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往期推薦:歷史丨西方古人怎麼沒有選擇用筷子進食?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文圖/廖建翔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位於達州市宣漢縣西北邊的馬渡關石林被列入四川省第三批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山險石奇水風流,是馬渡的獨特風景。


一提到馬渡,很多達州人首先將它與三國名將張飛聯繫起來,其名字由來有一段傳說。 相傳三國時,猛將張飛得孔明將令,領兵走大路奪巴州爾後會師雒城。一日,張飛率部將雷銅,領騎兵數千,於傍晚抵沙溪河畔閬英場。本欲星夜進軍,無奈河水陡漲,波濤洶湧,亦無舟橋可渡,便令安營。


然而,張飛忘了臨行前軍師叮囑,飲酒如常。當夜飲至醉時,豪情勃發,欲效劉備馬躍檀溪。於是,令雷銅二更造飯,三更過河,奇襲對岸險關。三更月下,張飛一馬當先飛馳河岸,見仍是惡浪滔天,頓時興起,手提丈八蛇矛緊催胯下烏雕,大吼一聲躍馬揚鞭騰空而起。軍士們見他穩踏北岸而人馬滴水未沾,紛紛躍馬飛渡,全軍盡數而過。

鄉人驚異,並在飛渡處立石刻碑「張飛躍馬飛渡」,並更原先的場名「閬英場」為「馬渡關」。


馬渡名稱的傳說得以口口相傳,馬渡險奇的石林更是大自然饋贈於此的珍寶。石林包括「四山四峽谷」,即小寨﹑歐家寨、船架山、蔡家山和峽口、老林壕、風鬥嘴、歐家峽。小寨為諸峰之首,四面懸崖百丈,孤峰兀立。石上、壁面亦多古人建房立柱、橫樑之坑槽。


傳說小寨是古鎮先民為避兵災匪禍據險而建。相傳某朝,群匪聚搶古鎮,鄉民紛紛逃往小寨躲避,土匪攻百日不下,便買通一名守寨門的鄉勇,裡應外合攻進了寨子。但鄉民卻早經西岩密道轉移出山,僅拒匪斷後的首領未及時撤離,裝扮成重症卧床老嫗,土匪害怕傳染上疾病也離開寨子。


更奇的是,在峰巔山間,峽里谷外,萬千姿態又形象亂真的奇石遍布。「關刀」石,形如關羽青龍偃月刀;「老嫗」石,西望兒歸;「巴人」石,身著巴裝,手握巴戟;「靈貓」石,藏爪昂首,緊盯沙溪;「藏兵」石,外巨中空內流天泉……

最讓人稱奇的要數「鍋閌」石,獨石聳立,約高百丈,頂上石,如倒扣鐵鍋數口相疊。每遇風吹,頂上「鐵鍋」搖晃不停卻千年不落;再奇的是「鍋」上一叢映山紅枝繁葉茂,春日花紅逼眼,四季勁枝招搖,但一直叫人不解種從何來,根發何處。 「馬渡關不僅因三國名將張飛騎馬飛渡沙溪河而得名,而且是唐朝天寶年間荔枝古道的重要驛站。」據馬渡鄉黨委書記向鮮明介紹。


