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永遠在路上》如果可以看作是過去幾年來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展以及黨風建設的邏輯和信心展示的話,那麼看完片子,我們要面對的工作、問題依然很多,道路依然很長。

一些高官肯定沒想到的是,一年零十個月前,他們安穩在位,還追著央視一套八點檔的反腐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而一年零十個月後,自己卻成為這部大片「第二季」的反派主角,並亮相央視懺悔。


第一季播出時,周本順為河北省省委書記。在公開場合,他會要求下屬們「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但在另一些場合,他卻不時表達反腐敗工作要放一放、緩一緩的意思,甚至還干涉紀委的調查工作。


當時有這種想法的高官,不止他一個。「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講的這一系列問題,中紀委提的這一系列要求,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對有些紀律、有些要求,我覺得太嚴了。」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回憶道。


10月17日開始,由中紀委宣傳部和央視聯合攝製的八集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周本順、呂錫文等落馬大老虎首次上央視懺悔。中紀委以這種極為罕見的形式,不僅把官場,尤其是省部級以上官場的潛規則曝光到公眾面前,同時還傳遞了中央反腐的新信號。

「腳本」來自中紀委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是中紀委大樓所在地。2014年9月,原本位於廣安門南街甲2號的監察部也搬到這棟大樓,真正實現了合署辦公。也是在這一年,中紀委宣傳教育室改組,成立了中紀委宣傳部,辦公室就在大樓的12、13層。從此,這個部門就推動中紀委的反腐工作走向一個新的模式。


據一位接近中紀委的人士介紹,按照以往慣例,貪腐案件的細節是很少公開的。「2004年,《中國青年報》報道黑龍江綏化市市委書記馬德貪腐案時,由於披露了過多細節,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從那時起,對於反腐案件的報道,中紀委出台了詳細指引,有關反貪的電影、電視劇也全部停止。」據其透露,直到王岐山上任以來,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鬆,甚至開始主動出擊。

「岐山同志到了中央紀委之後就提出來,要打造一個新的網站,把五網合一網。」時任中央紀委常委、秘書長的崔少鵬做客中紀委訪談時說。五網是指12388舉報網、監察部網站、國家預防腐敗局網站、工程建設領域治理網站,以及處理糾紛的糾紛之窗。而新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剛建立時,王岐山甚至親自參與討論,提出要給網站定好位等問題。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線後,很快就成為中央反腐、官員落馬等信息的權威發布渠道。此外,網站還設立了訪談、視頻等欄目,一位中紀委工作人員向本刊介紹,「十八大後,紀委的目標是成為『自媒體』,自己掌握辦案和宣傳節奏,這樣能讓反腐工作更有效率,宣傳點把握更到位。」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正是此背景下,中紀委宣傳部決定製作一部專題片,反映十八大以來中央的反腐工作。2014年12月,中紀委宣傳部和央視聯合推出的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播出。當時的片尾字幕中,出現了「總策劃:鍾紀軒」的字樣,這個意味明顯的名字也成為中紀委宣傳部之後常用的筆名。

「第一季《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獲得了有關領導的好評,」前述接近中紀委人士向本刊介紹,第二部很快就提上日程,「寫作手法,以及視覺展現方式都沿用了第一季的套路。」


「項目是從2015年『兩會』後開始的,」據該名人士透露,當時中紀委宣傳部牽頭,抽調了旗下雜誌、報紙、網站的多名記者和編輯組成撰稿團隊,「《永遠在路上》項目初期並不止8個腳本,經過宣傳部上級領導的審批,去掉文化歷史反腐方面的腳本,最終確定為這8集。經過修改定稿後交由央視拍攝,央視團隊並不參與腳本創作。」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郭伯雄


央視的專題片攝製組則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除了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外,他們還採訪了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高官。據前述接近中紀委的人士透露,「對於哪些貪官能在節目上『露臉』,中紀委宣傳部還專門召開了一個會議進行討論。」最終,包括蘇榮、周本順、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在內的數名高官的懺悔畫面出現在公眾面前,而郭伯雄、徐才厚等人落馬之後的形象,也以照片形式示人。


