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勢隆郎:《羋月傳》中的宮斗缺乏依據

平勢隆郎:《羋月傳》中的宮斗缺乏依據

春秋戰國的「封建」與史記的不同


問:你稱,人們熟悉的歷史普及讀物,幾乎都是根據漢代和之後的史書為基礎展開的,比如《史記》,而你則試圖以戰國時代的史書《逸周書》《左傳》為基礎展開。在你看來,用第一種方式來了解歷史,會出現哪些根本概念上的理解偏差?


平勢隆郎:比如「面積」概念的差異。目前沒有找到有關戰國時代面積計算方法的記載,但那時的「面積」很有可能是以「距離」表示的。此前的殷商甲骨文中有大量的畋獵記錄,其中殷王各個畋獵地之間的距離即是以一天、兩天的形式表現,大部分是三天以內。所以《孟子》(註:成書於戰國中期)中所說的面積,實際上指的是距離。而漢代成書的《禮記》中所說的「在方一千里內」的面積,是我們熟知的長乘寬。

再如「封建」這一概念的差異。《史記》中的「封建」,指的是皇帝與諸侯王之間的關係(編者注:即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而《左傳》中的「封建」,指的是滅掉殷王朝以後的周王與黃河以南小國之間的關係(編者注: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大國小國」概念在平勢隆郎的書中多次出現。他認為,新石器時代之後,逐漸形成了帶有城牆的城市,即小國,小國會依附周圍出現的大國,直到被吞併。商周和春秋就處於這一時期,或稱城市國家時期。)


另外,我想強調,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與西歐概念所指的「封建」並不相同。「封建」在近代才成為西歐Feudalism概念的譯語。


問:你在《從城市國家到中華》一書中,為何繞開了關於分封制、井田制等周制建設的論述?


平勢隆郎:討論這些內容需要解釋很多專業術語,考慮到書的難易程度及分量,這本書沒有涉及。不過,在其他書中我討論過井田制。

如上所述,直到戰國時代,面積都以距離來表現,這與田地的開發有密切聯繫——春秋中期以後,鐵器生產逐漸普及,隨後出現了方形區劃的田地,牛耕才有了意義。《孟子》中說天下有九個「方一千里」,其中一個就是齊王行「仁政」、成為天下之王的基礎。


「井田制」是《孟子》討論戰國時代聖王體制的理念性象徵,但「分封」這個詞,包涵了將統一的天下分割統治的意思——這個意思是漢代才出現的。「井田」與「分封」的本意有根本差別。


問:商周、春秋的城市國家(小國),與縣是什麼關係?


平勢隆郎:城市國家分散在各地,隨之逐漸形成戰國時代的領土國家。春秋時代,這些城市國家已進入鐵器時期,春秋中期以後漸漸設縣。


但根據我的研究,春秋時代的縣與大國之下的小國沒有差別。縣也有世襲,小國也會各地遷徙。這個結論是在増淵龍夫《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的研究成果上部分修改得出的。戰國各國的變法事業造就了這樣的局勢。

漢字構建了「天下」的概念


問:在書中,你把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地域分為中原地區、兩湖地區、巴蜀地區等。你還提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統治的疆土,基本只能算是一個文化地域。在這些地域中,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都是獨立存在的城市國家,商和周這樣的大國將周邊小國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化地域」這一概念?


平勢隆郎: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北京大學的學者提出的,後者認為新石器時代存在「文化地域」。我參考日本的歷史,也比較贊同這個說法。「文化地域」即大國與小國已構成關係的區域。


以世界史中的例子來解釋最好。一般來說,在有文字的文化區域,文字是我們討論的基礎;在無文字的文化區域,我們只能以考古材料來進行討論。而例外的是與有文字圈毗鄰的無文字圈。前者對後者往往有簡單的記錄,將它結合考古材料,即可討論後者的歷史。


以中國史來說,有文字圈是殷、周王朝的「封建」領域,小國可能沒有文字。漢字圈在春秋時代擴大,成了所謂「天下」的漢字圈,有了對君主世系的記載與簡單的記事。春秋以後,更詳細的記載出現了——西周在給予諸侯的金文銘文中,提到了諸侯的世系。《左傳》《國語》中對此有記載,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史料。

日本有長期的無文字時期。彌生時代(註:約公元前300-公元300年)以後,中國史中出現了相關記載,我們才能將它與考古材料結合討論歷史。


問:你認為,文書行政(即中央派遣官僚對地方進行統治)正式開始於戰國時代,而施行該制度的大領域就被稱為「天下」。具體來說,漢字與「天下」之間有著怎樣的深層關聯?


