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喬布斯離開五年了,他促成的改變哪些留了下來?哪些沒有?

喬布斯離開五年了,他促成的改變哪些留了下來?哪些沒有?



你有多久沒見到讓自己激動的電子產品了?


2011 年 10 月 5 日,史蒂夫·喬布斯在家中病逝,一場罕見的哀悼活動在全球開始。




國家元首發表悼詞、媒體將他的照片放上頭版和特刊。科技領袖、主持人、音樂人、媒體記者、蘋果員工、競爭對手……似乎每個接觸過他的人,都在社交網路或鏡頭前訴說著自己的感動。



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千萬不曾見過喬布斯的人,也被悲傷感染。鮮花、卡片、蠟燭和蘋果被堆放在蘋果店門口。




那年 10 月底才出版的《喬布斯傳》在中美兩國都是整年銷量最高的書。




曾經,只有政治家能激發如此強烈的悲慟,而那樣的情緒到了對立國家往往會變成歡呼。



五年之後,喬布斯的形象變得有些複雜。去年有兩部關於喬布斯的電影上映、一本傳記出版。




兩部電影一部劇情片、一部紀錄片,都出自奧斯卡獲獎導演、也都被許多熟識喬布斯的人指為片面之作。喬布斯的接班人,蘋果 CEO 蒂姆·庫克更直接說這些電影是「投機」。



新傳記《成為喬布斯》則出自一位與喬布斯私交甚多的記者。包括庫克、艾維在內的多位蘋果現任高管支持這本書,並指責 2011 年的《喬布斯傳》扭曲了創始人的形象。




這些爭吵並沒有激起大眾的興趣,兩部電影都是票房毒藥。



在蘋果店留下鮮花的人只是感謝喬布斯帶來的產品,而不是因為自己熟悉喬布斯的私生活——是不是騙過合伙人幾千塊錢、對私生女是不是夠好之類。




今天還知道亨利·福特的人,大多因為福特依然是個龐大的汽車品牌、因為他的流水線改變了現代工業、因為他讓汽車成為普通人買得起的東西。而不是福特僱人暴力鎮壓工會,或者寫過被納粹讚譽有加的反猶巨著。




最終讓人們記得喬布斯的也將是他所創造的公司、他所創造的產品、他所推動的技術創新。




不同於福特、迪士尼等人,喬布斯所在的世界變化更快。他早年發起的幾次技術革命(個人電腦、數字音樂)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過了最好的時候。




喬布斯死的時候,他的新一輪革命還在進行當中:iPhone 四歲、iPad 剛一歲。


2010 年一年裡,蘋果通過新版 MacBook Air 重整了個人電腦產品線、推出 iPad 探索個人電腦的未來、重啟了電視盒子、收購 Siri 做人工智慧助手。




數字出版、數字新聞、數字廣告這三個市場,都是蘋果在那一年進入的新市場。




五年前的今天,許多他直接參与的項目都剛剛起步。




在這個節骨眼上,喬布斯病情迅速惡化。2011 年 8 月將 CEO 一職交給庫克,42 天后辭世。這比他本人或者庫克預期的都早了幾年。




五年之後,喬布斯死前所啟動的新東西,有哪些真的改變了世界,哪些停了下來?









