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摘自書籍《晚清外交七十年》李書緯(著), 東方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背黑鍋」的道光帝


文/李書緯


琦善是帶著情緒和偏見來查辦林則徐的,因為有道光帝的支持,他變得更加有恃無恐。琦善於1840年11月底到達廣州後,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查找林則徐、鄧廷楨等人的「罪證」。可是查來查去也找不到視金錢如糞土的林大人的「罪證」,琦善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他為了討好英國人,向英國人表示議和的「誠意」,竟然威逼廣東巡撫怡良,要他捏造事實,給林則徐定罪。


怡良對於林則徐在廣東禁煙的所言所行是有所耳聞目睹的,他心裡是有桿秤的。因而,當琦善要他誣告林則徐拒納英國女王的通商文書時,他拒絕了這種卑劣的行徑。琦善看這一招兒行不通,就又顛倒黑白,指責沙角炮台轟擊英軍送信的船隻,要懲辦副將陳連生,說他尋釁滋事,挑起戰端,要他向侵略者賠禮道歉。琦善此舉實際上仍是把矛頭指向林則徐。雖然此事因為廣東將官的反對而沒有得逞,但也使得將士們感到心寒。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林則徐向清朝道光皇帝奏報收繳鴉片情況奏摺


琦善這種千方百計討好英國人的舉動,能討得英國人的歡心嗎?答案是否定的。林則徐被解職,琦善本以為搬開了和談路上的絆腳石,英國人會展現出和平的姿態。但是,現實的結果是,他和道光帝的不抵抗舉動,使得議和更加被動。英國人變本加厲地提出各種苛刻條件,甚至提出要大清國割讓香港。


英國人覬覦香港已久,在他們看來,霸佔了香港,香港就是他們對華貿易的橋頭堡,又可以把它視為對華全面擴張的據點。繼英國使者馬嘎爾尼之後,於1816年來華希望與中國實現貿易通商的英國將軍阿美士德路過香港時,曾經對香港的情況作過調查,他把調查到的情況寫成報告,彙報給了英王。他在報告中說:「從各方面看來,無論出口入口,還是水陸環繞的地形,香港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良港。」阿美士德的報告為以後英國人覬覦香港埋下了伏筆。

阿美士德看上了中國的香港,實際上當時在華的許多英國商人都有這種願望。1830年,47名在華鴉片商人聯名上書英國議會,要求英國政府採取手段,佔領中國海口的一個島嶼,以「保護」英國對華貿易。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讓政府出面保護他們在華的鴉片貿易。此後,英國外務大臣巴麥尊也多次提出,應該在中國尋找一個島嶼,作為保護英國商人的基地。他們當時雖然沒有指明要佔領香港,但卻早已發現香港正是這樣一個理想的地方。後來,作為駐華商務監督的律勞卑提出了佔領香港的建議。他認為香港可以作為英國侵華的商業和軍事據點。律勞卑去世後,作為第四任駐華商務監督的義律堅持了律勞卑的主張,他認為佔領香港,既可加強對華貿易,又可以避免英商受到澳門的葡萄牙人的牽制。


因此,琦善在廣州談判時,英國人又提出了割讓香港的要求。11月29日,初到廣州的琦善先是派守備張殿元、白含章、翻譯鮑鵬等人前往接受外交文書,實際上也是試探英國人的口氣,看看他們會開出什麼條件。一開始,義律就提出了賠償軍費、追討商欠、賠償被燒毀的鴉片折價2000萬兩白銀、中英對等外交、割讓沿海某處地方供英軍使用等條件。


張殿元、白含章兩人通過翻譯鮑鵬對這些條件予以駁斥:


第一,貴國自己動兵,軍費開支系「自取」,我朝為了防堵,也花了不少錢 ,請問這筆費用又該問誰要?


第二,既然是商欠,就該找商人要,官府不承擔責任;

第三,煙價無賠償之理;


第四,以往是英國商人與廣東官府往來,故而長期用上下行文,以後如中英官方對話,文書體例自可變通。至於如何變通,那就不是我們兩個能決定的了;


第五,關於割讓地方,純屬無理取鬧,我天朝允許你們來華貿易,已經是格外開恩,怎麼能再割地呢?


面對兩人的駁斥,義律在鴉片賠償問題上作了讓步,表示可以降到1600萬兩。但張、白兩人表示,最多只能接受300萬兩。義律討價還價表示可以降到1200萬兩,這是底線不能再降了;張、白兩人則還到400萬兩,也表示這是大清的底線了。這樣,雙方的試探性談判未能達成任何共識。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琦善與英國人談判


中英雙方的試探性談判雖然沒有達成任何共識,但是,義律已經摸清了清政府急於求和的心理。當然,作為妥協派的琦善,想在談判中爭取主動,他也在試探義律的態度。他希望「以不變應萬變」地在這場談判中獲得主動。要與敵人談判,琦善仍然積極地營造出和平的氛圍,以顯示他希望成功議和的誠意。