平勢隆郎:春秋時代已逐漸形成相當於「天下」的漢字圈,使用漢字的國家有楚、吳、越等。他們的語言有差異,但漢字是共通的。伴隨著漢字的發展,戰國時代,縣治制度逐漸推行到各個地方。


我認為,周邊地區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係,和漢字圈的擴展有很大關係:西周的青銅器首先被賜給西周之下的小國,而最遠的小國被周邊的大國和小國聯合吞併,其青銅器文化就傳到大國進行祭祀的地方,引起了大國的興趣。(註:平勢隆郎認為,漢字一開始被作為各國祭祀的盟誓證據。)雖然他們不會製造有銘青銅器,但是在西周滅亡的混亂之下,掌握這些製造技術的人到達了周邊大國祭祀的地方,漢字便逐漸滲透到這些地方。

文化的傳播需要這些地區有興趣接受。有銘青銅器以前的文字沒有引起這樣的興趣,就逐漸消失了。如上所述,漢字圈的人們都認為漢字是與自己的祭祀關係密切的工具(日本在公元300年-公元538年的古墳時代引入漢字,也是同樣道理),所以在戰國時代,人們認為漢字是討論縣治的特別文字,結果形成了特別的「天下」概念。


日本最初發現的漢字是古墳時代的鐵劍銘文,內容是關於世系的。漢委奴國王金印在彌生時代傳到日本,但當時的日本人很有可能並不知道其中的內容。佛教傳到日本以後,漢字才廣泛普及。


今文經為真,古文經為假


問:你在《從城市國家到中華》中認為,戰國各國都把自己治下的土地稱作「中國」,其他地方被稱為「蠻夏」或「夷」,這與我們通常所認知的「中國」專屬於商、周轄地不同。當時的戰國各國與周是什麼關係?


平勢隆郎:春秋時代有了「大國小國關係」,形成以大國為中心的政治構造(所謂「封建」的原始形態)。周王朝以外的大國,在戰國以後的史書中被稱為「霸者」。夏代、殷代也一樣。王朝與大國實際上沒有軍事力量上的差異。我推測,霸者們都有將自己作為中心的願望。


戰國時代,通過《左傳》《公羊傳》《榖梁傳》等的記載,我們了解到各國對「中國」「夏」的看法,比如楚國就認為「楚」相當於「中國」「夏」。漢代在整理戰國史料時,將周王與霸者的關係看作是「封建」關係,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這種關係,而是一種國際關係,其中包涵了後代冊封關係的前史。


戰國時代,所謂「天下」之內存在國際關係,但各個國王都自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正統,將其他國貶稱為小國。這裡將春秋時代的「大國小國」關係擴展開了。而在漢代,人們談到戰國時代時,認為周王是唯一的正統,其他領土國家是霸者,這才有了戰國的「封建」論。


問:你曾提出《左傳》是韓國組織撰寫的,《公羊傳》是齊國撰寫的,《榖梁傳》是中山國撰寫的。這一論證大多是以書中對某國史事的臧否、對某地域正統性的強調為依據,是否準確?


平勢隆郎:我的推論是根據古典記述得來的。《左傳》對人褒貶各異,被敬奉得最高的是韓宣子與子產——唯此二人只有褒沒有貶。《公羊傳》《榖梁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述手段。不過,漢代史官將三傳合在一起,添加註釋,其中附加了漢代的觀點。一般人如果不通讀三傳的原文,就會產生理解的誤差。


我還對戰國中期(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曆法進行了全面研究,製作了曆日一覽。目前為止,除了新城新藏與我,世界上還沒有人以全面研究曆法材料的方式製作曆日一覽。曆法是「正統」的依據。當時各國都使用獨自的曆法,自認自己的國家就是天下唯一的正統王朝。運用曆法和史料進行對比,可以判斷出史料是在哪個國家撰寫的。


西周金文中有關於「年、月、月相、日干支」的完備記錄,這些曆日材料可以排列在現代天文學者復原的朔望一覽表上。我參考島邦男的研究,通過對西周金文材料進行全面排列,取得了殷王朝帝乙、帝辛、周王朝文王、武王與其後的歷代在位年。


二千年來,人們一直在進行有關今文經與古文經真偽的論爭。從我復原的年代來看,今文經為真,古文經為假。從年代來看,今文與《逸周書》並沒有矛盾,所以我敢於利用《逸周書》。


史料中未寫秦宣太后如何上位


問:你在《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書中用到的理論架構,如文化地域說、從城市國家到領土國家說以及文書行政說,均能在日本古史演變中找到影子。你用日本的歷史經驗來演繹、解釋中國上古史,如果你的觀點成立,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與島國日本之間,為何有這種相似性?


