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這一下《楞嚴經》的問題來了。佛的大弟子、四大弟子之一富樓那提出來問:你跟阿難所講的這些道理,師兄已經悟了,我們也聽懂了,但是你講的這個生命本體本來是清靜圓明的、空的、清靜圓明的,「云何復生山河大地?」為什麼會一動,變出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生那麼多東西,而且還變一個男的、女的,還生了我們這些人,不是多餘嗎?這個生命怎麼來的?科學問題來了,這就是生命的根源。……後來作這個結論: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南懷瑾先生《南禪七日》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佛以神通能力,顯現出神妙不可思議的境界。然後向文殊師利菩薩說:「你現在看上面二十五位達到無學果位的阿羅漢們,以及諸大菩薩們的自述,各自說出他們個人最初成道修持的方法,達到真心實相的圓通法門。他們的修行方法,實在沒有什麼好壞優劣可評論,也沒有前後差別可分。但是我現在要使阿難開悟證得自性,在這二十五位的修行方法中,哪樣才與他的根器相宜?而且從我滅度以後,這個世界上的眾生,若要進修大乘菩薩道,勤求無上正道,應該依哪種方便法門,才能使他們容易成就?」文殊菩薩就遵照佛的慈旨,起立說偈,作為結論說: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文殊菩薩首先指出妙覺靈明真心自性的本元,譬如澄靜無波的大海水一樣。圓融遍滿,寂然無相。在圓澄的寂滅性中,又元自具足靈明妙覺的。所謂本覺之性,不假修證而得。)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自性本元的妙覺,是靈光獨耀,朗然常照,了了明明,元無塵垢。照性至極,就產生相反的妄動功能。在理則上,就叫做有所動了。既有妄動功能的產生,朗然靈明常照的自性,就亡失它本覺圓澄的真相。等於平靜無波的大海中,忽然起了波浪。波濤洶湧,反而遮障了大海平靜的本來面目。)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自性本覺圓澄的功能既已亡失,就依迷於妄動功能的輪轉,開始一變而發生心靈與物理上的虛空境界。虛空的形成,是宇宙世界成因的根本。所以世界宇宙,都是依於虛空而存也的。)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本覺自性,一經變動而產生妄能,迷妄就形成虛空世界。由於堅固妄想,就形成國土世間的存在。復由於靈明妙覺的轉變,所以有一切具有知覺眾生的生存。)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我們所看到的虛空雖然是無邊無際,廣大無垠。但是虛空還是自性本覺中所生起的第一現象。自性本覺,猶如一大海水。無邊無盡的虛空,還只如大海中所發現的一個小浮漚。)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這些物理世界,憑無量數微塵構造所成的物質世間,都是依於虛空而生起。然後又存在於虛空之間。須知虛空在本覺自性中,猶如大海中的一小浮漚。如果覺性中的浮泡消滅了,自性就歸還到本來清凈的本位。若能把現象界中的虛空妄覺滅除了,無邊無際的境界,也就復歸於虛空。虛空都不存在,哪裡還有三有的世間可得呢?所謂三有與有漏,都是佛法中指世間現象界的專有名詞。三有是指欲有、無明有、煩惱有(或說是業有),這三種現象,都是有生有滅的,名為生滅法。有生滅就有缺漏。所以說精神世間與物理世間,都是有漏的成因。)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要滅除三有,還歸於本元自性,卻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雖然方法不同,但都是為了要復還於自性的途徑。)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在已證本覺自性的聖境中來看,任何一種方法,都可融會貫通,發明自性。無所謂哪一法是順的,哪一法是逆的。其實都是為了修證的方便所設立。再說:在已證本覺自性聖境的人看來,環境與方法的順逆,也都是助道的方便。並無一定的執著。)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但是最初發心修習佛法,要證悟自性,進入本覺真心楞嚴大定的境界。對於入門方法的選擇,與成佛的難易,的確必須要審慎為之。因為方法的適合與否,關係成功的遲速至為深切,這又應當不得不知的。)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二十五位圓通法門,是根據六塵五根以及七大種性,與觀音耳根圓通共成二十五位。但文殊菩薩的總評,卻首先評述色塵入手修持的方法,是有深意的。須知圓澄元妙真心的本覺自性,既因迷妄而有虛空。復從妄想凝結而形成色塵的物質。色塵物質是自性功能所現的真精妙有。凡夫迷妄不悟,就認為是實有的。如果悟徹色塵妄想的本性真空,就可以證入塵銷覺凈的自性本覺。但從色塵入手,雖然可以精了,可是不能明徹。何以不能明徹呢?因為色塵雖然精了,但是容易著於妙有,所以不能明徹圓通。如果能夠透徹色塵,也就可以真正獲得圓通了。恰如本經佛的結論所說:「生因識有,滅從色除。」是同一意義。所以二十五位圓通的結論評述,先從色塵開始,以觀世音的因聲證果為結。指出世間所有現象,自始至終,不外聲色兩種妄塵的纏縛和變化。雖然變出多門,主要還須向聲色上了。)


——南懷瑾先生《楞嚴大義今釋》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圖為北宋蔡卞書《楞嚴經偈》: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你把這四個字去掉了,成佛一半還有餘
南懷瑾先生:真正的修行人是怎樣的?
南懷瑾先生:此身是外物,只有使用權
南懷瑾先生:談神通與特異功能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楞嚴經》的重點,文殊菩薩的結論
《楞嚴經》的故事
南懷瑾:《楞嚴經》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講出來了
南懷瑾老師:為《金剛》《楞伽》《楞嚴》三經重印首語
南懷瑾老師:《楞嚴經》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講出來了
佛法將來都會滅亡的,最先滅的經典就是《楞嚴經》,為什麼《楞嚴經》先滅呢?
《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是為〈楞嚴咒〉而說的
虛雲老和尚關於《楞嚴經》的精要開示
弘法視頻︱《楞嚴經》(一)楞嚴是真經嗎?
《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是為〈楞嚴咒〉而說的
直指心性的《楞嚴經》
虛雲老尚對《楞嚴經》的開示
《楞嚴經》之無量殊勝功德
《楞嚴經》是諸經的骨髓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敘言「一」、「二」
《楞嚴經》中說惜福
《楞嚴經》〈楞嚴咒〉在末法時代的重要意義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後記
讀《楞嚴經》首先要明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