為顯示議和的誠意,琦善到廣州後,立即下令拆除了虎門、珠江內河等地方的作戰設施,甚至還解散了數千名士兵。英國人不是想了解大清的戰備情況嗎?想了解就了解吧,琦善對下屬這樣交代:對於來測繪的英軍讓他們測繪好了,不要阻擋;漢奸也不要緝拿;不準打探英軍的情報;派出將兵把雞、鴨、魚、豬、牛、羊給英軍送去。要談判嘛,就要營造一個和平的環境。


琦善一味地恭讓,義律並沒有感恩戴德,也沒有因此就給琦善好臉色。相反地,義律利用琦善的這種軟弱求和的心態,變本加厲地提出了更多的非理要求。


12月7日,義律給琦善發出照會,把在天津大沽會談時提出的要求複述了一遍。義律說,英軍既然已經撤軍南返了,那就請貴代表趕快議結和約吧。琦善還真給義律面子,在沒有徵得道光帝同意的情況下,竟然答應賠償鴉片煙價500萬兩。琦善此舉是希望義律不要再堅持割讓島嶼的事情了。琦善對義律說,他擔心大皇帝非但不會答應這樣的事情,其他的條件也會拒絕。


琦善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面對義律的咄咄逼人,他迫切地希望儘快結束議和,離開廣州這個是非之地。


12月15日,琦善又採取了他的老辦法,對義律作出承諾,表示可以奏明朝廷,答應追加賠償鴉片煙價100萬兩,第一年先支付100萬兩,剩餘的款數分七年陸續付清。


但是,義律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在割地開港的問題上不肯讓步。琦善沒有辦法,只有奏報道光帝,說英人態度蠻橫,開口就要割讓島嶼,否則就再起戰端。琦善在奏章中又說,現在臣很擔心,再起戰端,我方又確實無法取勝。到那時,談判就更加困難了,保不齊還會提出更多要求。因此,請求皇上降旨允准600萬兩賠款,並於廣州之外,准令福建廈門、福州兩處通商,作為權宜之計。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道光帝,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英國人要求割讓香港,這是道光帝萬萬沒有想到的。割地賠款可是有損天朝體面的,琦善的奏報使他認識到一味地遷就英國人,並不能解決問題。他給琦善下了一道聖旨,態度強硬地說割地賠款萬萬不行。同時,他又諭令湖南、貴州、四川各路人馬前往廣東馳援,以抵禦可能擴大的戰事。這一刻道光帝是真的有些後悔了,他要求琦善加強戰備。這一刻,他又想起了林則徐和鄧廷楨,雖然沒有給兩人實權,但要他們協同琦善「妥為辦理」。


既然是協同辦理,言外之意,所有的決策仍然是琦善說了算。琦善接到諭令後,非但不抵抗,凡事也不與林、鄧商量,仍然堅持自己的「乞和」路線。琦善之所以這樣,除了被敵人 「船堅炮利」嚇倒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在天津時曾以英國人「恭順」矇騙了道光,如果用兵開仗,就會暴露出他所謂的英國侵略者「恭順」的話全是謊言。另外,琦善等封建官僚對他們面前的敵人全無了解,很難識破侵略者的陰謀伎倆,他們的昏庸達到了天真可笑的程度。琦善對義律一面以談判為幌子,一面用武力進攻廣州口外各炮台的行為感到不解,他曾寫信質問義律:「豈有一面乞恩,一面打仗之理」,並表示等待義律答覆之後,再作商議。真是腐朽到了極點。琦善還認為,如果吃敗仗之後便立刻開仗,則聲援不足、兵力不濟,反而使義律更加驕橫,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這表現出他對英國侵略者既害怕又不理解的心態。


糾結的琦善接到皇帝的諭令後,應該說也是有壓力的。道光帝的態度轉變了,琦善知道不能一味地妥協了。可是義律步步緊逼地要求割地,如果答應英國人的要求,自己就有被朝廷治罪、殺頭的可能;可是如果不答應,就無法籠絡義律,談判就有可能破裂。到那時,皇上仍然會怪罪他沒有籠絡好英國人,仍然會追究他的責任。怎麼辦呢?應該說,此時的琦善是抱著極大的僥倖心理的。不管是對道光帝還是對義律,他一概裝聾作啞。


12月26日,義律就割地一事向琦善下了最後通牒:在28日零點以前若無滿意答覆,英軍將馬上動武。可是28日那天過去了,琦善沒有答覆。義律急了,他於1841年1月5日又一次發出通牒:如果再不答覆,就真的動武了。琦善以為義律這次又是「狼來了」的空吼,所以他仍然沒有答覆。


琦善的裝聾作啞還是惹惱了義律。1月7日,英軍向虎門沙角、大角發起攻擊,並很快攻下了炮台。沙角、大角的失陷使外交談判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


果然,義律利用沙角、大角的失陷發出照會,要求將沙角也割讓給英國。這個要求更讓琦善感到為難,但是,英軍隨時都有可能發起新的軍事行動,他感到不能不有所表態。琦善復照義律稱,如果英軍退還定海、沙角,可以奏明皇上,請旨將珠江口外給予「寄寓一所」。這等於表示,在割地的問題上他會努力說服道光帝。



