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文/桓大司馬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金庸《天龍八部》裡面塑造了一個到宋朝鮮卑族已完全融入華夏銷聲匿跡後,還想恢復鮮卑國家的瘋子慕容復,這人本身是虛構的不說,與歷史脈絡也頗有衝突。

但真實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叫慕容復的人,也確實出自鮮卑族,而且確實致力於復國,自己也確實是復國的最後希望,但是這個人跟慕容氏建立的幾個燕無關,他是吐谷渾國的末代王子,要復國也是復興大吐谷渾而不是大燕。

吐谷(yù)渾,源出鮮卑慕容氏,因為史料闕如和較少參與中原紛爭,是一個神秘的被遺忘的國家,但吐谷渾對青海的經營,對漢羌藏文化的交流,對絲綢之路的擴展,在歷史上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今天大司馬就來為大家揭開神秘國度的面紗,讓大家一覽全貌。

五胡十六國的說法不妥,大司馬認為有二十五國,將會在文史宴上陸續撰寫十六國以外九國的歷史,此前已有河東蜀國的歷史,可點擊閱讀:

五胡十七國——河東蜀國抗胡政權始末|文史宴

奪羌地為家

慕容部原為鮮卑中部大人,莫護跋當首領時遷居遼西,因協助司馬懿平定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獲封率義王,依附中原王朝建國。莫護跋之孫慕容涉歸又遷遼東,與自號鮮卑的匈奴宇文部、出於烏桓奴隸的鮮卑段部爭雄。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慕容、宇文、段三部爭雄圖

這時慕容部已經受到中原宗法觀念的影響,慕容涉歸的大兒子慕容吐谷渾是庶出,次子慕容廆是嫡出,所以首領之位傳給了日後帶慕容部崛起的五燕之祖慕容廆(wěi),庶長子慕容吐谷渾卻只分得少量部眾,另立門戶。

自從東漢中期北匈奴滅亡,鮮卑大量遷入匈奴故地開始,草原就人口大增,生存壓力也隨之增加,到東漢晚期檀石槐建立鮮卑大聯盟時,竟然要去抓擅長捕魚的倭人來增加食物。所以各部之間為了爭奪牧地而發生摩擦是家常便飯。

慕容吐谷渾與慕容廆的牧地相鄰,兩部放養的馬為了爭草掐起來,有些馬受了傷。這時的慕容廆不到二十歲,還處於中二階段,比較衝動,經常去騷擾西晉邊境,經常被西晉邊軍轟成渣,碰到這事也是當場發飆:都分家了,怎麼不滾遠一點?

慕容吐谷渾本來分的家當就少,估計也有一肚子怨氣,這時也不用忍了:行,我這就滾,滾得遠遠的,讓你八輩子也找不著。

他還真說滾就滾,一滾就不再回頭。這下慕容廆後悔了,本來只是想立個威加發泄下,這時慕容部遠弱於宇文部和段部,真分裂了傷害太大,而且畢竟是老兄也不是全無感情,就派長史乙那樓去勸老兄回心轉意。

慕容吐谷渾也不是完全不給面子,他讓乙那樓把自己部落的馬往回趕,如果馬肯回去,自己就回去。結果不論乙那樓怎麼鞭打驅趕,這些馬都不肯回去,反而向相反的方向跑,慕容吐谷渾只好聳聳肩,繼續西遷。

後來的吐谷渾國善於馴馬,能訓練出玩雜耍的舞馬,這個天賦點很可能是從老祖宗慕容吐谷渾這裡就開始點了,所以這些馬不肯回去,有可能是慕容吐谷渾用馴馬術做了手腳。

因為慕容吐谷渾聽占卜的巫師說過,自己和慕容廆的後代都會興盛,現在攪在一起怕是只能通過互相砍殺改朝換代來實現這個寓言了,所以寧願換個地方開枝散葉,讓兩支的後裔互不干涉的發展起來。

與其相愛相殺,不如各立門戶。

慕容廆或許也明白了老兄的苦心,又是慚愧又是無奈,因為鮮卑人管兄長叫「阿干」,慕容廆作了一首《阿干之歌》懷念長兄。慕容氏入主中原後,這首歌成為一系列燕國政權的宮廷音樂。