平勢隆郎:首先要說的是,在面積上,日本相當於夏商周三代與春秋時代的「大國小國」關係地域。這樣的「大國小國」關係地域一般沒有漢字的記載,殷王朝、周王朝的記載也極為簡單。參考日本的歷史,發現了日本重視鐵劍銘文,與西周春秋時代重視青銅器銘文的狀況相似。


西嶋定生髮明「東亞冊封體制」一詞時,提到「文化地域與受其影響的地域之間,有了各方的意識問題。文化地域當然有對自己文化的自覺,受其影響的地域已有可能受其影響的水準,而且應有要受其影響的興趣」。所以我上面提到「興趣」問題。


《三國志·東夷傳》中寫道:「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這是中國史書對日本的認識,記錄了當時的「大國小國」關係。


當然,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地形不一樣,「大國小國」的存在形態也或有不同。後代長期存在的日本式「封建」國家(將軍為首),與歐洲封建國家有相似之處,但是古墳時代已經有了以奈良為中心的前方後圓墳秩序。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相當於兩個左右的中國戰國國家。而周王朝戰國時期楚國的領域也有兩個以上的文化地域。限於「大國小國」關係時期,可能有對比的價值。


日本漢學家前田直典(1915-1949)曾說過東亞的歷史是一體的,其歷史發展也有關聯性:最早展開歷史的是中國,後來周邊民族也進行了一樣的歷史展開。文明形成時期,中國有了十世紀以上的先驅性發展,從古代時期到封建時期的移行時期有了兩三世紀的差異,到近代社會的移行時期差異已經沒有了。他的歷史認識與我不一定一樣,但「對比」的視角本身可以參考。前田的視角對西嶋定生等後代學者有很大的影響,在研究西嶋定生首創的東亞冊封體制時也有參考之處。


問:你在書中提及對古裝劇的看法。中國前段時間熱播古裝劇《羋月傳》,你如何評價它對秦宣太后上位之路的演繹?


平勢隆郎:我沒有看過《羋月傳》。引用《論語·為政》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日本有關於藩主水戶黃門的歷史劇,其中講述了勸善懲惡的內容,雖然水戶黃門是實在的人物,但歷史劇中所描寫的他卻被現代理想化了,與歷史上的他有所不同。秦始皇及其周圍的人也一樣。在漢初,人們對秦始皇的評價還比較高,但西漢賈誼為了批判秦的過失,寫了《過秦論》,此後秦始皇的地位逐漸降低,東漢時期評價很低。


關於宣太后,雖然有關於她涉政的記載,但史料中並沒有寫她是如何上位的。一般來說,歷史劇能引起讀者對歷史的興趣,這樣的結果很好。但人們開始學習歷史以後,應該有專家的指導與輔佐。


(來源:共識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渤海信息網 的精彩文章:

32歲日本女偶像今井繪理子高票當選參議員
夏至養生應注意調息靜心
探秘「人造太陽」科研項目:人類最理想的潔凈能源
《忍者神龜2》逆天大boss朗格慘遭剁手

TAG:環渤海信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庸:中國最缺乏的就是俠義精神
在愛情中最缺乏浪漫的星座
薛永年:中國畫缺乏底線的「跨界」思維
拒絕讓步!卡梅隆堅稱《神奇女俠》缺乏開創性
現當代詩歌缺乏韻律美:唐詩《題潼關樓》美在押韻合轍
迪巴拉:尤文在超級盃中缺乏對勝利的渴望
中國還是缺乏科幻的土壤和體制-《逆時營救》的無奈之處
丁洪:中國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科學精神
晚清老照片:农村破败,缺乏生机
丁方:中國當代藝術缺乏一次真正的「尋根之旅」
廖偉棠:西遊伏妖篇,缺乏世界觀支持的馬戲團風格
方增先:中國畫問題的根源在於畫家缺乏敬畏心
《環太平洋2》景甜、張晉帥氣出場,特效偏卡通缺乏厚重感!
李世民祖上是鮮卑後裔,是缺乏足夠歷史依據的
德國電信:5G網路切片缺乏清晰的定義
迪麗熱巴米蘭時裝周秀場未p照顯老,雙眼無神缺乏自信與美麗
滿清洋人官員:中國人內心缺乏對自由的渴求
在愛情中缺乏安全感,但仍然義無反顧的星座
那英近照曝光,曾噴「刀郎的歌曲缺乏音樂性」高情商回復亮了!