iPhone 依然重要,這在五年前是個疑問




五年來,最直接的一個變化是沒人再提「iPhone 殺手」(iPhone Killer)。




現在,世界已經習慣了每年 9 月初,蘋果召開一場發布會、推出一款新 iPhone、引來千百萬人的關注。




為什麼不呢?似乎從 2007 年開始情況就是這樣。




這是一個錯覺。喬布斯剛去世的那個月,也是「iPhone 殺手」自 2008 年以來最熱的時候。




iPhone 殺手這個詞在 Google 的搜索熱度變化。




誰能幹掉 iPhone 曾經是永無休止的討論。黑莓、Palm、諾基亞,都推出過被外界冠以「iPhone 殺手」的新手機。




當這些老牌智能手機製造商失敗以後。Android 手機成了新的「iPhone 殺手」。


觸摸屏、應用商店,iPhone 有的 Android 似乎都有。隨著中國廠商的加入,Android 手機售價降低到 iPhone 的數分之一。




聽上去和 Mac 輸給 Windows PC 的故事沒什麼區別。蘋果做出更好的個人電腦,但競爭對手便宜太多。




甚至 iPhone 失敗的理論基礎都在 1997 年寫好——「被低端競爭對手顛覆」。




事實上,2007 年至今賣掉的 10 億多部 iPhone 里,87% 在喬布斯死後售出。



       過去五年,蘋果硬體產品銷量,單位:千台



過去五年里,蘋果在 iPhone 上有過一些失敗的決策,比如低端產品 iPhone 5c、地圖醜聞、2014 年才轉向大屏幕。




但整體上,蘋果還是維持了 iPhone 的品質。這是它的存在基礎。




智能手機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個人的科技產品。一年 365 天、一天 24 小時,它是個人電腦從未到達過的「個人」電腦。




對於這樣的產品,性價比就沒那麼重要。人們願意為更好的體驗付出高價,iPhone 留了下來。被低價 Android 手機顛覆的更多是高價的 Android 手機。









隨 iPhone 一起留下來的,是智能手機嵌入了每個人的生活




2015 年,敘利亞衝突升級,居民區和醫院屢屢被襲,大批難民外逃。




除了水、食物和住處以外,難民多了一個依賴的東西——智能手機。




難民們靠手機導航尋找路線、獲取西歐各國難民政策相關的信息、尋找便宜的住處。




數萬人加入社交網路上的討論組,尋找真正能幫自己去歐洲的路徑、避開人販子。



難民在法國加萊的一座難民營里為手機充電 |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關於難民的照片里,你很少能見到 iPhone,大多是 Android 手機。




他們用的社交網路 Facebook 比 iPhone 早出現三年,由馬克·扎克伯格 2004 年用一台索尼筆記本電腦寫出來。




他們用的地圖服務,八成也是 2005 年推出的 Google Maps。




但他們能用到這些服務,離不開喬布斯。




在 2007 年之前,科技界對於智能手機的想像是一個密布四列按鍵的小屏幕辦公設備。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拿來對比的四個競爭對手智能手機。




早先諾基亞、微軟、HTC、摩托羅拉都曾試圖普及觸控屏智能手機,但相關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反倒是黑莓和 Palm Treo 等鍵盤手機火了起來。




到了 2007 年,智能手機的未來等於更好的郵件輸入工具。




就連 Google 籌備中的 Android 手機,在 iPhone 發布前也是這個樣子:




首款 Android 手機,代號 Sooner。2007 年 1 月 iPhone 發布後被砍掉。第一款上市的 Android 手機 HTC Dream(G1)換上了大屏幕。




根據喬布斯自己的說法,iPhone 的誕生最早是蘋果讓工程師基於多點觸控技術,設計了一套適合手指的觸控交互界面。




更早的電影《少數派報告》中已經有類似的想法。但 iPhone 第一個靠完整的軟體和硬體體驗,將它變成現實。




iPhone 的成功,解決了如何讓人在巴掌大的屏幕上使用計算機的問題。隨後 App Store 則讓軟體開發者有了讓人直接在手機上使用互聯網服務的可能。




再之後,智能手機不再是為少數商務人士服務的工具,真正變成每個人口袋裡的個人電腦,連接著各種互聯網服務。一個幾十億人的巨大市場吸引了創業者、工程師、投資者對互聯網服務的持續投資。




地圖、點評、社交網路、送餐這些早就誕生的互聯網服務,到了智能手機上才真正融入大多數人的生活。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 Uber、滴滴存在的前提。