慕容吐谷渾的部落遷到今內蒙古的陰山一帶,這個部落也就因為首領的名字叫做吐谷渾了。

這時陰山一帶是非常野的拓跋鮮卑說了算,到西晉末年,拓跋猗盧當政時期,為了南下中原,強制各部服非常嚴苛的兵役,慕容吐谷渾看出拓跋猗盧這種玩法鐵定不得好死,率部向西南遷徙,越過隴山,到達今甘肅南部的羌族地區。

但甘南一帶正是漢人張氏的河西政權(後來的前涼)和匈奴人的前趙政權爭奪的前線,這時的吐谷渾實力弱小,一不小心就有滅族之危,於是他們決定向中原王朝尚未留意過的青海進軍。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吐谷渾西遷示意圖

此時慕容吐谷渾已經逝世,帶領他們挺進青海的是其長子、有「吐谷渾的項羽」之稱的慕容吐延

兩晉之交的青海,是羌人的樂土,而且主要是未開化的羌族。未開化的羌族戰鬥力有多強,可以參看困擾東漢一朝的漢羌戰爭,而吐谷渾這麼一個弱小的部落能夠在青海站穩腳跟,可見慕容吐延的強悍,《晉書·四夷傳》記載:


吐延身長七尺八寸,雄姿魁傑,羌虜憚之,號曰項羽。

不過,個人努力固然很重要,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羌族做了幾千年的地頭蛇,哪怕真是項羽也無法在短期內搞定,何況是個號稱的,進軍青海不到十年,慕容吐延就被羌族酋長姜聰刺殺。

好在其子慕容葉延穩定了局勢,並且經過幾代的漢化,慕容葉延頗識漢文,正式建國,國號吐谷渾,又根據《春秋》以父親名字為氏的習慣,令吐谷渾王室從慕容改姓吐谷渾氏,所以從慕容葉延一般被稱為吐谷渾葉延,到隋朝才又改回慕容氏。

吐谷渾國主自稱可汗,參用晉朝官制設長史、司馬等職,風格可謂漢胡雜糅。因為統治區域在黃河以南,南朝多稱吐谷渾為河南國

可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本地的羌族依然強大,吐谷渾(鮮卑)與羌族的融合也遠未完成,吐谷渾葉延死後,其子吐谷渾碎奚、其孫吐谷渾視連時,國政都被鍾羌首領鍾惡地把持。這時候吐谷渾有一個羌化的傾向,逐漸忘了自己的族源。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民族學的活化石——羌族

這段時間,中原地區十六國如走馬燈般輪換,哪怕是統一北方的前秦,目光也集中在東晉身上,對地勢崎嶇的青海沒太大興趣。而吐谷渾國既為本地土著羌族把持,自然也安於做一個本地化政權,沒什麼心思對外開拓。

就這樣,吐谷渾做了幾十年被遺忘的國度。直到公元390年,吐谷渾視連之弟吐谷渾視羆(pí)即位,奪回了被羌族把持的政權,開始把眼光看向中原。

與西秦爭霸

公元383年,統一北方的前秦國主苻堅率九十七萬大軍南征東晉,卻在淝水之戰中慘敗,北方再度分崩離析,陷入亂世。鮮卑乞伏部首領乞伏國仁佔據隴右之地(今甘肅南部),建立西秦。

公元388年,乞伏國仁去世,其弟乞伏乾歸即位,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採用漢晉官制,起用漢族士人,開始與隴右社會緊密結合。而此時吐谷渾視羆也「英果有雄略」,壓制羌族,大力漢化,重用儒生,力圖東進,兩國之戰一觸即發。

乞伏部原為高車與鮮卑融合而成的部族,魏晉之際被曹魏名將鄧艾遷到河西對抗蜀漢,成為河西鮮卑的一支。後來乞伏部被前秦擊降,乞伏氏當了前秦的官,經常在長安出入,見識了高度發達的華夏文化。

吐谷渾視羆以搞過大新聞,見過大世面的乞伏乾歸為對手,悲劇自然是一早註定的,這個剛露出興盛苗頭的國家幾乎被西秦一戰就打回原形。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西秦、吐谷渾爭戰形勢