為加快文化旅遊開發,目前正在啟動馬渡鄉拆鄉建鎮恢復「馬渡關」鎮名。向鮮明透露,馬渡石林風景區開發已納入達州、宣漢「十三五」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力爭在2018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林壑優美,植被繁茂,石林千奇百怪,象形會意,栩栩如生,荔枝古道蜿蜒於峽谷山樑。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石林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小寨為諸峰之首,四面懸崖百丈。老嫗石、望郎石、靈貓石、青蛙石、鑼鼓石、關刀石、花轎石,步步皆景、景景入畫,令人嘆為觀止。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雙石樹)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鄉堅持原生態理念和「修舊如舊」原則,修復荔枝古道4公里,修復置縣時期羊腸古道6公里,形成交匯貫通的步游古道,著力打造西部自駕步游之鄉和民歌之鄉。該鄉抓住開發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機遇,秉持「對鄉村田園產業原生態培育、對鄉村空間形態原生態設計、對鄉村民歌文化原生態打造、對鄉村旅遊產品原生態組合」的發展理念,推動「農、旅、文、城」深度融合、集聚開發。目前該鄉圍繞富硒茶園、優質蠟梅基地、文化旅遊開發三大產業鏈,將轄區46.8平方公里進行全域規劃,集中發展1萬畝富硒茶園(全鄉發展茶葉種植3萬畝),1000畝優質蠟梅種苗基地(全鄉發展「四邊梅」3萬畝),決心以萬畝級大基地支撐大產業,帶動鄉村大旅遊。中共達州市委《「十三五」規劃建議》對打造馬渡關荔枝古道與民歌文化、增強達州旅遊文化。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石林)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劉家大院)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工字樓)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工字樓)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寺廟沒有了,但雕鑿在石頭上的佛像還在。據石刻前的一塊2012年被省政府命名「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內容顯示,造像共23龕145尊,面積83.64平方米,分布在長9.2米、寬4.1米、厚2.2米的大青石壁四周,造像雕工細膩,線條流暢,形神兼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而兩通刻於宋代的碑文題記,更是研究宋代書法藝術的活化石。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在馬渡關石林景區,最有歷史文化含量的,要數在清代即被列為「馬渡八景」之一的浪洋寺摩岩造像。造像建於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由東鄉縣令、閬英縣主簿、石鼓縣押司三人籌資修建。寺廟初名大慈寺,擁有三重殿宇,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改名浪洋寺。宋雍熙四年(公元979年)、清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兩次大修,後毀於戰火。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除此之外,浪洋寺摩岩造像還因有兩尊男觀音造像而聞名。雖然在佛教史上,觀音原為男兒身,但在我們能夠看到的佛教造像中,絕大多數都為女性形象。據有關資料顯示,女像觀音的流行是在南北朝之後,這也證明了浪洋寺摩岩造像的久遠歷史。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玄德掌)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歷史文化積澱厚重,古時為川北交通要道,東漢建安18年(公元213年)設馬渡關,南北朝時期(公元502年)置新安縣,公元750年置閬英縣,置縣史長達342年。據傳是《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的故鄉,還是中國四大民歌《蘇二姐》的誕生地,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川東民歌之鄉。時至今日,馬渡關石林、馬渡關荔枝古道、南北朝時期新安縣城遺址、唐代浪洋寺摩崖造像、李依若故居、紅軍「工」字樓等一眾自然與人文景觀富集於此,交相輝映,造就了如今神秘而迷人的馬渡,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此前,馬渡關荔枝古道已被四川省申遺委納入「蜀道」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走完馬渡關荔枝古道,聽了馬渡渾厚的鄉間民歌,爬上南北朝時期新安縣城遺址,觀看了歷經滄桑的摩崖造像遺迹,察看了產業基地,遠道而來的遊客,為馬渡關悠遠的文脈、厚重的歷史驚嘆不已,交口稱讚馬渡藉助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與悠遠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吸引業主招商,造福山區群眾,為促進達州乃至川東山地旅遊與特色文化旅遊協調互補,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一線天)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關(梯田)



探秘四川宣漢馬渡關:石林、荔枝古道、民歌之鄉



馬渡鄉政府已申請恢復(馬渡關鎮)要對照「世界雙遺」標準,加快恢復「馬渡關」地名,對荔枝古道遺址要不搞大開發、抓好大保護。堅持原生態規劃設計理念,做好規劃,合理利用,在保護好文化根脈中有序推進民間特色文化旅遊發展,讓遺產勝地造福群眾、啟迪後人,夯實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基礎。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大姨媽難阻有情人
淮南相巧言機變,淮南王轉禍為安
秋日花冠廟:中藥草蘇子,一般稱紫蘇
歷史上的女人:大唐蜀地一姐——薛濤之三
中國歷史上唯一載入正史的巾幗英雄是誰?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果中之尤物:嶺南荔枝
唐玄宗时期的荔枝古道现状如何?
廣西第三人口大縣,這裡的荔枝、奶水牛、茶葉聞名全國!
花王、樹王、荔枝王,「北回歸線」上為什麼這多「植物之王」?
品三蘇祠荔枝 話蘇東坡鄉愁
解密唐朝的荔枝道:楊貴妃所食荔枝從何處來
解密唐朝的「荔枝道」:楊貴妃所食荔枝從何處來?
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灣扒龍舟 巾幗戰鬚眉
嶺南佳品——楊貴妃為何獨愛荔枝?
奇葩中國的奇葩節目: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
中國詭實錄《廣州荔枝灣廣場詭異事件》六丁六甲陣!
拜謁荔枝林深處湛若水墓
荔枝光俱樂部上身了?古屋兔丸版白雪公主太中二
唐三鏡蘇愛東教你荔枝酒的製作方法
矢車菊人稱藍芙蓉和荔枝菊,花語是遇見和幸福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愛爾蘭鉤針,荔枝帽圖解和視頻教程
雨夜不寂寞!田馥甄、趙雷陪你嗨翻南京中秋夜荔枝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