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微信ID


EYEONHISTORY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文|[英]保羅·格拉維特 譯|周彥


摘編自《日本漫畫60年》,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曾經這樣評價漫畫:「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漫畫猶如空氣。」二戰後,少年漫畫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年輕人。為什麼讀者會為死去的漫畫人物舉辦葬禮?以「少年」開頭的漫畫周刊,為什麼能賣給從6歲到60歲的人群?

為漫畫人物舉行葬禮


1970年3月的一天,空氣中瀰漫著凝重,數百人聚集在日本出版巨頭講談社的辦公室。漫畫家千葉徹彌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他準備去參加他創作的一個漫畫人物的葬禮。


幾個星期之前,千葉徹彌在《少年雜誌》上的拳擊連載故事《明日之丈》中的兩個主人公到了決戰時刻。決鬥在矢吹丈和他的主要對手力石徹之間展開。力石為了減輕體重而節食,讓自己減到與矢吹丈同一重量級。他的身體非常虛弱,雖然以一擊將矢吹丈擊倒而取勝,但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力石的死深深地感動了讀者,以至於700多名哀悼者和千葉一起在講談社的辦公室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一位僧人主持,在一個拳擊場大小的地方舉行。


對一個虛構的人物傾注如此多的悲傷,說明讀者已經深深地融入漫畫周刊里的故事中了。讀者們也同樣關注矢吹丈,他不斷奮進,從一個小小的罪犯,升級成世界級的拳擊選手。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千葉徹彌


對於日本人為什麼會對這個故事如此上心,千葉有著自己的看法:「矢吹丈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追求,他完全為著自己的理想去奮鬥。他只是想用他的一生去把一件事做好,並且毫不猶豫地去做,即使那件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也不管是不是自己能力所及。這種品質對於日本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漫畫《明日之丈》專為男孩打造,讀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矢吹丈那一拳又一拳狠狠的打擊。這些赤裸裸的拳來拳往,為「暴力與粗俗」的討論添柴加火。

從1967年開始,日本政府青年政策部門把認為可疑的漫畫都列入「有害名單」。有一次,一些官員貿然闖入千葉徹彌的畫室,調查《明日之丈》。這部連載漫畫被認為「不文雅」,關於本書的投訴被送到出版商手中,於是就有了1973年那個著名的沒有結局的結局。


拳擊手揚起拳頭隨時準備迎戰所有的挑戰者,這個方型的拳擊擂台似乎是道德衝突的縮影,在日本,這種衝突自「二戰」以來就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此外,除了指責本書的故事渲染暴力外,阻擾《明日之丈》繼續發行的原因還在於,人們擔心故事人物被政治團體和恐怖組織利用。


矢吹丈的反叛形象如此矚目,以至在1968年他第一次露面時,一些攔路打劫者會聲稱「我們是明日之丈」,以此來昭示他們的打劫動機。不久,矢吹丈的形象又被學生反抗運動利用,有人指責該書在反越戰和反政府親美示威遊行中慫恿暴力。


戰後漫畫的運動精神

在1945到1952年期間,日本處於美國的戰後管治下,人們擔心這種攻擊性主題讀物的惡劣影響不只是通過日本漫畫傳播,還通過日本所有的媒體傳播。這就促使美國當政者嚴厲打擊任何鼓動日本戰爭的言行,打擊武士道的盲目服從和自我犧牲精神。


1946年,美方出台了一部憲法,推崇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的目標。憲法明文規定:「日本國民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後來,日本被終止了「交戰權」。在二戰前和二戰中,少年雜誌中有關日本武士的連環畫傳播了「愛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理想,為了在戰後剷除這些影響,出版武士故事被視為違法,柔道、空手道、相撲等運動也屬違法之列。


這條禁令不是僅僅停留在書面上,它也確確實實地應用到了實踐中;事實上,它禁止了所有競技體育運動。1950年,麥克阿瑟將軍最終還是解除了這項禁令,他認為,如果日本人再不能走進戰場,讓他們回到運動場至少是個明智的決定。為了讓一個嶄新的日本重樹信心、點燃希望,一個戰敗的民族需要重新學會如何取勝。


20世紀50年代初,弘揚各類運動精神的少年漫畫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全民最喜愛的棒球和相撲運動,到釣魚、賽車一應俱全。