西秦為圖正中白色部分,吐谷渾為棕色

不過到公元400年,羌族建立的後秦消滅前秦殘餘勢力,全據關中之後,後秦國主姚興起傾國之兵進攻西秦,乞伏乾歸雖定計誘敵深入,但因大風與一路兵馬失聯,夾擊沒能完成,侯辰谷一戰大敗虧輸,只得投降,西秦暫時滅亡。

可惜吐谷渾視羆恰好掛掉,沒能看到這一天。但繼位的其弟吐谷渾烏紇提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果斷率軍收復被西秦奪取的地區。

可惜好景不長,後秦對各地的掌控力度不足,只好依靠乞伏氏統治隴右,公元409年,乞伏乾歸從長安逃回隴右,成功復國。

這時姚興已經因為誤用鐵弗匈奴的劉勃勃(後來的赫連勃勃)這個怪獸,陝北地區被劉勃勃的游擊戰破壞回了石器時代,都城長安也一日數驚,沒底氣再跟西秦翻臉,只能予以承認,並且暫時結盟。

西秦沒了後顧之憂,吐谷渾就慘了,被西秦輕鬆打哭,收復的失地再度丟失。

不過這時的吐谷渾烏紇提已死,王位由視羆之子吐谷渾樹洛干繼承,此人少年英武,不信這個邪,所以一面與青海北部的南涼結盟,一面還準備朝覲東晉南朝,想要藉助外力對抗西秦。

南涼是鮮卑禿髮氏建立的國家,跟拓跋鮮卑原是一家,在禿髮傉(nù)檀手上一度藉助外交手段消滅氐族呂氏的後涼,佔領河西名城姑臧(今甘肅武威),成為涼州第一強國。

但禿髮傉檀的軍事才能不及外交才能,佔領姑臧後又過於囂張,惹了西北最能打的兩個人——北涼沮渠蒙遜和鐵弗匈奴的赫連勃勃,連番大戰都被轟成渣渣,後秦也來趁火打劫,所以很快就衰掉了。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五涼爭霸圖

從西涼往下:北涼、南涼、西秦、仇池

到公元415年,四面皆敵的南涼還敢出去打野搶牲口,被西秦趁虛滅掉。這時西秦國主是比老爹乞伏乾歸更猛的乞伏熾磐,借著消滅南涼之機,王霸之氣爆棚,對吐谷渾進行深度打擊,吐谷渾全線潰敗,被西秦軍深入腹地,有心無命的吐谷渾樹洛干年紀輕輕就活活氣死。

其弟吐谷渾阿豺即位,收拾局面,向西秦稱臣,西秦對這青海這偏僻之地也不感興趣,所以就沒有處心積慮的去消滅吐谷渾,不過時常敲打是免不了的。好在阿豺頗有才略,小敗不斷,大敗沒有,同時向川西北進軍,兼并羌氐小部落,維持住了局面。

吐谷渾阿豺是一個頗具傳奇性的人物,而他之所以能夠富有傳奇性,是因為其統治前後吐谷渾國的文化有所發展,能夠記載下國王的事迹。吐谷渾文化在這一代長足進步,與阿豺躬行亡兄樹洛乾的遺願密切相關,那就是——結交南朝。

《魏書·吐谷渾傳》記載:


(阿豺)田於西強山,觀墊江源,……曰:"水尚知有歸,吾雖塞表小國,而獨無所歸乎?"

此時北方戰亂,南朝與西域的經貿往來多要經過吐谷渾,在昔日絲綢之路北道(經過準噶爾盆地)和南道(經過塔里木盆地)之外,又興起了從四川入青海達西域的河南道

阿豺對於南朝經濟文化高度嚮往,產生了心靈歸屬,並且在西秦的步步緊逼下也迫切需要一個大後台,於是遣使向南朝的劉宋朝貢。劉宋也投桃報李,大加封贈,從此直至南朝終結,吐谷渾與南朝一直保持交好。