過去 8 年,互聯網服務的繁榮,正是從 iPhone 與 App Store 的組合開始。




如果不是喬布斯,很難說這樣一個新的計算機形態什麼時候才能誕生。









iPhone 之後,蘋果關於計算機未來的探索都還沒有結果




2010 年的 D8 大會上,喬布斯和兩位記者對談了一個半小時,這也是他最後一次這麼密集地對媒體談論自己的想法。




這次採訪里,喬布斯談了三個蘋果剛進入的市場:新聞閱讀、電視和平板電腦。




新聞閱讀:





「我的一個強烈信仰是,任何民主社會都有賴於自由、健康的媒體。報紙,或者說新聞收集和采編機構非常重要。我不想看到這裡變成一個只有博客作者的國家。我相信新聞采編前所未有的重要。我將全力以赴,幫助《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新聞機構找到新的傳播方式,幫助他們獲得收入、幫助他們維持新聞收集能力。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式,讓人花錢獲取這些來之不易的內容。」




那一年推出的 Newsstand 便是蘋果對於付費新聞閱讀的想像。通過更好的閱讀體驗,更豐富的內容形態,讓人花錢讀新聞。




Newsstand 沒能重現 iTunes 售賣音樂的成功。一部分是產品的問題,當時 Newsstand 雜誌需要下載數十甚至數百 MB 的文件,體驗並不好。更多是新聞商業模式的本質問題,當重要新聞總有免費來源的時候,如何讓人花錢看新聞,至今沒有任何人找到出路。




Newsstand 在 2014 年中止。隨後蘋果隨著 iOS 9 推出了 Apple News,一個有人干預文章排序的蘋果版「頭條」,沒什麼影響、也沒能解決幫媒體賺錢的問題。




電視:




「電視產業本質上依靠補貼的商業模式,機頂盒免費送給別人。這讓創新變得很難,因為沒人願意花錢買機頂盒。可以問問 TiVo、問問 RePlay TV、問問 Roku、幾個月之後問問 Google。索尼試過、松下也試過,他們都失敗了。最後就成了一櫃的盒子接在電視上、一桌的遙控器、用戶界面各不相同……這不是技術的問題,是產品怎麼到市場(go to market strategies)的問題。所以 Apple TV 現在只是一個興趣項目。」



2010 年重新設計的 Apple TV 用了更便宜的硬體,陸續賣了一千多萬台。不是個小數,但相比 iPhone 也確實不值一提。




2015 年,蘋果試圖進入電視內容市場,自己做一個有線電視服務。最終蘋果沒能說服足夠多的電視台加入自己,只是發布了一款系統更像 iPhone 的新盒子,期望引入遊戲、電視購物等第三方應用,以看電視以外的功能吸引用戶。




平板電腦:




「在農業主導的時候,所有的車都是卡車,因為這是在農場用得著的東西。但隨著城市化到來,卡車不再那麼重要。我沒有具體數字,但可能每二三十輛車裡才有一輛是卡車。個人電腦將會變得像卡車,它們不會消失、它們還有價值,但每幾十個人裡面才有一個人需要它……後個人電腦時代是 iPad 么?誰知道呢。它需要五年還是七年?誰知道呢。但我們在往這個方向走。」



iPad 無疑是喬布斯自 iPhone 以後帶來的最重要的新產品,它從一開始就被當成代替個人電腦的實驗、一個基於觸控的新個人電腦。




受技術所限,第一代 iPad 只有 9.7 英寸,就已經超過了 600 克。它的性能也不夠好,沒法做好視頻剪輯之類的複雜工作。




遺憾的是,之後好幾年 iPad 都沒有往代替個人電腦的方向前進,它停留是一個玩遊戲、看網頁的沙發電腦。蘋果公司對此的回應是推出更便宜的 iPad-——小屏幕的 iPad mini。




這導致了 iPad 的惡性循環,屏幕小了以後和手機差別太小,應用開發者更不願做複雜的應用,於是它依然是沙發電腦,用戶升級的動力更小,2011 年的 iPad 2 至今仍有可觀的保有量。