英國割香港道光帝只是「背黑鍋」,真正幕後黑手是他



道光帝書法


琦善的這個表態,使義律覺得應該向清方提出更多的要求。1月17日,琦善與義律又進行了一次會談。當然,這次談判實際上是被迫的。談判的地點在廣州以南26英里的蓮花山。當時,義律帶了56名殺氣騰騰的皇家水兵和一個由15人組成的樂隊。他們在這種氛圍中展開了談判,具有很強的示威性質。


談判中,義律提出了四個條件:割讓香港;向英國賠款600萬兩;中英兩國平等相待;恢復廣州的通商限期,英商可以到黃埔或黃埔以外的地方經商。


這一次,琦善竟然私下裡答應了割讓香港與鴉片賠款。但是,他答應了並不意味著道光帝就同意了,他也不敢代替皇帝作出決斷。怎麼辦呢?他把皮球踢給了道光帝。


琦善在給道光帝的奏摺中,濃墨重彩地闡述不能與英國人對抗的原因,地理形勢沒有險要位置可以據守,武器和士兵作戰又不能力敵,民情意志不堅定,這樣的情形交戰起來,勝負實在沒有把握。琦善最後說,考慮到國計民生,他才去同義律會談的。琦善的奏摺中還附了義律要求割讓香港、賠償鴉片款的草案。這個草案就是後人所說的「穿鼻草約」。


雖然琦善沒有在「穿鼻草約」上簽字,但道光帝看完奏摺後,對琦善更加不滿。他讓琦善到廣州與英人和談曾下過這樣的指示:如遇英人「不馴」,仍當進剿。但是,琦善非但沒有進剿,反而默許了英國人的要求。道光帝斥責他:「膽敢背朕諭旨,仍然接遞逆書,代逆懇求,實出情理之外,是何肺腑?無能不堪之至!汝被人恐嚇,甘為此遺臭萬年之舉,今又摘舉數端恐嚇於朕,朕不懼焉。」


雖然道光帝說不懼怕英國人的恐嚇,但義律認為,琦善既然默許了「穿鼻草約」,那就等於事情已經說定了。於是,他發了個佔領公告,強行佔領了香港。


義律單方面宣布與琦善達成了「穿鼻草約」,這更使得道光帝把怒火發到了琦善頭上,於是,他將琦善革職查辦。而事實上,英國女王也不甚滿意義律的這個單方面決定。於是,一個「穿鼻草約」把琦善和義律都排斥出局。琦善的倒下,是因為天朝皇帝不承認「穿鼻草約」,認為他違背聖意,竟然敢將香港私許給英國人;義律的倒下,是因為英國女王認為義律並沒有嚴格按照政府的訓令行事,視訓令為廢紙,「穿鼻草約」取得的成果跟帝國的遠大目標有很大的差距。


英國女王很不滿意「穿鼻草約」,她為此給比利時國王寫信說:「中國事件很使我們懊惱,巴麥尊感到極其羞辱。如果不是由於查理?義律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奇怪舉動,我們所要求的一切或許已經到手了……他完全不遵守給他的訓令,卻嘗試著去取得他能夠取得的最低的條件。」


中英雙方最高領導人都不滿意「穿鼻草約」,因而雙方都不承認這個草約。這就意味著在戰與和的道路上,中英雙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金庸武俠小說中,誰才是殺人最多的女魔頭?
刺激清朝建立海軍決心的不是外國的欺凌,而是他們?
多爾袞離君臨天下僅一步之遙,為何他甘心放棄?
這地方約有一百個民族曾是中國領土,卻被清朝弄丟了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隻從香港來的腳丫!香港說:「這鍋我們不背」
香港最可怕的就是古天樂,因為沒人黑他,他就把自己晒黑了!~
香港霸屏之王,是國內唯一零緋聞的男星,只有太陽敢黑他
前有日本「黑幫」威脅,後有妻子替他坐牢,香港黑社會老大就服他
你們都在回顧香港,可我最懷念的還是街頭的那輛紅藍雪糕車
為何香港明星都跪倒在他腳下,而泰國民眾卻不認識他?
她是最美尼姑,吳彥祖在她面前失控,前體操世界冠軍赴香港打拚,竟當上銀幕女神
王傑談香港娛樂圈黑幕,得罪了他,他就把你毀掉
他們才是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言人,沒有他們,就沒有黑幫港片的輝煌
她是孫儷閨蜜、香港視後,如今竟然變臉成韓熙雅,下巴戳胸真是太尷尬了
香港演藝界大佬兒子:一身腱子肉,夢想是功夫明星,但就是火不了
香港海關查走私,發現了瀕危鳥類的頭骨, 我國古代稱它為鶴頂紅
香港樓頂的這張照片的背後,是鯊魚們不堪承受之痛
香港娛樂圈的大哥大,黑白兩道都給他面子,他拍戲沒人敢找麻煩
香港腳剋星,我的襪子穿7天不洗也沒臭
香港,為什麼是臭臉之都?
實拍:香港九龍繁榮背後的罕見『黑暗』面
金裕貞香港拍寫真,捲髮甜美,初露風情,驚艷你了嗎
香港藝人與外國明星撞臉啦,真的不是雙胞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