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烹小鮮,讓娛樂更鮮活!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導語


《中國式關係》講述了一位曾在官場混跡多年的中年男子馬國梁離開官場到商界打拚的故事,他經歷種種人際關係的變化與角力,通過他與不同階層來往的奇遇,展開了政與商、官與民、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社會圖景。


接受採訪的前晚,耗費編劇張蕾3年心血的電視劇《中國式關係》收官了,當日,這部劇集在樂視視頻的點擊率突破3億。


《中國式關係》講述了一位曾在官場混跡多年的中年男子馬國梁離開官場到商界打拚的故事,他經歷種種人際關係的變化與角力,通過他與不同階層來往的奇遇,展開了政與商、官與民、體制內與體制外的社會圖景。

與投資人馬珂、製片人張翼芸和總策劃李曉明相比,張蕾的履歷還很年輕,上一部最受關注的作品是電視劇《失戀33天》。


張蕾在中國傳媒大學攻讀文學博士時的博士論文題目是《現實主義電視劇研究》,從理論到實踐,創作《中國式關係》是張蕾與觀眾的一場「過命」,她儘力摸索著劍拔弩張與溫情脈脈的平衡感,避開雷池,讓劇中的馬國梁「嬉皮笑臉應對人生的難」。


在陪護母親的病房,張蕾和病房裡的腫瘤患者一起看完了自己的作品,她對記者說:「他們都很投入,有這麼一個時刻,他們暫時忘掉了痛苦,是放鬆愉悅的。我感覺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如果能給人帶來一種溫暖和快樂,善莫大焉,榮幸之至。」


從一個有意思的人物開始


Q:最初是如何圍繞「中國式關係」的題目在創作中找到切入口的?

A:其實這不是一個主題先行的劇,而是想從一個有意思的人物、一個有意思的故事開始。我們想塑造一個身上寄託著某種人格理想、有魅力的中年男人形象。具體從哪個角度切入經過了很久的討論,總策劃李曉明提出「從體制內到體制外」的角度。一個在體制內生活得風生水起的中年人,一下子墜入到一個五光十色的江湖,經歷在各個階層中過山車一樣的起伏奇遇,可能就是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中國式關係》的製片人張翼芸認為「人人都能從馬國梁身上看到自己」,你如何使筆下的人物與大眾產生情感共鳴?


A:在寫的過程中我就愛上了一個虛構的馬國梁。他既然來自生活中,就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共鳴。

馬國梁的身份和時代潮流是暗合的,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體制」不單指國家單位,每個人都經歷了各種「體制」,求學、工作、婚姻都可說是一種「體制」。在時代浪潮的衝擊下,每個人都可能感到挫敗,甚至崩塌,都在期待重新開始的勇氣,在重新開始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無法設想的不堪和絕望,誰都想像馬國梁一樣重新站起來。


「重新站起來」並非庸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一種內心重建,渴望做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重建各種人生關係,實現自我價值的重新確立。某種程度上,馬國梁有這種隱喻的色彩,也許更容易引起共鳴。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劇中有句台詞:「馬國梁不是一般的人性。」你如何闡釋這句話?


A:如果一個社會道德淪喪,可能道德的標準就會被亞道德所取代,把「有底線」作為「有道德」的標準。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現在恥於談人格人性。其實能夠真正讓人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得到尊重和愛戴的,只能是人格和人性。在馬國梁身上,「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格底線是從未動搖過的。


我熟悉很多在體制內生活了一輩子的人,他們身上帶有那些莫可名狀的東西,一種能夠掌控一切、春風得意、自我肯定的氣質,似乎很嚴肅,又似乎很喜感,但有一種紅旗下的正義和凜然。這些人身上最可貴的一點,是留在骨子裡對傳統美德的堅守,例如孝道、仁義,就是傳說中的「一本正」。


在作品中演員對馬國梁的演繹體現了這種烙印。我看到的第一個片花是陳建斌和馬伊琍在酒桌上相遇那場戲,陳建斌把體制內官員的氣質融合成舉手投足間微妙的氣場,讓我感到無可替代。


寫一個中國特色的故事


Q:《中國式關係》看起來並沒有完全聚焦於中國人情社會的關係探討,而是花了不少篇幅去討論家庭倫理的關係,為何做此側重?


A:這個劇也想對中國人情社會有一定程度的探討,尤其是大家感興趣的官場和商場的種種利益關係,但它只是劇中要表現的一部分。這一方面出於審查的考慮,一方面也是「中國式關係」的特殊性。


對中國人而言,儘管有種種社會關係的糾纏,最核心的還是家庭關係。劇中有句台詞:「你在外面爭名利,搶風頭,回到家裡,真正能決定你生活質量的還是身邊那幾個人。」有句話說,西方人以個體為單位,而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要寫一個中國特色的故事,把家庭關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比較符合創作主旨的。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有評論說《中國式關係》嘗試勾畫了當代中國人物群像的「浮世繪」,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女兒的角色過於勢利冷漠、對馬國梁「奪妻霸位」的沈運狹隘算計等等,你怎麼看?


