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音樂之無為的妙韻

道教音樂之無為的妙韻


道教音樂之無為的妙韻



老子說「大音希聲」,這恐怕是對音樂之美最好的概括了。「希聲」乃至「無聲」,但卻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內涵,因此「希聲」才能謂之「大音」。「大音」是天樂,也就是合乎天地自然之道的最美好的聲音;而之所以「希聲」,是因為最美的音樂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心靈去感悟。「大音希聲」,其實也就是人們要用心靈去領略的自然內在的無為大旨,也就是與「道」的交流。

道教音樂,無疑是對老子這種思想的具象表達。


《呂氏春秋》中說:「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先王定樂由此而生。」「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聽鳳凰之鳴,以制十二律。」也就是說,音樂本身不過是用具體的形式來表達源自於自然的音律。道教經典《太平經》上說:「天下凡事,皆一陰一陽,乃能相生,乃能相養……故為陰陽者,動則有音聲。」「五音乃各有所引動,或引天,或引地,或引日月星辰,或引四時五行,或引山川,或引人民萬物,音動者皆有所動搖,各有所致。是故和合,得其意者致善;不得其意者致惡。動音,凡萬物精神悉先來朝乃後動,占其形體。故動樂音,常當務知其事,審得其意,太平可致,凶氣可去,真人詳之。」而根據這種陰陽之動而自然產生的音聲,就形成了道教音樂。


按照道教的說法,道教音樂是對「天籟」的模仿。所謂「天籟」,就是來自天地自然的聲音,如風聲、水聲、雨聲、鳥鳴等等,這些凝聚天地萬物、日月精華的聲音都具有無為自然的意義。所以,道教音樂講究隨順自然的聲響而不飾雕琢,以此得天地自然無為的意趣。莊子說天地自生的聲音(天籟)是「上等」。他在《天運》中說,「天籟」的特點就是「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包裹六極」。所以,道教音樂強調「合真」:不過分增添人為的因素破壞天地自然之聲,而是遵循自然內在的無為之旨,以「忘智」的方式,順其自然而為之。


道教音樂通過聲樂和器樂組合,以及頌、贊、步虛、偈等曲式,烘托、渲染道教儀式的莊嚴、肅穆和神聖,將各種縹緲的神仙意境和諧生動地再現出來。道教音樂中的樂器,都是模仿自然的「天籟」而來的。道教樂器一般分鐺、引磬、鼓、鍾等等,其實都具有自然的對應,所謂「鼓似天、鍾似地、磬似水,鐺、鉸、木魚似星辰日月,鈴引者皆似萬物」,鍾為「金樂之首」,梵宮仙殿,必用之以明誠;磬一般是石制,聲如擊石,鐃、鈸則「以金鐃止鼓」,其聲音皆似天地自然之聲。

道樂演唱保留有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特色。其中齋醮音樂實際上是一種演唱音樂,除了有獨唱、齊唱、散板式吟唱以外,還有鼓樂、吹打樂以及合奏等多種形式。齋醮、頌經、法術等活動中的音樂是和各種儀禮和祈禳符咒等法事、法術以及祭祀活動結合在一起的,並配合叩拜、舞蹈、步罡踏斗等動作而進行相應的表演和清唱。大型齋醮活動的演唱,還包括獨唱、合唱、道白、獨奏、合奏、舞蹈、儀式等內容。陳國符在《道樂考略稿》中對於道樂演唱的內容和形式做了概括和總結,道樂歷代器樂曲調有華夏頌、步虛聲、祈仙、翹仙、玄真道曲、大羅天曲、景雲、九真、紫極、小長壽、承天、順天樂、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降真召仙曲、紫微送仙曲、迎風輦、天下光、聖賢記、青天歌、迎仙客、步步高、醉仙喜等;聲樂體裁有頌、贊、步虛、偈咒等;演唱形式也豐富多樣,曲調既清淡如水,又細膩優美。道樂結合齋醮中的水災、旱災、蟲災、雷擊、瘟疫、傷病、生亡、延壽等各種法事,組合串連成各種清淡、自然的道曲演唱風格。道樂的誦唱和樂器伴奏讚美三清、神仙,表現神仙應召而來的飄拂飛翔之聲,眾神仙抵達仙界之聲,以及仙界的縹緲恬靜的天籟之聲。