與南朝的交好,改善了吐谷渾的戰略環境,吐谷渾文化和組織也明顯提升,在游牧之外還開始築城居住,絲綢之路河南道的興盛也增加了吐谷渾的國力,不過這一切阿豺是看不到了,在他異母弟吐谷渾慕璝(guī)任上才見到實效。

阿豺也像樹洛干一樣英年早逝,臨終前留下類似於「一根筷子容易彎,三縷麻紗扯不脫」的「折箭之誓」,要年富力強的幾個弟弟和侄子不要爭位,保持團結。這種橋段好像在游牧民族那裡出現過不止一回,後來日本戰國毛利元就那被吹上天的三矢訓並非原創而是抄襲,被吹得實在過了頭。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折箭之誓

阿豺雖死,但其長策遠略,為吐谷渾帶來了黃金時代。

朝西域進軍

吐谷渾慕璝即位,正趕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錯的時候。

西北地區的巨無霸、西秦的盟軍後秦已經被東晉太尉劉裕消滅,赫連勃勃的胡夏趁劉裕東歸篡位,消滅二十萬群龍無首的北府軍,佔據關中;沮渠蒙遜的北涼消滅漢人敦煌李氏的西涼,全據河西;這樣西秦雖然滅了南涼,但失去盟友後秦的支持,實力就不顯得出眾了。

吐谷渾慕璝坐擁河南路,通過給北涼出使劉宋的使節放行,與北涼交好,同時也籠絡胡夏,對抗世仇西秦,沒讓西秦佔到什麼便宜。

而且西秦末主乞伏暮末還自嗨過度,眾叛親離,實力急劇削弱,在北涼的威脅下東逃,想要投降北魏,吐谷渾沒費多少力氣就奪取了隴右大片的西秦故地。

西秦倒是逃離了北涼的魔爪,但因為是燒掉根據地逃跑,已經弱爆了,所以公元431年,被北魏打成流亡政權的胡夏橫插一杠,把西秦輕鬆滅掉。不過胡夏這時根據地盡失,也弱得很,吐谷渾黃雀在後,把胡夏也滅了。

這下吐谷渾從人見人揍變得可以滅國,是一個重大飛躍,而且難得的是面對幾乎統一北方的巨獸北魏沒有腦子發熱去較勁,而是把胡夏末代國主赫連定一幫人作為禮物打包贈送,並且討賞。

雖然沒討著賞賜,但北魏要留吐谷渾牽制北涼,也沒對他動手。這時吐谷渾佔據隴右的一部分,國力大增,慕璝之弟吐谷渾慕利延即位後,吞併青海湖畔的乙弗、契翰等原始鮮卑部落,一個地跨漢羌的大國呼之欲出。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吐谷渾的好時光

吐谷渾西北淺黃色區域為鄯善

不過好景不長,公元439年,北魏消滅北涼,吐谷渾的戰略價值消失。公元445年,吐谷渾王室內亂,北魏以此為借口進攻吐谷渾。吐谷渾雖然實力較此前增強不少,但這時還很野的北魏軍戰鬥力也不是西秦軍可比的,於是吐谷渾一敗再敗,慕利延丟掉根據地白蘭(今青海省中西部腹地),向西逃竄。

不料這一逃,逃出了一片新天地。慕利延逃到西域,發現吐谷渾兵扛北魏不行,欺負西域小國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沿路攻佔西域的鄯善、且末,還攻殺了西域大國于闐(今新疆和田)的國王,在於闐國大大燒殺搶掠了一番。

北魏只是要敲打吐谷渾,避免其坐大,對其統治的窮山僻壤並無興趣,所以慕利延次年就回歸復國,但從這時開始,吐谷渾的眼光開始從東方轉到西方。

中原雖富庶,但北魏是惹不起的。西域這時是歐亞貿易的中轉站,照樣富得流油,而且西域小國弱小好欺負,何必要舍易求難,挑戰地獄難度呢?

