是真的喜歡這個人物,就應予以理解。


黛玉的生活方式帶著濃烈的自戕的氣息,用今天的話說,很多負能量。然而我們不要去分別這個善惡,以我們以為善的標準為「善」,以我們以為惡的標準為「惡」,強行將一個人物三七開還是怎麼樣。


作者寫紅樓,正是可憐世上這種「審判者」太多了,是你們的善意殺死了很多黛玉,逼得很多寶玉去出家。又或許,本沒有什麼寶玉和黛玉,是我們的所謂「善惡」,殺死了本來獨立的我們自己。

這是一種偽善。我們總喜歡宣揚一種標準化的善與美,天天鼓吹這些,讓自己居於這個審判高地,然後以溫和或激烈的方式殺死不符合這些標準的人。


比如:抽煙是有害健康的;年輕人你要努力;看完這個拯救你的拖延症;我的寫作的初心和我的文學夢……整天就是這些調調,講著千篇一律的大道理,絕對正確毫無破綻。


這些整齊劃一的「健康的」生活觀背後,折射出的是人們對「個體」的不理解和冷漠。這種用三個故事說一個大道理的「新八股」文體,就是社群里的貞節牌坊。老實說,真正的八股文,要比這些搬磚文寫得強多了。


我總是很好奇,寫作,這樣私人化的內心活動的呈現,怎麼就會形成這樣整齊劃一的「道德認同運動」呢?這種將「正能量」變成新的全民宗教的文化運動,完全是這個時代的「新道學」。

也許並不「新」,當它成為全面暴露人人矚目的現實時,往往也是它的腐朽性已經入骨的時候。


胡塞爾在短暫戒煙後,說為了保持工作效率而選擇了復吸。幾萬支香煙和幾萬杯咖啡,加速了一個人生命的燃燒,但是保證了其創作的質量和穩定性。大多經典的哲學、文學作品就是這麼誕生的。


曹雪芹要是選擇健康向上的生活,你們就沒有《紅樓夢》可讀了。創作藝術品的人,大都有拖延和熬夜的習慣,因為這不是在搬磚,加把勁就能提前搬完。這是生命自戕的美,是需要被理解的生活方式。


然而我並不想舉這些功利的例子,用精英人士或哲學家、藝術家的成功來解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我只是想說,所謂的「不健康」的生活,也是一個人的自由,在他沒有壓榨別人的自由之前,就是值得尊重的。


而所謂「生命自戕的美」,美就是美,就是完全無功利的。它不是要你覺得舒服,更不是要你覺得有用,它是一種姿態,處於不斷流逝的時光之河的姿態。因為這流動性,它無法概括不能抽象。也無法複製。

林黛玉:生命自戕的美



這正是林黛玉這個形象的最成功處,她是幾乎完全無功利性的自戕。她的生活方式無論美也好俗也罷,她就是那麼生活的。


二百年前,人們不理解。二百年後,也未必理解。因為你鼓吹著你的善與美,除了所謂的「偉大的愛情」的部分能引起文藝小清新們的共鳴之外,又怎能理解這樣一種自戕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藝術。


黛玉其實本不為愛情,而是為了「還淚」。若我沒記錯,張愛玲曾說不喜歡林黛玉「還淚」的設定,認為古人沒有純愛,必須要「恩愛」。「愛」前面加一個「恩」,是這位文藝女性受不了的地方。


我倒覺得,「還淚」的設定更純粹,這就是一段不斷自戕至死的生命的美。黛玉這個形象的意義,應該不是「愛情」這玩意兒所能局限的。


這個平常人只能試圖模仿,其實卻做不來,因為無法承受這樣做的代價。這就是黛玉超越世俗生活的地方,因為她從不以世俗的生活為滿足。


她無需你來褒貶評判,只有理解或不理解。換句話說,理解與不理解,只是體現了我們自己的平庸與否,和黛玉本無關。


我們現在的理解能力,大概就是「道學家看見淫」這個水平。我們是雞湯盛世下新的「道學家」,我們的趨同性和盲目性並不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愚民」要好一些。


朋友圈裡驚人一致的動作狀態,就是這個判斷的證明。楊絳因為我們的「民國才女情結」火了一把,吳亦凡又因為我們的「道德認同危機」火了一把。


我們在極端趨同的信息交流中尋求著自我認同,其實是以消解掉「自我」的方式來流放自己。


理解生命是一個個需要被理解的個體,並不是要你去施捨給他怎樣的道德恩惠。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能否理解自己也是個獨立的個體。


意識到他人的不健康是自己強行「健康化」的意識的產物,大約才會理解自己的生活究竟在何種意義上才真正是「自己的生活」。


才會讓自己高喊的「寫作夢」、「文學夢」、「xx夢」變成真正的「自己」的夢——雖然理解之後也許更容易體會這僅僅只是個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賞析 的精彩文章:

屠夫與狼的故事
美女畫家眼中的金陵十二釵
劉姥姥的智慧
隱居嶽麓山15年,作家唐國明「復原」紅樓夢後20回
是誰在敲如來佛的竹杠?

TAG:紅樓夢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命自戕的美 黛玉
鄧思琳:樹的禮讚,生命的吶喊
生命的源泉:愛
南懷瑾老師:生命的大原則
佛言禪語:生命的智慧
唐納德拯救了我的生命:前美國小姐與特朗普的故事
圖解:生命奇蹟的誕生
生命健康——生薑烏棗篇
《寶慶講寺》佛教美文:智慧的看待生命中的得與失
瑜伽,生命中最美麗的贈與
靈焚:生命
星雲法師:生命的寶貴
陳曉旭往生十周年!生命中最美的瞬間,都獻給了林黛玉
泉霞 倔強的生命
南懷瑾老師:生命永恆的存在
林黛玉:把生命活成一首詩
勵志美文:為生命著色
張岱年:生命與道德
葉克飛:離開奧斯維辛,才知生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