在那時,日本足球並非職業運動,但是,親歷了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的高橋陽一立志在日本普及這項運動。他創作了漫畫《足球小將》,主人公大空翼從神童最終成為國家青年隊的隊長。2002年日本世界盃中的幾名球員都提到,翼隊長的故事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每個人都知道運動漫畫的主角最終將獲得勝利,或是很光榮地被淘汰,因此,讀到他是如何堅定誠實地戰勝各種挑戰的時候,總是讓讀者興奮不已。一場棒球或籃球比賽往往長達幾百頁,每一次動作都被一一分解,驚心動魄的布局以及精心設計的效果把漫畫推向高潮。


體育漫畫流派有著自己引人注目的程式:一般是始於一位看似沒有天賦的天才新手,經常是失敗者或一位小孩,經一位師傅的嚴格訓練,歷經各種磨難,最終取得勝利。


事實上,這種漫畫程式被運用於不同的漫畫世界,也用來描述商界的成功以及強權政治,甚至用於講述漫畫行業自己的故事。


超級英雄、戰爭與機器元素


漫畫市場上銷量最好的是少年漫畫,除少數漫畫外,大多數日本少年漫畫都與戰後世界其他地方的少年漫畫有著相同的主題:動作和喜劇色彩。


超人英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充斥著美國連環漫畫書。然而,在日本,不管是在有限的翻譯作品中還是在原著改編的漫畫中,美國超級英雄對日本都沒什麼影響。


在日本,這類頂級鬥士大多是外星人和機器人,如奧特曼、八超人、筋肉人,還有那些穿著制服、戴著面具的戰隊,比如假面騎士和超級戰隊。


多年來,英國人和美國人在戰爭連環漫畫中一遍遍重複著他們在「二戰」中的故事和取得勝利的時刻,而在日本,以現代戰爭為主題的作品幾乎沒有,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原因是,這一主題本身對日本是痛苦的,再者,在美國佔領時代和新憲法下,日本軍國主義的宣揚是被限制的。


隨著20世紀60年代早期大國沙文主義的死灰復燃,渲染戰爭的少年漫畫也成為時尚,這讓千葉徹彌深感不安。他說:「他們以一種極端侵略性的風格展現了戰爭,好像戰士就是真正的超級英雄一樣。我認為,描述我們如何殺死敵人並不是一件輝煌的事。戰爭是災難,這就是我在1963年創作《紫色電光改換的塔卡》的原因。」


千葉對其作品中戰鬥機飛行員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我研讀了大量飛行員們的檔案書信,並與戰爭中失去了兒子和兄弟的人進行了交談。我得知,汽油極其短缺,有時,飛行員們給飛機裝上半箱油就不得不駕機起飛了。」


千葉漫畫對真實事件的描述,常常使其作品真實而令人感動。對戰爭的幻想似乎是日本動漫作品中產生「巨型機器人」現象的一個重要根源。「巨型機器人」這個概念,在1956年的連載漫畫《鐵人28號》(或者叫《巨大機器人》)中重生。


日本漫畫作品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巨型機器人,是金屬戰士部隊中的第28號,他被賦予在戰爭中拯救日本的使命。他的建造由於美軍的轟炸而中斷了。當數年後它終於被製作完成而獲得再生時,它的威力被用來挫敗各式各樣的犯罪分子和外星來客。沒有自己的個性和智能,巨大機器人成為日本眾多巨型機器人的笨拙原型。


一般看來,這些巨型機器人被看成是人類(特別是年輕人)的工具或武器,人們可以像駕駛車輛一樣駕駛它們,可以通過遙控器對它們進行操控,也可以把它們當作盔甲穿戴在身上。


漫畫中那些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往往是小巧而友好的,像阿童木和多啦A夢,後者是一隻來自未來的機器貓。總的說來,機器人越大,越不可能獨立或個性化。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機器貓為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筆下最著名的漫畫形象之一


當日本的科技向微型電子產品發展的時候,日本的漫畫科學家們卻大量製作巨型機器人。1972年永井豪和他的原動力製作公司的作品《鐵甲萬能俠》(又譯《魔神Z》)使機器人漫畫派重新充滿活力。這是日本第一個關於神奇力量的故事,這種力量通過機器人大腦控制巨型機器人。


《鐵甲萬能俠》及其系列產品預示著影響迅猛、成長急速的一種亞文化——高科技機械文化的產生,就像是在高科技機械領域一樣。《超時空要塞》、《高達》、《機動警察》和其他一些身著緊身衣的變形機械人傳奇故事誕生了,他們最初在動畫電影和電視上出現,後來被改編成漫畫作品。


蠢漫畫與叛逆青春


在少年漫畫中同樣受讀者喜愛的,是一些能使孩子在漫畫世界中開懷大笑的惡作劇、鬧劇甚至惡劣的瘋狂行徑。


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一部分漫畫家把這個流派推向新的領域。這種惡搞漫畫已經被人們接受和熟知,特別是赤塚不二夫的「極端愚蠢」的喜劇漫畫,更使這種漫畫大獲全勝。