「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周本順


通常而言,普通人是很難進入軍區大院的,但專題片的攝製組很順利就獲准通過,他們甚至得以進入一棟二層小樓內部進行拍攝。


這棟外面看似普通的二層樓,原本是河北省軍區的一個招待所,2013年,周本順調任河北後,不願住省委提供的周轉房,而是命令下屬把這個面積800多平米,擁有16個房間的小樓裝修,供自己居住。裡面除了他和秘書、司機住之外,還有兩個廚師,兩個保姆,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王晗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一個保姆是專門負責給他養寵物的。


雖然辦案人員沒有明確說明,但由保姆照料的寵物里,應該包括那隻烏龜。周本順非常看重這隻烏龜,在它死後,周本順專門為此手抄經文,連同烏龜一起下埋。


據中紀委辦案組人員介紹,周本順是個很迷信的人,多處住所內,均擺設佛堂佛龕,每逢初一十五和相關佛教節日,都按時在家燒香拜佛。他見佛就拜,進廟就塞錢。周本順的種種行為,很可能是源於內心的不安。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周永康


由於他曾長期擔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和秘書長,接近周永康,在周落馬後,他一直很低調。一位接近河北領導層的人士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周本順到河北任職後,「總怕出紕漏,什麼都不敢動」。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呂錫文


反腐重壓之下,那些有問題的官員,與落馬老虎有關聯的官員,心中的恐懼是非常真實的。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也在落馬後,接受了央視攝製組的採訪。據她介紹,一家地產公司為了感謝她在工作上給予的幫助,讓她以內部價購買地處北京二環位置的高檔住房。呂錫文一口氣買了五套,「我跟你們說個心裡話,你們可能都不信,這個房子到底給我優惠了多少錢,我自始至終沒有去問,我根本不敢去打聽,真的,我真的就不敢,我說我挺怕面對這個的」。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原司長郝衛平交代自己情況時,也提到類似的細節:「每個部門都收錢,我也害怕過,山西煤老闆真嚇人,用麻袋裝錢來送。」


受賄仍然是高官落馬的最重要原因。東北財經大學碩士生薛海娜分析了896個地廳級以上官員腐敗案例,這些案例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2年12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公布的。薛海娜分析後發現,在公布腐敗事由的515名官員中,受賄官員占絕大多數,共427名,佔82.91%。而896個案例中,共有省部級官員88名,占所有案例的9.8%。已經公布腐敗領域的56個案例中,46人涉及受賄罪,佔比81.14%,有5人存在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問題,1人挪用公款。涉嫌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罪的,分別為4人和3人。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2014年8月落馬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白恩培,也應該在統計之中。他最終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兩項罪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主政雲南期間犯下的。


據中紀委工作人員介紹,白恩培喜歡紅木和茶葉,他的妻子張慧清酷愛翡翠和玉石,當地一些官員和企業家,就投其所好。涉案商人周宏接受攝製組採訪時透露,「有一天(張慧清)就跟我講,我看中個手鐲,大概1000多萬,你去付一下。我說好,那就買,1500萬買了個手鐲。」


白恩培落馬後,辦案人員從其家中查獲的手鐲、紅木等藏品,多得令人震驚。「我們光清理這些東西,前前後後大概十幾天的時間。」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周濤抬起手比划了一下說,「像這種翡翠手鐲,都是用一個繩子一系,系起來這一串手鐲這麼一提。」


高官自述權力潛規則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中紀委一間辦公室里,十幾個人圍坐在長條辦公桌前,每個人面前都攤開著一沓卷宗,辦公桌中央則摞著牛皮紙的卷宗盒。


這是中紀委案件審理室的一次室務會,十幾個人在審理、討論某央企領導出差期間公款打高爾夫球和住宿超標的違紀問題。


為了更徹底地去神秘化,中紀委還允許攝製組進入中紀委大樓拍攝。於是,工作人員戴著口罩,雙手套著一次性手套整理案件信息的過程,得以出現在專題片中。而前述的案件討論過程,也呈現在公眾面前。


在以前,這是非常罕見的。中紀委宣傳部成立前,紀委系統的宣教工作相對來說很呆板。「原來歌功頌德的比較多,比較虛」,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接受本刊採訪時回憶道,現在則變得很務實,可讀性也強,「感覺還是能夠反映新聞傳播的規律」