從阿豺開始,吐谷渾就開始向西拓展,經營青海腹地的白蘭一帶,而這次慕利延逃命途中又探開了此前人跡罕至的柴達木盆地,於是吐谷渾開始把柴達木盆地經營成商路,絲綢之路在河南道之外又多了一條青海道

這時西域有北涼沮渠氏殘餘勢力,北魏的宿敵柔然也開始西進,北魏在西域需要牽制他們的棋子,所以勢力深入西域的吐谷渾因為具備棋子的價值,又生存了下來。北魏把慕利延之子吐谷渾拾寅收拾幾回,讓他服帖了之後,就不再繼續打擊,魏孝文帝之世與吐谷渾保持了長久的和平。

5世紀後半葉,西域可謂風雲變幻。柔然滅了北涼殘餘勢力,但麾下的高車首領阿伏至羅叛逃,建立了高車國,游牧民所建的嚈噠國橫行中亞,在打服了薩珊波斯笈多印度以後,也向東挺進西域,加上佔據西域一部的吐谷渾,以及一票西域小國,還有北魏時不時微操一把,搞點平衡,西域亂成了一鍋粥。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公元494年西域亂局

而吐谷渾這段時間經拾寅之子吐谷渾度易侯,度易侯之子吐谷渾伏連籌統治,國力達到鼎盛,文化也突飛猛進。

此前雖然吐谷渾也佔領過文化發達的漢文化地區,但時間太短就被打回青海,龜縮一隅,交好南朝雖然對文化有提升,但畢竟規模不夠大幫助有限。這時在西域經營幾十年,又有河南道和青海道兩條商路在手,與西域各國和域外商旅長期交流,深受西域、波斯、印度等地文化的影響。

《魏書·吐谷渾傳》在伏連籌之子吐谷渾誇呂在位時的情景:


(誇呂)始自號為可汗,居伏俟城,……其地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官有王公、僕射、尚書及郎將、將軍之號。誇呂椎髻毦珠,以皂為帽,坐金師子床。號其妻為"恪尊",衣織成裙,披錦大袍,辮髮於後,首戴金花冠。

吐谷渾雖然仍有濃重的游牧習俗,但已經開始大規模築城,並且營建了都城伏俟(sì)。椎髻是漢族傳統髮型,應當來自南朝,但戴帽而不戴冠估計是北魏的影響,金獅子床應該是波斯的影響,其妻辮髮在後是藏族的習俗,自稱可汗是鮮卑傳統的游牧習俗,而境內佛教盛行則是印度的影響。

吐谷渾還得到波斯的超級馬種,與青海湖畔本來就有的優良馬種「龍種」雜交,培育出日行千里、舉世聞名的名馬青海驄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青海驄

可見吐谷渾已成為漢、羌、藏、鮮卑、波斯、印度、西域多種文化交融之地,吐谷渾貴族的文化水平也水漲船高,如吐谷渾度易侯就對天文很感興趣,曾經向南朝齊求賜星書,這門學問在漢人手裡也屬高深,吐谷渾王卻能夠興味盎然,吐谷渾誇呂也曾經向南朝梁求佛教經論,這些都可見吐谷渾文化的進步。

國力方面,吐谷渾佔地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雖多是地廣人稀之所,但實力也遠非之前可比,北魏爆發六鎮大起義後,西線都要請吐谷渾伏連籌幫忙。而伏連籌也自恃強大,對南朝、北朝都傲慢無禮,還曾經把南朝齊使節丘冠先推下懸崖摔死。

到吐谷渾誇呂時,更是仿照柔然王室,自稱可汗(相當於草原民族的皇帝),王后叫恪尊(可敦)。吐谷渾之前也管其首領叫可寒,但含義只是部族首領,與被柔然人定義為皇帝的「可汗」完全不一樣。

是的,你看到了一個不好的傾向,吐谷渾不甘於做一個角落裡的國家,開始怒刷存在感,有意成為中原王朝的「邊患」,而面對上升期的中原王朝,這樣做通常只有死路一條。

向中原挑戰

公元534年,六鎮起義後,軍閥高歡崛起,把持北魏朝政。魏孝武帝因為不滿意高歡干預他的私生活,不准他跟堂妹通姦,逃到關西宇文泰處,宇文泰非常高興,把他和他堂妹一起弄死,另立新君。北魏自此分裂分為高氏掌權的東魏、宇文氏掌權的西魏