他在1967年推出的瘋狂家庭情景喜劇中,描述了一位白痴父親:天才平成。這位傻瓜父親甚至比自己的兒子還要傻。日本的家長們從未遭到過如此的嘲諷,可這讓孩子們喜歡。


更有過之的是,第二年,永井豪在周刊《少年跳躍》推出了《破廉恥學園》。父母和老師對此都很憤怒,但學生卻很喜歡這些諷刺日本高壓教育體系的作品。在那種高壓教育體制下,男學生和老師不是去關注學習,而是整天想著喝酒,賭博以及和女生眉目傳情。


儘管沒有明示,事實上,這部漫畫是對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忍受的權威和考試體制的挑戰。然而,永井豪的出版商集英社卻受到日本政府青年政策部門的指責,說他們出版了如此有害的荒誕的課堂漫畫。永井豪最終決定終止這部漫畫連載。


毫無疑問,這些連載漫畫有些傻氣和幼稚,但它們也表明,在日本,也有一些反叛精神存在,這種反叛精神,是當時世界青年的潮流。


少年漫畫為什麼吸引人


少年漫畫也吸引了數百萬的日本成年男女,那是因為,幾乎每天都有一集或幾集改編成動畫的少年漫畫在電視上播出——那是花錢也買不到的黃金廣告時段。不過你不能總是通過動畫片來判斷一部日本漫畫。改編後,故事情節常常會變化,從印刷頁面跳到電視小屏幕,一些重要細節也會丟失。


以《龍珠》為例,作者鳥山明注意到:「動畫和漫畫的區別是,一集動畫片能覆蓋三集漫畫,因此動畫片能夠很快超過漫畫的進展速度。也因為如此,動畫片常通過增加更多的打鬥,來延長動畫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漫畫故事中本來就較少的一些精彩之處幾乎丟失了,動畫導演為了填滿電視播放時間,常常根據需要增加使人眼花繚亂的打鬥場面。


那麼,為什麼有如此之多的少年漫畫的讀者是成年男性呢?難道這些壓力重重的工薪男人、丈夫和父親正逃進第二個童年么?或者,他們也許從未真正離開第一個童年,寧願仍然「像一個12歲的男孩」一樣?


懷舊之情固然有其迷人之處,但是少年周刊雜誌的持續誘惑也許並非在於對成年生活或成年責任的否定,而在於這些雜誌給予他們積極的價值觀。


正如《少年跳躍》的編輯後藤廣喜在1991年說的那樣,周刊雜誌「給人們展示了這樣的信念: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能有所成就。這正是我們的故事想要告訴人們的,這樣的哲理既吸引兒童又吸引成人」。


《少年跳躍》和其他一些雜誌能銷售給從6歲到60歲的人群,其賣點似乎是一些價值觀:友誼、堅持,還有贏得勝利。見證了自戰爭以來日本的重建浪潮,經歷著自蕭條以來日本正在進行的經濟復興,日本人不斷在少年漫畫英雄中找到鼓舞和慰藉。


這與「少年」一詞的意思吻合,其含義不僅指「男孩」——由「少」和「年」兩個字組成,它還意味著「純潔的心靈」。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人間詞話》。

二戰後的日本漫畫產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期是你增值的最好時期
一首《桃花庵歌》,一個真實的唐伯虎
2016成都第三屆天府古鎮藝術節將在彭州拉開帷幕
名媛學堂:女校芳菲
我很美,我是中國山水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三大支柱產業,動漫產業排第二,僅次於汽車產業
日本娛樂產業的六個秘密
從日本看中國的養老產業
日本動畫:一個霸屏奧運東京八分鐘的產業
中國花天價引進日漫能拯救日本動漫產業嗎?
中藥健康產業將成繼 IT 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五)
探訪日本JK文化背後的兒童色情產業溫床
日本動畫產業商業運作的基本——收視率測查方式和歷史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四)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七)
是漫畫編輯成就了強大的日本ACG產業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六)
日本動畫2016年產業報告:最新日本動畫產業數據匯總(八)
陳進:將十二背後打造成中國新式旅遊產業的品牌
日本動漫產業要完蛋?需要靠中國拯救日本動漫市場!
日本動畫產業商業運作的基本:收視率計算和誤差
日本推出新經濟增長戰略 力推「第4次產業革命」
日本動漫形成產業鏈了,國漫本來就是沒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