除此之外,專題片攝製組還採訪到了大量中紀委工作人員,解密了眾多辦案細節。「都是當時辦這些案子的人,他們親口來講述當時的過程和想法。」前述中紀委工作人員說,「你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因為辦案人員是無法接受採訪的。過去,我們就是常年默默工作,接了案子就一直要加班,家人朋友也不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之前有人不是說過么,官員『雙規』了,我們也把自己『雙規』了。」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在周本順案里,出面接受央視攝製組採訪的是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王晗和顧檜。據王晗透露,周本順在與企業老闆接觸過程中,感覺這些人的孩子都過著優裕的生活,也想自己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他就背地裡默許、支持、縱容他的兒子去跟一些老闆進行所謂的合作、投資,搞房地產開發」。


雖然很多腐敗官員都有恐懼心理,但他們也面臨著一場博弈,手中的權力與恐懼在博弈。在與有求於自己的人接觸時,權力帶來的快感佔了上風。尤其是與那些企業家接觸時。


吉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王樹森面對央視鏡頭懺悔時說,「一吃喝就高興,挺風光,有一種成就感,一看下面敬你一杯酒,你就忘乎所以了。」


與周本順兒子合作的老闆,經常組織飯局,邀請周本順以及和自己項目相關的政府官員參加,周本順從來不拒絕。「我出個面幫他站個台,一起吃飯,我什麼話也沒有說,別人就知道這個人上面有人,這個事都會辦得通。」周本順講這些權力運行的潛規則時,臉上帶著略有些慚愧的笑意。這是周本順落馬後,首次面對央視鏡頭。他穿著灰色的夾克衫,下巴上還有明顯的胡茬。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聶春玉


這種相顧無言,心有靈犀的情況,在官場上並不罕見。因涉收受巨額賄賂落馬的山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聶春玉,這一次也接受了攝製組的採訪。他在回憶任上買官、賣官現象時說,那些人會趁著逢年過節到他家,送兩三萬美元,但也不說自己為什麼來,或者想當哪個部門的官員,「閑扯兩句話就走了」,聶春玉說,甚至錢都不過他的手,對方會直接塞進桌子上的公文包里,但是自己很清楚,「每個幹部目的是啥,下一步是想幹啥都清楚」。


送錢來的官員,很多也不從自己腰包里掏,「逢年過節,我也請關係好的幫我準備一點(錢),我也去看看領導。」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區委原書記閆剛平說,他原本並不參與這類活動,但晉陞提拔一再受阻後,「我也感覺到了管用的是潛規則,不在於你工作怎麼樣」。


山西也成為官員腐敗的重災區。上述88名省部級腐敗樣本中,山西最多,為9人。其次為李春城所在的四川,有5名。蘇榮曾主政的江西排名第三,有4人。這些地方的很多案例,都互相關聯,有些官員甚至形成攻守同盟。這也是腐敗窩案頻發的原因,十八大後,除了山西塌方式腐敗,中央還相繼查處了衡陽人大代表賄選案、南充拉票賄選案、遼寧賄選案,其腐敗程度,令外界震驚。


周本順一度就利用權力,干預紀委辦案。「哪個領導幹部有問題,數額不大的話是不是就稍微放一放,這些都是我跟省紀委做的一些指示,」周本順回憶道,「一個市委書記本來應該早抓,但是一直拖著不抓,中紀委催問了才抓,還有幾個市級領導、廳級領導本來都應該抓的,最後都在我所謂的把握之下沒有抓。」


在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顧檜看來,周本順這樣做,「主要想的是如何讓一些有腐敗行為的領導幹部,能夠得到安撫,能夠得到保護,實質是為了自己的腐敗行為能不能最後得到冷處理,軟著陸,最後能夠矇混過關」。