等到大屏幕的手機普及,平板市場看上去已經要完蛋了。








直到 2015 年年底的 iPad Pro,蘋果才回到 iPad 最初的目標——成為一個代替個人電腦的產品,做了一款 12.9 英寸的 iPad Pro,拉來微軟、Adobe 等交惡多年的競爭對手推出辦公應用。




到今年第二季度,iPad 銷量依然在下滑,但還在買 iPad 的用戶更多買的是大屏幕型號。




至於接下來,iPad Pro 能不能被蘋果改造成個人電腦的替代者。現在還很難說。




5 年來,喬布斯在 iPhone 之後啟動的幾個新市場的探索都沒有突破,而他在採訪中指出的本質問題也都沒有被解決。




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幾個新產品並不像 iPhone 那樣從一開始就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但另一方面,它們在面市後也缺少及時的調整。即便是 iPhone,也是在數年的軟硬體更新後才成熟起來。




不過雖然蘋果自己沒能找到下一個 iPhone。其它試圖建立新平台的公司也都失敗了。









五年來,蘋果的競爭對手沒能找到「下一個 iPhone」,也不再學蘋果




2007 年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引用了計算機圖形界面先驅 Alan Kay 的一句話:「當你對軟體足夠認真,就應該自己做硬體。」




在當時,這並不是科技界的普遍行事方法。美國最重要的幾個軟體和互聯網公司,Google、微軟、亞馬遜都不怎麼涉足硬體生意。




幾年後,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亞馬遜在 2011 年年底推出自己品牌的 Android 平板,幾年後還出了手機。它的手機和平板採用了在 Android 基礎上定製的 Fire 系統,軟硬體都由亞馬遜自己控制。亞馬遜 CEO 傑夫·貝索斯自己掌控著手機項目的全部細節。




微軟在 2012 年轉型:推出自己設計的 Surface 平板電腦、開設與蘋果店類似的微軟零售店。一年後,時任微軟 CEO 的史蒂夫·鮑爾默買下諾基亞手機業務,並啟動了一個波及整個公司的大重組,從原本的業務部調整為類似蘋果的功能型架構。




Google 也是自 2012 年開始對硬體認真起來。收購摩托羅拉,接著自己做了 Google Glass 智能眼鏡、買下原 iPhone 硬體負責人托尼·法戴爾創辦的智能家居公司 Nest。




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在 2013 年戴著 Google Glass 出現在 TED 大會上,說我們每天用智能手機就是無聊地站著摸一塊玻璃,Glass 代表新的產品形態。這時候,你知道 Google 已經不滿足於幫其它公司做出便宜的智能手機,它想要弄出下一個 iPhone 式的突破。




或者一個矽谷小公司 Pebble 的故事。這個小團隊做了一個可以裝應用的智能手錶,被風險投資家屢屢拒絕後,轉去眾籌平台賣了 1200 萬美元的產品。你知道硬體再一次變得性感起來。




這些都是喬布斯過世後發生的事。




但五年後,硬體沒能留下來。




Google Glass 成了矽谷自大的標誌,被 Google 擱置。




亞馬遜 Fire 手機一個月只賣出幾萬台,貝索斯隨後承認失敗、砍掉了手機業務。




鮑爾默連接班人都沒開始找就提前(被)退休,微軟手機業務幾乎完全消失。




創業公司的情況也沒有更好,Pebble 在為生存掙扎、Jawbone 瀕臨倒閉。成功上市的智能手環公司 Fitbit 和不智能的 GoPro 股價都跌破發行價,之後再沒有公司靠硬體生意成功上市。




五年之後,美國科技巨頭中唯一還對硬體認真的是 Google,剛剛發布了新手機系列 Pixel。









更大的問題是未來




「1990 年代初,計算機產業變得有點無聊。微軟和英特爾贏得了個人電腦之戰、創新停滯。整個產業的未來似乎就只有戴爾、Gateway、康柏、惠普之間降低成本的遊戲。」《成為喬布斯》作者布蘭特·施倫德這麼回憶 1991 年自己離開科技報道的原因。