道教音樂中包含有眾多的曲目和曲調,內容繁多。有的表現召神遣將時的莊嚴氣勢、降妖驅魔時的威武果敢;有的表現祈福祝慶時的歡樂輕快;有的讚頌神仙的優美恬靜;有的表現祈禱養煉時的悠揚縹緲。總體來說,道教音樂的聲音清淡純真,似清風流水;曲調恬靜優美,給人一種虛無縹緲、來自遙遠天外的感覺。南朝劉敬叔的《異苑》說:「陳思王游魚山,忽聞空里誦經聲,清遠遒亮,因使解音者寫之,為神仙之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這「步虛聲」就是道教的樂曲。所謂「步虛曲」,也就是因為其音韻,彷彿是眾仙縹緲行於虛空時歌誦之音。這首曲調風格古雅、清淡如水、長流不息,是集喧囂和空靈於一身的無為妙韻。再比如《白鶴飛》,樂曲舒緩似駕鶴遨遊,給人一種超越人間世俗、達到神仙的超然境界的感受;還有《太極韻》,曲調玄妙、虛幻縹緲,表現出對「道」的至誠之心,抒發了自然無為的宗教情懷和大道本無的無限玄想。


道教音樂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藝術,在曲調和演唱方式上,無不滲透著道教的無為之旨和自然清凈的審美情趣,因此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在頌讚神仙、祈福禳災、超度亡靈和修鍊養生中,貫徹並滲透了道教的宗教教義,並通過曲調的縹緲恬靜,表現內在的意趣。


道教認為音樂對於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太平經》說:「音聲者,即是樂之語談也」,「夫樂乃以音響召事,比若人開口出聲,有好有惡,善者致吉,惡者致凶。」「故舉樂,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樂人也,上得其意者,可以樂神靈;中得其意者,可以樂精;下得其意者,可以樂身;俱得其意者,上帝王可游而無事。樂起而刑斷絕,精神相厭也。」所以可以藉助音樂來養生。


《太平經》對於音樂在養生中的作用做了精闢概括,認為音樂具有「感」和「定」的功能,而核心就是「調」:只有「調樂」才能「感物類、和陰陽、定四時五行」。否則「不調則舞亂,無正聲音,不可聽、傷人藏精神也」。《太平經》中還說:「凡樂者,所以止怒也;凡怒者,所以止樂者也;此兩者相伐,是故樂則怒止,怒則樂止。」也就是說,音樂能夠止怒,使人心情愉快,心理舒暢。

而道教音樂用清虛幽靜所形成的獨特的「韻」——虛靜柔和的道樂風格,更可以使人進入無為意境,保持超然的清凈心態,達到與天地自然之音和合而樂,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美好願望。


(趙曉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道教醫學模式對現代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和啟示作用
道教醫學與中國傳統醫學
神仙也貴茶:道教與茶文化
保持你內心世界的寧靜
陰陽是《周易》的基礎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音樂的無為妙韻
道教文化——道教音樂無為的妙韻
道教音樂:空靈神秘的文化韻味
無錫道教音樂之道教轉運寶典:正一古韻《北斗經》
道教音樂《傳燈》,琴聲悠悠揚大道
淺談茶道與音樂的不解之緣
倫敦西區看戲記之《歌劇魅影》:當之無愧的音樂劇之王
道音:以道論情的傳統音樂
祝賀教師節:《音樂之聲》之「攀越群山」
古代音樂、歌舞與道教有怎樣的歷史淵源?
佛教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
恐怖漫畫《流血的音樂》這是最美妙的音樂
佛教音樂:解脫道
獨具特色的道教音樂
《音樂的人性與人的音樂性》之二
音樂野史之?篇
音樂起源之謎(三):音樂才能的遺傳基礎
巴赫——音樂之父
音樂節的成功之道:英國音樂節六大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