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行香子·述懷


宋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清夜悠悠,纖若無塵,月色涼如水,銀光遍瀉。與知己對酒當歌,應當滿斟盡歡。感覺俗世的浮名浮利,實在是讓人虛苦勞神。感嘆時光如隙中之駒、石中之火、夢中之身,轉瞬成空。


雖滿腹詩書,錦繡文章,奈何沒有知音賞識,不被朝廷重用。姑且自娛自樂,返璞歸真。什麼時候能夠退休,當個平民,過悠閑的日子。只要對一張琴彈奏、對一壺酒飲酌、對一片溪雲觀賞就可以了。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蘇軾一生幾浮幾沉,使他原本儒釋道三者兼有而呈現出豐富複雜的思想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向釋道方面傾斜。他的不少詞在人生短暫的感悟的基礎上表現出比較濃烈的出世和超世的思想。

作者在這首詞中,抒寫了把酒對月之時的襟懷意緒,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難覓的感慨,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脫世俗困擾的退隱、出世之意。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環境: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皎潔如銀。此種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靜之後才能感到,與日間塵世的喧囂判若兩個世界。把酒對月常是詩人的一種雅興:美酒盈樽,獨自一人,仰望長空,遐想無窮。唐代詩人李白月下獨斟時浮想翩翩,抒寫了狂放的浪漫主義激情。蘇軾正為政治紛爭所困擾,心情苦悶,因而他這時沒有「把酒問青天」也沒有「起舞弄清影」,而是嚴肅地思索人生的意義。月夜的空闊神秘,闃寂無人,正好冷靜地來思索人生,以求解脫。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蘇軾以博學雄辯著稱,在詩詞里經常發表議論。此詞在描述了抒情環境之後便進入玄學思辯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達過「人生如夢」的主題思想,但在這首詞里卻表達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說明:人們追求名利是徒然勞神費力的,萬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只不過是「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樣地須臾即逝。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散文化、議論化依舊是蘇軾作詞的一個基本手段。上闋雖以寫景開筆,但大意歸結到人生短暫,勿為名利虛耗精神的主題。所以開頭對月夜斟酒的場景的描寫,其意在人生享受貴在及時,不要枉負清夜銀月。「酒斟時、須滿十分」一句尤顯其豪放意趣。接下連用三個典故,無非一再強調人生如夢。由此回看斟酒十分之想,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下片開頭,以感嘆的語氣補足關於人生虛無的認識。「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蘇軾在元佑時雖受朝廷恩遇,而實際上卻無所作為,「團團如磨牛,步步踏陳跡」,加以群小攻擊,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悶之時,尋求著自我解脫的方法。善於從困擾、紛爭、痛苦中自我解脫,豪放達觀,這正是蘇軾人生態度的特點。


他解脫的辦法是追求現實享樂,待有機會則乞身退隱。「且陶陶、樂盡天真」是其現實享樂的方式。只有經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復與獲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種種煩惱。但最好的解脫方法膜過於遠離官場,歸隱田園。看來蘇軾還不打算立即退隱,「幾時歸去」很難逆料,而田園生活卻令人十分嚮往。彈琴,飲酒、賞玩山水,吟風弄月,閒情逸緻,這是我國文人理想的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他們恬淡寡慾,並無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賞賜一點便能滿足,「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就足夠了。這是多麼的清高而富有詩意。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蘇軾是一位思想複雜和個性鮮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現建功立業的積極思想,也經常流露人生虛無的消極思想。如果僅從某一作品來評價這位作家,都可能會是片面的。這首《行香子》的確表現了蘇軾思想消極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悶情緒,因其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在封建社會是難以實現的。蘇軾從青年時代進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隱的願望。其實他並不厭棄人生,他的退隱是有條件的,須得像古代范蠡、張良、謝安等傑出人物那樣,實現了政治抱負之後功成身退。因而「幾時歸去,作個閑人」,這就要根據政治條件而定了。事實上,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並未功成名遂,也就沒有實現退隱的願望,臨到晚年竟被遠謫海南。全詞在抒情中插入議論,它是作者從生活中悟出人生認識,很有哲理意義,使人們讀後不致於感到其枯燥。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此詞雖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的苦悶、消極情緒,但「且陶陶樂盡天真」的主題,基調卻是開朗明快的。而詞中語言的暢達、音韻的和諧,正好與這一基調一致,形式與內容完美地融合起來,是東坡詞中風格曠達的代表作品之一。


