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里的哪些觀點可能和我們的認知不同?
民國史學四大家:錢穆、陳寅恪、陳垣、呂思勉,其中以前兩位最為有名,呂先生最不為人知。沒能通讀四位的作品,不好評論,但僅就這本《中國通史》而言,對呂先生的大家風範,已能感受深刻。
一方面是治學態度的嚴謹。書中徵引繁複,所採的皆為正史,沒有野史的八卦,也沒有腦洞大開的推測,觀點謹慎,邏輯清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史學知識的精深。以某主題講史,需要將特定的元素從浩瀚無邊的史料里精選出來,再以邏輯串聯在一起,對閱讀量、記憶力、理解深度的要求都極高。此串講大不同於史料的堆砌和拼湊,腹中如無萬卷書的積累,絕無可能駕馭。呂先生自雲其通讀二十四史兩遍以上,甚為拜服。我對自己的文言功底向無信心,至今仍沒有開始讀二十四史的勇氣。
誠然,這本書的可讀性並不高,雖是白話,但終究半文半白。尤其是前半部分專題史,徵引頻繁,幾如文言,內容也更適合對專題感興趣的深度歷史愛好者,我只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草草粗讀了事。後半部的政治通史部分,更易讀些,但相當簡略,作為有一定歷史知識的讀者用於溫習或補遺尚可,並不適合希望開始了解中國史的一般讀者。
對於史學類書,通史可算是最難的,市面上大多是斷代史。有名的通史,除本書外,還有錢穆老先生的《國史大綱》,可惜只有繁體豎排本,會令大多數讀者望而卻步。《劍橋中國史》評價較高,但有16本之多。《中國大歷史》、《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等,屬於選取經濟、政治等角度串講的專題史而非通史。
就斷代史而言,從《明朝那些事兒》開始,這類可讀性強的寫法開始流行,僅我買的,就包括《如果這是宋史》、《唐史並不如煙》、《嗜血的皇冠》、《流血的仕途》等,筆法上頗有模仿當年明月之嫌。《明朝》作為此類書的翹楚,在人物、政治鬥爭和軍事戰爭上著墨頗多,對正史也是尊重。但不足處在於對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的分析較淺,因此對相關歷史事件的解釋過於表象,這點只要對比《萬曆十五年》就能分辨出來。當然,這樣的瑕疵並不影響我對《明朝》的喜愛。這也是讀史最有趣的地方,不同作品之間的對比,不同角度的揣摩,對於冰冷的歷史,總能感受到一些新意和暖意。
就如呂先生的這本書,有些觀點讀起來就很有味道:
僅在下部中隨手摘記,如蜻蜓點水,其中妙處,不可盡述。以後待史學有一定積累後,自當重新精讀上部,相信一定會感受到新的妙處。史海無涯,泛一葉扁舟於上,心曠神怡。
TAG:樂之讀 |
※歷史上真實的香妃,這些事情你可能不知道
※仰望星空,這些圖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海賊王》中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這些春節的冷知識,你有可能不知道
※你可能不相信,但這些都是真實的!
※關於愛神丘比特,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錯的
※知青:一段你可能不懂,但有人會哭的回憶
※奧巴馬的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
※又是董卿!她的《朗讀者》開播即火,但這裡面有些人的故事你可能不知道
※《奇異博士》——說美國大片都是一個樣子,很無聊?那我覺得你可能並不懂電影
※最不可能的韓國情侶,今天卻公開認愛了!
※攝影師這樣拍「天界之門」,你可能不知道哪些照片才是真實的
※影視 | 愛情片和色情片的區別,看了這部你可能就知道了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真愛
※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但你的朋友們可能知道
※影視|不進入一個人的歷史,就不可能和他真正認識
※中國現在最純正的漢族可能是這個族群,但他們的語言你卻聽不懂
※這裡是蒙古國,可能與你想像的有點不同
※可能你就是它的主角 《沒有人知道的大冒險》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