北魏雖然一分為二,但宇文泰的軍力、人口等硬實力遠不及高歡,吐谷渾誇呂大喜,與東魏結盟,頻頻進攻西魏邊境,成為西魏大患。

不過,塞外的局勢也發生變化,為柔然的打鐵的奴隸突厥興起,大破柔然。此時精神病患者高洋已經篡了東魏,建立北齊,接納柔然餘眾,北方遂形成(北齊+柔然+吐谷渾)VS(西魏+突厥)的格局。

西魏宇文泰也憑超凡才略屢次擊退東魏高歡,又趁侯景之亂後南朝梁諸王爭位,奪取了梁朝的益州、荊州,實力大增。於是宇文泰打算聯絡突厥,教吐谷渾做人了。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今非昔比的西魏

公元556年,突厥最雄才大略的木杆可汗與西魏名將史寧共擊吐谷渾,兵分兩路,攻陷吐谷渾重鎮——青海湖東南的樹敦、西南的賀真,繳獲大批財寶、牲畜。好在吐谷渾誇呂跑得快,突厥和西魏軍走後又重返故地,因為仍存在大量的游牧經濟,城池失守對吐谷渾損傷不大。

這時吐谷渾誇呂已經老了,猜忌心日重,特別喜歡立一個兒子當太子後再把他做掉,這樣前後做掉了好幾個兒子。這種搞法不亂才有鬼,到公元576年,吐谷渾果然大亂。

此時宇文氏也已篡了西魏,建立北周。周武帝宇文邕逮著機會,讓太子宇文贇(yūn)刷吐谷渾漲經驗,實際主事者是名將王軌和重臣宇文孝伯。吐谷渾誇呂聞風而逃,周軍攻陷吐谷渾國都伏俟城(在青海湖附近)。

好在北周這時主要精力放在攻滅北齊上,軍隊自行退走,吐谷渾誇呂保存了實力,捲土重來,再度強盛。

公元581年,楊堅篡了北周,建立隋朝,吐谷渾再度寇邊。此時隋朝初建,正要全力對付突厥,還要防備南朝的陳朝,無暇西顧,楊堅決定以打促和,派發小元諧、名將賀婁子干教訓吐谷渾。

這時吐谷渾不知道隋軍的厲害,不但不再逃跑,還發動新開發的小弟——川西北的党項羌西的祖宗)幫忙,盡起國中兵馬,湊出兩萬鐵甲騎兵來戰。

不過中原的兵法他們還是見識不足,被隋軍抄了後路,大敗於青海湖東的豐利山下,吐谷渾太子可博汗試圖率精騎五萬掩襲隋軍,再度大敗。吐谷渾舉國恐慌,貴族大批投降,隋軍將帥見已達到戰略目的,便即撤回。

不過,誇呂可汗又一次成功逃走,又一次捲土重來,繼續寇邊。但幾年之後誇呂因為殺太子的惡習再次引發內亂,到589年隋滅陳一統天下之後就更不敢造次了,隋文帝楊堅也樂於與吐谷渾維持良好關係,還將宗女光化公主下嫁誇呂之子世伏可汗。

就在這段時間裡,吐谷渾王室喚醒了因久處邊陲而被塵封的記憶,從諳熟北朝史籍的隋唐那裡知道了自己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燕慕容氏,所以到世伏、伏允兄弟這陣恢復了慕容姓。

但騷包的吐谷渾對隋朝並非表現的那麼恭順,慕容伏允繼位後,經常打探隋朝的情報,令隋文帝十分反感。等隋文帝一死,吐谷渾沒嘗過新君的手腕,又開始寇邊,絲綢之路的樞紐、涼州西部的張掖一帶經常被吐谷渾騷擾,絲路貿易受到很大的影響。

隋煬帝此時剛接了老爹手裡極盛的帝國盤,王霸之氣衝天,正派裴矩收集西域信息,打算征服西域、擴展貿易呢,看見吐谷渾這樣冒冒失失一頭撞上來,真是瞌睡了碰上枕頭,正好拿他立威。

先是隋朝暗中引誘西域的鐵勒諸部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吃了敗仗,還傻乎乎的向隋朝求援,結果被隋軍趁火打劫,一敗塗地,十萬多人投降。隋軍撤回後,慕容伏允返回故地,在涼州附近集合大軍,準備反擊隋朝。