這感受在 1990 年代很普遍。矽谷著名風險投資家、投了 Uber 的比爾·戈爾利(Bill Gurley)那會兒在華爾街投行做了四年科技產業分析師。他說自己升得很快,因為其它分析師都離開了個人電腦市場。




工具、越便宜越好,這是個人電腦在 1990 年代的狀態,就像曾經中國流行的 VCD 機。




1990 年代開始的互聯網是個再重要不過的突破。但受限於個人電腦,它一直沒能真正普及。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也一頭撞上 2000 年泡沫破滅。




所有公司都知道智能手機重要,但它最終變得越來越像黑莓——另一個辦公工具。




直到 2007 年的 iPhone,無聊才被打破。




公平地說,iPhone 用到的技術大多數不是蘋果自己開發的。多點觸控早被微軟用在桌面大的電腦上、互聯網服務來自 Google、處理器來自三星、移動網路被運營商推動。




但喬布斯將這些技術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每個人都會用的產品,最終讓移動互聯網進入每個人的口袋。




不是因為他的存在,技術的演進可能會非常不一樣。Mac、iPod、iPhone,這個人三次影響了技術的發展。




五年後,互聯網服務在創造越來越多的收入,但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激發的創新正逐漸走到了一個瓶頸。




大小公司的硬體努力基本都失敗、Uber 之後再沒有第二個被互聯網徹底改造的產業,拿了巨資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們找不到出路。就連鼓勵技術創新的矽谷最大孵化器 YC,現在招來的創業者大多也專註於企業生意。




至於矽谷最近正熱的人工智慧,大多數公司對它的商業化想像是取代低級工作——收入微薄的專車司機、超市收銀員、電話客服、基礎文秘之類。




就像 1990 年代的個人電腦,技術再次變得無聊起來。




個人電腦能怎麼進化?電視怎麼才能更好?什麼東西能真正取代智能手機?




如果喬布斯還活著,他能弄出什麼新東西打破今天的無聊么?誰也沒法知道了。




「他(喬布斯)死得太年輕。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他們死的時候,似乎已經被我們掏空了。」喬布斯去世後,瓊恩·斯圖爾特在《每日秀》里這麼說道,「但喬布斯。Ah,我們還沒掏完!接下來怎麼辦?」




題圖來自 ytimg





機會?氛圍?為什麼一些人更願意在大城市裡生活? | 好奇心大調查





都已經國慶節了,為什麼我們的電影院里還是沒好電影可以看?





中國最厲害的說唱歌手之一,進樂視這樣的大公司是要幹嘛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新手機、VR頭盔、智能音箱......昨晚 Google 都發布了什麼新硬體
如果你對攝影有興趣但是不熟悉,那就認識這 15 個人
李安聊了新片,他說自己並非炫技,而是真的想把觀眾帶回電影院
推廣 | 還在挖空心思找代購海淘?新中產早就不這麼幹了
結伴旅行,可能是一種委婉的分手方式 | 好奇心辭典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跑步到底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改變?
堅持跑步3年,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跑步,為你帶來了哪些神奇改變?
我是昆哥,減肥成功給我帶來了哪些改變?
每天一杯奶,會給你帶來哪些驚人改變?
為了貓咪,你都做過哪些改變?
愛情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十年間,我們被改變了什麼?
為了主子,你做過哪些改變?
你來了一下,卻改變了我一輩子
跑步到底改變了我們什麼?
為了練瑜伽,你做過哪些改變?
這種習慣,竟然讓他失去天下,也改變了中國歷史前進的步伐!
你不是改變不了,而是欠一個這樣的開始
男人有了這些改變,他就是已經不愛你了,你懂嗎?
三年前VS現在的你,有哪些改變?
不如從今天開始,給自己一些改變。
他還是小孩時就知道自己要改變世界,後來他做到了,這樣的大神是怎樣煉成的?
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改變自已!這些你做了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