A:既然叫《中國式關係》,就要體現一個人在處理不同關係時不同的人性。比如,沈運有心機、算計、人性上的狹隘,但他又是一個完美的丈夫。從塑造人物的角度來講,立體豐富的人物才真實,凡是能有空間塑造的人物,都希望在正確的價值導向下展現出其多面性與變化,這是現實題材創作的原則。


不過,次要人物筆墨太少,只能扁平化處理,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我想從馬國梁女兒身上帶出父女關係的探討,她看上去自私、冷漠、事不關己,其實是用表面的無所謂來掩飾面對父親的無措和尷尬。這其實也是一種中國式的、說不出愛的親子關係。但缺乏更多的空間去展示,也許會給觀眾帶來一些困擾。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進行現實批判時,創作尺度上的把握是否是一個難點?


A: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帶著鐐銬跳舞,我們在試圖探索,如何能帶著鐐銬跳得起來,跳得精彩。


我們在劇集里虛構了一個體制內的單位,作為一種象徵,涉及到官商的部分都會嚴格把握國家規定的尺度,最重要的是價值導向也是反貪反腐、揚善除惡。


人物的事業線是圍繞建設老年公寓展開的。一方面,它連接著一定時期內最有銅臭味、最血淋淋、最爭鬥激烈的建築行業,另一方面又寄託了情感和人性上的追求。中國人把「孝」作為首德,作為衡量人性最重要的標尺,老年公寓與此相連,與此同時,它還展現了主角和身邊老人之間的關係,是不二之選。


我們在送審時其實是有些緊張的,擔心帶上「中國式」的劇名不一定會被通過,但審查機構有很大的開明度,從整體價值導向的角度去衡量,沒有任何阻礙,也算是大家在這方面的嘗試踏出了一小步。


「觀眾比你聰明」


Q:創作之初,是否對《中國式關係》的觀眾有基本畫像?


A:其實沒有。我們儘可能涵蓋更廣泛的觀眾群,有一部分適應高端觀眾,有一部分適應老百姓。但不能說考慮到東家愛看磚,就在這裡擺塊磚,西家愛看瓦,就在那裡擺塊瓦,對整個團隊而言,它不是一個定製產品,而是文化屬性先行,沿著創作規律往下寫。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你怎麼看待創作者與觀眾的關係?


A:有一句話叫「包餃子餵豬」,很多創作者會認為觀眾被快餐文化消耗得沒有精細的口味和腸胃,但觀眾中間不只有美食家,還有食神。一個知乎網友寫了幾萬字劇評,我第一次看見這種論文級劇評,也堅定了初衷,先把觀眾當神供著,他比你聰明,能體會到的遠比你想像更多。


這個劇本的創作經過了3年,我把自己當成一顆丹來煉,將現有的人生體驗、自以為最極致的悲歡、最真誠的感悟,都用在劇里,如果能換得觀眾的時間和關注,觸發他們的思索,這是創作者莫大的榮耀。往大了說,我覺得是一種生命的共鳴,也就是我所謂「過命的交情」。既然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不窮盡你自己去跟觀眾過命呢?


Q:台詞的設計十分考驗電視劇編劇的功力,精彩的台詞能最大程度喚起觀眾的共鳴。《中國式關係》的台詞有逗貧,有交鋒,有言外之意,你是如何斟酌台詞的?


A:最關鍵的一點是讓人物活起來,最艱難的也是這個過程,編劇附體進入他的身體。一旦活起來之後,人物的身份地位、教育閱歷、內心訴求以及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決定了他在這個場合只能說這樣的話。


這樣的錘鍊很難,也很花時間。但若是沒有讓台詞戳到最癢最痛的點,沒有讓人物靈魂最深處的聲音出來,我會覺得遺憾。而我投入其中,通過人物也找到了一些情感出口,比如對老人的感情等等,更讓我覺得與觀眾是「過命之交」。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一些電視劇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會以「灑狗血」方式強調戲劇衝突,你如何平衡現實題材的真實感和戲劇性?


A:「狗血」從來沒有一個界定,它很微妙地存在於人心中。創作者都希望衝突足夠極致,矛盾足夠激烈,如果不能把觀眾吸引到熒幕前,作品也沒有實現價值的機會。


「狗血」的尺度是一個技術問題,要在匪夷所思的同時盡量合情合理,需要磨練。但在創作態度上,應有鮮明的界定——是想真實反映一種生活或人性,還是只想敲鑼打鼓地吸引人眼球、讓人們用吐槽來維繫熱度?