哭泣的書記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李春城


李春城是坐在審訊椅里接受央視採訪的。椅子後面有直直的椅背,前面有類似嬰兒椅那樣的擋板。坐在裡面並不舒服,李春城有時候會身體前傾,雙手緊握,按在擋板上,有時又調整下姿勢,靠上椅背。有一次,他往後一靠,扭頭,直直地對著鏡頭沉默了幾秒鐘才開口道:「人生就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又一次沉默後,他忽然抬頭望著天花板,嘴唇緊抿,接下來,開始對著鏡頭哭泣,一度需要摘下眼鏡擦拭。


落馬後哭泣的官員,他並不是唯一一個。廣東省委原常委、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在法庭上懺悔時,忽然情緒崩潰,一邊念懺悔書,一邊痛哭流涕。


在所有落馬高官中,萬慶良的案例是唯一一個同時上了「在路上」系列專題片一、二兩季的。在第一季專題片的最後一集,萬慶良在任上經常出入的一家高檔會所首次曝光。但第一季並沒有「大老虎」現身說法的安排,萬慶良直到第二季才出現在節目中。


「宣傳處幾個領導挺厲害的,他們都是媒體出身,很會把握宣傳節奏。」前述中紀委工作人員說,第一季結束後,反響很好,製作第二季時,製作團隊就開始考慮如何持續第一季的效果,尤其是當很多落馬高官的犯案細節已經被披露後,如何抓住公眾的心,「所以第二季就有『真人秀』環節」。


第二季《永遠在路上》播出第一集後,網友以「影帝」稱呼哭泣的李春城,但人們很難確切知道,這些曾經身居高位,不用說話就可以行使權力的高官,忽然從高空落下,失去權力的庇佑後,其內心該是如何複雜。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蘇榮


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主政江西期間,不但自己貪腐,其家人、親戚在江西插手工程建設,插手幹部人事,收受錢財等方面的問題也非常突出。「蘇榮這個案件一共有十多位親屬都涉案了。」中央紀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說,「蘇榮他自己講,他是他們全家腐敗窩案的掌門人。」


蘇榮妻子有次在深圳做手術,一批江西幹部得到消息,紛紛坐飛機到深圳去看。「看省委書記的夫人不是白看,去就要帶禮金」,江西省紀委書記周澤民接受央視採訪時說,「拿了人家的錢,拿了人家的好處,他(蘇榮)就得要把這個位置兌現,這不叫賣官鬻爵嗎?」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家族式腐敗,已經成為反腐風暴中極為常見的情況。周永康、令計劃、蘇榮、劉志軍等重量級大案中,都呈現了家族式腐敗的特點。據《紀檢監察報》報道,2015年中紀委公布的34名省部級落馬高官中,近六成違紀行為涉及親屬。


有官員分析,通常來說,這些案例中,有人做官,有人經商,不同分工利於權力尋租,為官者利用自己的權力給經商的兄弟或其他親屬接項目等提供便利。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法學博士呂濤曾分析稱,這樣的分工手法,使得家族成為一個以親情為基礎的利益共同體,相互包庇,相互維護,隱匿證據,掩蓋腐敗,偵查取證非常困難。


這種依靠權力建立起來的關係,看似牢固,但權力消失後,再親密的關係,也會開始崩壞。2014年6月,中紀委發布了蘇榮落馬消息,圍繞著蘇榮建立的權力圈子,也因此開始瓦解。蘇榮的女婿,張家界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程丹峰甚至被人「討債」。據湖南株洲市檢察院調查筆錄顯示,至少有三名行賄者聽到蘇榮被調查的消息後,找到程丹峰要求退錢。


而在央視拍攝《永遠在路上》期間,蘇榮兒子蘇鐵志也接受了採訪,講述父親的問題。「他感覺最後一屆了吧,以前他也不會把他的下屬介紹給我們,」蘇鐵志說,「(到了江西),他會把圈子裡的一些朋友介紹給我認識。」而蘇鐵志正是通過這些關係,開始幫人拿項目,從中收取好處費。


「一次『祭旗』與『宣誓』」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徐才厚


如此高級別的官員貪腐情況,以前通常是加著「內部資料請勿外傳」的標籤,在黨政系統內部傳播。但這一次,10月17日晚上8點,央視一套首先播出了這部歷時一年多製作的專題片,落馬的省部級甚至副國級官員上央視懺悔的畫面直接曝光於公眾面前。很快,各地紀委下發文件,組織各級工作人員收看,一些地方還要求工作人員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寫觀後感,每日上報。