蘇軾這首詞大約作於晚年。詞中抒發了人生短促的憂傷、知音難遇的悲慨,表達了對虛名浮利的厭倦,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詞中開篇以優美潔凈的月色起興,接著寫對月把酒,沉思反省人生。詞中集中了古人有關人生的言論和比喻,充分表達了名利虛無、人生如夢的感喟。既然人生短促,名利無憑,知音難遇,事與願違,詞人只好「且陶陶、樂盡天真」,並進而產生棄官歸隱之心,希望從官場紛爭困擾中解脫出來,去過那「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閑人」生活。這種歸隱之想,其實早就萌生,但終其一生都沒有歸隱。儘管蘇軾一生沉浮不定,受貶、入獄,迭受打擊,但他都挺住了。這大約得益於他思想的多元化和個性的曠達。他得意時,兼濟天下,頗有政績;失意時則用老莊思想來排遣胸中塊壘,不為虛名浮利所羈絆。這首詞實際就是他失意時的自我排遣和思想調整,也是他個性和人生觀的具體展現。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塵雜濾盡,夜氣清新,清風徐來,朗月當空,此般良辰美景,詞人本該「舉杯邀明月」,「起舞弄清影」,可是面對如此佳境,詞人無半點浪漫情致。這是由於政治紛爭的困繞,他的心情異常的低落和苦悶,把酒望月,不由得悲從中來,使得他對功名和人生也開始了無限的遐想和嚴肅的思考。


對夜,我是情有獨鐘的,當白天的一切浮華和喧囂都歸於平靜時,人們可以在靜靜的夜色思考著一切,回到本真的自我,我想詞人也是如此。當遭受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後,在靜謐的夜色中,詞人對自己一直都熱衷的功名也開始質疑。詞人曾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他是在喟嘆人生如夢,年華易逝。而在這首詞中他也說:「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的確,人生苦短,稍縱即逝,何苦勞神追名逐利。其實,一切皆虛無,放棄功名,做回本我才是最重要的。這種一切功名皆糞土,實在活著已足夠的,人生如夢的老莊思想已在作者心中紮根。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詞的下片,第一句以哀嘆的語氣進一步說明了人生的虛無。「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作者懷才而沒有遇合的感慨和牢騷,既然人生如此的虛無和短暫,那不如追求實在的享樂來排遣這種痛苦。於是作者就「且陶陶,樂盡天真」,在本真中忘掉塵世的煩惱。但是詞人認為這還不是最好的解脫方式,他要尋求歸隱,這樣他就可以和這個濁世徹底地脫離了,從此他就「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盡享人生的無限樂趣,那該是人間何等浪漫而有詩意的事。


此詞雖有些消極遁世,但仍然不失情趣,其中滋味,各有感觸。被蘇軾的大家風範所折服。字裡行間已經沒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只有清冷的月色表達著作者最後的人生嚮往: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讀懂蘇軾,這一首詞足矣!



通常,人們把隱逸理解成消極出世的行為。其實正好相反,現實中我們無法脫離世俗生活,也不可能羽化成仙,不食人間煙火。


因為熱愛,所以我們追求生命的真相,歸隱自己的內心。「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無非是說真正的隱逸是心靈意義上的,東坡先生終究也沒有歸隱於野。面對喧囂的外部世界,如何一直保持一顆質樸寧靜的心,這才是關鍵。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國學、書畫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品讀之家 的精彩文章:

秋風瑟瑟雨瀟瀟,一窗風月,萬里禪天
這九首詩詞陪你一起品讀漫漫秋雨
他的詩文篇篇是傳世佳作,靈感大多在飲酒品茶時迸發
這九首詩詞,告訴你什麼叫笑看人生?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蘇軾這十首詩詞,道盡一生悲歡愁苦!
這五首詩詞,貫穿蘇軾一生,寫盡悲歡愁苦離別情
蘇軾這首詞,文絕千古,寫盡哀愁,千百年來又有幾人能讀懂
是哪一首詩,把蘇軾送進了大牢?
寂寞的人不要讀蘇軾的這首詞,會讓你感覺更孤單
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詞,這才是你我該有的人生態度!
這一家子,不只是蘇軾能寫!
宋詞里的那份知足常樂,都在蘇軾的這首《定風波》里了!
朋友之妾說了一句話,蘇軾感動之下填了一首好詞
蘇軾寫給小舅子的一首詞,最後一句說出太多人的心聲
蘇軾詞十首,別說你背不出來!
蘇軾是詩詞界的段子手,也是 「北宋第一吃貨」!
蘇軾的中秋詞不止「明月幾時有」,還有這一首同樣經典
蘇軾這句詞,說盡了林黛玉的一生!
蘇軾最哲理的一首詞,這才是我們該有的人生態度!
最有情愫十大宋詞,蘇軾佔了三首,李清照兩首
歌姬唱了一首詞,蘇軾正色道:「想留我吃嫩草嗎?」,滿座笑倒
蘇軾寫了一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此人不服也寫了一首
蘇軾寫在中秋的一首詞,冠古絕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