現實主義的光芒永存


Q:生活經驗對現實題材的創作有多大作用?你如何積累創作素材?


A:我人生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上學,閱歷還很淺。在寫作的時遇到陌生的領域和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語言和規則。一開始我也是從致學的角度查資料,然後會發現資料沒辦法很生動地轉化到故事裡,採訪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


比如說創作中涉及商界,我父親一輩子都在做經濟工作,他本來是一個言語精鍊、甚至沉默寡言的人,被我逼得打了八百個電話之後變得滔滔不絕。涉及到建築行業,我也採訪了建築師和市政集團做工程的朋友。這樣的採訪雖然也難免錯誤和紕漏,但至少可以讓觀眾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不是完全胡編亂造。


魯迅先生說「雜取種種人,揉成一個」,你要時刻觸角全開去觀察生活。我在全職投入編劇行業之前,基本對身邊的八卦都作不屑狀,但是對編劇來說,八卦,也就是鮮活的生活素材太寶貴了。我看到一些人打架,就會非常小心地靠近,觀察人在情緒激憤的狀態下是什麼表現。


另外還有間接經驗的積累。除了自己創作,看各種各樣的藝術體裁如何呈現故事,甚至看體育比賽,都會發現人在極端情景下的表現。這些觸類旁通的東西都能滋養你的創作。創造的時候要想辦法找到開關,去調動生活中積累的點滴,使其衝擊向一個有力量的出口。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Q:你如何看待近期現實題材劇集的逆襲現象?



A:現在資本湧入之後有很多亂象,很多強有力的資本以為電視劇可以像純粹的商品一樣生產,它可能會把「周期短」作為一個重要標準,這其實違背了藝術創作規律。


在暑期檔我們欣喜地看到現實題材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這就證明我們的創作還是百花齊放的。


玄幻類的作品會給人帶來精神愉悅,提供某種慾望的出口,它也有自己的功用。如果我們把那些玄幻姑且稱之為浪漫主義的話,二者也許會長期並存。但我始終覺得現實主義給人心帶來的衝擊和震蕩,是其它創作方法無法企及的。


Q:近期的「逆襲」會帶熱現實題材劇集的創作嗎?


A:生活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就會永遠都在,永遠閃光。我相信每個人更關注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在藝術作品中看到自己人生的映射,能夠把自己投入其中,和它共悲喜,從中有收穫,你怎麼會不愛他呢?


創作者踏踏實實地生活,盡量讓人生閱歷和情感感悟豐厚起來,去創作更好的作品就好了。至於是什麼樣的風潮,什麼樣的創作傾向,其實不重要。


文:覃柳笛、劉佳璇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公眾號


pengxx01


往期關鍵詞


好傢夥|張嘉佳|超星星學園

《中國式關係》編劇張蕾:編劇可能是除了心臟外科醫生外離人心最近的一種工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烹小鮮 的精彩文章:

網大也敢挑戰機甲硬科幻?《全金屬裂痕》身先士卒、引領網大機甲熱潮
《忍者神龜 2》臨近上映,派拉蒙的中國生意起步晚了

TAG:烹小鮮 |

您可能感興趣

《晝顏》編劇井上由美子新作,又一部劇情高能怪獸劇
袁姍姍《國民大生活》 不會演的編劇不是好編劇
日配就比中文版的好?《銀之守墓人》的編劇需要走心了
專訪《縫紉機樂隊》編劇蘇彪:喜劇,喜在前,劇在後
袁姍姍化身熱血編劇上演「戲中戲」,致敬國劇匠心
《黑衣人》要拍外傳了,《鋼鐵俠》編劇參與劇本創作!
《刀劍神域》真人電視劇追加新編劇!關於最近好萊塢的漫改
《楚喬傳》劇情爛尾,原來是這些人在背後影響控制了導演和編劇~你們良心還在?
人大代表趙冬苓:編劇行業存在的問題隨著電視劇市場的成熟而解決
《編劇的藝術》:寫作即編劇
《逆襲》一部集國產老梗為一體的電視劇,編劇有毒系列
專業人士眼中的最佳韓劇!百名准編劇選出人生之作,劇荒時照著這個清單看就對了!
石原里美新劇飾演解剖醫生 與《逃避可恥》編劇合作
史上最雷人的電視劇台詞,編劇們是在鬧著玩么?
《鬼怪》編劇金恩淑 當選韓國觀眾最喜愛電視編劇
美女演解剖醫生 石原里美新劇與新垣結衣熱劇編劇合作
他是投資人,也是藝術家,更是《埋葬》的編劇及導演
影視劇拉片教你編劇速成之一:故事結構與人物設置
編劇太狠心,一部劇全是領盒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