「從那些被曝光的案件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永遠在路上的反腐倡廉建設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節點——一個公開反腐的節點。」中央編譯局研究員朱昔群在為央視撰寫的評論中分析道,「中央已經具有了足夠自信,把反腐工作和腐敗現象本身一起暴露在人民面前。」


然而,除此之外,中紀委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一些黨員幹部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往往為時已晚。」在第五集中,專題片的撰稿人寫道,「從執紀監督角度來說,如果能在黨員幹部違紀之初就及時提醒,或許他們就不至於繼續滑向違法的深淵。如果等到問題極其嚴重了才引起重視,不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黨組織來說,代價都太過沉重。」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近年來省部級官員落馬人數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統計數據,這個代價數以百萬計: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01.8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1萬人。而且,2013至2015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結案、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數量逐年上升。


很多官員落馬,是因為「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以接受組織調查的中管幹部共計109人為例,64%被查處的中管幹部在十八大後,仍然繼續進行違紀違法的行為。所以,如何在問題出現早期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中紀委未來工作的重點。


第五集集中展現了中紀委現在進行的這個工作:除了大案要案外,只需要給予黨內輕處分的案件,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紀委相關部門的室務會上。


有公眾反映的線索比較籠統,甚至是出於主觀臆測或道聽途說,據中紀委工作人員介紹,過去這類線索有可能被擱置,而現在中紀委則會發函要求被反映人做出情況說明,或者直接約談被反映人。


「通過談話函詢,如果被反映人主動承認錯誤,在政策規定的範圍內,視其情節與態度,責令改正之後,可以給予從輕、減輕甚至免予處分。」專題片撰稿人寫道,「從第一道關口就防住,不讓黨員幹部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些違紀或違法線索,很多都來自公眾的舉報。中紀委決定將落馬高官的案件詳情、懺悔畫面公開,顯然也是為了向公眾傳遞反腐行動不斷深入的信號,給公眾監督官員以信心。


但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反腐敗需要公共資金監管、公共資源配置、公務信息公開三大制度的支持。不僅要將官員的權力和財產置於中紀委的監督下,還要寄希望於公眾監督。


10月25日,《永遠在路上》播出了最後一集。而在此前一天,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也正式拉開序幕。這場重要的會議上最重要的主題便是「從嚴治黨」。


部分內容引自中紀委宣傳部與央視聯合攝製的《永遠在路上》


看天下364期封面故事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的男閨蜜總以為我喜歡他們?
把兒子培養成「好色者」,至少不要敗給口紅色號
讓輿論先炸一會兒再打破沉默,這很鮑勃·迪倫
樓市違約風暴中的新上海人:房價已經把人性都漲沒了
誰是《湄公河行動》的幕後推手:造就十億票房新主旋律電影背後的秘密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憤怒了,央視紀錄片《鏡子》!
央視紀錄片《客從何處來》謝娜、蕭敬騰,你從未看到過的另一面!
《時間之旅》及紀錄片:可惜不能在影院上映
紀錄片《我們是北極之光》,蘇格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央視播的這部紀錄片,堪比《舌尖上的中國》,卻看哭了上億人
堪比《舌尖上的中國》,前幾天央視播的這部紀錄片,看哭了上億人
這部堪比《熔爐》的紀錄片,我不想看第二遍!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不僅搬上了大銀幕,還出了一本書
終於等到你!紀錄片《蘇東坡》今晚央視激情首播!
難得一見《江青》紀錄片公開!趕緊看!
比《琅琊榜》還火的紀錄片拍成電影了,你要不要看?
紀錄片《我的詩篇》: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
上海小伙深入泰國,拍了部9分鐘的紀錄片,卻被禁播,然後網友炸鍋了……
一部在國外引發強烈反響的紀錄片《即將到來的的對華戰爭》,中國人都應該看看
將播紀錄片《七天》揭秘:威廉和哈里王子聽到戴妃去世時的第一反應?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看了電視中正在播《鄧小平》紀錄片,鄧為何只是微微一笑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
有感汪峰紀錄片《存在》:他就是我夢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