隋朝擔心的就是像以往那樣捉不著吐谷渾的主力,現在吐谷渾自己集結起來,隋煬帝決定親征,一次性解決問題。慕容伏允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隋朝各路大軍合圍於覆袁川(今青海門源北),只好派手下名王冒充自己吸引火力,帶幾十騎逃竄。

隋軍窮追不捨,慕容伏允一敗再敗,逃入党項部落,吐谷渾就此滅亡。隋煬帝在吐谷渾故地設立西海、河源、且末、鄯善四郡,包含今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但對這四郡的統治比較鬆散。而且還要面對吐谷渾餘眾的不時反撲,後來隋煬帝到處亂放王霸之氣,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吐谷渾再度復國。

可惜吐谷渾記吃不記打,唐朝初年又頻頻寇邊,騷擾河西、隴右,還叫上小弟党項騷擾四川方向,到唐太宗即位,消滅東突厥,試圖經營西域的當口,他們仍然不知收斂,這就又一次撞到了槍口上。

以前他們惹了一代梟雄宇文泰,惹了周武帝宇文贇,惹了隋文帝楊堅這些牛人,慕容伏允雖然惹了隋煬帝被滅了一回,自己好歹逃得性命,但這回他們惹的是絕對不能惹的唐太宗李世民

這一次他們運氣非常好,他們將會跟以下牛人親密接觸:戰無不勝、消滅東突厥的大唐軍神李靖,將來消滅高昌國的大唐名將侯君集,內戰外戰皆能、身經百戰的宗室名將李道宗,唐初第一番將契苾何力,出身猛將世家的薛萬均、薛萬徹兄弟,等等等等……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李靖與紅拂女

貞觀八年(626年)末,唐朝已招降党項大部,遂分兵三路,從涼州、益州殺入青海,主力是從鄯州(今青海樂都)西進的李靖一路。李靖在青海湖畔連破吐谷渾軍後,採納侯君集建議,兵分兩路繼續進攻。

李靖率北路軍進入柴達木盆地,消滅吐谷渾主力,追殺慕容伏允,半個多月行軍數千里,慕容伏允一路逃入沙漠,唐軍仍追殺不休,最終被部下殺死,其子慕容順歸順唐朝。侯君集則率南路軍深入掃蕩吐谷渾殘部,過星宿海、積石山等人跡罕至的奇險之地,一直殺到黃河河源。

唐太宗要建立世界性帝國做天可汗,所以雖然做掉了慕容伏允但並沒有把吐谷渾滅國,而是像對待東突厥一樣設置為藩國。但經隋唐兩次毀滅性打擊,吐谷渾王室威望大降,國內陷入四分五裂,唐朝任命的可汗慕容順都死於內亂之中,唐朝不得不派侯君集前往安定局勢,立慕容順之子慕容諾曷缽為可汗。

而雪上加霜的是,在吐谷渾背後的雪域,另一個強大的政權正在興起——那就是鼎盛時與大唐、大食(阿拉伯帝國)、南詔、回紇、天竺(北印度)同時開戰的吐蕃(bō)王朝

被漢藏消化

7世紀初期,西藏山南地區的吐蕃國兼并蘇毗、羊同等國,至松贊干布時一統西藏,開始向青海和四川進軍。當時各國都以能娶唐朝公主為榮,吐蕃和吐谷渾同時請婚唐朝,吐谷渾如願以償,吐蕃卻被無視,松贊干布大怒,攻打吐谷渾泄憤,先後擊破吐谷渾、党項諸部,並殺到川西北的松州,威脅唐朝邊境。

唐軍雖擊退吐蕃軍,但正視了吐蕃的實力,以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西線保持了長久的和平。吐谷渾雖然得到了暫時的和平,但國內已被吐蕃滲透,朝中貴人分裂為親唐與親蕃兩派。

等到公元650年前後,唐太宗、松贊干布相繼去世,吐蕃大論(宰相)祿東贊一改松贊干布時的親唐國策,摩拳擦掌,準備對唐朝動手,而吐谷渾國內親蕃勢力也漸佔上風。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步輦圖》中的祿東贊

穿紅袍者為祿東贊

公元663年,吐蕃大舉進攻吐谷渾,此時唐高宗繼承太宗遺志,正致力於消滅東北的高句麗政權,剛派蘇定方滅亡了朝鮮半島西南的百濟國,試圖兩面夾擊高句麗,還要應付百濟復國運動,一時騰不出手來,就放棄了救援吐谷渾。

唐高宗這個草率的決定種下了長久的苦果。

吐谷渾被吐蕃一舉攻滅,可汗慕容諾曷缽逃亡到唐朝。吐蕃實力大增,一發不可收拾,向西域進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陷安西四鎮

這下唐高宗才如夢初醒,發現小看了吐蕃,於是讓消滅鐵勒的名將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護送吐谷渾餘眾回歸故地,與吐蕃爭奪青海。

吐蕃興兵四十萬,由吐蕃第一名將、祿東贊之子論(lún)欽陵統帥迎戰,本已弱勢的唐軍因將帥不和與高原反應,大非川之戰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隨軍的吐谷渾余部也被迫內遷到靈州(今寧夏靈武),永久的喪失了故土。而吐谷渾故地的部落則接受吐蕃的殘酷統治,成為吐蕃歷次對外戰爭中的炮灰。

五胡十八國——慕容復真有其人,並且真是末代王子|文史宴

大非川之戰前高歌猛進的吐蕃

武則天時,慕容諾曷缽之孫慕容宣超曾經叛唐,逃回青海故地復國,但不能忍受吐蕃的壓制,不久又歸附唐朝,此後一直是唐朝的盟軍。安史之亂後,吐蕃大舉侵吞唐朝隴右、河西之地,吐谷渾余部又退往山西北部。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呂溫出使吐蕃,還看見「退渾(吐谷渾)種落盡在,而為蕃所鞭撻」,並為賦《蕃中答退渾詞》哀嘆:


退渾兒,朔風長在氣何衰。萬群鐵馬從奴虜,強弱由人莫嘆時。

而此時,流亡唐朝的吐谷渾王位也傳到了慕容宣超玄孫慕容復手上,慕容復雖然獲得長樂都督、青海國王等頭銜,但實際上不過是個小部族的首領,而且慕容復無子,綿延四五百年的吐谷渾王室至此絕嗣。

山西北部的吐谷渾余部參與了唐末五代時該地的多次紛爭,最終分別被契丹、宋人統治,融入契丹族和漢族。吐谷渾故地被吐蕃統治的部落大部分融入藏族,小部分在明清時代與蒙古人融合,形成今天的土族

吐谷渾雖然滅亡,但對青海的開發遺澤後世,培育的龍種與青海驄改良了中原的馬種,其精深的馴馬之術在中原也備受歡迎,由馬錶演的雜技「舞馬」成為唐玄宗時盛唐樂舞的一個精彩節目。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五胡十六國的代表人物,劉淵三父子,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看圖說話,三分鐘弄懂五胡十六國(一)——五胡的祖宗|文史宴
此地村民有金髮黃鬍子特徵,祖上是五胡十六國的燕國鮮卑慕容氏
五胡十六國時期十大名將排行,冉閔竟然排第七?第一是真牛
文史宴:圖說五胡十六國第一篇——五胡的祖宗
用一句話總結那些五胡十六國的牛人們,看完高考歷史及格都不是事
五胡裡面的十六國指的是那裡
殺胡令:曾經稱霸一時的五胡十六國就成為歷史
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代流星閃現的悍將
五胡亂華真的不能全怪司馬懿,後代這四件蠢事,至今令司馬懿難以翻身
簡述五胡十六國及其命運
帶您了解五胡十六國的歷史
慕容垂:五胡十六國中的不敗戰神——慕容垂
這個家族的男人清一色的帥哥,他更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將相
五胡亂華,冉閔是英雄還是魔王?
這位狼性十足的帝王,真的在「五胡亂華」中拯救了華夏文明嗎?
五胡十六國苻崇有多少的兄弟 苻崇的兄弟都有誰
五胡十六國,就到這裡終結了
五胡亂華之後,是這個女人挽救了華夏文明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